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施今墨医案解读》
施今墨医案解读

第21章 消化系统疾病 10

消化系统疾病(10)

15克八诊:自1953年就诊以来,迄今已近5年,服药百余剂,病势趋向好转,此后每觉症状加重,患者自选二诊及七诊方交替服用,诸症即见减轻,惟肝区压痛逐渐增重,如大石重压之感,肝脏内部跳动如化脓状,在睡眠时不敢右侧卧压,右上肢发麻。

【处方】

瓦楞子24克(打,先煎)

米党参18克

云茯苓10克

法半夏10克

化橘红6克

制6克

炙甘草6克

浮海石10克(醋煅包煎)

生鳖甲15克(先煎)

鲜生姜3片

桃杏仁各10克(同捣)

牡丹皮10克

龙胆草6克

绵茵陈24克

水红花子15克

大枣3枚

川桂枝

醋柴胡

各3克(同炒)

赤、白芍各6克

京三棱

蓬莪术各6克

【解读】

服上药十余剂后,右肋部压痛逐渐减轻,一日晨起大便时,便内混有长约寸余黄绿青三种颜色的条状物。又于10月8日中午大便时混有手掌大之圆形灰色囊状物两个半块。此物排下以后,右肋部发空,原叩诊时之浊音界已恢复正常范围,疼痛区域亦大为缩小,相隔3~4天后进行灌肠,又便下一部分灰色破碎的黏膜。此后肝区压痛完全消失,再经医院检查肝功能,麝香草酚试验为4个单位,恢复正常。本案究属何病,迄未确诊。临床经过如此,仅录全案以供参考。

赤、白芍——柴胡(见第11页)。

酒黄芩——酒黄连(见第12页)。

晚蚕沙——炒皂角子(见第16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车前子——车前草(见第13页)。

车前草——墨旱莲(见第115页)。

白茅根——白苇根(见第3页)。

煨草果——黄常山(见第51页)。

知母——生石膏(见第25页)。

黄芩——黄柏

黄芩(见第12页)。

黄芩苦寒,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有解热、利尿、镇静、降压之功;黄柏苦寒,沉阴下降,善解下焦之火。二药参合,上下俱清,泻火解毒之力益彰,尤其对肝病之低热甚为相宜。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

白蒺藜——白薇(见第48页)。

石决明——草决明(决明子)(见第47页)。

厚朴花——玫瑰花(见第30页)。

陈橘红——陈橘络(见第66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杭白芍——桂枝(见第2页)。

生酸枣仁——熟酸枣仁

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酸枣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入心、肝、胆经。临床应用有生、炒两种。生枣仁即是酸枣仁的生品入药。酸枣味酸性收,枣仁则甘润性平,能宣通肝、胆二经之滞,以通利血脉、清泻虚热,治疗胆热好眠、心腹寒热、邪气结聚、血痹等症。熟枣仁即是酸枣仁炒熟入药,能收敛肝、脾津液,以补肝体制肝用,治疗肝胆不足、虚烦不眠、烦渴、多汗等症。

熟枣仁补肝宁心安神,生枣仁清肝宁心安神。熟枣仁收敛津液,以补肝体为用,生枣仁以疏利肝胆血脉,以清虚热为用。二药参合,一补一清,清补合法,宁心安神的力量增强。

酸枣仁善治失眠诸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水溶性成分有镇静、催眠作用。《本草逢源》云:“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

经谓:肝藏血,心主血,肝藏魂,心藏神。故取枣仁以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治失眠是也。

冬瓜子——冬葵子(见第13页)。

瓦楞子——滑石块

瓦楞子味咸性平,入于血分,软坚散结,化瘀止痛,滑石色白滑利,甘淡性寒,清热渗湿,祛暑,滑窍通淋。瓦楞子突出一个化字,滑石侧重一个利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软坚化石、通淋止痛之力增强。

滑石入药有滑石块和滑石粉两种。施老临证处方时,常取滑石块入药。

瓦楞子、滑石块伍用,是为治疗尿路结石症而设。临证之际,也常与车前草、墨旱莲等药参伍,以便加强利尿通淋作用。

桃仁——杏仁(见第66页)。

盐知母——盐黄柏

知母甘寒滋肾润燥,苦寒清热泻火;黄柏苦寒坚阴,清热燥热,泻火解毒,善退虚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滋阴清热退热,泻火解毒、除湿止带益彰。

