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民间惊悚故事集》
民间惊悚故事集

第一卷 封门怪谈 第六章 预兆

上面说了那么多,似乎是我啰嗦,实则不然。

当这一切事件结束的时候我才发觉,这就象是蝴蝶效应。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偶然,都是事件结果的必然,缺一不可。

接下来说说我跟维照明从认识到对老冯纸人遭遇、调查初露端倪的这一段经历。

其实——也很蹊跷。

我暂时找不到其它形容词来代替它。

可能,这也是一个预兆。

预兆着,我势必会和维照明、老冯走到一起。

时间还是追溯到当时,2010年冬天,我28岁。

前面说过,我就是一个的士司机,指着开出租养活自己。

那时候的我还没女朋友,用明朗的话说,我还是处男,——够矬的。

现实的社会,我这样文化不高的人生存比较艰难,好在我有个生计糊口,业余没什么太大的爱好,上网,看小说,偶尔写写恐怖小说。

这一天是我和维照明见面的第一次。

早上,我迷迷糊糊的从床上坐起来,天不知道为什么黑压压的。

我心里不舒服。

我小的时候腿受过伤,阴天下雨腿就酸疼。

而且,我明明记得天气预报说过,今天晴。

现在阴天了。

不准。

天气预报不是百分百的。

我穿了拖鞋来到洗手间洗脸刷牙。

客厅的石英钟呆板的一刻度、一刻度至死不休的走着。

一圈儿、一圈儿又一圈儿。

我瞄了一眼,七点十分左右。

一个偶然,我觉得脚下别扭。

这是今天第一个——蹊跷。

我低头看了一眼,怔住了。

因为——我的拖鞋左右脚竟然穿反了。

左脚的拖鞋歪歪扭扭的穿在右脚上。

右脚的拖鞋歪歪扭扭的穿在左脚上。

这几乎不可能。

我人不邋遢,相反,我生活一直很有规律。

每天睡觉前都会把鞋子、衣服摆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

而且,井然有序。

跟女人似的。

因为这样,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爷们儿。

我拖鞋上床时是两只脚并在一起脱的鞋。

左右不会反。

穿的时候两只脚拧着劲穿的?

笑话。

我愣神只是一瞬间,虽然想不透原因,我还是把鞋换了过来。

这样舒服多了。

我光棍一个人,没有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每天都是在固定的地点吃油条、小豆粥、豆浆。

几乎不换。

还是不够爷们。

没办法。

穷惯了。

我看了看时间,又上了二十分钟左右网,然后把我“媳妇”,我一直这样叫它,其实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关掉。

我穿好棉大衣,是警用的,纯棉,很暖和,夜市买的假货,真的我弄不到。

我抬腿要往出走的时候——犹豫了一下。

客厅门前,有一块立着的镜子。

我当初买的时候本来是想放到卧室里,可惜卧室不大,没办法只能放在门口。

它正对着我的客厅。

我在镜子里看见,笔记本电脑的鼠标掉了。

它在桌子下面跟上吊似的晃晃悠悠的。

我回过头,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看着它。

我从不皱眉,这也是一个习惯。

现在我眉头紧锁。

我不理会它,出去?

我把鞋脱了回到卧室,把它放到桌子的鼠标垫上?

我闭了一下眼睛,仔细回忆着……

我在离开“媳妇”的时候,鼠标我怎么处理的?

以我的习惯,甚至所有人的习惯,都不会把鼠标扔到桌子下面让它吊着。

但是我今天……

我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我不是特意跟一个鼠标较劲,但我还是把军勾大皮鞋脱掉,换上拖鞋来到客厅电脑桌前。

我抓起它,重重的把它放到鼠标垫上。

然后我再一次朝外门走去。

我一边穿鞋,一边从镜子里看它,在我的注目下,它安分守己。

2014年的今天,我想起当时,那可能是一个暗示。

如果我那天不出去,在家呆着,或许一切都会改变。

而我,也不会经历那么诡异的事,当然,也不会有现在的小说。

事情——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

从小区出来,我在车库取车出租车,来到王姐的早餐店,一如既往的老三样。

王姐心肠好,每次都多给我一个猪肉大葱包子。

当然,投桃报李,有时候她用车,我从来是随叫随到,而且是免费。

临江市出租车挺多的,有些人习惯在街上遛,遇到客人就拉,比较随机。

而我,一般是把车停在南马路十字口等客人,相对来说,我的做法省油。

老冯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我和老冯不认识,但是报纸也看了。

他就是在南马路十字口拉的纸人。

我把车停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还想了一下,我会不会有这样的遭遇。

就在我刚停完车的时候,外面“当当当”的有人敲我的车窗,我看了一眼,是同行蝗虫。

他比我大,姓黄名重。

不过干我们这行的都有外号,他的外号就叫蝗虫,我的外号叫“车轴”。

对了,说了这么久,竟然忘记介绍我自己叫什么。

我叫“*”,姓“克”的其实极少,我曾经好奇自己的姓氏,还特意在网上查过出处。

“克”氏,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夷王之臣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克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西周时期,克接受周夷王姬燮命令,圆满地完成了派他到各地巡察的任务,因而周夷王赐给克氏一套青铜器皿,有“镈”、“鼎”、“盉”、“罍”等,并命名其中的青铜乐器“镈”为“克镈”。

