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拿破仑·希尔财富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拿破仑·希尔财富成功学

第12章 想像的光辉2

许多经验证明,几乎没有一项实在的科学发明不是首先从想像开始的。

创造性想像可以说是创造性活动的“催化剂”。

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方式,但它和一般的创造想像又有区别。幻想所创造的新形象,都是个人所祈求和向往的情景,而创造性想像则不一定是这样。

幻想,也叫憧憬,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与活动远景的想像。幻想,总是以创造自身所希望的事物为目的。

幻想并不一定和某种例行性活动有直接联系。而创造性想像则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历史上到处闪烁着幻想和想像的光芒。从微观到宏观,从生命科学到自然科学,如果没有想像和幻想,就不会有今天的基本粒子物理学,也不会有当代遗传工程、合成材料学、航天科学、海洋科学等高科技领域。

难怪有的科学家认为,每一项创造和发明与其说是科学技术上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想像与幻想的又一曲凯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探索原子结构,科学家们根据实验事实,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原子模型。

如洛仑兹的弹性束缚电子模型、勒纳的动力子模型、汤姆逊的正电原子球模型以及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汤姆逊模型和卢瑟福模型。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汤姆逊设想,原子像枣糕一样,带负电的粒子像枣一样嵌在正电粒子构成的球状体之中。

卢瑟福的模型是,负电粒子像行星绕太阳一样,在围绕带正电的、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核旋转。后来进一步实验证明,卢瑟福的模型比较正确。

截止目前,人们仍然无法直接观察原子的结构,但是根据实验事实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原子模型。

这些模型都是科学家们创造性的想像成果,想像和幻想一起推动科学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想像和幻想却似乎一直给予不同的评价。

对于丰富的想像力,人们总是百般赞扬。而对惊人的幻想,人们却往往是百般责难,认为其是“想入非非”。其实这只是人们一种习惯性的偏见。

在想像与幻想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正因为它走在人们一般性认识的前面,大大超过了人们认识水平的接受能力,因而才被人们冠之以“空想”。

历史上很多具有创造性和爆炸性的理论最早提出时,总是会受到种种责难。

孟德尔提出遗传单位的概念35年后才受人重视,盖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论一直受到指责和非难,而创立群论思想的伽罗华则被称作“数学疯子”。

但幻想毕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曾写过一本充满幻想的登月航行的著作,而今天登月飞行已成为现实。

当年法国科幻之父凡尔纳面对别人对他刁难和批驳,自信地说:“一个人能够产生想像,另一些人就能将这种想像变成现实。”

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把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历史。

本世纪初,糖尿病在世界上尚属不治之症,当时外科医生都知道在健康人胰腺上布满了岛屿状的暗点,而在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上,暗点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世界上许多生理学家花了很多时间在胰腺上做了很多实验,却没取得任何成绩。而当时加拿大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药物学讲师班丁却“想入非非”地猜测着,只要设法增加胰腺上的岛屿状暗点,就能治好糖尿病。

他努力说服了教授,同意他的计划。他和一位助手在狗身上取出胰腺中的岛屿状残剩物,再注入到患了糖尿病濒临死亡的狗的身上,过了几个小时,那条狗居然慢慢站起来,汪汪地叫开了。

一个创造性的幻想,使班丁发现了控制血液糖份的胰岛素,随后他们又再接再厉,决定以牛羊胰腺中提取更多的胰岛素,来控制人类的糠尿病,终于获得了成功。

班丁为此荣获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

全世界的生理学权威,面对糖尿病束手无策。而一个无名小卒却攻克了世界医学难题。

班丁的天才和大胆猜测超越了那时医学发展的水平,可以说是一个幻想,而他却坚定不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从中也应该学到一点道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前进,不仅需要惊人的想像,更需要驾驭幻想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幻想成为空想。

www.youxs.org

你也许读过这些诗句:

“小草,你步调固然细致,但你脚下却拥有大地。”

“我像那夜间之路,正静悄悄地听着记忆的足音。”

“鸟儿的翅膀坠上了黄金,它便不能在空中翱翔了。”

这些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诗句,美吗?它们就像描绘自然、探索人生的思想浪花,撒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这些诗像鲜花般有醉人的芳香,像翡翠般有迷人的光芒,像清泉般有诱人的清冽。