知母、黄柏伍用,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滋肾丸。治下焦湿热,小便癃闭,点滴不通。李杲曰:“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使阴气行而阳气自化,小便自通。”李时珍曰:“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本草正》载:“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张元素《医学启源》曰:“凡小便不利,知母黄柏为君,茯苓、泽泻为使。”

知母、黄柏、甘草伍用,张景岳定名为“正气汤”,治阴分有火盗汗等症。

施师用盐炙之入药,意即引药直达下焦肝肾是也。

半夏曲——建神曲(见第34页)。

火麻仁——郁李仁(见第93页)。

生酸枣仁——生栀仁

酸枣仁甘酸而润,养心安神,清心除烦,益阴敛汗;栀子味苦性寒,质体轻浮,能升能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心除烦。酸枣仁以补为主,栀子以泻为要。二药参合,一补一泻,相互为用,清心凉肝,泻热除烦,安心神、疗失眠的力量增强。

施老临证处方时,习惯以生枣仁、生栀仁配伍应用。酸枣仁生品善清,熟品善补。栀子仁生品入药,也是取其清心热之长。二药协同为用,清热除烦、安神增眠的力量增强。

生酸枣仁、生栀仁伍用,善治心热火旺的失眠诸症。不论虚火、实火,均堪使用。属虚火者,常与女贞子、墨旱莲参合;属实火者,可与黄连、肉桂伍用,但肉桂用量不宜太大,少佐即可。

磁朱丸——秫米

秫米为谷物之辈,善补中脏,和胃安眠;磁朱丸为矿石之属,故重镇去怯,镇静安神,益肾平肝。二者参合,滋肾平肝、镇静安神、和胃安眠的力量增强。

注:磁朱丸出自《千金方》,系孙思邈创制。本品由磁石60克,朱砂30克,六神曲90克,制成小丸。诸药参合,能滋肾明目、镇静安神,可治疗心悸、失眠、寐而不安、视物昏花等症。

鲜生地黄——鲜石斛(见第26页)。

紫石英——紫贝齿

紫石英为一种含氟化钙的矿石。色紫而有光莹,故名紫石英。本品味甘,性温。入心、肝经。既能镇心安神定惊,又能降逆气、暖子宫;紫贝齿为宝贝科软体动物的贝壳。味咸,性平。入肝经。能清肝明目、镇静安神。

紫石英入于血分,上能镇心,定惊悸,安魂魄,镇逆气,重以去怯是也;下能益肝,填补下焦,散阴火,止消渴,暖胞宫。紫贝齿亦走血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镇惊安神,为去怯佳品。二药相互为用,镇静安神、平肝潜阳、降低血压益彰。

瓦楞子——牡蛎

瓦楞子咸平,善走血分,破血结、消痞块,祛瘀定痛,和胃止酸;牡蛎咸寒,质体重坠,软坚散结,消散痞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化瘀散结,消除痞块之力增强。

滑石块——浮海石

浮海石体虚轻浮,善于清肃肺气,通利水道,软坚散结;滑石上能发表(即荡上、中焦之湿热)下可利水道(即荡中、下焦之湿热),功擅荡热燥湿,通利六腑、九窍。浮海石以清为主,滑石以利为要。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热渗湿、软坚化石、通淋止痛之力增强。用于治疗石淋、砂淋(尿路结石),以致小便淋漓不畅、尿道疼痛等症和前列腺肥大诸症。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三棱——莪术

三棱甘平,为血中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以破血通经;莪术苦温,为气中血药,善破气中之血,以破气消积。二药伍用,气血双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积消块力彰。

三棱、莪术伍用,出自《经验良方》三棱丸。用于治疗血滞经闭腹痛。

张锡纯谓:“三棱、莪术,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单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芪18克,三棱、莪术各10克,或减黄芪10克,加野台党参10克,其补破之力皆可相敌,不但气血不受伤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旺壮,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又说:“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事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一切血凝气滞之症。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增食,调气和血。”