所以说我姓氏虽怪,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看来我的先祖都颇有作为,可惜后续无人,未能青出于蓝,沦落至我辈,只能开出租某为生计。

我有些汗颜。

至于“车轴”这外号,那是我第一次开张,兴奋过度一脚刹车没踩住,把“蝗虫”的士撞了个大坑。

这家伙仗着身强力壮要跟我动手,情急之下,我编了个理由“哥们,有话好说!意外!完全是意外!我——车轴坏了,所以……”

于是,蝗虫就一直管我叫“车轴”。

我们现在也成了哥们。

“蝗虫”毫不客气的拉开副驾驶一屁股坐下。

蝗虫:“有烟没?”

我扔给他一根七块钱一盒的“红塔山”香烟,然后跟伺候大爷似的给他点着。

我自己也点了一根。

蝗虫:“听说了吗?”

我:“什么事儿?”

蝗虫:“有个咱们同行二货,遇鬼了。”

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擦!就你不二货。你说的是拉纸人的那家伙?”

蝗虫:“就是他,你认识?”

我摇了摇头说:“不认识。”

蝗虫:“这事你说我咋遇不到呢?”

我:“你想啊?”

蝗虫:“当然想!真X妈够刺激的。”

我:“不怕刺激死你!”

蝗虫:“对了,你那个‘要死要死’的车牌子怎么遮起来了?”

我听完又瞪了这混蛋一眼。

其实我的车牌子是找人给办的,当时我精挑细选,选的是“黑L14X41”,为了和谐,英文部分我X代替。

我喜欢音乐,这个车牌子正着看是“都发”,反着看也是“都发”。

很吉利,我喜欢。

可“蝗虫”这家伙不要说音符,汉字都认不全。

一直跟我说正着看是“要死”,反着看也是“要死”。

跟他我也懒得解释。

蝗虫跟我说我的车牌子遮起来了,我一怔:“你说什么?”

蝗虫:“下去自己看吧!”

一边说,这家伙顺手拿起我的“红塔山”烟看了一眼,里面剩了大概有十几根,他伸着马脸说:“这个我拿走了!你整天开着‘要死要死’的破车,少抽点有益健康。”

说完他“嗖”的就下了车,速度够快,我没来得及拦住他。

一根都没给我留。

“无耻!”我骂了一句也跟着下了车。

蝗虫的出租车停在我后面,这点他很讲究,即使我不来,他也给我留个好位子。

因为他块儿头大,别人都懂规矩,也没人敢跟我争。

蝗虫披着军大衣回到自己的车里,我则是来到车后面。

前面的车牌子没问题,下车的时候我扫了一眼。

可后面的……

正如蝗虫说的,让一张纸遮住了。

纸是很脏的一张纸,黑乎乎的,上面都是窟窿。

它的一半紧紧地贴在我的后车牌子上,寒风呼啸,它“呼啦呼啦”的猎猎作响。

我再一次皱起眉头。

有人故意的?

我随便想了一个可能。

我伸手撕下这张纸,不远处有垃圾箱,我奔它走了过去。

垃圾箱设计的是一个青蛙,它此刻正张着嘴。

我把那张破纸扔了进去。

我没有团它,因为它很脏。

我往回走的时候,看见对面的街道站着一个老太太,她弓着腰,满脸皱纹。

手里,竟然也拿着跟我扔的纸差不多的一张纸。

她眼睛黑洞洞的陷在眼窝里,我看不出她是不是在看我。

一秒钟,她低下头,看着手里的纸。

同样很破。

我有些魔障,心理不知道怎么想的……

我转身走到青蛙垃圾箱的跟前,伸手又把那张破纸拿了出来。

我正面、反面的看了一下。

这应该是某个小学生的练习纸,上面有字,字迹歪歪扭扭并不工整。

而且,字很大,一张纸上没写几个。

很多都无法辨识,有的被脏东西盖住,有的在破洞的地方。

我看了一下,第一面第一行残存的是“不”,第四行最后一个是“行”。

第二面第二行残存的是“宜”,第三行中间我看了半天才勉强看出是个“出”字。

我没在意,因为我看不出什么。

我又把它扔到了垃圾箱。

往回走的时候,对面老太太已经不见了。

我估计是走了。

回到车里我等客人,蝗虫这家伙搞的我弹尽粮绝。

我无所事事。

闲着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张纸。

忽然我激灵一下。

“不、行、宜、出?”

我问我自己,如果组合着念,那是不是就是“不、宜、出、行?”

我有些狐疑,这是巧合?

阅读民间惊悚故事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