这些诗的作者就是近代东方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在泰戈尔的诗中充满了无限的美丽想像,而这想像又带着每一个品读它的人,一起在美丽的世界中飞翔。

打开他的诗集,在珠矶联缀的诗句中,有广阔的田野、清莹的溪流、连绵的雪峰、飞荡的瀑布,充满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打开他的诗卷,你会看到勤劳朴实的农民、弹丝吹笛的乐人、丝巾飘扬的妇女、天真烂漫的儿童,把你带入一个充满朴素纯洁的国度。

泰戈尔身为一个诗人,而诗人被人公认为是最具想像的。

中国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国度,历朝历代,诗人如满天星辰,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光照千秋。

李白是这群星之中最为璀璨的一颗,他以其瑰丽丰富的想像,成为诗坛上一颗光芒万丈的明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诗句似乎马上就让人感觉到两岸青山叠翠,雄奇旷达;脚下江水翻滚,**,读之有如千万匹骏马,奔腾而来的是一股席卷万里的壮阔气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又由不得让人感叹人生的匆匆而逝,品味出诗人那对逝去年华的感伤,激励着自己去挽留住身边匆匆而去的岁月。

想像,不仅让你感到那高山巨川似乎就在眼前,而且让万种感情也集于心头。

《文心雕龙》中有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你可以想到千百年前的历史,也可以知道万里以外的故事。想像,正是有这般无穷的魅力。

我们从小时候就在静静的夜里,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星,听爷爷奶奶讲述神州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咤闹海”……

许许多多充满神奇与美丽的故事,把我们带到一个从未见过但似乎就在心中的地方,于是在幼小的心灵中,想像的翅膀飞得很高很远。

想像是人天生特有的能力,它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儿童时期就已有了初步的想像。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经验太少,想像内容也十分简单而幼稚。

比如我们总会拿一把小木椅当作汽车,一边推一边发出“嘀嘀……”的叫声,这种想像,如同我们前面所说的,是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在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际经验知识的积累,到五六岁时想像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想像不再完全按别人的描述和指示进行,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因素。

如在画图时,教师只画一株绿树,但我们有时却会在绿树上再添上几个红苹果。

这时创造性想像仍是初始阶段,而且这种创造现象常是我们按自己的想法提出的可笑和虚幻的解释。

初上小学,儿童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生活经验不断增加,这样我们想像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想像的内容逐渐丰富。想像也逐渐精确,想像的构思力图和现实相一致。高年级的小学生还会对自己的生活前途出现初步的幻想。

这种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可以在作文、谈话中得到反映。

少年的想像更丰富了一步。想像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一切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东西,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文学艺术创作、科技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参与和创造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也产生了较明确的幻想。

但少年的幻想仍然是不完全定型的,在外界环境影响如教育、家庭,甚至一件事都会改变幻想。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一个人也就进入了最富于创造想像的时期,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生活空间日益扩大、抽象思维能力的日益提高以及创造愿望的日益增强,都直接地刺激着创造想像的发展。

所以此时的人无论在社会交往还是在创业致富上,都表现出丰富、活跃的想像。

而且这种想像更符合实际,也更容易化为有实际意义的创造。

无数事实证明,这个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很多天才人物的伟大成就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曹禺在1933年写出震动当时戏剧界的话剧《雷雨》时才23岁。

巴金在1933年发表他的著名小说《家》时,年仅29岁。

郭沫若在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时,只有29岁。

大音乐家莫扎特20出头,其音乐作品就已令整个欧洲的权威人士大为震动。

舒伯特18岁时创作了名曲《魔王》。

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的诺伯特·维纳,18岁已获得博士学位!

