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第12章 上书

文华殿。

风吹在朱高煦身上,淡然的话语飘入耳中,明明是轻飘飘的话语,却如千斤般沉重,带着历史的纹理。

“父王可以请命建立军机处,辅佐你监国,但是无品无职,只授予咨询之权,因为是临时设置,不必交由吏部定制,想选谁就选谁。”

闻言,朱高煦眨了眨眼:“这有什么意义吗?”

“意义就是可以帮老爹你批阅奏折,而且是临时组织,内部事务对外保密,你不爽了,完全可以赶走他们。”

朱悟净走到书桌前,取出一张空白的奏章。

“老爹你打仗的时候,应该不会事事亲力亲为吧?”

朱高煦笑道:“那是,治军需要下令,做的不好,自有军法处置。”

朱悟净:“这些军机大臣无品无职,你完全可以将他们当做手下将领指挥。”

“这个好。”朱高煦立时喜开颜笑:“咱处理政务或许不行,但是带兵还是可以的。”

这个军机处还真是方便。

不过,按照瞻壑的说法,这个军机处完全就是非法组织,父皇会同意吗?

应该不会吧?

毕竟父皇还是挺重视朝廷的规矩的。

朱高煦的心思藏不住,忧虑地说道:“儿子你这主意不错,但是父皇恐怕不会同意,毕竟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组织,而且无品无职,不设衙署……实在过于离经叛道。”

朱悟净抬起眼帘,注视朱高煦,眼神带着无奈。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最终,朱悟净只是一声长叹,将写好的奏章递了过去。

“父王,将这个奏章交给皇爷爷,他会同意的。”

“哦。”

朱高煦迷茫的接过奏章,走出文华殿,向着武英殿走去。

走出数步,方才觉得不对。

“不对啊,我才是做老子的,怎么这小子一副他当家做主的样子。”

小声嘀咕两句,朱高煦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老老实实地给朱悟净递奏章。

武英殿和文华殿距离很近,中间只隔着文楼和武楼,稍微转个弯便来到了武英殿。

一进门就见到了正在喝茶的朱棣,以及安静站在朱棣身后给他捏肩的朱瞻基。

“哎呀,大侄子也在啊?”

朱瞻基笑了笑,没有接话。

朱棣放下茶杯,说道:“汉王爷,你可是大忙人了,怎么还有空来我这里?”

“父皇,我这是给瞻壑那孩子上交奏章的。”

朱高煦连忙上前解释,同时将锅全部甩到朱悟净身上。

听到自己二孙子的名字,朱棣忍不住抬起眼帘,身后朱瞻基的动作也有些不自然。

在朱棣心中,朱悟净是个好孩子,历经一次生死,只想修道,本不应牵扯进入这朝堂的风雨之中,只是继承了他的疑心,现在也是一头扎进了朝堂的纷争。

瞻壑,是被咱逼到这一步的!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满怀愧疚。

但他是帝王,自然会狠下心,冷笑道:“那朕倒是要看看这小子又有什么鬼主意。”

“也没什么,只是瞻壑那孩子孝顺,不想咱太累,想着找几个人帮我处理政务。”

朱高煦将奏章递了过去。

朱棣也没有动,只是漫不经心地的拿过奏章。

只是想要仿照太子,拉拢朝臣。

手段太嫩了。

还是比不过瞻基……

这样想着,朱棣打开了朱悟净写的奏章,上面的内容很简单,甚至还有标点符号辅助断句。

“这个标点倒是新奇,不过还挺方便的。”朱棣心道。

他虽然是马上天子,但是文治倒也不差,只是一眼就明白这奏章上标点符号的用处。

奏章的内容很简单。

上书:

孙子请奏,设立军机处辅助父王监国,所需处理政务,直递军机处。

由五军都督府、六部以及各衙门,择其慎密者入职,只授军机行走之权,无品无职。

因临时设立,不必交吏部定制,由皇爷爷亲自遴选。

这是无比简单的三句话。

砰!

朱棣猛地起身,将朱瞻基吓了一跳,而后朱棣的肩膀离开了太孙的双手,他深吸一口气,难以抑制的向前走出数步,方才平复心中思绪。

朱棣再次打开奏章,仔仔细细地读着上面的墨迹未干的文字。

简单的三句话,却看了一刻钟。

见到朱棣这个反应,朱高煦心中忐忑,还以为是这般离经叛道之言触怒了皇帝,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

朱棣放下奏章,仰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半晌,不怒自威的语声才再次回荡在武英殿。

“瞻基,你过来看看你二哥写的折子。”

朱瞻基上前接过奏章,仔细看了看,见上面的标点符号,心中生出几分鄙夷。

到底是没有文化,竟然还要这种小儿之物辅佐句读。

而后,他又看了看奏章上的内容,心中更是不屑。

果然和二叔一个样。

想要拉拢朝臣,又怕这怕那,试探到了皇爷爷头上。

朱棣眉头稍凝,问道:“你看懂了吗?”

朱瞻基自信一笑:“孙子看懂了。”

“不,你不懂。”

朱棣摇了摇头,语气有些失望:“拿回去再看看,看出名堂了再来找咱。”

“啊?”

朱瞻基不懂。

“汉王爷!”朱棣一声怒喝,双手叉腰,气势惊人。

朱高煦立刻上前行礼:“父皇不要动怒,瞻壑那孩子不懂事,瞎写的……”

“闭嘴!”

朱棣摆了摆手,直接说道:“军机处的建立,朕准了!回去让瞻壑那孩子写一个名单,朕会亲自帮他遴选。”

闻言,朱高煦大喜过望,立刻谢恩,而后不解地问道:“父皇,你怎么同意了?”

朱棣斜睥朱高煦,悠悠道:“为什么不同意?要是你爷爷早看到这奏章,何必有什么胡惟庸案,有什么蓝玉案,甚至不会有靖难。”

朱高煦还是没懂,朱棣却不打算做任何解释,让两人退下。

待到武英殿陷入宁静。

朱棣孤身一人,拢袖站在朱红色的柱子下,望着窗外如血残阳,眼神深邃,宛如无星无月的夜晚,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武英殿响起一声长叹。

“老二得如此大才,远胜当年咱得和尚,瞻基打不过啊!”

……

文华殿中,朱悟净猛地睁开眼,他的嘴角勾起,自言自语道:“这个办法可行,倒不如说,这个办法必然能成。”

少年身穿一袭道袍,抬头望向同一片如血残阳,轻声念叨。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阅读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