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年代:1986从练摊开始》
年代:1986从练摊开始

第27章包饺子

二十分钟之后,终于排到了叶小川。

“同志们麻烦您给我来二斤一等肉。”

“好嘞!”

一等肉就是肥中带瘦,不管是炒着吃,还是包饺子都特别香。

这肉不便宜一块三一斤,比正常猪肉价贵了差不多两毛钱。

买了肉,看了看菜店的蔬菜,感觉比鼓楼小贩卖的要贵上不少,而且还不是很新鲜。

看了一眼便走出去了菜店。

到鼓楼大街从小菜贩手里买了一把鲜嫩的小芹菜,又买了几个青椒。

“同志,您这菜可真水灵,不像是早晨的菜。”

“您识货,这菜都是我下午从大兴那边拉来的,绝对好,您看这菜帮子嫩着呢,一掐都出水。”

这位为了让叶小川还多买点菜,卖力的推销,掰了一菜帮子演示给他看。

一掐,水确实多。

但是这老板不地道,我当你是朋友,你居然拿我当傻子。

哪个鲜菜帮掐不出水来。

“这菜您买回去随便炒,不好吃不要钱。”

看他这么卖力。

“那再给我来一斤黄瓜。”

黄瓜菜店里面卖四毛钱一斤,这儿只卖三毛八,一斤就便宜了两分钱,挺新鲜的,买点回去凉拌。

“好嘞!”

去年市里大搞菜篮子,为了保障京城居民的蔬菜用量(应季)鼓励蔬菜进城。

在这个政策出台后,京城郊区,还有津冀地区的蔬菜纷纷涌入外埠批发市场,导致京城应季蔬菜的价格下降一到二成。

除了北方菜之外,南方菜也开始大规模的南菜北进被请上京城居民的餐桌。

除此二者,京城人吃菜最多的还是以大兴为代表的本地菜。

聊了两句知道了他的进货源之后,叶小川也不再同他多说,付了钱便赶紧回家。

叶小川一路上都是美滋滋的,不光想着晚上的饺子,还喜的是从菜贩子嘴里套一个挣钱的门路。

前世作为一名资深扑街写手就喜欢收集资料,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寿光搞冬暖式蔬菜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第一年卖黄瓜最高卖到了十元一斤,时间点就在八十年代后期。

起初觉得不可思议,便查了半天的资料,深扒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历史,知晓这事是真的。

还发现原来这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技术不是他们最先搞起的。

他们不过是改良了冬暖式蔬菜大棚。

这项技术的源头很多,但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最为成功的两个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京城。

叶小川想着等秀水的摊支起来之后,自己可以打听一下这冬暖式蔬菜大棚,要是能做,冬季的时候完全可以兼职做菜贩子。

十块钱一斤的黄瓜,自己要是能弄好了,不比卖衣服挣钱慢。

越想越兴奋。

十分钟的路程,回来时却缩短了三分之一。

到了家门口,见外面停了一板车,拉了一车木料。

翻身下车,这时叶大川大汗淋漓的从院内出来。

叶小川招呼着:“大哥。”

“诶,回来了。”他瞅见叶小川手里提的肉和蔬菜,有点怪他乱花钱,“二子,以后想吃肉跟我说,我下班顺路就捎带回来了。”

“知道了,今儿主要是咱妈她临时决定想给咱们兄弟包顿饺子吃。”叶小川怕老大会说教自己,直接把老娘搬出来,让他知难而退。

阅读年代:1986从练摊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