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的红小鬼》
重生的红小鬼

百零四章 凯茜救怀英

重生的红小鬼

演出谢幕,人们沸腾了,说怎么没有结果呢?包括张静江也入戏了,觉得太也遗憾。他是留洋的人,能通过欧美习惯看懂中国戏,很是舒服。就让芸英告诉强霖,一定要演完。

芸英知道两个人排过,因为化蝶的分歧,决定不演这幕了。现在再演能行么?

芸英到了后台,与两个人商量。她说大家这样不能走啊,人家不能带着遗憾回去。周莹看着强霖,说他不配合。强霖还是挺佩服芸英,就说,反正这个戏是 哭坟一幕 和 化蝶一幕 我们俩演。芸英你拉小提琴,配合最后的化蝶舞。因为化蝶就是小提琴音乐,脱离了黄梅戏,大家练过。芸英的小提琴完全可以来的很美。

舞台配景是来不及了。井台改造成坟墓。就是风景太好了,没有阴霾的天气,气氛不合。

芸英说,灯光调暗就可以了。等大家准备完,就开始了。大提琴低起,气氛呜咽。

芸英旁白解释剧情:祝英台等不到梁山伯,却等到马公子。这才知道梁山伯来过。她拿着扇子,扮成读书公子,去找梁山伯。到了梁山伯家。问清楚山伯已经去世,去世前还在回忆井台相会,悲痛欲绝。去找山伯墓地。

场景灯光亮一些了,英台找到山伯墓地。

大提琴还没有退出,黄梅戏曲调开始。哭戏还得看中国戏曲的音乐,凄厉的音调一下子盖住大提琴的呜咽。这样周莹和现场的观众悲哀起来,周莹想起唇红齿白的少年就没有了,也是真伤心的哭了起来,念叨着词句,歌词已经重新串写,大概意思是:梁兄呀,我来晚了。你在死前还念叨楼台,让我怎么不悲哀;我以为你不在乎那楼台,哪知你是如此爱-----。唱的是主调子的几波几折,凄厉哀婉,真正的肝肠寸断。

忽然,英台想起了什么,蹦蹦调调一如往昔,也转起了圈。然后接着唱,山伯呀,你喜欢,我还在你面前,调皮嬉笑惹你恼;我喜欢,你还在我面前,哄我逗我惹我笑。音乐忽停,念白:可是现在怎么办?接着绕坟转圈。

接着又唱,可是现在怎么办,啊啊啊,山伯你可告诉我,阴阳相隔怎么上楼台?啊啊啊啊啊啊,捶打坟墓,梁兄啊,啊啊啊,阴阳相隔啊,怎么上楼台......。

灯光变暗,隆隆声中,坟墓开启。音乐停止,英台奇怪,转起了圈,最后毅然走入,袅袅消失。坟墓无声的合上。

压抑中,小提琴响起,这是化蝶的曲调,伏在地上的英台和山伯披上了蝴蝶翅膀,缓缓而起,随着音乐起舞。两只蝴蝶缠绵着,随着音乐,欢快的跳着。

两人共舞,英台摔倒,山伯接住,山伯抱起英台,亲吻,放下,共舞;亲吻、放下,共舞,芭蕾造型,山伯单腿跪姿,英台倒在他的腿上,亲吻。

幕合上。钢琴伴奏出现,小提琴减弱,歌声响起:

阮玲玉中文唱: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 ..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阮玲玉中文又领新词,唱: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

拉开屏幕,腾出手来的周莹,穿着蝴蝶装,用英文,再领唱一遍。强林和芸英阮玲玉在后台,也深情的合唱。

钢琴曲终。

人们如醉如痴。演出十分成功。

后来周莹再也没有找到感觉排这个剧。因为主角退出了,再找都是女人反串。但周莹却再也找不到感觉,哭的感觉上不来;活泼调皮的感觉也找不到了。周莹明白了,男女暧昧才能演出好的感情。自己好好的忏悔半天,不再碰这个戏。

台下,各个外国商人们从来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好的戏曲。原来知道这些戏曲,但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只见哭哭啼啼而已。现在明白中国戏曲的情节很有意思。

他们向报界讲述了这段凄美的演出,说这是中国的悲剧情结,很有中国哲学中永生的意义。大概就是庄子化蝶的意思。

很多报纸报道了这个音乐聚会。上海社交界,周莹很是出了一段风头。

到了台下张静江问芸英,看强霖与周莹演戏,她怎么不反对。

芸英说:”爸爸,他们是感情投入的艺术,这是与音乐、美术一样的表达方式。他们要让观众知道这些剧中的内涵。很高尚的情感,也需要智慧。强霖都是跟我训练的,我很清楚他的内心和外在的一致。但中国文人的作风却是猥亵的,比如他们欣赏小脚一样,自高自大的没有边际。风花雪月只是虚伪的外套。“

张静江也觉得女儿观察的敏锐。自己也看不上那些装着清高的文人们。真正放下心中的辫子,才能里外一致的高尚起来,女儿的感觉是准确的。

周莹的思维是单纯的,就是要介绍这些戏曲给这些朋友。强霖这次帮忙,让她自己对戏曲也有了新的感觉。那就是戏曲表达还是要有自己的感觉,是再创作。

从此不再简单的玩票,也开始充实自己。偶尔也到圣约翰大学看书,但她还是不愿意读大学。书太多了,自己读完了,也老了。她最后找到一个留洋的年轻的外企职员出嫁,相夫教子,很是幸福。

周莹与芸英一直是朋友。但她很少找强霖。

芸英知道,她留下了强霖的扇子。就做一个纪念吧,芸英想,高尚的人做法总是让人欣赏。周莹是个很好的基督徒。

济南。凯茜陪着张学良读书,张学良却忽然唉声叹气。因为凯茜刚说完,芸英消息,强霖的演出成功。自己就说了芸英的改编和陪练。你张少帅叹气干什么?

