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带着状元系统回古代》
带着状元系统回古代

57. 会试

会试同乡试一般也是九天三场,但又有不同。

会试需要在第一场的丑时入场,然后在号舍待满九天八夜,直至考完三场才能出考试院。在考生全部进考场后,考试院的大门就会关闭,并由御林军四面严守、日夜巡视,断绝考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本次恩科的会试从十一月朔九开始,金陵的天气已经挺冷的了,但是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是只能穿单衣去考,若着夹棉是有夹带的嫌疑的,这轻者是拆开棉衣检查,重者是会直接判个藐视考场给赶出来的。

所以,考生能够用来抵御严寒的,除了号舍外,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的一个火盆外,也就是一筐木炭了。考场内的每个号舍里都放了一箩筐的木炭。只是这一箩筐的木炭,若是九天不间断的燃烧肯定也是不够的,具体怎么用,就由考生自行安排了。

朔八日,用过晚食,沈青川和唐宏裴就去休息了,可能也睡不着,至少闭目养神会。到了子时就要准备出发去考试院了。

虽是夜半时分,考试院外却是灯火通明的。考试院外排队的考生也都是神采奕奕的,只是到底穿的都单薄,喷嚏声在人群中是此起彼伏的,还有好些,一直在打着寒颤。

这次夏知许和宋雨薇看着沈青川和唐宏裴进考场后就回去了,她俩是真的都好困。

而沈青川和唐宏裴也在进考城后就各自去找自己的号舍了。

沈青川在号舍坐下后,先是检查了一下号舍内的木炭,之前可是有考生在考试后才发现木炭全是潮湿的,根本点不着,可是因为发现的太晚了,考试院也不给换。

检查过木炭完好后,沈青川就坐着准备再养会神。这次会试他的位置在这一排的中间,金陵的考试院是每隔几个号舍就有一盏灯,不会发蜡烛的。而沈青川号舍前正好就又一盏灯,日落后如果还要再答一会也是不会暗的。

现在毕竟冷了,在中间位置两边的寒风都难吹进来,也暖和很多,而且在他的号舍旁边也有一个火盆,是比较暖和的。若是在排头或排尾的位置,哪怕旁边就有火盆,这九天怕也是难过。

沈青川突然相信柳家的那个面相师所言,夏知许旺夫了。自从认识了夏知许,他真的一直运道很好,从前他可没有这般好的运气。

会试的第一场是“经义”,需以八股文的形式写出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时间相对于乡试来说,是会紧张很多的。沈青川大体的时间安排还是和乡试时一样,准备第一二天将七篇八股文都写好,第三天再来誊抄。

会试的第二场是考“论”、“诏诰表”、“判语”。

“论”是给一个题目,不会有其他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写一篇文章。“诏诰表”是评判考生若是通过殿试,被授予官职后写公文的能力,通常会假定为何官职,要求考生以这个官职的身份写出一篇公文,这也要求考生对朝廷各个官职的职能熟悉。“判语”考的则是对当前律法的熟悉度。这也是在会试之前都没有涉及的考点。在乡试后的几个月,沈青川很是花了一番功夫在律法上。

每种类型的题各一道,沈青川的安排则是每天上午在稿纸上写好样文,下午在检查后再誊抄到答卷上。

第三场考的是“策问”。第三场的题数就不固定了,一道、两道、三道都是可能的。第三场的“策问”也是最灵活的一场,试卷上就是几个问题,考生来回答这些问题。

至于一筐木炭,沈青川先大致分成了三份,第一场的前两天,就尽量不用木炭,第三天誊抄到答卷上去的时候,字迹尤为重要,那时一个寒蝉或是一个喷嚏都是会影响字迹的,那天的木炭是不能断的。第二场考试则是要保证每日下午的炭火充足。第三场沈青川是准备先看看这次是几道题再来分配木炭的使用的。

九天的考试,也只有第一天算安安静静的度过的。第二天,沈青川都已经写了半篇八股文了,不知道那间号舍传出了一身惊叫,像是一不小心睡过了。

从这声惊叫开始,考场不再平静。或是一声重重的叹息,或是很大声的纸张翻动声音,也可能是压抑的哭声或是叫声。

日子越往后,考场越发喧杂,巡考的官兵都多了好几个。

一直到第七天,沈青川才看到第三场的试卷,只有一道题。题为“民何苦”。

本朝相对于前朝,百姓可以称得上是安居乐业了,虽吃的可能是粗茶淡饭,但路由饿殍的事到底罕闻。可是百姓就不苦而是很幸福吗?当然也不是。

民何苦?这个可以说的角度、内容都太多了。按理来说,策问是一问一答的,只是说民苦无异于在说当政者不作为,这“策问”虽然问的是民何苦,但这苦的程度该如何把握?

看到这道题,沈青川执笔良久,也没有写下一个字。会试的名次可不是乡试能比的,这让沈青川不能不揣测出题人的心思。只是他连是谁出的题都不知道,揣测心思更是无从谈起。

不夸大也不奉承,这是沈青川最后的决定。一切就都如实说,就写农家学子科考之苦。本朝的农家子大多数都是会去书院念个一两年书的,当然也有像谢峰那样,父亲早早的就去了,家中困苦异常,一天书院都没去过的。只是哪怕是去了书院的,真的能一路念下去的也是少数。

沈青川写的科举苦,侧重点当然不在学子身上,而在供养这份农家子的一大家子人身上,父母、兄嫂、妻子。也是因为夏知许在河西县的香膏小院,让他知道了一人功成前,更多的一大家子的不易。

而且除了能高中的学子,更多的是考不上的学子,之后又是一个困苦的轮回。

所以他写受教育之难,也不仅仅是写受教育之难,他只是以这个为切入点,写了贫苦百姓的各种苦和难。

他写这个也不是要抱怨什么,只是夏知许让他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若是受教育能再容易些,若是能有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可能整个时代都会好

阅读带着状元系统回古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