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带着仓库回古代》
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尽其才

李咎仔细想过了,皇帝陛下交代得地图相关的两件事,还有蒸汽机实验室的那一堆事,若是都让他来,他就是累死也干不过。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找帮手,第一个人选是物理学得很好的城阳,第二个人选是有编纂汇总经验、游历四海有地理常识、熟知比较繁华的城市的黄致。

既有官道路线及附近的等高线图,可以拿舆图加工。舆图有现成的,等高图对精度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话,现有的学地理的学生培训培训就能上岗。

黄致的经验让他具备了主持这件事的资格,至少看看等高线有没有问题,对他来说并不难。

此外就是准备修建“铁轨”的城市的选择,皇帝陛下还没决定在哪修,这事儿需要参考官道的路线图,找到适合施工的地段才行。

皇帝陛下的思路是先找到结合适合架铁轨的路段,再配合城市地图挑选合适的城市作为枢纽。

这个思路合情合理,李咎也没什么挑剔的,就是需要个人把天下繁华之地、机要之地总和起来,还得和官道路线图放在一起参考。

这个总和的人,那不还是黄致合适?一事不烦二主嘛!

李咎把事情前后说明白了,黄致心里极乐意,只是嘴上还是要倔强一下:“好你个伯休兄弟,你走到这里来,青山的事都丢给我给你看着。我这才过了几天安耽日子,你倒是又折腾出这么多新花样!我这半世,倒是都给你瞎忙了去!”

李咎嫌屋子里烧了炭盆实在太热,但是外客在又不能肆意穿居家的衣服,被迫齐齐整整穿戴了一套的他热得把夏天的折扇都摸出来用了。

他扇着扇子,才不管黄致叨叨那么多,却回道:“别的我也不多说,就问您老,是干,还是不干?”

城阳和徐氏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黄致老脸一红:“你这人真是,赚我给你打白工,还不让我说你两句?我能说不干吗?这又是个名垂青史的好机会,且不提这一件,单看背后的好处,我也必不能袖手旁观。真的办成了,上至天子,下至走卒,不都得感谢你?”

“谢不谢的我也不要这个,多活下几个人来就够了。如此这事儿我就记在黄兄名下了。劳黄兄回家列一列要什么人,什么物。我这里把能找到的资料、图纸整理清楚,都送到你那儿去。不过,就得有个人画图备份,我看就绣样张来继续做的,现在只有他画图不会走样儿。”

城阳对李园人正在逐渐熟悉中,听到陌生的名字就看看幺娘和李咎。幺娘忙主动凑过来解释了一下“绣样张”是怎么回事,城阳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的人,我恍惚记得咱们闺中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小姐?”

徐氏以前在京城差不多也是混上流那个圈子的,和城阳不算完全没交集,恰好这件事她也记得,就脱口而出了:“殿下没记错,是杨太傅的小姐,青娥姑娘。”

“啊,是她没错。那日我记得是……不会就是徐姐姐吧?从江南来的,带了一个苏工的荷包,那个花样十分鲜活,我们见所未见。是青娥现场画了十几个样子给我们拿回去描红的。青娥本有着一比一完全临摹下来的本事,只是后来嫁了人又遇到了那些事,她再也不动针线笔墨,我都快忘了。”

城阳沉吟片刻,待李咎和黄致说得差不离,告一段落时,便与李咎说道:“哥哥,我想起个人,别的不行,给咱们描舆图绝对是最方便。就是……杨太傅的女儿。她就和哥哥说的这个绣样张一样,找图画图丝毫不错,叠上纸去比我们描红的还准呢!她因回了娘家住,上面是太傅和太傅继室夫人,中间儿还有我前面那位驸马和续娶的妻子,夹在中间,她整日里左右为难,两头受气。我寻思舆图大多在京城,咱们这个铁轨车,也必然是要以京城为重的,那么京畿附近的道路、地图就尤为重要。咱们远在金陵,若要取个京城的消息,一来一回几个月就过去了。倒不如委托杨娘子把舆图和京畿的图抄一份出来。如果京畿附近道路有变化,她也可尽快改了送来。趁此机会,让她选个清静的地方画图,就当避一避她家那些事儿。你说怎么样?”

城阳说完,心里稍微有些不安,毕竟杨青娥是她前面那次婚嫁的小姑子。虽则她和青娥好在出嫁前头,是闺中密友变妯娌,友情大于其他,但是难保别人怎么想。

李咎完全没在意她提到的“杨家”,道:“你觉得行,就行。里头涉及别家女眷的我怕是不好插手,此事还得托付夫人了。”

城阳说:“既这样,我就去办了。先托人带信给杨娘子。顺便再让京城的女学也寻摸些,有能画图、摹图的,叫他们送到金陵来。我瞅着你们以后必定要好些人制图的,一个人哪够?我在金陵要开女校,正好也在绣样外加一门课得了。”

李咎点点头,以后机器多起来了,对画图的人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现在提前安排一些人准备学这个技能糊口,未尝不是好事。幺娘还想让她妹妹学这个呢,都是跑在前面的人。

李咎和黄致交代清楚了,黄致回家自然提前准备起来,不几日过去,仍是在正月里,李咎就把绣样张和张家老娘都送到了金陵。

张老娘的眼睛还是看不大明白,仍和吴管家的老娘住在一起搭伴过日子,绣样张则去了黄致府上,开始了新的打工人生。

除了两张地图需要汇总,还有个蒸汽机相关的实验室/技术站要搭建,李咎和城阳商量过后,直接用了原酉禅寺旁的那个技术站。

城阳当时搭了个雏形,靠着旁边就有运转中的纺织厂做实验,倒也积累了不少技术和经验。后来城阳李咎去了京城,皇帝陛下又下旨在京中先造蒸汽机车头,于是陆陆续续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剩下的人不足以推动技术再往前一步。

不过他们守成还是可以的,至少原来三九名下、现在城阳名下的纺织厂已经装了几台蒸汽锅炉。

除了蒸汽机外,他们零碎的发明还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水力织布机的进一步改良和轧棉机的雏形。

纺织机械化之后,生产效率暴涨几百上千倍,海贸又拓展了海外市场,最后制约纺织业发展的仍然是原材料。于是轧棉机应运而生,轧棉机把棉花分离杂物的效率提高之后,最后只剩下棉花来源这一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不是机械化能直接解决的,但也不是不能部分提升。大雍人少地多的矛盾很突出,又处在人口增长期,海贸带动了商业进一步繁荣,农业相对的就要滞后许多。

皇帝陛下不能在粮食耕种上松口,他得保证有足够的粮食让人活下去,在这之后才能想别的事情。

李咎准备在组织实验室攻克蒸汽机车头的技术难关之外,同时开一个实验组去攻克化肥技术和种田机械设计。

阅读带着仓库回古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