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
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

543章维带来的惊喜

其实在章泽天心里,对于这种危机还是有一些想法的。他知道,许多粮商和地主,家中都是有着大量存粮的。如果能够把这些存粮拿出来,无论是购买还是征用,都能够帮朝廷解决这次旱灾带来的危机。

只是他也清楚,这些手中有粮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出台禁止屯积居奇的政策,比如说限制粮价,比如说限制民户家中存粮总量,比如说限制粮食外运等,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却是会受到这些粮商的抵制。

但是那些屯粮的人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是广大官员的利益,管芳礼作为一个小小的知府,根本不敢动这些人的利益,否则必然会成为官僚阶级的公敌。不要说一个知府了,就是堂堂阁老,甚至皇帝本人,都不一定敢做这事,最多只能雷声大雨点小地吆喝两声,再拿几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做个样子,对于那些大粮商和大地主们却根本不敢动。

他让互助会把粮食留在淮安,已经是相当给自己挣面子的举动了,至少管芳礼可以说成功阻止了粮食外运,拿此事向上级去邀功了。

就在此时,宝应知县章维却给了管芳礼一个意外的惊喜。

章维任宝应知县三年,打击盗匪、整顿县治、设立书院和图书馆,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全县的一致好评(对他不满的粮霸已经被他送到青岛砸石头去了)。在打击了粮霸之后,章维在保证全县税收缴纳的情况下,还把所有浮收的粮食都掌握在了手中。

章维并没有贪墨这部分钱粮,他将浮收粮食卖给了互助会之后,把全部收入都投入到宝应县的水利工程上面,用两年时间建成了遍布全县的灌溉网。

今年旱灾初显的时候,宝应境内湖泊水位下降,章维命人截断了灌溉渠与湖泊之间的连络,改用风车提水到灌溉渠中,保证了全县绝大多数稻田的用水。也就是说,淮安府境内多数州县受灾严重的宝丰八年,宝应县没有受灾!

吴宗达也已经提前得到了淮安大旱的消息,在管芳礼的报灾奏章上京之前就发下指示:无论如何要保证入冬之前送120万石粮食入京,不限粮食种类,各种粗粮也可以!如果税收无法收齐,可以用不超过40万两白银的价格购粮补充。至于拨粮到淮安赈灾,还是算了吧,淮安作为全国粮仓,让朝廷到哪里去找粮食赈济这里?

这40万两的额度已经相当人性化了,要知道,淮安府每年的粮税总额是150万石左右,作为农业大府,即使秋粮绝收,只要稍做努力,也能从各家地主手里榨取出来这些粮食。

现在朝廷把税粮总额降低到120万石,还给了40万两补贴,如果再凑不齐,这知府的能力就有问题了。

淮安作为产粮区,粮价相当便宜,平时基本在四钱到五钱一石之间。在遇到灾年粮价上涨时,也很少会超过一两一石。管芳礼在购粮之外,只要再收起80万石粮食,就能完成任务。

在进入秋天之前,章维给出的惊喜再次到来,宝应一县,应缴税粮十二万石,可以实缴十五万石——多出来的三万石算是抛洒。

另外,宝应的官库和备灾库中共有存粮75万石,可以直接由府衙调用转运上京。另外,如需要购粮,宝应可以按七钱五一石的价格提供五十石以上!

也就是说,管芳礼只要在宝应税粮的基础上,再用那四十万两银子再购粮三十万石送到京城,今年的税收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如果购粮也在宝应进行,那么宝应一县就可以提供淮安一府的全部税粮任务!

可是淮安府下面共有七县二州,其中宝应最小!难道所有责任都要由宝应一县来扛?这当然不行。

管芳礼当即对各州县下达指标,不管旱情如何,每个州县必须筹粮20万石。这粮食可以从具备浇灌条件的田地中收取,也可以从官库中抽调,但是哪个县少了哪怕一石,也参他一个“不堪任事”的罪名。

评价一个官员的能力和功绩,差评的用语很多,但不堪任事是一条极重的评语,也就是说这个官员是个笨蛋,什么都不会做,完全没有培养价值的意思,基本可以宣布此人的仕途就此打住了。

朝廷粮税之事虽然已经基本得到保证,但管芳礼仍旧不敢轻易放粮食外运,以防一旦朝廷的粮食需求有变,或者辖区内出现灾荒时有粮可以赈灾。

现在淮安府库只有区区六万石陈粮,山阳县库更是已经被扈家搬空,管芳礼只好令章维先从宝应县库调十万石粮到府库中应急。在这大灾之年,手中没有存粮,他这个知府当得实在是不安稳。

就在这时,章维给管芳礼出了个主意,让他找当初与扈家勾结的那些粮商,让他们“乐捐”一些粮食出来。

现在扈家被灭,十大粮商惶惶不可终日,若不趁此机会敲诈一番,等他们缓过气来,再想找这些人要粮就不容易了。

管芳礼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前一阵被忙晕了头,忘记了这个茬。现在章维提起此事,他当即明白过来,立马派人去请十大粮商的家主到府衙议事。

章维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就是趁如今灾情未显,先申请派人剿灭洪泽湖中的水匪。这些人在灾荒之年必然会趁机吸纳流民扩张,到时万一成尾大不掉之势,反而难办。

另外,以往周边各县浮收和正收的税粮,需要变现的部分基本都是由洪泽湖中水匪负责运输转卖,最后也会落在各大粮商手中。这些粮食多是见不得光的,水匪收买的价格比市价更低,他们的利润也从这里来。

如今互助会占走了这些粮食的大部分,水匪的日子过得就艰难起来,今年粮食禁运,水匪的收入越发少了,难免会挺而走险,做些打家劫舍之事,若不提前剿灭,恐有地方不靖之患。

那些水匪既然以倒卖粮食为主业,他们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存粮,剿灭水匪,这些存粮便成了备灾粮,可以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阅读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