想像的现实性

想像的现实性,是指想像与客观现实的相关程度。想像是人类自身历史的产物,又总是为客观现实服务的。

任何想像,无论是多么离奇、古怪,都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归根到底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总是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基础而产生的。

1914年,德国青年气象学家魏格纳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大陆漂流说”。

一天,他卧病在床,观望着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西洋两岸,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突出部分,与东岸凹进去的几内亚湾正好吻合。

整个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似乎都可以对接起来。魏格纳据此推想:“会不会是大洋两岸的陆地原是合在一起,后来才分到两处?”他由此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进行想像时,以“某些大洲相对的海岸线吻合”为现实依据,整个理论虽然是独创,却始终没有脱离现实依据。

但是,想像又总是离开现实,让思想跑在现实的前头,这在创造性的想像特别是幻想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有些人的想像与现实之间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想像是富有现实性的;而有一些人的想像则与现实完全脱节,如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渺,这种想像则缺乏现实性。

那种完全脱离现实,背离自然规律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像,如发明永动机,发明长生不老药则完全是一种空想。

想像的现实性是以想像对现实知识的依从性为条件的。知识的广博程度与幻想能力大小有密切关系。

泰勒有一句名言: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必须保持想像的现实性;这样才能保证可靠性和科学性,而不至于沉湎于空想之中。

想像的独创性

想像的独创性是指想像的新奇程度。它是想像最主要的品性。想像的形象越独特,想像也就越富有新颖性。

反之如果想像总是落入俗套,总是“依葫芦画瓢”,那么想像越是平淡无奇。

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花的是个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做花的是个庸才,而第三个则只能是个蠢才,这也是讲想像要有独创性。

想像的独创性必须与想像的现实性相结合,不论多么新颖的想像,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否则再独特的想像也不可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现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想像的独创性体现了一个独创性思维的能力。一般说来,丰富的知识经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会激发出一个人新颖的想像。

在平时多从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培养独创性想像的好办法。

历朝历代的画家,以虾、竹为题的作品很多。但取得大成就的画家往往有与众不同、自成一派的风格。

齐白石画虾堪称一绝,他画的虾,腿比真虾少,这是他的一个独创,形成了“妙在似与不似间”的艺术效果。

无独有偶,郑板桥画竹时往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画的竹子,竹叶往往稀疏寥落,但作品更有神韵。

他们艺术想像的独创性为他们赢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想像的生动性

想像的生动性指想像的形象所具有的鲜明程度。一个具有生动想像的人,他想像某一事物时,就真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而一个缺乏想像生动性的人,他想像一个事物时只会形成残缺不全或极为淡薄的印象。

想像的生动性根源于表象的直觉性。

所谓直觉性,就是说内心或头脑中对某种事物的印象与各种感觉有些相似,这种相似程度越大,直觉性越强,想像的生动性也越好。

如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内心或头脑里“看见了什么东西”、“听到了什么声音”。中国有许多成语,“如芒在背”、“味同嚼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等就是对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各种表象刺激的生动想像。

法国作家福楼拜当年创作小说《包法利夫人》,当他描写包法利自杀时,他说自己生动地感觉到自己口中有砒霜的味道。

他正是下了这样的功夫,所以才创作出这部令人投入和沉醉的名篇巨著。

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想像的生动性似乎更胜一筹,他如此投入地去想像,以至于有时把过去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混淆起来。

想像的主动性是就想像的目的性程度而言。想像似乎

是无所限制的

四海之内,万里之外,似乎在想像中可以毫无距离地任意遨游;古时岁月,未来时代,似乎在想像中可以毫无阻碍地任意穿越,但一个具有想像主动性的人却能围绕一定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这样他就能引导自己想象力朝一定的方向发展,而不致使想像如脱缰之野马,无法驾驭。

想像的主动性依赖于明确的目的性。罗丹创作《巴尔扎克纪念集》的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想像主动性对创造性活动的巨大指导作用。

为了使巴尔扎克的动态势姿和作者的主导创作思想相吻合,罗丹收集了大量资料,作了许多塑稿,经过七年反复修改,才最后完成。

通常名人的纪念像总是要做得庄重、稳定、工整,而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纪念像却大异其趣,巴尔扎克披散着头,裹着长垂到地的睡衣,拖着沉重的脚步,似乎在默认里徘徊,可能正在构思他的巨著《人间喜剧》中的某一情节吧!

罗丹在完成这尊名人纪念像的过程中,力图表现一种极不一般而又十分符合巴尔扎克个性的风格,这种意识指引着他完成了对塑像的想像和创作,而他不俗的构想,亦使这尊纪念像成为独具一格的杰作。

选择好具体的中心,付之以坚韧不移,锲而不舍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想像的主动性。

想像的丰富性

想像的丰富性是指想像内容的充实程度,它也是想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品性。

阅读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拿破仑·希尔财富成功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