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方与圆》
方与圆

第20章 方而不僵,圆而不滑 2

第七章方而不僵,圆而不滑(2)

清朝金缨说:“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又说:“心只是放宽平便大,不要先有一似意隔碍便大。”学会宽容,关键是要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淡泊以明志;同时要推己及人,以直报冤,与人为善。在此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诗共勉:“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学会宽容,是提升涵养的需要。

修养是什么?是指一个人的品行、道德、气质,是指思想的深度,做人的气度,对生命的态度——这些,都需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才能达到,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我们经常说换位思考,可谁能真正地“换位”呢?每个人都有不足,就像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一样。学会宽容,就是提升个人素质的第一步。

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浮躁的物欲世界里,如何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在冷静中自省,做到自律修身呢?

首先就是要找到内心的平衡点,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对己一定要方,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浮生梦死。

其次对人一定要圆,这样人家才不会觉得你这个人“硌得慌”,难以相处,自己的心态才会越来越平和,烦恼才会越来越少。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事的锦囊。

www.youxs.org,低头做人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

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

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以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

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在我们周围,往往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一种是懂得适时“低头”的人。

经常“仰头”的人常说“我怕谁啊”,“他能我把怎么的”。从本质上说,这些话当然没错,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生而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一不犯法,二不违纪,用不着怕谁。但话又说回来,在当今社会,你要真这样“眼睛看着天走路”,恐怕很难生存、立足。

于是想起一次我就做人问题,求教一位平时生活非常低调但事业有成的朋友时,他那番意味深长的话“今天低头走路,是为了明天抬头做人;你步入人生路只顾抬头不看路,只想涉水不试深浅,最终只能是永远抬不起头来”极具智者的风范。

我们行走于天地间,是不需要低头的;但要行走在社会中,就需要有低头的勇气。只抬头不低头的人,天下唯他最大,处处想当老子,从不想当“儿子”,更别提当“孙子”了。

勿庸置疑,好强者中不乏确有水平一流、能力超强的世外高人。他们“未出土前先有节,凌云深处不虚心”,他们有强者的风度与血性,也有一身好本领。但当你的能力不被社会承认,不被领导认可的时候,再强也是徒劳。

低调生活的人,也许有的能力一般,水平也不算高,他们处处表现为“弱势”群体,开口称你老师,逢人就点头招呼。当别人王婆卖瓜自吹自夸时,他们却总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足。但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往往远超所谓的强者。

在职场激烈竞争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低头。现实和梦想,往往会有很大差距。就拿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走出校门之前,怀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万丈豪气,想到优雅的工作环境,知人善任的领导,自己专业特长的充分发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般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磨破了七双袜子、踏破了八双皮鞋、说破了一张樱桃小嘴、众里寻他千百度,好不容易找到“婆家”之后,一接触实际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和工作需要相差甚远,只能为别人跑跑龙套,打打下手。

这时,你如果感到怀才不遇,满腹怨气,工作懈怠,见异思迁,跳槽频频,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工作,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你肯暂时低下头来,静下心来,虚心学习,积极工作,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有资格晋升到一个可以施展你才华的职位。

在人生盛时逆处,潮头低谷,我们需要低头。身处逆境要从容,事到盛时须谨慎。人生一世,尽管在历史长河里只如瞬间花开,但毕竟路途漫漫,三穷三富不到头,既有“人生十年旺,神鬼不敢傍”的鼎盛,也会有“喝水塞牙缝,放屁砸脚后跟”的潦倒。

得意之时,我们需要低下头来,夹住尾巴,遵循“谨慎乃保家之本”的格言,体恤贫穷弱势的苦衷,当行善处尽行善。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和平者,则其荣必久,而其后必昌。我们看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就是以“君子之守,子孙之昌”结尾的: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而如果我们效小人得志,一朝大权在手,即攀高弃低、见利忘义、忘乎所以,不光家境难保,甚至有身陷囹圄、断送小命之危。我们看看历史上的贪官,往往都是这样的下场。

处于人生低谷之时,我们需要低下头来,端端正正为人,扎扎实实做事。人生之路,就像大海当中的波浪一样,有高就有低,有低也会有高,天无绝人之路,欲求富贵荣华当从当下做起。

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你若怨天尤人,精神崩溃,一蹶不振,寻依托靠,企盼有人怜悯施舍,或者欲铤而走险一夜暴富,是永远改变不了现状的。俗话说“贫贱莫寻亲”,你这时是“靠墙墙倒,靠鬼鬼跑”,能靠的只有自己:低下头来,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奔小康!

