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为人民服务[快穿]》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165章 唐安妮薯片内销

好多年后,唐家大少爷唐承宗已经是位成功商人时,还经常被老一辈的同行夸赞,不愧是唐老先生的儿子,虎父无犬子,投资眼光真准。

虽然唐承宗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像父亲,但关键时刻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点,他的确跟父亲如出同辙。

当初祖母带着父亲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然后又转到去美国,迅速站稳脚跟,就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凭借先落脚的优势,父亲开始干起了中介的活。在国内观望的人察觉局势不对,急急忙忙想离开时,外面的世界他们人生地不熟,想走都找不到门路。

父亲趁此机会,帮人走香港转去美国,收取了大笔佣金,不仅攒下了最原始的商业资本,也趁这个机会结识了三教九流,积累了自己的人脉。

后来父亲的生意能顺风顺水,一跃成为数得上名号的大富豪,就得益于此。

那个时候,他坚定地选择了离开,选择留在美国挣钱。虽然他是被祖母带走的。

现在,同样有个女人决定了唐家的命运,是自己的妹妹。

唐承宗被妹妹一番话说的心神不宁。他们家虽然赶不上九子夺嫡,但也绝对不能昧着良心说,家庭和睦,妻妾和美。

废话,你和你的竞争对手能和美吗?大家不说生死仇敌,那也绝对斗得跟乌眼鸡似的。

况且他的小妈还是合法的,按照狗屁大清律例是合法的妾。

每当想到此事时,他就忍不住想吐槽大陆不是很厉害吗?当初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大兵,王牌部队都被打的鸡飞狗跳,仓皇逃跑。为什么不早点把香港也收回头?执行个屁的大清律法。

如果是那样的话,二房还有脸说自己合法吗?

不过如果真走到那一步,爸爸肯定会提前跑到美国,照样会找小老婆。即便法律维护妻子的合法利益,包括经济。但作为一家之主,往这个家拿钱的人,爸爸有千百种手段可以妈妈选择闭嘴,默许他在外面拥有另一个家庭,还要配合他上演大度贤惠东方传统女性柔顺温和识大体的戏码。

在这一方面,唐承宗不屑一提的大陆倒是严苛许多。男人在外面瞎搞,女方可以找组织替自己做主。周围的人也会看不起背叛婚姻的人。而不是像在纽约的交际圈里,谁睡了谁,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唐承宗不愿意再想下去,www.youxs.org。虽然前些年国际共运很流行,他也跟着上街闹腾过。

但那时候,他还年轻不懂事,不是吗?

现在,他已经成熟了,该做些大人才能做的事了。

比方说,投资。

离开家之前,唐安妮每个月都有8000块钱的零花钱。何况唐家大少爷呢。

年轻小姐的开销也就是和朋友逛逛街,喝喝下午茶,买两件衣服鞋子而已。年轻先生的社交圈要广阔许多,他们的花费自然也更多,从家中拿到的额度的零头就足以让前者倒吸一口凉气。

按照父亲的愿望,唐承宗大学念的是商科,毕竟他是唐家的长子嫡孙,将来要继承家业的。

可在帮妹妹联系薯片生产线之前,他从来没有正式接触过任何正儿八经的商业活动。如果不是手上有钱,他也算认识些业内人士,他还真没勇气应下妹妹的要求。

钱是人的胆,他雄心壮志一起来,就直接热血上头:“好,手续我来办。”

话说出口,唐承宗又开始后悔。做个富贵闲人不好吗?他为什么放着安逸的日子不过,非要自我折磨?

可他妈只生了他和妹妹这一双儿女,要维护他们身为大房的利益,他不上,难不成让上了年纪的妈妈和还是个小姑娘的妹妹在前面顶着?他作为男子汉的自尊心也不允许呀。

唐承宗只好找补性的强调:“办这些手续很复杂的,不可能三五天就办好,运气好的话,一年半载,运气差的话,那起码得三五年。你那边的土土豆不行的话,就先喂猪吧。”

唐安妮都想穿进电话线劈死这个哥哥。

喂猪?亏他想得出来。她都舍不得吃这些彩色土豆。土豆就是这里社员的主食。和着大少爷他的意思是他们吃的都是猪食?

如果不是看在他还有用的份上,唐安妮当场就会翻脸。

“那你动作快点,需要我配合的地方就通知我,我尽可能提供资料。”

挂了国际长途,唐安妮开始犯愁。如果薯片没办法出口的话,那她那100亩地的土豆要怎么办?

