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盗墓被直播了》
我盗墓被直播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梃击案

“要了解明末著名的宫廷三案,首先要熟悉郑贵妃这个女人”

曹七七从旁边店里买了一串糖葫芦,一边走一边吃优哉游哉看的众人羡慕不已。

“郑贵妃,全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郑氏(1565年—1630年),本名郑梦境,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明神宗朱翊钧的皇贵妃,明恭宗(即福忠王)朱常洵之母,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祖母。”

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备选九嫔。

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明神宗册封九嫔,郑氏被封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其在之后的四年内逐步晋封为德妃、贵妃、皇贵妃,宠冠后宫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因王皇后无宠亦无子,且明神宗不喜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皇贵妃,并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继而导致了国本之争、妖书案、梃击案的发生。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命礼部置办册立郑皇贵妃为皇后的典礼仪仗,还未举行册立礼,神宗就驾崩了,太子继位,即明光宗(朱常洛)。光宗命礼部继续置办,因受到内阁的反对而作罢。

崇祯三年(1630年),郑皇贵妃薨逝,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皇贵妃的孙子朱由崧在南京践祚,追尊祖母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打断一下,大佬,九嫔是哪九个呢?”

水友打断了曹七七的滔滔不绝。

“你们居然好这一口,呵,男人”

曹七七鄙视道:

“首先,从地位等级上而言”

“九嫔,指封建社会帝王之妾,等级位于后妃之下,在其他侍妾之上。故既可与妃合称“妃嫔”,也可与其他侍妾合称“嫔御”。”

《礼记·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晋武帝依其说,置九嫔,即: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南北朝时刘宋沿置,而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三修,后来恢复三修名目,置于三昭之下,将婕妤等降至九嫔以下。

齐武成帝时,设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隋、唐复加调整,隋以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

唐初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宋代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明初有妃无嫔,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

明代九嫔分别为: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

明代九嫔名称稍有变更,但是大抵相同。

《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万历十年三月六日,甲子,上御皇极殿,传制册九嫔。

万历九嫔分别为:周氏为端嫔,郑氏为淑嫔,王氏为安嫔,邵氏为敬嫔,李氏为德嫔,梁氏为和嫔,李氏为荣嫔,张氏为顺嫔,魏氏为慎嫔。

“哦,所以,贤嫔即是淑嫔咯”

“也许大概可能是”

曹七七不按套路出牌。

众人:........

老妹儿,出来混,是谁给你的勇气敢忽悠广大人民群众的?

然并卵。

曹七七继续道:

“至于立太子一事,这是万历皇帝造的孽”

“郑贵妃本就宠冠后宫”

“据万历朝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的后人,在《先太常公传略》里的记载,郑贵妃身怀皇第二子时,宠冠后宫已三年矣,明神宗与之戏逐,而伤身,致皇二子早夭。郑贵妃因而怨怼于明神宗,神宗怜惜贵妃,便与其私下盟誓,若再有生子必立为东宫。”

郑皇贵妃身负盛宠,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后,郑皇贵妃央求明神宗立常洵为储君。紫禁城西北门有一大高元殿(明朝时叫大高玄殿,清朝时为了避康熙的讳改的名字),供有真武香火,许愿颇为灵验。明神宗便特意偕郑皇贵妃前来进香,二人秘密盟誓,将来要立常洵为太子。明神宗御笔写下手书一张,放于玉盒之中,由郑皇贵妃代为保管。

后来众大臣频频催促明神宗立储,慈圣李太后又坚持立皇长子为太子,明神宗最终还是忍痛割爱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国本。国本立定之后,又把当初的玉盒找了出来,玉盒上的封印宛如当年,开盒之后却发现里面的手书已经被小虫吞噬殆尽。明神宗因为觉得自己有违誓言,对不住心爱之人,此后二十年间再也没有来过大高元殿。立太子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到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恰好将近二十年之久。

众人:.......

www.youxs.org!渣男!

曹七七耸了耸肩:

“国本之争之前说过,就是太子之争”

“明末宫廷三案其中梃击案与红丸案基本都是针对明世宗朱常洛的”

首先,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征治事件。

梃击案的背景就是国本之争。

事件开端:闯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刺杀太子,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该男子。

手持木棍闯皇宫击伤多人,马上有人把此事报告给万历帝,万历帝当即命令法司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男子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

御史再三讯问,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问了数小时,也没将实情供出。审判菅不耐烦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审查:供出实情

这时张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邻居李自强、李万仓等人欺负了,他们烧掉我的柴草,我非常气愤,就打算到京城告状,击鼓伸冤。于是我就在4月中旬来到京城。我是从东门走进来的,但我不认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两个男子,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告诉我拿着这根枣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宫宫门了,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胡士相仍然难下结论,他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于是把情况上奏了万历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看出了蹊跷。有一天,王之寀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于是他决定再次审讯张差。为了让他说出实情,王之寀对张差说:“你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就饿你。”张差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道:“不敢说。”王之寀当即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在威逼之下,张差说出了实情,牵出惊天阴谋。

据张差讲,他本名叫张五儿,现年三十五岁,在蓟州井儿峪居住,父亲已经去世,比较近的亲戚有马三舅、李外父等人,靠砍柴与打猎为生,在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货后,赌钱输了,结果遇上一位太监,太监说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30亩土地。于是张差随这位太监入京,来到一个大宅子又来了一个老太监,老太监供与酒肉。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紫禁城。老太监交木棒给张差,又给酒张差饮。带他经过厚载门,带到慈庆宫,并嘱咐他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杀人也无妨,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这是奸人,打死他,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我们自会救你。”后来他就被逮住了,再问那个太监是谁,张差就不说话了。

供出:幕后主使

万历帝一听,似乎还有隐情,命令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并引诱他:如画出入宫的路径,说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仅可以免除他的罪过,而且可以偿还他被烧掉的柴草。张差信以为真,于是说:“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蓟州井儿峪。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实际上是修铁瓦殿的庞保。三舅和外父常到庞保住的地方送灰,庞保、刘成两个人在玉皇殿前商量,还有我三舅、外父,他们逼我拿着棍子打进宫中。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谋的还有姐夫孔道。”随后又画出入宫路径。

张差的供言,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陆梦龙马上派人调查取证,逮捕了马三道等人,经核实,张差说的基本无误。但是庞保、刘成二人,仅是两名太监,地位低下,单凭他们不可能有如此胆量。可他们均是郑贵妃的内侍,朝臣有人怀疑是郑贵妃背后指使,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王志、何士晋、张问达奏疏谴责外戚郑国泰“专擅”。一时间朝野哗然,纷纷猜测,消息传开后,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赶来见万历帝,向皇上哭诉。

结果:迷雾

万历帝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

万历帝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还是太子说得对。”万历帝见牵扯到郑贵妃,不想再追查下去。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

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菅竟付之不问。”马三道等人被发配边疆;庞保、刘成两人暂时没有追究,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

六月一日,万历帝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当时的礼部右侍郎何宗彦疏说:“张差一事,真亘古奇变”。

梃击案到底是不是郑贵妃指示,还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借此陷害郑贵恐怕无人知晓了。而此案成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阅读我盗墓被直播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