注:水红花子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味咸、性寒。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癥积,水臌,胃痛,食少腹胀,失眠,疮肿,瘰疬等症。

第二十节结核性腹膜炎(腹痛)

都某男58岁病历号52、8、285

病程8个月,腹痛而胀大,小便短赤,腿足均现浮肿,且有麻木及冷感,心跳气短,食睡尚如常。最近1个月兼患疝气,曾经某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

舌苔薄白,六脉沉迟。

【辨证立法】

肾阳不充,寒湿凝聚不化,腹痛胀大,水道不利,下肢浮肿,近发疝气亦属寒凝之象,当以温肾阳,利水道,调气机治之。

【处方】

北柴胡

川桂枝各5克(同炒)

杭白芍6克

大腹皮

子各10克

紫厚朴5克

川附片6克

冬瓜

葵子各12克(同捣)台乌药6克

川楝子6克

车前草

墨旱莲各10克

赤小豆

茯苓各12克

炙甘草5克

二诊:药服3剂,小溲增多,浮肿渐消,余症仍无变化,病属慢性,丸方图治。

【处方】

川附片30克

北柴胡30克

豨莶草30克

花槟榔

大腹皮各30克

淡猪苓30克

陈广皮15克

川萆薢30克

炙甘草15克

川桂枝30克

川楝子30克

车前子30克

紫厚朴15克

荔枝核各30克

酒杭芍60克

炒远志30克

巴戟天30克

台乌药30克

建泽泻30克

云茯苓

神各30克

盔沉香15克

冬葵子30克

莱菔子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服。

三诊:丸药共服两个半月,近将服完。腹痛大减已不胀,下肢浮肿全消。惟行路过多仍现浮肿,两腿麻木冷痛亦大好转,小便通利,食睡均佳,疝气亦愈十分之八,再用丸药治之以冀痊可。

【处方】

威灵仙30克

巴戟天30克

川萆薢30克

山茱萸30克

北柴胡30克

车前子30克

大熟地30克

建泽泻30克

均青皮15克

炙黄芪60克

醋元胡30克

豨莶草30克

云苓块30克

川楝子30克

广橘核30克

紫厚朴15克

淡猪苓30克

广陈皮15克

川附片60克

上肉桂30克

酒杭芍60克

汉防己30克

白乌药30克

大腹皮30克

春砂仁15克

野於术30克

炙甘草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服。

【解读】

结核性腹膜炎大多继发于其他结核病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盆腔结核等病灶直接蔓延而形成。少数病例可由血行播散而引起。中医是属“腹痛”、“腹胀”范畴。本案恙由寒邪久聚,水气凝结而肢肿,水道不利,导致气机不调,遂有腹痛而胀之症。寒水凝聚,多由命火不充,故施师治此症从温肾阳着眼,兼施通利法。釜底火盛寒水得从气化,三焦通利,肿胀得消,诸症遂除。

杭白芍——川桂枝、柴胡(见第11页)。

盐橘核——盐荔核

橘核沉降,入足厥阴肝经,功专行气、散结、止痛;荔枝核善走肝经血分,功擅行气、散寒、止痛。二药参合,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

橘核、荔枝核伍用,应用范围甚广,治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者,习惯与炒小茴、吴茱萸合用;治气滞血瘀,胃脘疼痛,少腹疼痛,宜与香附、乌药参合。

施老经验,橘核、荔枝核均以盐炙入药,意即令其专走下焦,提高治疗作用。

车前草——墨旱莲(见第115页)。

大腹皮——大腹子(槟榔)(见第153页)。

冬瓜子——冬葵子(见第13页)。

赤茯苓——赤小豆(见第13页)。

注1:均青皮又叫个青皮,呈不规则的圆球形,直径2~www.youxs.org,小于1厘米的称“青皮子”。表面深灰色或黑绿色,有细皱纹及小瘤状突起。气清香,味辛苦。以坚实、个整齐、皮厚、香气浓者为佳。

注2:盔沉香是指进口沉香而言。实为植物沉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盔帽状而得名。表面呈褐色,常有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平滑光润。质体沉重,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的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浓烈。

阅读施今墨医案解读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