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第 10 章

苏浔下楼,就看到大厅沙发上坐着一个人。穿着军绿色短袖汗衫,留着寸头。皮肤虽然黑,但是模样周正。整个人看上去挺正气的。

看那笔挺的坐姿,苏浔大概知道对方以前做什么的了。

于是面带笑容过来,“你好,你就是高公安介绍过来的吗?”

年轻人站了起来,站姿同样笔挺,“你好,我叫周牧。是高公安介绍我过来的。”

苏浔道,“正好,我过两天要出门,你来得很及时。”

然后招呼对方坐下,又让李玉立帮忙上茶。

等周牧坐下,苏浔就说了一下自己这边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自由时间很少,基本我去哪里,你就要去哪里。不过如果你有事情,可以提前和我说。到时候再做安排。待遇方面除了每个月三百工资之外,吃住全包,一年四季工作服。如果工作表现优异,年底奖金另外算。不知道你有没有别的想法。”

周牧沉默的摇头。待遇已经很好了,他还能提什么要求?一个月三百,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至于工作时间,他以前工作也没规定工作时间,什么时候有任务就得去。所以对他来说一点区别都没有。

苏浔见他没别的想法,就继续道,“因为我的工作需要,可能会遇到危险。所以我想知道周先生你有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比如……你一个人能打几个人?”

周牧认真道:“普通人,如果不拿武器,十个没问题。对方如果拿了武器,五六个吧。”

苏浔一听,心中暗喜,这要是没吹牛,那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啊。

她提醒道,“我得先说清楚,跟在我身边是有点危险的,我做生意,比较容易得罪人,也许什么时候就被人敲闷棍了。所以你考虑清楚。”

也在变相的提醒对方,千万别吹牛。干这行真的有危险。所以要是没能力,千万别装。

周牧也是聪明人,明白对方的意思,干脆从自己包里掏出一块砖头来。

苏浔:?

周牧展现给她看,表示砖头没作假。然后直接单手一砍,砖头断两半。

苏浔:!!!她以前看视频,总以为是别人作假,原来真的可以!

端茶过来的李玉立也惊呆了。

周牧道,“我之前就是因为和十个人打架,过失伤人,所以离开单位了。”

苏浔这就明白了,她就说了,对方真的这么有本事,不至于没工作。

如果是因为犯错离开单位,那倒是有可能。“冒昧的问一下,为什么你会和人打架?”

周牧知道,这是必要过程。毕竟以前工作还要政审呢。于是耐心道,“因为私人恩怨,对方……纠缠我……朋友,我揍了对方一顿。他手底下有些人,于是就来报复,其中一个人被我伤得重了,他们家人抬着人去我单位闹。”

说完这些,他紧抿着唇,显然是这段经历让他不大好受。并不想再提起。

苏浔这才放心了。她虽然不在乎别人是好是坏,毕竟自己也不是个什么好人。但是她双标啊,她自己可以不是好人,但是在她身边做事的,必须品性好。要是找个品性不行的,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出于对高公安的信任以及自己看人的眼光,苏浔倒是也没追根究底。

反正这人先用着。自己再慢慢观察就是了。

“我暂时没别的问题了,既然周先生你对工作也没什么要求了,那你今天可以上班吗?”

“可以!”

苏浔回头和李玉立道,“李经理麻烦帮他安排一下住处。我隔壁如果有房间,就安排在隔壁。”

李玉立:“……好。”连住宿都安排这么好!

周牧心里暗自松了口气。这工作算是妥了。

他是真的需要这份工作,昨天接到电话,几乎没考虑就接受了这份工作。然后一早天没亮就坐最早的班车来市里。早饭都是跟着高公安一起吃的,当面问了一些情况,琢磨着苏浔这边起床吃完饭了,才来宾馆报到。这是他目前唯一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

起身去办入住手续的时候,他道:“首……领导,我去办手续了。”

苏浔道,“我以前的保镖都喊我boss,你喊我苏总就行了。”

“好的苏总。”周牧应了一声。

李玉立赶紧去给周牧开房间,带他去安顿行李。

苏浔心情很好,保镖也到位了。等认亲的时候,可算不是自己单枪独马了。

钱果然是英雄胆!

现在配备了这些人,苏浔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孤身一人,又年轻,会被人轻视,继而起什么歪心思了。

她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别人,她苏浔是不好惹的。她是有钱有人的!

周牧办了入住手续,有点儿不真实。说句没出息的话,他也是第一次住这么好的宾馆。

工资高,待遇好。这工作没啥好挑剔的了。

所以放了行李之后,都没收拾,周牧就赶紧下楼了。他刚才听李玉立说了,苏总要出去买东西,自己当然要跟着。就算遇不上危险,也能帮着干点体力活。他虽然没当过保镖,但是也认识警卫员的。知道人家怎么做事的。

虽然在这之前,周牧还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给私人当保镖的,这搁在过去,不就是大户人家的护卫吗?

