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影视帝国》
影视帝国

第47章 国难日上

第一卷 金牌导演 第四十七章 国难日 (上)

滚滚而流的时间长河能冲刷掉世间任何的棱角,却抹不平人心灵中的伤痛。

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看着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断凸显,任庸的心头彻底震撼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尽被日军屠杀,化成一个永久的符号。这让原本在平行小境中早已麻木的任庸再一次的产生了心灵悸动,三十万!不单单是一个数字,它更是一种警示,不断以自己的方式告诫国人,历史虽然沉重,但更能使一个民族时刻保持清醒!

碑前,一束束的白花静静地摆放着,清冷而孤寂,幽幽的向世人诉说着昔年的国之悲,民之殇。“哗啦哗啦……“一个老人拿着扫帚默默地扫着地,身躯佝偻,满脸的疤痕,初看上去很是狰狞,细看却透漏着一股慈悲相,葛布衣服挡不住满身的肃穆。

这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的一员,在屠杀中他的父母先后死去,唯独他躲在烟筒里,躲过了一劫;后来参加八路军,对日作战很是勇猛,曾经杀过上百个的鬼子,虽然时常受到部队的处分,但却依然不改本色。建国后,毅然退役。孤身一人来到南京,担负起了看守纪念碑的职责,每天天蒙蒙亮就起身打扫石碑前的空地,近年来被政府聘任为南京大屠杀讲解员,负责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告诉前来询问的人。这些,都是任庸从周边人处打听出来的,虽然这个纪念碑他已经来了好几次了,但却仍没有和这位老人接触过。

“老爷爷,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见老人渐行渐远,任庸有些着急,忍不住就叫住了老人,虽然让老人回忆当年的事情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是他却不得不问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快半个月了,若是弄不清楚,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呵呵,小伙子,是问当年的事吧?你问吧”老人放下手中的扫帚,看了一眼任庸,似乎看穿了任庸的心思,“是的,老爷爷,据我所知,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大多数是普通民众,我想知道为何在日军的屠杀中,当时的民众反抗的却很少呢?”见老人望向他的目光很是坦然,任庸放下心头的歉意,说出了一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为什么面对死亡民众却不反抗呢?究竟是日军太残暴,还是民众太软弱,若是后者,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在面对死亡时,仍是不知所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日军杀掉?

老人听到这个问题,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却仍是坚定的说道:“小伙子,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在今天存世的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无论是记者报道,还是影视纪录片都在叙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民在屠杀中并没有太多的挣扎,似乎都是逆来顺受。也许在许多国人的印象里,都是对于当时国民的毫不反抗感到十分的愤怒,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今天能想到这个问题,这说明你并不是单纯的感到愤怒,而是在思考深层次的问题”,老人看似赞扬的话让任庸更是不解,在幻境中亲眼目睹大屠杀的前后经过,仍是看不出抗争在哪里,只是零散的抵抗罢了。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这是大屠杀能毫无阻碍贯彻到底的根源,其次是民众心底的侥幸心理,再加上汉奸的穿针引线,多方面的原因下来,让民众在屠杀中毫无头绪,只能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稀里糊涂的就死在日军的刀下。年轻人,不要相信那些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种场面,只能想当然的根据幸存者的口述进行描绘,已经完全脱离历史的本意了!”老人不屑地说道,似乎认定任庸是看多了那些关于南京题材的臆想电影,话说到后来,语气就充满了严厉。

“我想,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不光是控诉日军的残暴,更应该着重刻画普通民众对于灾难来临前所进行的举动,这才是南京题材电影的根本所在。就像汶川大地震,在天灾面前,国人尚且知道要保护孩子,老师要保护学生,困在废墟中的母亲都知道用乳汁喂养婴孩;更何况面临**的民众呢?他们在屠杀中所表现的一切,都在为子女争取存活的机会,老人为了子女毅然挺身而出,迎接闯进来的日军,将自己的子女挡在身后……这些事迹才是南京题材电影刻画的重点!这才是拍摄南京题材电影的最终目的,以屠杀为背景,凸显人性的亮点……”老人的话点醒了任庸,面对老人,任庸侃侃而谈,似乎抓住了南京题材的关键点。