真的当口粮吃掉吗?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唐安妮倒了两班公交车到县城,然后再转拖拉机回大队。

她现在已经能够坦然的和鸡鸭共处,甚至还能夸人家的鸡长得真好,一看就会生蛋。

被她夸奖的社员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表示等到鸡生了蛋,一定得让唐老师尝尝。

可下了拖拉机,唐安妮又开始忧愁。这么多土豆呢。

大家满怀期待。

为了让机器顺利运进来。据说不仅仅是公社和县里,就是市里、省里甚至中央,都想办法给了方便,协调了运输路线。否则这条生产线可没那么容易顺利运进来。

现在把机器停了,等哥哥的消息吗?上帝呀,这绝对不可以。每停工一天,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她必须得把薯片卖出去。

唐安妮给自己打气:没事的,你可以的,你肯定能做到。实在不行,就跟厂商索赔,因为他们提供的生产线有问题,耽误了生产流程造成的损失得由美国的厂商来负责。

想到这里,她心里有点底了,大踏步往工厂走。还不知道生产线调整的究竟怎么样了,如果有必要的话,她决定要跟这位安德华先生好好再聊聊。

多沟通,态度强硬地沟通,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唐安妮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工厂大门,就听见里面的笑声。

一堆人围着机器,不时发出惊叹。

原本这些天都黑着脸的安德华此时雨过天晴,都笑出了满脸褶子,骄傲地站在机器旁,嘴里不停地赞叹完美。

他的面前,生产线像流水一样运转,圆圆的土豆被清洗干净后走完一遭,就变成了薄薄的薯片。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香。

比起一般的炸薯片,低温真空油炸的薯片还含油量低,即便是刚从油锅里出来的,闻着也不让人头晕,吃在嘴里,更多的是土豆原有的清香。

安德华看到了唐安妮,得意洋洋地炫耀:“这是上帝的奇迹,上帝赐予我们的美食。”

说着,他抓起小笸箩递到乙方主顾面前,“看,多么美妙的薯片。”

他也是头回看到如此漂亮的薯片。薄薄的脆片颜色鲜艳,吃在嘴里,那股浓郁的土豆香味浓缩了,扑面而来,弥漫在每一个味蕾上。

美国人说话本来就夸张,张口闭口都是天才。现在,安德华都要在云上飘了。他的溢美之词跟不要钱似的,滔滔不绝地往下倒,简直把自己和自己调制好的夸成了一朵花。

唐安妮抓起薯片往嘴里送,果然又酥又脆,口感的确很不错。

看着厂里兴高采烈的众人,她却没办法和大家一块儿开心。

因为机器调制好了,就意味着没时间剩给她了。这么多薯片,每小时能够生产九十公斤的薯片,她要弄到哪儿去卖呀?

唐安妮勉强挤出笑容,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询问厂里的工人们:“这个薯片好吃吗?”

“好吃!”已经听到消息跑过来的孩子们最兴奋,一个个小脑袋跟小鸡啄米似的,拼命地点头,“真好吃,特别好吃!”

其他工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肯定。大家还都觉得稀奇。吃了这么多年的土豆,头回知道还有这么新鲜的做法,还这么好吃。

都说外国人不会吃,那可未必。天底下就没不会吃的人,一个比一个会琢磨。

唐安妮目光梭巡一圈,看到的全是兴高采烈的脸,她都觉得自己的问话有诱导的嫌疑了,十分卑鄙。

“你们喜欢吃这薯片吗?”

“喜欢!”小学生们的喊声几乎要掀翻屋子。

从这条生产线运转开始,他们吃过不少薯片,应该是洋芋片,炸过了又蒸的洋芋片,感觉有点像过年时藕盒没吃完,下一顿又蒸了,感觉不到脆,全是软的。

他们以为薯片就是那个滋味,填饱肚子可以,可要说好吃——老师说了,要做诚实的人,不能随便骗人。

直到今天,他们才知道真正的薯片原来是这个味道的呀,好好吃啊,脆脆的,一片接着一片,吃的可过瘾了。

唐安妮还想鸡蛋里挑骨头,死活却开不了口。她得实事求是,安德华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薯片能不能卖出去,不再人家的任务范围内,她没理由为难对方。

她只能勉强朝安德华笑,客气地道了声:“辛苦了,恭喜你。”

