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
我竟然是白骨精

第836章

当然了,虽说牛魔王只为孙悟空路途所遇妖王之一,但他自身的修行之路也和孙悟空有着相类似之处。

因为白牛对于佛家而言寓意特殊,于是作者也让牛魔王这只白牛之王历经了被寻、被遇、相斗、显象、被降、归家的修行之路。

孙悟空因为有了取经的佛念,才可能有了寻牛、遇牛、斗牛的经历,但真正使牛儿归顺而降的正是佛家旨意,第六十一回中有:

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阻住道:

“牛魔,你往那里去!我等乃释迦牟尼佛祖差来,布列天罗地网,至此擒汝也!”

正说间,随后有大圣、八戒、众神赶来。那魔王慌转身向南走,又撞着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挡住喝道:

“吾奉佛旨在此,正要拿住你也!”

牛王心慌脚软,急抽身往东便走,却逢着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迎住道:

“你老牛何往!我蒙如来密令,教来捕获你也!”

牛王又悚然而退,向西就走,又遇着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敌住喝道:

“这厮又将安走!我领西天大雷音寺佛老亲言,在此把截,谁放你也!”

那老牛心惊胆战,悔之不及。

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命。

可见孙悟空单枪匹马是无法真正使牛魔王降服的,在多数众多泼法金刚的帮助下,才使得牛魔王无处可逃,束手就擒。

牛王归缴的结局对整个故事的寓意是双重性的。

佛旨不但解决了孙悟空战斗不下的困难,也让牛魔王退去野性的妖气,从而显现真身。

而此,这种结构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巧妙复线,定心同归。

这两条线索并不是只有情节上的交叉,而且在人物最终的结局上十分一致。

在茫茫取经路途中,牛魔王不同于寻常之妖物,它与孙悟空有着八拜之交,曾一起贪杯寻乐,也一起放肆欲求。

却因为不断渗入的人情余温,而与贪求长生与虚妄的孙悟空相区别。

如果说,孙悟空的心猿是对自由的无限声张,而无所羁绊。

那么他就是一头走入世情街头的佛院白牛,为了人情族爱,而无法脱身尘世而成为露地白牛。

他们的修炼,有着相同的佛源,却是本质上的不同。

让身为拜把兄弟的孙悟空一点一点瓦解着他周围的族亲之情,通过观音降服红孩儿,大败如意真仙而获水,武斗智斗铁扇公主,惊赫打死玉面公主,最后使得他拼尽全力,从而无法招架而服。

至始至终,牛魔王对唐僧师徒并未显现出泯灭人性的妖性,反而是步步为营,主在防卫。

但,它最终是需要清静境地而达到悟境的,因此,孙悟空打倒了他的心猿,也铲除着他归佛途中的心魔。

这两条明暗相应的线索相互牵引,形成了这种巧妙的复线结构。

其次是主题体现。

《西游记》这部笼罩在神怪魔幻气象下的小说,对于它主题的阐述也是有着多种层面的不同理解的。

如李安纲就在其着作中大力阐发《西游记》的道家内涵,也不乏观点认为《西游记》隐喻了“心学”这一哲学思想的“放心、定心、修心”过程,此外“游戏”说也被众多学者所肯定。

对《西游记》主题的讨论和研究十分之多,也包罗万象。

总的来说,从整体来观是有着神魔题材表象之下,体现的是儒释道并而兼之,突显佛旨,广铺道文,暗现世儒的特点。

这是作者所在特殊年代背景下所造就,也体现着作者对于所在社会现象,思想潮流的理解和评论。

而本文就单从牛魔王一家入笔,正是为了从小处着眼,剖析这一家族在《西游记》多重主题下的呈现的多彩姿态,以及此家族对于整部作品主题的充实深化拓展之作用。

这可以说为道教的奇趣添彩。

因为我们在上两章中,对牛魔王家族各个成员魔性及人性的个体及小群体分析中,都分别的或多或少的涉及了他们与佛教道教及儒家的关系。

而从整部《西游记》创作背景而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到“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以方技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自及于文章。

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

相对于佛教的兴盛,道教方术的横行,对于当时朝野的影响,也显得十分具有讽刺性。

《西游记》中而看,道教文化更是比比皆是,但多具有讽刺意味。

从牛魔王家族整体而言,道教的讽刺来得并不强烈,只有如意真仙一人为道士,且在《西游记》众多道士中显得比较平常。

关于牛魔王家族而言,道教所体现出各类形式趣味性大于讽刺性,充满的是童话世界的斑斓色彩而与神秘乏味的道教原旨相区别。

道家的法术变幻莫测,多种多样,正如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在对牛魔王家族与孙悟空的战斗中,各个成员都使用了不同的法术,体现出了人物的不同特征。

像是红孩儿使用三昧真火和五辆小车的集体战术,在阅读视野充斥着童趣的孩童形象中充斥了五行之说。

在铁扇公主用她的法宝芭蕉扇把孙悟空扇至万里之外,表现出柔中带刚的性格特质。

关于孙悟空的几次变化智斗牛魔王家族成员的情况,更是显示出道教中变化之术在夸张中的奇幻趣味。

孙悟空两次变化成牛魔王分别哄骗红孩儿和铁扇公主,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过孙悟空,这三处角色变化十分惟妙惟肖而又幽默俏皮。

而且除人物之间的变化之术,孙悟空也变销金包袱变苍蝇刺探火云洞情况,特别是孙悟空变化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腹中这一情节更是妙趣横生。

