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宫墙戏》
宫墙戏

第4章 旧戏新人唱(四)

福嬷嬷扶太后起驾回宫后,随后召见太医;孟逸歌也被送回了院子,无人看管无人查问,恭亲王世子的事儿似乎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去了。

外头如何,孟逸歌并不知晓也无心探听,从偏殿回来之后就是静坐不语,一日下来水米未进。

许是她自己也不知该对太后作何解释,只觉着忘不掉的过往也原谅不了旧人。

——————

太后疼爱卫姁不假,却不是因为她是娘家庶姐的女儿;而是因为她是护国侯府的嫡女。

不是她们姐妹情深,而因为是卫荀的女儿。

卫姁生于世家,养在当年尚是贵妃娘娘的太后身边,又得先皇喜爱而受封为公主,有意指婚于皇子。

按着外人的理儿:贵妃膝下有十三皇子允和,卫姁又是贵妃养在身边的侄女,青梅竹马喜结良缘本是美事。

先皇重病难愈,崩逝后,皇室夺嫡一场腥风血雨,十三皇子允和得胜登基;卫姁却被太后指婚给了陛下的十五弟荣亲王。

同年,护国侯义子卫胥,领兵反叛而败,满门被株。

那是名动京城的第一公主,皇子们青梅竹马宠着的才女卫姁;遭此大变不愿苟活,服毒自尽后,京城众说纷纭,谣言四起。

有人说她是因为兄长反叛,无言面见太后才自尽谢罪;还有人说她是因叛案牵连而不能嫁给陛下,心里头不喜欢宁王,这才悲愤自尽。

书上的历史已是够让人惋惜,可惜当年境况也远不是书上的当年。

卫姁确实被许配给了宁王,但自尽却不是因为当不成皇后而悲愤自尽。

当年护国侯义子领兵是因为察觉皇帝忌惮护国侯府,担心政局未稳又生变故而有了削权的念头;同时卫姁被指婚宁王,这满京城谁人不知她喜欢皇帝,两人的亲事是心照不宣默契,这样做岂不是定下了心非要灭他护国侯府?

义父恩重如山,他想保住侯府。

姁妹善良,他想尽一生护她欢喜。

领兵造反之意渐露;卫姁只想着能保住父亲与兄长的性命,留下护国侯府一脉香火,若是嫁给宁王,再请父亲以年老无能的托词,交出兵权予宁王。

待一切尘埃落定,以免得兄长再生出些不要命的想法来。

但没想到,皇帝执意迎娶卫姁为后,不肯让给宁王,甚至不惜命人软禁太后于寿康宫,下令大婚之后才能解除禁令。

虽然不孝,但合心意。

不知怎么的,消息传了出去,没过两日,护国侯府就起兵造反了。

皇帝亲自平叛将她兄长五马分尸,护国侯府上下囚禁于府。

原本想着不让卫姁难过,护国侯府的事且等大婚之后再做定夺。

不想,太后趁那日他出宫平叛时,派了福嬷嬷见了卫姁一面,虽不知说了什么,但等他回宫之后赶到卫姁面前时,卫姁已然服毒。

——————

孟逸歌有些累了,从楠木椅上端坐塌成了没有气力的蜷缩…

当年…

当年?

当年也是在养心殿的暖阁里。

允和哥哥初登基,人在前头忙着政务,她就躲懒在后头睡着。

皇帝执意要娶她,许诺只要护国侯府没有异动便可保父亲余生安稳无虞;直到福姑姑来了。

她这才知道哥哥为了娶她,把姨母太后都给看管了起来,要是传出去那些个文官御史就该上奏说他了,什么新帝登基便囚禁生母,有违孝道。

见福姑姑时,她是真想问问啊:为什么姨母就是不让她嫁给皇帝哥哥呢。

姨母那样宠她爱她,小时候就连得了风寒也都是姨母彻夜照顾,心疼不已;怎么就宁愿与自己的亲儿子反目,也仍要将她嫁予旁人?

福姑姑跪在卫姁跟前,郑重地磕头了三个头才说出了这一番“母子反目”里,太后的无奈与不得已。

原是她无福,嫁不得心上人…

没等她从那样的真相里缓过神来,护国侯府起兵造反的消息就传了进来。

卫姁明白,且不说天命不可违,她这十数年的性命荣华皆是老天恩赐,谈何还敢再奢求更多。

自己这条命来得原本就不对,早该还回去了。

皇帝平叛回宫头一件事就是见她,连盔甲都没来得及卸下,只顾着来见她。

卫姁穿着封后大典用的红袍,服毒自尽,死在了他怀里。

死在了他怀里…

不知为何,那回忆里的画面打从脑袋里一现,孟逸歌这心里头就难受得直发抖,眼睛一酸这眼泪便不要命地往下掉。

睁开眼便是生在陇苏的婴孩身,终日里被抱在怀里,随着班主奔波。

唱戏说书本一家,连着三年,这护国侯府一夕覆灭的戏文她是听得心里头都疼麻了。

护国侯府满门被灭…

护国侯卫荀,焚火自尽…

卫荀义子,受五马分尸…

这都是她的至亲啊,是她在这世上最大的牵挂,离世唯一的惦念。

————————————

逸歌,逸歌,子一生,安逸快歌。

阅读宫墙戏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