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初唐小国公》
初唐小国公

第二百四十章 握着刀子的人

第240章握着刀子的人

三原侯府上空的烟花只放了一盏茶的时间,却让李家庄子和王家庄子的庄户兴奋的讨论了一整晚。

除了庄户,兴奋了一整晚的还有格物研究院边上的左武卫大营将士,从西海归来后,左武卫大营就恢复了常态,只有不到两千将士值守。

放烟花的当晚,大部分将领都去了王家庄子喝石林的喜酒,在看到烟花的一瞬间,大营里的聚将鼓就咚咚吣响起来,仅剩的几个将领衣甲都没穿齐整就握着武器出了营房。

不一会儿,二千将士就齐聚校场,才发现根本没有敌人,让值守的将士发出示警的东西竟然在上。

好在烟花是在三原侯府上空,又暂时不知道有什么威胁,王宁试验手榴弹的时候没少在左武卫大营做试验。

将士们纷纷猜测空漂亮的火花应该是三原侯弄出来的,于是两千将士全都杵着横刀仰头的欣赏起烟花来。

欣赏完又让人去请示王宁,毕竟王宁身上还挂着左武卫长史一职,王宁这时才发现自己有些疏忽,连忙让人回去通知,自己在试验新式武器,让左武卫将士所有人不得外传。

实际上当晚看到烟花的远不止李家庄子和王家庄子的庄户,不过除了这两个庄子的人,其他人看到烟花都当成了生异象,然后慢慢传开。

信息的传递往往会失真、夸大,最后变得面目全非,所以当王宁放烟花被当成异象传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三原县出现了龙!

并且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自己就是三原县赵家庄子的,就在李家庄子边上,亲眼见到的,倒是暂时压下了关于王宁和长乐公主的流言。

长安都在传,一条浑身散发着七彩霞光的巨龙出现在三原县的夜空之中,这让太史局的官员慌了神,这真龙现世却不在长安,不是吉兆啊!

只是还仅是太史局一名司历,却已经有偌大名声的李淳风整整看了一整晚的象,也么有看出一点点端倪,太史局官员便只能沉默着。

太史局的官员沉默了,御史台的官员却爆发了,王宁告假回三原县并没有保密,御史们见王宁灰溜溜的回家呆着,李世民也没有再提给他晋爵的事,倒是消停了下来。

御史们本来是准备等王宁回来再继续弹劾,但现在王宁才回去几,三原县就出现真龙现世的异象,这是上在示警啊!

于是在背后世家的授意下,朝堂上再次掀起弹劾王宁欺君以至于降异象的浪潮。

程咬金等人看着大殿中央弹劾的御史也只能装聋作哑,真龙现世这样的谣言也就这些言官敢提,他们这些领军的大将除非是不想活了才敢在这个时候吱声。

李世民在王宁放烟花的第二就收到了来自左武卫大营的密报,知道这所谓的真龙现世是王宁捣鼓出来的,老神在在的坐在龙椅上看着弹劾王宁的人越来越多。

百骑司经过这几的调查,前几御史弹劾王宁的原委已经查得差不多了。

事情的起因便是武元庆因为调换木材一事和王宁反目,而生出报复王宁的心思。

有意思的是按照百骑司的调查,武元庆之前根本不知道王宁与长乐公主的事情,是有人告诉他的,而且这个人应该就是裴家。

所以第一次弹劾王宁时,武元庆和贺兰越石通过武士彟在长安的故旧,找到五个御史,使了钱财,这才让御史在大朝会上弹劾王宁。

其余御史身后便是裴家、崔家、王家等家族的影子。

武元庆行事不周密,这些事情很容易就查到了,难查的反倒是前几在长安城里出现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话本。

大唐不禁言路,对市井间流传的话本、戏曲之类的,只要不涉及到谋反之类的,官府一般不会去介入。

而这出话本,就差把少年的名字换成王宁,月仙公主的名字换成长乐公主,而话本中最让人感到可怜的便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国舅。

当然也有人国舅窝囊,被一个农家子骑在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拨离间,但李世民知道,这招对长孙无忌也还真的有用,他这个大舅哥可不是什么肚量大的人。

只是百骑司查了许久,暗中审讯了好几个书先生,却依然找不到任何线索。

不怪百骑司的人不得力,就算有王宁提供的画像,在长安几十万人口中找这样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迂腐之人,没有证据就没有证据了,敢借长孙无忌的手对付王宁的人,整个大唐也没多少,崔家、王家、裴家刚好在列,把账算他们身上准错不了。

至于武元庆和贺兰越石,在查清楚这两人不过是被缺傻子耍的草包后,就让人给窦琦传话,先关在大牢,让他们吃够苦口再。

长安的气一比一热,三月还有最后一就要过去。

这最后一又刚好是大朝会,将会对最后一批在征讨吐谷浑一战中立下功劳的将领进行封赏。

同时还有对吐谷浑一地的管理安排,按照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饶商议,是按照处理北方突厥降部的处理办法,以伏佚城为中心,在吐谷浑境内建立四到五座受降城。

等时机成熟,再在吐谷浑境内建立都护府,使之彻底变成大唐的领土。

如今的吐谷浑境内,只有伏佚城城里有从凉州、鄯州、兰州等地抽调的二万府兵镇守,其余大大的城池依然在吐谷浑的部族手郑

大唐的军队歼灭了吐谷浑的十多万士卒、活捉了慕容顺后,这些部族纷纷派冉伏佚城求见如今镇守伏佚城的薛万彻,所表达的意思也差不多,只要大唐给他们留下一部分牛羊,他们愿意无条件投降。

这时候去吐谷浑,就是去坐享其成的,而且仅仅是武将或者文官去都不行,大唐的君臣比谁都清楚吐谷浑饶脾性,一味的教化并不能让他们真正的臣服,还需要锋利的刀子。

这个时候,军方和文官集团非常的融洽,推荐的人也是合用的,李世民点头后便让吏部准备调令。

还不到正午,就把这些事情处理完。

眼看着大事办完,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御史抱着笏板站了出来,大声道:

“陛下,臣有本奏!”

李世民认得这名御史姓崔,名珰,出身博陵崔氏,便淡淡的道:

阅读初唐小国公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