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秦皇纪》
秦皇纪

第66章 六国响应

第六十六章 六国响应

秦昭王并不是在给秦国脸上帖金,而是说了一句大实话,秦国对人才的重视与任用,远非山东六国所能比,这是秦国能雄视天下的原委所在。

山东六国天天喊着举贤任能,然而,山东六国所用之人大多是宗室子弟,或者世家大族,有名无实,并没有治国的才干。比如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三人,是“战国四公子”中人,大名传于后世,然而,他们当国之后,干出多少功业?

秦国的官员三四成来自山东六国,吏员六七成来自山东六国,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了,很能说明问题,证明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国的历代丞相,从秦孝公变法时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所用的丞相有:商鞅、张仪、甘茂、范睢、蔡泽、吕不韦、王绾和李斯,这八人中,只有王绾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其余七人都来自山东六国。

商鞅有“荐贤杀贤”的典故,张仪因孟子而远走他邦,范睢更是九死一生、差点被魏齐害死,李斯是楚国不为人重视的小吏……就是这些不为六国重视的人才,到了秦国却被拜为丞相,位高权重,成就一世功业。

山东六国得虚名,不务实,信陵君号称得士,拥有贤名,在他一生中,有三个盘盘大才从魏国离开,乐毅、范睢和即将出山的尉缭。若信陵君真是“得士”的话,他就应该把三人网罗才是,然而,这三个土生土长的魏国人就从他眼皮底下离开。

信陵君还敢当“得士”的美名吗?

“良机当前,绝不能错失!”白起率先响应,声若洪钟,震人耳膜。

“臣等附议!”王陵、蒙骜、司马梗这些重臣齐声响应。

“异人深谋远虑,为大秦创造这一良机,这次,秦国一定要助异人做成此事。”秦昭王雪白的眉毛一掀,决心下定,道:“秦国虽然府库空虚,大不如以前,万金还是拿得出的,就资助异人万金吧。”

一万金要是在平时,对于国力雄厚的秦国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在眼下这时节,对于秦国来说极为不易了,秦昭王这是大手笔。

“君上英明!”群臣齐声赞颂,秦昭王能做到这一点,极为难得。

“出金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一位大臣前去邯郸招揽人才。”秦昭王拧着眉头,沉吟道:“前去的人一定要是重臣,在秦国要很有份量,唯有如此,才能显得秦国重视人才……”

白起、范睢他们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话。

“寡人之意,就由国尉走一趟。”秦昭王点名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白起他们之口。

国尉在战国时代是重臣中的重臣,掌管军队的后勤、训练诸多军务,在秦国属于 第 135 章 的人才很多了。然而,他的礼贤下士只有少数人如姜子牙之辈获益,大多数人却是没有受益。而秦异人这次的抡材大典一旦成功的话,受益的读书人会很多,很多,周文王的礼贤下士与之相比,差得太远。

“既然如此,我们齐国就不参与了。哪能让虎狼秦人得利的。”齐王建马上就有了决断。

“放肆!”君王后脸一沉,沉声喝斥:“你已经是一国之王了,还如此轻易决断。”

“请母后教诲。”齐王建对这个母后是极度依恋,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恋母”君王。同时,他又对君王后极为害怕,君王后一怒,他就大气也不敢出。

“若齐国不参与此事,必为天下人所骂,会成千夫所指。”君王后打量着齐王田建,道:“齐国自从复国以后,国势衰弱,就在于人才缺乏。昔年,先王发现范睢之才,本有重用之意,无奈范睢心恋父母之邦,婉拒先王。这次抡材大典,必然会有很多人才聚集,若齐国不趁机招揽一批人才,还不为天下耻笑?齐国不参与的话,人才都去了秦国,还有比这对齐国损害更大的吗?”

范睢初识于齐襄王,也就是田法章,齐国被乐毅攻破,他躲到太史家中为奴,与太史之女,也就是君王后私通。因为灭国的磨练,他很精明,很想寻觅一些人才振兴齐国,却没有一个大才。

后来,他发现了范睢,很想把范睢留在齐国,重用范睢,并派出丞相田单去挽留。他自己之所以没有出面,是为了留点余地。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惹出了名动千古的大风波。须贾以此诬蔑范睢,范睢差点被魏齐害死,范睢远走秦国成了秦国丞相,秦昭王为他复仇……都是缘于齐襄王。

ps:从明天起,改成每天两更。朋友们放心,总字数不少,仍然是每天六千字,每更三千字。更新时间为12:00和19:00。

阅读秦皇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