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将谋天下》
将谋天下

第一百一十章 终了

两顶轿子,就是这么一前一后,在这众人注切下,从着县衙大门处缓缓驶出,两顶轿子大致是差不多的,而且最引人注意的是,每顶轿子旁也是有着不少的带刀衙差跟随,接着便是渐渐消失在了众人面前。

途中经过街道的时候,往往引来众人的侧目,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而王闵县令在这如此敏感的时候又是这么大的动作,想不惹人注意都是难。

但就在王闵二人行至一家酒肆,离着县丞府邸也是不远时,却是见得从着远处,一名衙差装扮的人急急由远而近驶来。

“哧!”的一声,随行负责保护王闵二人的衙差顿时就是抽出随身刀具,面色惊疑难定的遥遥指向不远处那道越来越近的人影,众人排成一圈,将着中央两顶轿子团团围住,前排的衙差顿时就是拄着明晃晃的刀具冲着来人猛地齐齐大喝道。

“来人止步,再往前一步,死!”

衙差们虽是强打精神站在前面,可是王闵却是听的出来,众人多少也是有些紧张,原本应该气壮山河喊出的话也是带了那么一丝丝微不可查的颤音。

其实也难怪,就在昨夜连着他们心目中赫赫有名的县丞大人也是遇刺陨落,现如今仿佛惊弓之鸟的他们害怕也是情有可原。

“兄弟们不要动手,我是刘捕头手下的小亮子,有紧急情况特来此向县令大人禀报!”

“呼!”

听到来人说出的话,众人也是径直长叹了一口气,那紧绷的心顿时也是松了下来。

“让他过来!”这时,确定没有危险的县令张翼凡也是伸出脑袋,对着左右吩咐道。

听到县令命令,就在王闵的眼中,却是见得中衙差立即让开了一道路,那人小心来到县令身边,俯身下来,也不知是说了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见到县令那一张脸径直就是黑了下来。

“小亮子,怎么了?”这时,看到县令脸色不对,王闵也是对来人询问道。

来人朝着县令看了一眼后,再见到县令点头同意后,便是来到王闵身边。

“县令,不好了,那县丞之子吴斌听闻自家父亲的死讯自尽了!”

“什么?”虽然王闵早就知道结果,可是,此刻为了避免县令怀疑,还是猛地大惊失色。

王闵面上一片惊恐,当下将着狐疑目光向着县令沉沉望去。

当着王闵的目光,县令也是摇摇头,表示具体情况他也是不知道。

县丞府邸。

待到王闵,县令来到时,府上已是一片哀嚎,管家面色苍老的木木坐在那里,婢女奴仆痛哭不已,整个府邸大乱。

有人痛哭,有人则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还有着奴仆望着不远处的管家,眼珠乱转,不停的在这府邸里外转个不停,貌似在想着拿些什么东西做盘缠之后再一走了之。

高高威严的朱漆大门前,此刻已然是挤了不少前来要账的人,这倒是看的县令直直皱眉。

就在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县令来了,哄闹的人群这才是静了下来,县令,王闵这才是由着轿中缓缓出来。

衙差这时也是自动行走在左右,前方一部分开路,后边四边的负责保护二人的安危。

饶是如此,待到王闵跟在与着县令一同进的大门时,甚至还差点与着一名背着包袱正准备逃亡的奴仆撞上,幸好衙差眼疾手快,一把将之推到在地,包裹内的银饰,珍玩也是洒落不少,甚至,其中有好几个名贵的陶瓷也是当即便是碎裂成了好几块。

那人间的近在眼前的县令,王闵二人,当下就是吓得跪地不起,一个劲的猛地磕头痛哭,求的县令饶过自己,哀嚎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拿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家里人。

“唉,人走茶凉啊!”

看到之前那么辉煌的县丞府如今却是变成这样,县令心中也是莫名的涌上一股凄凉之意,就在那奴仆痛哭流涕下,却是仿佛对着前者视而不见,径直向里走去,期间,路旁也是有着不少互相争抢值钱物件的奴仆这时也是停了下来,原地站好,向着县令,王闵二人跪地问安。

“你们管家呢?”

看到这幅混乱的场景,县令心中也是明白,恐怕那吴斌真是自尽身亡了。

“大人好!”

就在县令向着一奴仆问完,那奴仆通随即消失不久后,就是见到一名年纪大约几十岁,穿着一身素衣的老者缓缓来到眼前。

“你就是吴府管家?”县令张翼凡也不进堂,就是站在这里,当院这般向着前者迟迟问道。

“是!小人就是!”那人躬着一张苍老的脸颊,弱弱的回答道,语气中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暮气,可想而知,这一夜一连串的打击也是瞬间让的其苍老了不少。

“府邸乱成这样,你身为吴府管家为何不管不顾,你可对的其吴县丞生前对你的信任?”

可是,县令却是丝毫不体会前者,当下便是对着前者冷冷道,言语中充满了责备。

“是,是!”那人连连应着,县令说什么,他也是不反驳,只是像一尊傀儡似得木木立在那里,只顾一个劲点头应是。

可是,那双苍老的眸子此刻却是写满了悲廖,他何尝又是愿意眼睁睁看着吴家乱成这般,可是,老爷死了,少爷也走了,作为此地的主人都离开了,他一个几十岁,眼看就要入土的老人即便现如今令的那些奴仆,婢女安分守己,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事到如此,吴家落败已成定局,就算自己不甘心,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你?”看到那管家的模样,县令气急,顿时一拂袖,也是不想在于其说什么,对着身旁一个明显是奴仆模样的人沉沉言道:“带我去大堂!”