但是这一年经历的事情,已经让他放下了曾经的骄傲了。离开那个他熟悉的地方,他还真的有些摸不清楚未来的方向。在老家他待不下去,出来又没方向。所以这份工作出现,真的给他带来很大的希望。

周牧现在是没别的想法了,拿高工资,干好这份工作。争取能多做一阵子赚点钱。

下楼之后,车子已经在门口等着。周牧还很周到的给苏浔开车门。等苏浔和李玉立上车了,他才自觉坐在前面的副驾驶。

苏浔和司机魏师傅道,“魏师傅,他叫周牧,是我的专职保镖,以后他要用车,也要麻烦你了。”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司机老魏:……

这连保镖都配上了?可真是见世面了!以前他觉得厂长就是体面人了,现在发现和人家这苏同志比起来,厂长啥也不算。

上车之后,李玉立就帮着定这次给苏家送礼的礼单。

苏浔的要求就是数量要多,品质要好,要符合老家的人的需求。“我爷爷总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生活艰苦。当年离开的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后来生活过得好了,就很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人送东西。可惜没这个机会。如今,我既然替他回去,总要完成他的心愿。”

李玉立就提议,定半扇猪肉。买一些盐、红糖、糖果,饼干、布料、罐头……

“咱送礼确实要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送茶叶,送补品,这都不合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用法。送这些日常需要,又难以买到的,这就送到心坎上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可以加上工业品。比如收音机……”

她提议的时候,看了眼苏浔,担心对方觉得太多。如果表现出不乐意的想法,她就要找借口把自己这提议给否决了。

结果苏浔非常满意,“收音机挺好,我之前出门买东西,听人说起什么三大件,好像是家庭比较需要的东西。这样,给我大伯买一辆自行车,再买一台收音机。我爷爷曾经说过,大伯小时候太苦了,如果能回家,一定要给他买好多好多玩具。”哎,回头看不惯苏家的人心里一酸,这不就赚回来了吗?

李玉立:……!!!

她老李家有没有亲戚出国来着?她婆家也不知道有没有?

副驾驶坐着的周牧倒是最淡定的,他这些年也给家里拿了不少钱,比如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盖起来的。

所以他很淡定,然后还提醒了一下手发抖的司机老魏,“魏师傅,开慢点。”

老魏回神,赶紧好好开车。心里想着,娘哟,这就是有钱人送礼的方式吗?长见识了!

因为买东西的品种较多,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百货商场买的东西,其它如猪肉之类的物品,以及需要找货的自行车,都需要李玉立去买。

不过即便如此,东西也不少,回来的时候,老魏的后备箱都要塞不下了。

第二天李玉立就赶紧又去借了一辆车来了,又去肉联厂,用自己的关系,把肉给提前定好了,只等第二天出发一早去提货。最后又去找人脉,把自行车和收音机给弄到手了,拿着苏浔给的外汇劵,买这些东西,那可真是方便。李玉立都感受了一把土豪的感觉。

回到家里,李玉立都忍不住和自己丈夫念叨这个事儿。

她丈夫郝建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当初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处上对象了。后来李玉立去念工农兵大学,郝建文下乡当知青。然后等李玉立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人才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郝建文才能从乡下回城。

两人婚后关系一直不错,两家父母都是好相处的人,门当户对的,日子也挺美满。除了孩子是个遗憾。

现在李玉立觉得自己快要有机会弥补遗憾了,她道,“我觉得这个苏女士在国外是个有本事的。”

郝建文道,“那又如何,也用不着讨好。”他就觉得李玉立现在越来越势利眼了。

李玉立道,“这可是人脉,还是海外人脉。你看这些年我在宾馆工作也没少认识人,如今打个招呼,能办成不少事情。对了,明天我就要和她去一趟乡下,当天能赶回来我就回来,要是不行,我还得住一天呢。提前和你说一声。”

郝建文闻言,皱眉头,但是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李玉立是个有主见的。

而且他最近也有一些心事,也顾不上李玉立忙什么了。

出发前一天,苏浔倒是打电话给高公安,通知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到时候会直接开车去公安局接那位宣传科的干事。

另外,她又感谢了高公安,“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帮手。周牧工作很用心。”

高公安昨天一直惦记这事情。现在听苏浔满意,心里就踏实了。

“他是个好同志,虽然之前犯错了,但是并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出了错,他前途也不会差啊。”

苏浔道,“只要他有能力,我也不会亏待他。”

有苏浔这话,高公安心中也放心了。可算对得起老领导的托付了。

第二天一早,苏浔就全副装备的出发了,头发都弄了个一次性卷发,梳开了个高马尾,看起来清爽又靓丽。

感谢未来社会丰富的物资,虽然苏浔是一个孤儿,吃穿都不算好,可是依然营养过剩。脸色红润,皮肤白皙。而且见识太多东西,还一副不把钱当钱看的自信,装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海归富家千金,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看着苏浔这个形象,李玉立再次感慨,人和人真的不大一样。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很优越了,现在和人家一比,差距有点大。

李玉立甚至敏锐的感觉到,未来这种差距不止是在国内和国外,甚至国内也会形成这样的差距。

现在都是捧着铁饭碗,差距大也不会大哪里去。但是以后来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

她突然想到,就算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她也要改变对未来的规划了。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车子先去公安局接人,高公安领着一个年轻女同志在公安局门口等着,苏浔下车寒暄,又问,“这位就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志吗?”

高公安介绍,“这是我们宣传科的小许,于晓英。她负责这次去拍摄采访。要麻烦苏同志了。”

于晓英也笑着过来,“苏同志你好,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浔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很开心。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晓英同志。”

听着苏浔入乡随俗的称呼,于晓英很高兴。她还担心自己和别人观念不同,到时候不好相处呢。她之前有接触过归国华侨,有些态度很傲慢。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旁边,高公安也看了周牧一眼,周牧对他笑了笑,无声的道谢。

高公安也笑了,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两辆车一前一后,一起开向平安镇小霍村。

阅读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