比如从孙悟空变身小虫被铁扇公主喝到腹中,通过两人之间的对话,表现孙悟空在肚中上下翻腾,而铁扇公主愈加疼痛的过程,最终铁扇公主设计骗出肚中的孙悟空。

如果说缺少了道教法术,那么故事本身可能会变得枯燥雷同且充斥着说经论道,人物个性上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由此,在结合着夸张性的童趣情节面前,道教文化在涉及牛魔王家族成员的情节中成为了一种流光溢彩,披着通俗的外衣。

这也正是《西游记》之于道教文化的特点之一,但作者的笔锋之下是暗藏洪波的,趣味与讽刺也只间隔着一步之遥。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红孩儿终究要归于正道,而孙悟空也在菩萨佛祖的佑护之下克服这一家族引起的诸多劫难而继续踏上了取经之路。

还有就是佛教的“空”之主旨。

我们拨开道教的眩光,露出的是稳如磐石的佛家之法,这不单是简单的西天取经之路,妖魔鬼怪也透着佛光之影。

如九九八十一难,暗示的也是佛教深旨,真经也是佛家之道。

吾师杜贵晨先生提及,这里“数”(五千零四十八卷)即“道”,其言“数”不言“卷”即弃“象”。

言“数”的用心,就是表明《西游记》于“西天取经”,比较经卷本身,更重其真义,即佛家宗旨的“空”。

也就是书中所称孙悟空所“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第九十三回)的境界《西游记》之主旨在于唐僧师徒取得真经,从而功德圆满,但这五千零四十八卷真义却在“空”处。

正如慧能巧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也正是这部看似千奇百怪,奇幻无穷的经典着作背后所潜藏的深刻意蕴。

佛家“空”旨正是《西游记》中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而对于牛魔王家族而言,更是作者在描绘出千回百转的情节后的落笔归源。

在谈论《西游记》中的牛魔王时,夏志清学者表述了这样的一段话:

象唐僧本人一样,我们是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因而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去接受佛教?空?的真谛。

在所有阻挡佛教启蒙之路的妖怪中,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现代评论家都对牛魔王特别喜爱?原因就在于,我们陷进了那种似乎对那种真实的佛教臆想公然不顾的情境中。

然而,如此赞赏还没有真正领略作品佛教这几的高妙和作者由于对自我迷惑的适当意识而形成的天才的喜剧想象。

他们依旧是明白无误地怪物,以其神话和喜剧的双重姿态,经得起宗教的阐释。

魔与佛对立而存在,正是由于牛魔王身上所具有的魔性并无过多的血腥之气,甚至也全无杀气,反而带着浓厚的人情味儿。

这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投身到小说的情节中,如同阅读一部俗世读物,从而舍弃了对佛教归旨的本源之念。

从儿子红孩儿到兄弟如意真仙,再到妻子铁扇公主和小妾玉面公主,一系列的人物牵绊让牛魔王俨然有了一幅人的面庞。

为妾出气,为妻夺扇,为儿耻恨,他与孙悟空的战斗的初衷也显示出了人情的是非之念。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作者却没有忘记推却他身上的魔性,在眼花缭乱的斗智斗法后,最终让他空身入佛。

这样促止的结局,让读者似乎在世俗小说的身影之下只得马上回归到取经的正道上。

同时在《西游记》中,牛魔王终是魔,这是他一直都秉持不变的本性。

他在红孩儿心中依然是“平日吃人为生”、“作恶多端”的父王,这样的定性是作者的初衷。

牛魔王在妖魔的本性与众多妖魔鬼怪并无差别,而最终牵牛归佛地的结局也是符合整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的。

对此,还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在《西游记》众多故事对佛教“空”主题的表现正如同唐僧在比丘国同鹿精道士辩论中谈论佛教“空”中所述: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

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

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

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

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

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

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正所谓“缘总弃”“色皆空”才能“永无穷”。

这正是从佛语上应对了牛魔王和他家族无论如何的生动形象,如何的情意难舍,终要归于“空”的境地。

相对于其他故事,魔的界限被人情化的描绘而变得模糊。

最为不舍的读者也在这样的结局中惊醒和顿悟。

牛魔王家族从个体而言,如同《西游记》中其他妖魔鬼怪一样,都历经了由物成妖,妖性覆灭的过程。

牛魔王是佛家之青牛,生来本为“空”,而牛魔王一家也正是浮世掠影下的种种幻想。

却是这些个体中极为特殊的一个。

这种特殊,正是在于他是穿插这些人物的中心线索,也正由于这样,这个家族被紧密联系成为表现佛家“空”旨的一个整体。

整体的家族氛围,让“空”的蕴涵显示出与其他故事不同的意味,在表现方法上也有了千回百转,戛然而止的特点。

对于牛魔王家族的其他成员来说也是如此,铁扇公主执着于她的丈夫和儿子,最终两者都归于修炼之道,她也无牵无挂得走上了相同之路。

玉面狐精本为小妾,执着于用美色迷惑用家资笼络牛魔王,使他深陷于本欲中,可她终究被打死,毫无可得之处。

红孩儿是最先出现在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上,他欲求和父王一起享用唐僧肉而得长生不死。

他本领强大让孙悟空吃尽苦头,最终也被菩萨降服,成为善财童子跟随左右。

如意真仙执着于霸占井水,而求得各方贡赏,在为侄儿报仇之时还是没能护住泉水,被孙悟空设计得逞。

从每个人物的经历来说,他们都是在执着物,全力保全,最终还是落得空空下场。

其中,牛魔王和他的妻儿在落空愿景后,反而摈弃本欲走上正途。

正是对应了“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

……

……

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