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带着仓库回古代》
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五百五十四章 暗潮汹涌6

太监的情况比宫女更简单一些,因为太监基本存在“赐婚”更不会因主人赐婚而提前结束服役,去宫外自行生活。

太监的结局和宫女差不多,少了一个教养妈妈的去向,多了一个老死寺庙的选项。

宫外即便是亲王、郡王的王府,也绝不敢用太监做仆从,除非是宫里过了明路赐下的,这才能放在王府里。

太监年老后基本只有靠家人包括徒弟、义子养老,靠积蓄当地主富商,或是依附寺庙道观之类比较稳定的清修场所,这么三条路可以走。

当然还有无依无靠无财物傍身的,那很快就会沦为流民乞丐。

太监比宫女好一点在好歹算是个男人,还能自己立业成家,而宫女想立女户,难度特别大,而且也未必守得住。

不过太监和宫女的去向大方向是一致的,有钱有人的安心,有人没钱的苟命,有钱没人的依附,没钱没人的流民。

城阳的奏陈就是从这样的现状里开始发散的。

考虑到城阳和帝后的关系,李咎没在里头掺和,顶多是城阳陷入矛盾时李咎帮她理理思绪。

否则按李咎的想法,首先就得废除太监制度,其次要改宫女制度为女官制度,区别在于女官可婚……这样入宫侍奉就成了一个真正的职业。

显而易见,皇室不会允许。就连喜晴,她身在宫外,属于城阳的人,她有嫁人的念头,则必须要带出来几个能顶住空缺的徒弟才行。她嫁人后再回来就只能是客,而不能是侍奉公主的仆妇。

皇后身边亦有些已婚的勋贵夫人侍奉,这些人并不真的干活,只是陪皇后说笑、抹牌、唠嗑,顶了天就是搭把手,连端茶递水也不做的,算不上是真正的“伺候”。

唯一的例外是乳母,这角色没办法,只能是已婚妇人来担任。

不过这个职业是非常残忍的……只有极少数的主家会允许乳母在哺乳小主人时还可以哺乳自己的亲生子女。那么一般亲生子女怎么办呢?第一种办法是乳母拿工钱再去请个乳母来乳养自己的孩子。第一种办法治标不治本,总有乳母是不能乳养自己的孩子,那么有了第二种办法,就是默认放弃喂养亲生子女——卖掉他们,或者饿死他们。

城阳第一次调查乳母的情况时吓了一跳。乳母中,自己的孩子因意外而死亡的,或者得到恩许可以乳养亲生子的,十个里挑不出一个来,也就是至少八、、九成乳母的孩子是卖掉或饿死了。

像孙氏这样幸运的,百里挑一。

城阳最后落笔,凡能用女子服役,则不用內侍服役,以减少太监的使用人数。

凡入宫者,服役满十五年,或年岁满三十,准许出宫,自由婚嫁。

三十岁的女子正值壮年,尚有婚嫁或立业的可能。

预备出宫的宫人,如果能通过女子学塾的执教考核,则可以在城阳女子学塾担任塾师。

目前城阳女子学塾有两所,一在京城一在金陵,现在城阳考虑给所有省道的治所以及重要的城市比如定波港、清波港都办一所女子学塾。

女子学塾按照扫盲教育、职业教育和雅艺教育分别开设不同的班级。扫盲教育与济贫机构达成一致,主要是公益性质的抚养孤弱妇孺,为穷人扫盲。职业教育是给女子教授求生技能,多以纺织、制图等技术为主,鼓励女子们提高在家生产的效率,或者干脆就是鼓励她们加入工厂。雅艺教育则可以认为是贵族教育,或者是职业经理人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家族当家主妇,一方面是社交、气质、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则是经营产业的技术。

在最初城阳开学塾时,明面上只有雅艺教育一项的,这一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不过实际上她和李咎的目标在前两者,这里属于是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果要一口气扩张到所有省道和重要城市,保守估计是三十所学塾,光塾师就需要五六百人,除去地方上招聘的,剩下的都可以从出宫的女子中招。

出宫的女子,宫中可以提供一份安家产业费,算是养老了。

如果有发达的金融,还可以把养老金制度直接借鉴过来,但是大雍没有,李咎也不是这方面的人才,金融和财会的人才全都在税制改革,一时半会的也拿不出来。

看起来似乎支出变多了,其实未必,毕竟年轻宫人的劳动力与心态,和年老宫人是天差地别,工作效率完全不同,且少了许多医药支出。

城阳就把养老金作为一个概念提了一下,和秦王的新税法里的增值税二期一样,都备注成以待来人。

太监的情况更复杂一点,他们因为身体残缺的缘故,在宫外反而会受到歧视,就算是当过总管的內侍,如果没个良心好的徒子徒孙,没有几个结交好的臂膀,没有能过继子嗣给他们的兄弟姊妹,出了宫照样得艰难求生。

城阳给內侍们划定的出宫年纪就大得多了,几乎都放在五十以上,至力有不逮,不能当差,再听其自愿安排。有家人的,发放一笔钱让他回家养老,没有家人的,则可在择定的几个地方养老。

城阳择定的养老的地方有京郊的道观和寺庙,还有一些福利机构。由宫廷内帑出钱给这些地方作为太监的起居用度。有些太监认字儿,有些太监喜欢孩子,有些太监还会医术,他们参与社会扫盲,参与济贫所抚养孤儿,给平民百姓治病……都是可以考虑的出路。

城阳把奏陈写得正经八百,草稿改了几稿,拿来给李咎一起参考。

李咎是挑不出什么问题来。

不过李咎突然想起来之前聊天聊出来的细节:“我记得,之前又一次是不是,你说过,宫中当差的女孩子,基本都是离长安比较近的?”

“嗯,因为长安风沙大,水碱性重,冬季还冷……一般南方姑娘多有水土不服的,所以宫里采选宫人,尽量从附近找,附近没有也尽量选河洛之地的。总之就是越近越好。细细算来,南方的、东边儿的姑娘,顶多也就只有一二成之数。”

李咎道:“既然宫中人以附近的居多,也就是路途不远。那我还有个主意,每年,或者隔年,选个日子,就在内皇城和宫门之间单独找个地方,让宫人和內侍可以见一见亲友。出于安全考虑,得委派个人前去盯着未为不可,但只要能让他们见一见自己的亲人,相信也可以全了天伦。”

城阳闻言笑道:“倒比娘娘们还自在些。淑妃娘娘、陈妃娘娘,多少年难得见一次亲人。”

淑妃和陈妃都是江南人,好几年见不着亲人也有的,直到后来有亲人搬到了长安,才能在宫中规定的允许亲眷进宫谒见的日子里会上一面。

城阳把这一条也加上了,隔日誊抄好,盖了印,封在匣子里,下一个进宫的日子就带着进宫呈交了皇后。

阅读带着仓库回古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