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石康新作:口吐莲花》
石康新作:口吐莲花

第50节:向下还原和向上解释 抽象慰藉

向下还原和向上解释

我们知道,把一件事情分成更小的事情,然后以更小的事情来解释这件事,叫作还原论,这方法在科学理论中经常被使用,它可以化复杂为简单。

门捷列夫曾写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用化学元素来以解释我们看到的各种物质变化。在表中,他为一些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这些元素在后来被一一发现了,使我们很容易解释我们看到的化学现象。使用同一方法,物理学家盖尔曼以夸克理论来解释基本粒子,这一人造理论被称为“八正法”,用以预测关于基本粒子真实世界的真理,后来被实验证明很有效。这便是向下还原的方法。

有人问盖尔曼,夸克是真实的粒子还是数学上的假想物?盖尔曼拒绝参与讨论,他认为那完全是浪费时间,之所以如此,因盖尔曼懂得一个真理:那就是向下还原,并不意味着可以向上解释。

我们可以把人分成细胞原子以至夸克,以至宇宙大爆炸的初期,但反过来却很难行得通,从大爆炸到宇宙中产生人类意识,这个问题远为深奥,并不是靠树立一些宗教信念便能进行讨论的问题。

佛教徒喜欢佛性因他们更喜欢化繁为简,就像盖尔曼,不同的是,盖尔曼懂得这方法的缺陷,有人曾问盖尔曼,夸克是心灵产物吗?你如何发现了它?盖尔曼回答是,说我“发现”了夸克并不准确,我所有的突破都来自于摆弄一些数学公式,或是纸上的符号。

事实上,佛陀本人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非常像盖尔曼,因佛陀深知,从理论上讲,把万物万法简化为佛性是可行的,但翻过头来,用佛性来说明万物万法却很困难,所以他使用了“缘起无我”这一方式来硬说,由此展开的理论非常空泛,即非哲学讨论,又非宗教信念,因而只能是玄理式的漫谈,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很尴尬的,它基本上相当于什么都没说,所以我多次说像句废话。

抽象慰藉

古印度人是很智慧的,我从一些讨论印度宗教逻辑方面的书籍中发现,他们是知道这一问题的深奥部分的,然而,佛法在长达二千五百年的流传中,人们采取的是实用主义,基本上舍去了这方面的讨论,更把神通实修排除在外,其实那只是在某种教学法中,为了怕行者迷失于神通中罢了,只是这些教学法没有料到,不迷失于神通中,行者也会迷失于其他所缘境中,人类的意识即不会消失,也不会毫无指向。

从原始佛教的传承看,佛法目前仍是非常混乱,其原因便是佛教徒喜欢诡辩式的使用还原论,来使很多问题化繁为简,从而把人生的问题极简化,(如:行苦坏苦与苦苦,能概括世人的烦恼吗?更多的烦恼甚至是说不出的,或是无法观察的,有些形而上的痛苦,即使说出来,别人也无法理解,还因人具有自由意志,即使是行苦坏苦与苦苦,也常被性情不同的人当作乐趣。)甚至可荒唐到发明出一些更具体的原则,什么“不向外求”之类,仅靠一些“心灵自由”之类词语,或靠修行或一些神秘体验获得圆满的意识,我以为这是一种抽象慰藉,一如只从数学方程式中得到完全的人生慰藉,比较轻浮与封闭。

阅读石康新作:口吐莲花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