张学良告诉他,芸英的经历,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学英。嫁到蒙古王爷家,受了四年虐待,自己很是自责。还是他把15岁张学英抱上花轿,把妹妹推入火坑。

凯茜问:”张大帅呢?做爸爸妈妈的怎么不管“ 。张学良说,就是因为爸爸把话说出去了,才不能返回。嫁过去的女儿,家里就不能问。尤其还是张大帅和王爷还是结义兄弟。

凯茜骂起了粗话。她想学英才19岁,比自己还小,这事得管。就告诉他说,你不管,我管。我不认识什么大帅,连个父亲都做不好。现在离婚可是自由的,与父母无关,先把人救出来。张学良也不吱声。

凯茜把警卫营长丁山找来,让她找几个弟兄到沈阳,找到达尔罕王爷的公馆,救出张学英这个小王妃。丁山是早就认识凯茜的,知道这位是强少爷的姐姐,秘密的大房夫人。听从命令,对张学良连一眼都没看。就去准备。

半个月后,把张学英带到济南。已经十分消瘦的张学英,看到哥哥,就使劲的打骂。说自己死了几次,都被救活了。那就是地狱,你们就那么看着。张学良任妹妹打骂。

凯茜把她带下去,送去西医医院。医生说,身体有被打骂的痕迹,并不是很严重。精神上有些刺激,要恢复一个阶段。还年轻,会很快就忘记的,现在要休息一段时间。让她自己恢复,先不要接触人群,比如种花之类的。

凯茜把她带到身边,让她自己养了一些花。过了几天,学英找到正在看书的张学良和凯茜。说自己没有事,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主要还是大哥告诉我能够救我出去。

这次丁山去救学英,是在一个晚上,很是顺利的就进了院子。找到下人问清楚房间,就给扛出来了。干脆小王爷不知道在哪了。

其实这事少帅还是通知了大帅,让他不要再管,否则父子翻脸。

大帅知道儿子大了,有些像自己了。不管就不管,自己已经让女儿遭了四年罪,对得起诺言了。大帅通知那里的守卫,不要管有人去抢人这件事。

张学英说,他要是不打我,我也就认命了。现在我要求离婚。凯茜说,离婚这事我管,你就授权我好了。张学英点了点头,知道这事哥哥和父亲难办,等于是让他们自己打自己耳光。

凯茜给芸英打电报,让她找上海国际律师来办。张静江一看这是张作霖的家事,就让首席律师亲自处理,要办的有利有节。首席张律师亲自到沈阳法院,协调关系,看怎么处理。

法院征求了双方家属的意见,协商的话,大家都好看。打起官司都不好看。大帅二夫人卢夫人,学英生母,当然希望协商,女儿的脸面还是重要的。说我们只要人。

可王爷方不想给人。

但是法律不管这些。现在民国,离婚自由,况且人家有虐待证据。就对王爷方说,如果是宣判,你们是必输。人家律师等待协商,是给大家面子。他们在上海,不归咱大帅管,所以人家不怕闹大。所以,你们王爷家会很不好看。

当然大帅因为讲义气,颜面会好看一些。但送女入火坑,这事儿也扛不住东北人的议论。亲情还是人们关心的永恒话题。

这也是我们法院压下来调节的原因。你们最好商量出个结果。当然,协商是律师们的事,你们只要看是否同意结果就行。

两边都同意律师先协商。

王爷的律师也是沈阳国际案子的孙大律师,商量的结果是赔偿张学英100万大洋。否则交给法院判。最后王爷方面不同意,说没有那么多的财产,王爷财产至少1000万,但活钱不一定多。眼看就要出纠纷,张作霖张大帅听说学英的律师要100万大洋,就说胡闹。人家老王爷刚死,我就要侵吞人家的家产么?

最后张律师说,100万大洋是看在张大帅的面子。张学英是我的当事人,张大帅不是。王爷家最后也只肯出20万大洋,否则就让法院判,看谁难看。王爷府落魄,不怕丢人了。

张作霖无奈让卢夫人给张律师又凑了80万大洋。张律师才不甘不愿的打道回府。自己的代理费10%,是10万大洋。

张静江看到大洋和离婚书,表扬了一阵。自己掏了10万大洋给张律师。

一个月以后,100万大洋和离婚书给了张学英。张学英跟着凯茜张学良学习了一个月的经典,吸收很快。拿到离婚书,就受洗为基督教徒。100万建立一个学英基金,专门帮助像自己一样生活在地狱中的女人。

强霖听说后,很是佩服张学英的创意。这个时代的女人真的是家暴的牺牲品,连张大帅都不保护女儿。张律师听说,捐出10万大洋给张学英,说律师的钱我是应该拿的,但是我见到这种事,也是要捐赠的,否则就不仗义了。张学英说,我会让你看到这十万怎么救那些姐妹的。

果然,张学英的救助之家接受了几十个受虐待保护起来的人,人人带伤,更有的致残。张律师看到,连声咒骂,从此自己抽出时间处理家暴案。又帮着受害人弄出来很多财产,律师费还是捐给了张学英的基金。几年后,张学英嫁给陈氏公子,幸福美满。但还是坚持处理学英受害妇女基金会的工作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赏作者贵宾票:

亲,您还没登录噢,马上or

阅读重生的红小鬼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