说完这些,县令便是不再留意那管家,与着王闵招呼一声,之后便是径直在先前那名奴仆的带领下先一步离去了。

王闵眼光一闪,望着那名管家,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这倒是令的那人颇为感激的望了王闵一眼,就在今日,知道了自家老爷身死的消息后,虽然只是一清晨,可是,他却是见识到了比他这一辈子加起来都多的人情冷暖。

临了,王闵迈出一步后,这才像是才想起似得,迟迟问道:“对了,令公子是怎么走的?”

“是……是……自悬梁尽的!”

听到王闵的话,那名老管家苍老的眼眸也是径直掠过一道悲色,就在王闵的眼神下,咬着嘴唇,面露悲痛的一字一句道。

“哦!”

王闵低低哦了一声,眼中眸光一闪,接着便是恢复了平常。

“看来,他们也是丝毫没有怀疑!”

“走吧!”王闵装出几分悲痛的模样,当下对着前者安慰了几句后,而后便是也是向着大堂走去。

进的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两具直直摆放的棺椿。

王闵心黯,知晓其中恐怕就是躺着吴家二人。

吴强身死的消息是昨夜传回来的,而吴斌是今日死的,时间如此仓促,也不知吴家剩下的这几个人,怎么办到的,这般迅速的就是将着二人入棺了,原本王闵还以为,自己来到此处还是会看到直挺挺的尸体呢,这倒是大出自己的意料。

可是转念一想,今日若还不能将之装棺,那么依着宋人的习俗恐怕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在民间传说,今夜,死去的人的鬼魂是会回到身前的地方的,这也叫回煞,如若待其回来后看到自己尚未入棺,那么无疑要出大麻烦的。

回煞又称丧煞或归煞。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其魂气将于固定的日子归家,到时有凶煞出现,危及家人,一定要举家躲避。这一陋俗并非自古而然。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四录称:

避煞之说,不知出于何时?

他从唐代吕才《百忌历》中发现有所谓《丧煞损害法》,此后“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其实,这一陋俗已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上《风操篇》: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燃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

颜氏赓即加以痛斥:

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宋代避煞之风遍及各地,经济最为发达、文化程度最高的江浙地区尤其盛行。南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19《韩氏放鬼》称:

江浙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魄复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煞。命壮仆或僧守其庐,布灰于地,明日视其迹,云受生为人为异物矣。

临安府作为南宋的“首善之地”,此风居然不减于外地。每当所谓回煞之日,“京城乃倾家出避”。“而俗师以人死日推算,如子日死,则损子午卯生人。”于是“虽孝子亦避,甚至妇女皆不敢向前”,演出了一幕幕儿子躲父亲、妻子躲丈夫的闹剧。

虽然在着我们现在看来,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当时,百姓们对此是相当重视的。

而此被证实是迷信的还是在以后发生的两件事。

其一:

在波阳(江西波阳县),韩氏家族有位妇女死去,回煞之日,举家逃避,请了个名叫宗达的僧人留宿家中。夜半,“房中有声呜呜然,久之渐厉”。宗达不免心中恐惧,只顾念经“至数十过”。

天快亮,韩氏子弟归来,得知此情,与宗达一道,“执仗而入”。但见一物,长约四尺,“首带一瓮,直来触人”。宗达举仗便打,“瓮即破,乃一犬呦然而出”。

原来,韩氏子弟离家关门前,这只狗已潜入房中,见瓮中有糠,“伸首※之,不能出,故戴而号呼耳。”

宗达亲身经历此事,才对“疑心生暗鬼”这句谚语有所领悟。

其二:

在绍兴(今属浙江),有个赵希棼,以“不避煞”而闻名。他从两个方面对避煞之说提出质疑:从在世的儿子方面看,“安有执亲之丧,欲全身远害而扃灵柩于空屋之下”;从去世的父亲方面看,“又岂有人父而害其子者”。此说不近情理,显而易见。

何况举家避煞之日正是歹徒行窃之时,以致“金银珠宝之类皆为所窃”。赵希棼根本不相信回煞之说,他在父亲死后的回煞之日,“乃独卧苫块中”,结果“终夕帖然无事”。

俞文豹对赵希棼称赞备至,认为改变回煞陋习,长辈责任重大。他说:此惟老成经历,平时以此诏其子弟,庶几临时不为俗师所惑。

只不过,自此,这一切都是和王闵没什么关系了,王闵心中的担心总算是真正放了下来。

本来先前他还担心,怕吴斌如此突兀的死亡会引起吴宅中其他人的惊疑,虽说自己当初又是重新将着现场布置了一番,可是,仍是有些担心,关键是这个时机太过特殊,即便如此,王闵也是猜测到,即便吴府的人说吴斌是自尽身亡,可是恐怕一些人也是不尽相信。

也许,心中会猜疑,杀死吴斌和吴强的是不是一个人?

可是,不管怎么说,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谁也是不敢胡乱瞎说,此事,也就是这般了,反正自己明日就是要出发去杭州了,此间的事终于也算是了了。

阅读将谋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