安德华看她没挑刺,悬着的一颗心可算落回了胸腔。

上帝呀,他实在不想再跟这位小姐打交道了。即便她年轻貌美,面庞光洁,身材苗条,出身优渥。但他发誓,她绝对不是什么淑女,最难缠的顾客都没她这样吹毛求疵。

“我已经在中国耽误了太久,我会尽快做好收尾的工作,希望您能签字验收。”

唐安妮有气无力,强迫自己点点头:“只要你完成了你的工作,我自然会签字的。”

剩下的难题,只能她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这边工人看她结束了和洋技术员的谈话,赶紧大着胆子过来开口问:“安妮,咱们的薯片有内部价不?我想买点寄回去给我爸妈尝尝。”

唐安妮茫然,什么叫内部价?

旁边的工人赶紧解释,就是生产出来的残次品,降价对内销售。比方薯片出来了碎了,拿出去卖不好看,那就自己人买回家吃。再比方说包装袋印错了,一袋袋的薯片有人就这么出去,同样内部消化。

这种事,每家工厂都有,肯定有损耗的残次品。

唐安妮认真地看着对方:“你家里人会喜欢吃薯片吗?”

工人被她看得心慌,以为她认为自己想占便宜,赶紧强调:“原价,我原价购买。”

旁边的人立刻推他:“别想了,安妮说了,咱们的薯片是要出口的,你占这便宜。”

现在国内能出口到外面的东西实在太少,基本上都是中药材兔毛这种原材料。大家也默认出口创外汇的东西必须得是最好的。

唐安妮却追着问:“不不不,我不是说这个,我是想问你们真的喜欢吃薯片吗?”

大家都茫然了,喜欢啊,又香又脆的东西,谁不喜欢啊?

唐安妮依然没办法相信:“会不会是你们太饿了?所以吃了觉得香。人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

工人们笑了:“饿的时候也挑嘴,现在让我吃红薯我就不想吃,吃够了。”

其实就是蒸熟的土豆,大家同样不爱吃,早就吃腻了。

唐安妮要排除每一个可能性:“那会不会是因为薯片有油,你们肚子里缺油,所以才觉得香啊?事实上,如果用油炒土豆的话,你们也会觉得很好吃。”

这话大家可没办法回了。因为他们的伙食就决定了他们肚里肯定没油水。

旁边有个年轻人开口:“那不一定,我应该不缺油水。我最近吃的都挺好的,今天刚过来,暗道你来说肚子里面还有油。”

他是知青工人的弟弟,这趟趁着放假过来看望自己的姐姐。他们家是南下干部,家庭条件很不错,基本没经历过缺衣少食,肚里从来不少油水,但他今天吃到了薯片感觉又新鲜又好吃。

“这个到底怎么卖呀?”年轻人要掏腰包,“我想买点回去带给爸妈。”

唐安妮疑惑地看着众人:“你们真的喜欢吃吗?我以为你们不喜欢这些的。”

就像她的朋友们,到她家吃原汁原味的中餐都很难接受,他们更喜欢唐人街那些不知道是什么口味的中国菜。

大家都笑了,非常肯定地强调:“喜欢,我们都喜欢。”

最早询问有没有员工内部价的工人又大着胆子建议:“安妮,我们也不用全部都出口吧。特等品出口,一等品还是可以拿出来卖的呀。”

其他人纷纷附和:“就是,最多我们三班倒,多生产点薯片好了。”

自己在工厂,却不能购买生产的产品,感觉有点憋的慌唉。

唐安妮眨巴眼睛,十分怀疑:“在国内能卖掉吗?”

“怎么可能卖不掉?”过来探亲的年轻人哭笑不得,“好吃的东西都能卖掉。”

别说是这么新鲜的薯片了,他可没听说哪个食品厂的饼干卖不掉,好吃的,谁不喜欢啊?

唐安妮盯着对方:“那要卖到哪儿呢?我没有在国内卖过东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帮忙出主意,可以拿去供销社寄卖啊。供销社不仅卖货给社员,也收社员的货统一对外销售呢。

还有就是商店,不过薯片要进商店的门,恐怕不容易,还得找门路托关系。

“咱们这个薯片怎么卖呀?”

唐安妮当然不能按照美国的物价计算,这又不是要出口。她赶紧开始计算成本,现在大米1毛4分钱一斤,油8毛钱一斤,那么薯片参照这个价格来。

大家帮着出主意:“不如就按照油条的价格卖吧,我们也用了这么多油呢。”

过来探亲的年轻人却反对:“油条是什么成本?这又是什么成本?这条流水线花了多少钱?”

