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还不如一个县令?

如此大事件,惊动的何止是工部?

兵部尚书陈宁,不需要皇帝吩咐,立刻就开始组建准备出海的军队。

精挑细选,不但在军中寻觅拥有最强战力的悍卒,同时也向民间发布募兵令,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额赏金,希冀能组成一支无坚不摧的远征军,绝不能步了前元两次倾覆的后尘。

要知道,这次可是众筹打日本啊!

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那不仅仅是大明丢了脸面这么简单,大家丢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所有交了钱的官员,全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动作起来。

就连跟打仗通常来说关联最小的礼部,也不敢怠慢,据说连打下日本后,当中诵读的大明皇帝诏书,都草拟好了,只待到时候天威降临日本,一路摧枯拉朽之后,当众宣读。

六部九卿,仿佛一下子就忙碌起来。

不管跟军事相关的,或是不相关的,此次对这次尚未开启的战事,都表现得极为关注,再也没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因为,那都是自己的钱啊!

唯有户部尚书杨思义,仿佛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成了局外人。

原本不该如此。

户部掌管钱财,乃是大明的钱袋子,管家,按理说不管有任何大事小情,离了钱粮,那是万万也无法运行的。

但这次,皇帝陛下独出心裁,竟然绕过了户部,直接把手伸向文武百官,以大明国债的名义,筹集了这样一笔数量不菲的银钱,专门用于打造舰船、训练士兵,只待明年开春舰船下海,便能够扬帆远航,扬大明国威于海外。

户部尚书杨思义,在忙碌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心系天下的杨老尚书,并没有无所事事。

事实上,这段时间没人来烦他,刚好合了杨思义的心意。

他在搞一件大事!

自从灌溉新法推行以来,尽管皇帝陛下的行为时常怪异,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甚至让包括杨思义在内的朝廷高官,直接就崩了心态。

其中,礼部尚书钱用壬,甚至因为错误地揣摩上意,丢官去职,这时候甚至都不知还在不在人世。

但像杨思义这样的老臣,真正心怀百姓,心怀天下,却能从这些怪异中,看到皇帝陛下的一颗拳拳爱民之心!

不论是灌溉新法,还是横扫北元,不论是摊役入亩,还是兴建学校,陛下仿佛是急切了些,但每一项举措的最终指向,都不是为了个人的奢侈淫逸,而是为了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读懂了这层意思之后,杨思义身为六部主官之一,尤其还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自然感觉到一股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几乎要把他原本就因为年龄老迈而佝偻的身躯,压得更加弯了。

朝廷缺钱!

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更是感受强烈。

但所有人都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杨思义对这件事了解得透彻详细。

缺钱缺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只有杨思义能够说清。

原本大明初建,百废待兴,连年征战落下的老底子,就算不上富裕,正应该休养生息,好好利用太平的局面,总要经营个至少三年五载,才能让国库渐渐充盈,拥有一定程度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包括天灾**等各种意外,不至于让朝廷受到伤筋动骨的冲击。

说是意外,但当地域的尺度拉到整个神州,这个所谓“意外”的概率,就已经高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哪怕是风调雨顺的丰年,难道真能全国都不遭任何灾害吗?

有灾害,朝廷自然要赈灾,否则紧接着就是流民四起,动摇国家根本。

要赈灾,就必须要有充足的钱粮!

可是自从去年那场横扫北元的大战,固然是扬我国威,凯旋归来,却也把大明国库彻底掏空。

堂堂户部尚书,手里能拿出来的钱,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万万没想到的是,即便如此窘迫,皇帝陛下竟然还不打算消停,又是要寻找银子建立平准库摊役入亩,又是要给天下读书人发放廪米,尤其是最近,不知怎地,竟然突发奇想要去攻打日本!

杨思义想不通!

那日本,有什么可攻打的?

但他不是皇帝,他就算想不通,也不需要操心这些事。

他杨思义应该做的,就是管理好这个国家的每一笔钱粮,最好是让各部门向他伸手的时候,只要是合情合理,利国利民,他都能拿得出来,那才是一个户部尚书应该做的事情。

钱粮这个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万幸,淳化县出了个了不起的县令秦枫,鼓捣出一个灌溉新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让全国的粮食增收超过三成!

倘若没有这重保障,只怕去年两湖一代遭灾的事情,就已经让这个刚刚建立的大明朝,摇摇欲坠了。

一个县令能做的事情,为什么我做不到?

杨思义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那灌溉新法,就在那里,一条一款都细致入微,杨思义逐字逐句研究,愈发感觉到那个淳化县令智慧如海,怎么就能一己之力,想出这么多粮食增产的办法。

难道,我堂堂六部主官,还不如一个县令!

所以,最近这一段时间,杨思义动用权力,将许多精于农事的专家集中起来,集思广益,想要在秦枫灌溉新法的基础上,再研究出新的粮食增产办法,为这个精力旺盛的新建王朝,再找一笔钱粮。

这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家里手,全都是在庄稼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各自有绝活在身上的,但经过数个日夜的讨论,暂时得出的结论是: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淳化县推广的灌溉新法,已经近乎完美,再要提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所谓的绝活,其实从不同程度,都被容纳在灌溉新法中,甚至人家比他们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更加高明,更加简练。

那么,还有办法再提升吗?

有。(www.)

阅读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