在面前,我们需要低下头来。人的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我们总是踮起脚尖,伸着脖子跟别人攀比,人比人、比死人,毛驴比马骑不成,会越比越泄气,越比越乱方寸。

比职务,看别人像坐电梯,自己总在爬楼梯;比阔气,别人一顿饭,自己半年薪,别人开宝马奥迪,自己骑车步行;比权力,别人这长那总趾高气扬,自己当个家长还是有职无权……

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只是没有好好珍惜。原来很多孜孜以求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能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也就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了。

低头做人,低调做事,是人生成功的秘诀;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抬头看路,使这个头“低”得明明确确,不卑不亢。这样,才不会走错路、走反了路,才不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只寻求梦想,而不付出努力是迷梦;只知道前进,而不认清方向是徒劳。想要前进并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明确的目标与艰辛的付出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记住:低头拉车的同时,不能忘了抬头看路。

www.youxs.org,方圆无定规

中国有句古话“字如其人”,它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用线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行走”,草书则像人“奔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如果说苏轼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欧阳修就在《集古录》中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

对于“字如其人”,还有现代科学作为佐证。有一门笔迹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笔迹的笔画和字型,解码个体的人格特质。据说,笔迹心灵解码学个体测评准确率高达90%以上,对企业选人用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子女教育、婚姻、司法鉴定及健康管理等都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旧时的读书人,写字可是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在乡试殿试当中,如果你字写得差,考官有权将你的试卷作废。到了今天,随着电脑的出现,人们已经很少握笔习字了。甚至经常是提笔忘字,用键盘打字习惯了,倒忘了怎么用笔写了。除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又有几个人能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地练字、写字呢?

其实值此高节奏的竞争社会,若有闲暇,不妨多练习一下写字,这也是一种“慢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心性,同时,字写得漂亮了,不单自己瞧着顺眼,别人看了也悦目。有这样一个关于“字”的故事:

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

古人写字是用毛笔,那就有很多讲究了。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有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妙处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或笔方而章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古人用笔,信守“方而不僵,圆而不滑,刚之若山,柔之似水”的原则,极少出锋,使转提按,不事张扬,不抛筋露骨,不娇柔做作,只是平平写去,羚羊挂角,难求其迹,尽显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圆之道;虽信守方圆之道,但又非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而是方圆相济,浑然天成。

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对圆融处世、厚道做人的道理,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融、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

我们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应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要有诚信。该坚持的事,你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协的事,应该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做出适当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主张。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不但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好斗的公鸡,也觉得你情商偏低;但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只会点头奉承,那不但会被认为生性圆滑,也肯定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圆融之人多是身有傲骨,心无傲气,厚道谦虚。要知道人都是生而平等,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因自己心灵的或高尚、或庸俗才有所分别。做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心存傲气,自然会排斥外物、与众不合、作茧自缚、自寻烦恼,阻断自心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只会自绝于大众,坑害自己的同时更可能贻害他人。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每爻都是吉祥卦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能使人从对待万事万物的宽大与包容中,领略到一种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圆融之美。

总之,做个圆融的厚道人,就是要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场面上的应酬,必须做好,这样才能树立好的人缘。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同事、朋友要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才能与上下左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对于心中的事业、理想,既要坚持到底,又要学会灵活变通。这样,才能兼顾各方的利益,避免伤害他人,只有双赢,做人做事才能长久。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有了融洽和谐的关系,我们心中的事业、理想,才有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得以实现。

我们无需感叹“社会多不公,小人常当道”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圆融处世,厚道做人。若此,前方必是坦途。

阅读方与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