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四合院之激荡年代》
四合院之激荡年代

第六章贾张氏溃败

小马冷笑,他所在的街道办综治科,全称综合治理科,主要负责的就是综合治理、纠纷调解等工作。

三元路十几个居委会,大大小小的大杂院六七百座,小纠纷居委会自行解决,闹到街道办的,第一个迎上去的就是综治科。

综治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过滤各种邻里纠纷,和影响较小、恶劣程度较低的治安事件。能调解就调解,能解决就解决,节省派出所等单位的行政压力。

天天干这种活,市面上各种泼妇,小马见得多了。不客气的说,贾张氏这种根本排不上号。

真正厉害的泼妇,是那种亲人位高权重,街道办不敢怎么滴,还讲不通道理的。

贾张氏除了蛮横、不通情理外,啥也没有。

可能易中海迫于养老问题,会帮她兜兜底。但老易也就能拿捏一下院里的普通工人,对小马毫无威慑力。

小马见吕俊鹏脸色微怒,忙伸手拦下他,抢先开口:“你就是那个张翠花吧?”

贾张氏脸皮一僵,她和老贾搬到这院时,曰苯人还没被赶走。那时候她还年轻,别人称呼她,大多都是贾家媳妇、贾家嫂子,小孩子叫贾家婶子。

等贾东旭长大,老贾也没了,贾家媳妇和贾家嫂子很少听到了。平辈喊老嫂子,小辈喊贾家婶子,背后基本都是贾张氏。

贾老蔫年轻时喊媳妇。有了孩子后,就是孩他妈,东旭他妈。张翠花这个名字,她很久没有听到了。

小马看她不说话,续道:“1951年开始第一次户口登记;1955年后更频繁,每年统计一次。直到1958年,明确农业和非农两种户籍,禁止户口迁移。这期间,你最少有五次把农村户口改到首都的机会。”

“但你为了占一份农村的土地,为了每年分一点粮食,拖延耍赖,就是不愿意把户口迁到首都。”

“你们家从农村娶的儿媳妇,也是这么办的。”

“这一拖,拖到了1958年。58年,农村土地收回集体,社员凭劳动得工分,凭工分分粮。”

“你家虽然有农村户口,但不参加劳动,不能参与分粮。农村户口在城市里也没有定量,你们又想把户口迁到首都了。”

“可惜,58年新出的户籍条例禁止户口迁移。”

贾张氏被小马一番话,说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可惜夜间灯光有点昏,瞧不真切,只能看到一张垮着的脸。

小马又道:“如果你家没有贾东旭这个城市户口的工人,那你们和被遣返回乡下的老付没什么区别。”

“就算你儿媳妇,和贾东旭有夫妻关系,不能城乡分居。但你张翠花,完全符合精简城镇人口的相关规定,理应被遣返回农村户籍所在地。”

“结果你儿媳妇恰到好处的怀了孕,让你能以照顾怀孕儿媳的名义继续住在城里。”

☆☆☆

原剧66年初(讨压岁钱剧情),出场的小槐花站在70厘米高的圆桌旁,桌面和上胸口齐平,身高大约一米出头,大概率是3-4岁(89-110cm)。

66年初3-4岁,那就是62年出生。从名字看,槐花出生于4月底5月初。

62年5月初出生,怀胎十月,怀上的时间大概是61年7月。

61年的城镇人口精简工作,是61年6月初统一意见。8月初,精简城镇人口试行工作开始两個月后,刊发试行经验开始推广。

首都作为样板,首批推动精简工作,积累试行经验,逻辑上是没问题的。

贾家6月接到通知,7月儿媳妇怀孕,时间线也没问题。

另:根据原剧66年初,讨压岁钱后,贾家三小只站在圆桌旁的身高,反推贾家三小只年龄。年龄后的括号是该年龄段的参考身高区间。

阅读四合院之激荡年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