众人哑口无言了。

的确,成本不能这么算。

炸油条的只要有口锅就行,他们这个薯片可是专门从国外引进了一条生产线。还让个洋人在这里调整了这么多天。这本钱总不能当不存在吧。

那要怎么算呢?

年轻人建议:“就按照饼干的价格来吧,5毛钱一斤,怎么样?”

他姐姐却摇头:“不行,5毛钱一斤的饼干,收粮票呢,我们这里不要粮票。”

洋芋属于粗粮,在外面销售也不用粮票。可他们卖薯片的话,不要粮票就应该加价钱。就好像他们在黑市上高价买米一样。

众人吵吵嚷嚷了半天,可算是达成了一致。薯片不要粮票,7毛钱一斤,直接称重卖。

唐安妮觉得很新鲜,她从来没称过薯片,她吃的都是小袋包装好的。不过她相信自己的同伴,因为论起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她肯定比不上他们。

“那就开始卖吧。薯片摆的时间长了,也不好。”

众人开始摩拳擦掌,计划如何销售薯片。

因为现在农村穷,社员的购买力极为有限,光在本公社卖是肯定不现实的,必须得对外发展。

“咱们先每人都寄些回自己家,如果家里那边有人要的话,我们就直接大批量的发。”

唐安妮福至心灵,想到了一个关键点:“工会,如果你们家有人在工会或者有熟人的话,可以将薯片当成福利发给工人。这样我们每次就能多发些货了。”

大家纷纷点头,认为这招可行,还夸奖唐安妮:“你真是厉害,连这都能想到。”

唐安妮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不是她想到的。是她听伯伯说过的。以前伯伯在的那个公社熬糖酿酒,产出多了,就靠着县里的工会消耗,两边都得了方便,完全是双赢。

她兴冲冲道:“我们也卖到县城去吧,县里有工厂,大家应该会对薯片感兴趣。”

对,她要去找县领导,她是国际友人,她回国寻根,她在农村支教。就像伯伯说的那样,她是一个典型人物,她应该学会好好运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做的事铺路。

众人点头。

这个思路对。

想要卖出价钱来,想要有稳定的销售,现在指望本地农村不现实,还得靠城里。

不过,在公社供销社买没牌子也就算了,到了县城好歹得有个名称吧。总不能光秃秃的就两个字:薯片。

总觉得哪儿怪怪的。

唐安妮趁机询问大家的意见:“那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

这会儿大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们还是头回吃到正宗的薯片呢,连取名字都找不到思路。

他们连着起了好些名字,不等唐安妮否定,就自己先摇头了。

不好,怎么听都怎么怪。薯片这么洋气的东西,对他们的名字一叫,感觉瞬间就变成了土蛋蛋。

唐安妮虽然不觉得土蛋蛋有什么不好,但大家都说这吸引不了顾客。为了经济建设着想,她决定还是尊重大家的意见。

东西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再找到了销售渠道,却因为名字不好听,漏了关键的临门一脚,那未免也太亏了。

她自己也不知道该取什么名,最后没想到还是伯伯给她出的主意:“这不是你从美国带回来的玩意儿吗?那就起名叫美国薯片好了。”

即便唐安妮知道电话那头的伯伯不可能看到自己,但她还是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这怎么可以?这是中国薯片。是中国的土豆中国的油中国的工人做出来的薯片。”

伯伯哭笑不得:“可生产线是从美国引进的呀,你做薯片的方法也是从美国学来的。管它叫美国薯片,不算错。而且你想想看,大家是不是对美国充满了好奇?如果是从美国来的新鲜的东西,大家会不会想尝鲜?新生的事物,只要有人好,它就有发展空间。只有这,它才能一步步壮大。”

唐安妮勉为其难:“好吧,就叫它美美美国薯片,美国薯片只是它的食物名称,就好像北京烤鸭一样,全聚德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伯伯哈哈大笑:“北京烤鸭可不止一个全聚德。你等着,等你忙完了手上的事,我也放假的时候,我再带你去北京转转,我知道有的店名气不大,可烤鸭同样好吃,而且还便宜。”

可惜唐安妮没时间,她现在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几个人来用。一个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一个在工厂盯生产,还有一个在外面跑销售,每一个都不可缺少。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阅读为人民服务[快穿]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