“好!”老人在任庸的一席话中眉头尽舒,然后仔细打量着任庸,似乎感到此番话不像是从一个年轻人的嘴里谁出来的。“小伙子,你是那个学校的研究生吧?”老人看着任庸背着摄影机,忍不住低声询问,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些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才会关注这些问题,别的年轻人是断然不会关心这些问题的。

“呵呵,老爷爷,这您可看走眼了,我就是你口中所说的拍摄电影的,”任庸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刚才老人对于国内拍摄的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可以说是一棒子全部打死,认为都是东施效颦,纯粹是无病呻吟罢了。

“哦?说来听听,你想如何拍摄,切入点是什么,以那个方面为主线?”老人听了这话,眼前一亮,似乎来了兴趣,既然这个年轻人对于南京题材电影的理解非常有深意,想来他拍摄的电影也不会差多少,年轻人更多的是赤诚,对于电影有种骨子里的热情,绝对不会掺杂太多的社会因素,这样的电影才更加纯粹,更加有内涵。

“我是学摄影专业的,以前一直是在剧组做摄影师,打小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为此我做了整整三年的摄影师,就是想磨练自己对于镜头的把握;这是我初次拍摄这种题材的电影,因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都是以伪纪录片形式制作的,想来很适合我这样的新人”,任庸有些尴尬的笑了,老人一开口就直接抓住了电影的关键点,他虽然信心满怀,但是却不想表现的太满,这样会让老人认为他夸夸而谈的。

“嗯,年轻人有理想非常好,不过这个南京题材的电影虽然所需成本最低,人员、场地、道具这些都可以就地取材,但非常容易就流于表面化,拍摄不出深度;若只是单纯的想锻炼自己的导演能力,那还是可以的。对了,你以前有过什么作品没有?就摄影师而言”,老人听了任庸的话,眉头紧蹙的问了一句。

“作品?哦,有的,《生死恋》,前段时间上映的红色爱情片,我是席摄影师!”任庸说到这里,脸上闪现一丝得意,见老人不置可否,接着说道:“还有一部纪录片,《一生的诺言》,这是我初次执导的作品!”话音落下,任庸不由自主的扬起了头。《生死恋》和《一生的诺言》虽然开了金手指,而且都非常顺利,途中均有大人物暗中相助,但好歹是自己亲手创作的电影,眼看年关将至,这两部电影掀起的社会热潮仍是愈演愈烈,《一生的诺言》甚至作为爱国教育片,被宣传部作为在全国宣传的重点在各大院校不断放映。

“你是任庸?”老人想起了什么,抬头看着任庸,一脸的诧异,“没想到你就是任庸,《一生的诺言》拍摄的很不错,初衷非常好,并且在其中蕴含的革命军人精神对于现代军人的影响非常大,非常好,若是你以拿出拍摄《一生的诺言》的热情来执导接下来的南京题材的电影,那效果将会非常好!电影的主题确定没有?要不要老头子给你参谋参谋?”老人也是军人出身,对于任庸拍摄纪录片为爷爷寻人的事迹非常感动,此刻他对于任庸拍摄南京题材的电影非常看好,并且想为此出点力,让更多的人更真实的理解南京大屠杀。

“厄!电影的拍摄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主题就是在屠杀中民众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电影的名字是《国难日》,下一步就是对胶卷进行剪辑了,老爷爷放心,我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创作,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任庸见老人非常激动,心宗也有些感触,这些日渐衰老的革命老兵,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啊。

“阿庸,我这样喊可以吗?”,见任庸点头,老人继续说道:“《国难日》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国家之难,真是名副其实!影片制作好了,一定要让我看看,能满足老头子愿望吗?”老人望着任庸,双眼满含期待。

“好的,到时候一定让您先点评一下!”任庸点头答应,老人是屠杀幸存者,对于影片最有言权了,到时候就可以借此宣传一下了,“阿庸,要不要老头子帮你一下?在电影上映方面我还是能说上话的”老人似乎看穿了任庸的心思,意味深长的说道。

“厄!老人家是?”任庸有些疑惑地问道,“老头子姓华,北方院线集团的老总华飞云就是我的长子!”,“那华东片区院线的华总是?”,那是我最不成器的小儿子,华云龙!”,“虾米?”任庸吃惊地看着老人,直到这时他才惊醒,为何老人对于电影理解是如此的透彻……

阅读影视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