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初唐小国公》
初唐小国公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出征林邑

第376章出征林邑

大唐要征讨高句丽并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句丽占着辽东,掌控着营州以北的一部分险要关隘和大片肥沃的土地。

李世民和朝廷的一众大佬都是眼光卓绝之人,岂能看着这样的宝地被外族掌控!

收复辽东早已是君臣共识,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几年大唐各地风调雨顺,周边除了吐蕃,也就是高句丽还在上窜下跳的。

也不怪李世民起了东征的心思,洛阳一带更是早早囤积了大量粮食、布匹等物资。

要不是王宁突然出了一个离间高句丽君臣的主意,东征怕是还要提前至少一年。

如今高句丽的一番作死行为让大唐君臣达成了东征共识,只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没想到李世民生出亲征的念头,而且他们还劝不住。

既然李世民的亲征已成定局,那此战就只能胜不能败,在李世民决定了出征和留守长安的人选后,朝廷各部门开始全力运转。

其中最忙的便是户部和兵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任太长卿韦挺为馈运使,在河北诸州筹措粮草,同时命太仆少卿萧锐前往河南诸位督运粮草。

大量的粮草辎重汇聚洛阳,然后由水路运自登州一带。

程咬金被任命为幽州总管,段志玄为平州总管,张俭为营州总管……

一群大将军带着亲兵出了长安,开始前往各州整顿兵马,加上李世民身边带着的二卫近六万兵马,大唐还将在幽州一带召集近十万大军。

加上张亮率领的近四万水师,李世民将率领近二十万大军征讨高句丽,这还没算几乎差不多数量的民夫。

按这样的算法,贞观十二年八月,朝廷发布的东征檄文中号称五十万大军倒是也不算夸张。

就在这个时候,王宁的奏折到了李世民手郑

对王宁奏请带着海军去林邑找粮种这件事,李世民一时间还真的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只知道林邑在南诏再往南一千里的地方,但对林邑国的具体方位,国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李世民完全没有一个很准确的认知,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不管是冯盎进献的地图,还是百骑司绘制的地图,对林邑的描述都只有一个大概的方位。

因幢冯盎的请罪折子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压根没有兴兵讨伐的念头。

只是让人把消息传给王宁,没想到王宁脾气这么大,竟然要带着海军去讨粮种。

王宁是去讨回林邑许诺给大唐的粮种,但都带着大军去了,林邑怎么可能会乖乖的把粮种给你?

到时候必有一场大战,仅仅因为粮种就带着几万海军不远万里跑到林邑,然后在人家的地盘上打一战,是不是太过儿戏?

倒不是怕打不赢,而是怕根本去不到林邑,几万大军就折在海上了!

再粮种之事其实也不难解决,粮种又不是什么机密之物,派商队也好,派细作去也罢,甚至贿赂当地的官员,总能把粮种偷偷弄回来,不至于要派大军去!

但王宁难得这么正式的提出要去做一件事情,李世民虽然有心拒绝,但又怕打击王宁的进取心。

想了想,还是决定把房玄龄等人叫进皇宫,听听他们的意见。

大半个时辰后,李承乾、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魏征、李积等冉了含元殿偏殿,躬身向李世民行礼:

“参见陛下!”

“免礼,坐!”

李世民挥挥手,等众人都坐下以后,才让何林把王宁的折子递给李承乾,沉声道:

“这是王宁让人送来的折子!你们先看看!”

李承乾接过折子,一目十行的看完后就让把折子递给了坐在他下手的房玄龄。

等所有人都把看过王宁的折子后,李世民首先看向了李承乾,问道:

“太子,你怎么看?”

对自己的长子,李世民是很满意的,这些年做事也愈发的沉稳,他之所以会起了东征的心思,也是因为后继有人,这才有亲征的底气。

任命李承乾为监国太子后,每次商议大事务,李世民都会先问问他的意见。

这也是让李承乾逐渐在一众大臣面前树立威信的一个法子。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便笑着道:

“父皇,儿臣以为既然三原县公如此郑重的向父皇请旨,肯定是有把握的!

而且他的也有道理,海军虽然组建完成,但具体有没有一战而胜的能力,还需经过实战才能检验,儿臣觉得林邑这块磨刀石倒也合适!

三原县公曾经无意间和儿臣过,从苏州一路向南,一路经泉州、广州、雷州、钦州、交州,就能到达林邑。

他带着海军这么一路过去,也能让当地百姓熟悉熟悉咱们的海军!”

李承乾每一句,李世民就点点头,等李承乾完,李世民下意识的接了一句:

“倒也言之有理!”

不别的,以王宁的性子,这么郑重其事的请旨肯定是有把握的,而且李承乾的一番话确实在了他的心里。

登基这么多年,大唐在他的治理下一日比一日强盛,相比征讨高句丽,其实在他心里,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开发江南!

只是这件事注定了不是几年的时间就能做成的,现在让王宁带着海军一路南下,沿途向当地的百姓展示一下大唐皇家海军的赫赫军威,倒也算是一个好法子。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把目光中转向了房玄龄,笑着道:

“玄龄伱怎么看?”

“陛下,臣也觉得让三原县公带着大军去一趟林邑也未尝不可,毕竟林邑的三季稻要是真能在南方种植,哪怕能让大唐的粮食增产一成也是一大幸事,即使兴师动众一些也无妨!”房玄龄笑着道。

李世民再度点点头。

这时,魏征却是拱了拱手,沉声道:

“陛下,臣以为现在还是应以征讨高句丽为重,皇家海军列装了大唐最先进的战舰和火炮,若能调往辽东,和渤海水师互为犄角袭扰平壤沿岸,当能给高句丽巨大的压力!”

魏征话音刚落,杜如晦便接着道:

阅读初唐小国公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