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之君王降临》
三国之君王降临

第379章 冀州分行

尽管小吏们说的很真诚,可是百姓们依旧不相信。

真正让他们相信还是在几天后,陈仓让招募的小吏带着粮食过去,先分发了一天的粮食以后,百姓们才将信将疑的来到县城。

来到县城,事实就摆在眼前,以工代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而在小吏招募无果的这几天,陈仓也把赵家给审判了,赵丘以及他的五个儿子,身上都有几条命案,当然这只是最大的罪行,其他的小罪行多入牛毛。

陈仓直接在县城菜市场砍掉他们的头颅,并暴尸三日,不允许人替他们收尸。

德清县在陈仓的雷厉手段下,德清县走上正轨,一切都按照他规划的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不过这一次能够成功,终归运气占了大半,另外一小半则是陈仓快刀斩乱麻打了世家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哪怕陈仓迟上一天宴请世家家主,都达不到现在的效果。

而经济学院的学生处理起问题来就简单许多了。

你们不是想要哄抬粮价吗?

行,满足你们的愿望!

不止如此,本官还带头帮着你们上涨粮价,你们的底线是三百文一斤,本官给你们上调至五百文。

冀州曲梁县就是如此。

曲梁县今年遭受的是旱灾,若是只是从纸上了解灾情,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灾情的严重性。

张梁一路进入曲梁县,所到之处土地龟裂,田里种植的粟米,秧苗高度还没有小腿的高度,稻穗更是还没有一条狗尾巴草的稻穗大,拔下一株,在手中搓揉,然后轻轻一吹,手中一粒米都没有。

沿途所见的百姓,一个个衣不遮体,面黄肌瘦,摇摇欲坠的样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到。

可是即便这样,那些粮仓丰盈的世家依旧不为所动,不光没有一个愿意效仿那些善人施粥,还把粮食抬高到一个根本无法承受的价格。

三百文一斤!

要知道长安的平均日新才三十五文钱,其他郡县就更别说了,普通人一日能赚到五文钱,已经属于高薪了。

长安的人工作将近十天才能买到一斤粮,连一日的口粮都顾不上,更别说其他的郡县连一份五文钱的工作都难以找到了。

身为经济学院的学生,张梁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世家们的贪婪,以及经济学狠狠的教训他们一次!

和前任县令交接后,张梁所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给朝廷上奏,把他的计划完整的说了一遍,然后就立即写书信联系冀州所有的同窗,希望他们配合自己,出了差错,朝廷怪罪下来,自己一力承担,即便他们所贷款项也全部由他偿还。

张梁能够做到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曲梁县比不得江南的县城,即便在冀州也是数一数二的穷县,一年的纳税额不会超过一千贯。

可是想要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总得有人站出来,他认为他是对的,即便失败了也绝无怨言。

朝廷的回复很快,张梁上奏三天后,便得到答复,无条件支持!

得到朝廷的支持,又得到冀州同窗的支持,张梁开始了陈仓所到德清县的第一步,宴请曲梁县的世家家主。

所有的家主都很给面子,如数到场。

他们在张梁到任后,就已经相互的联系过了,一粒粮食都不给。

张梁对世家家主们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官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年咱们曲梁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旱灾,百姓们颗粒无收,想来诸位家中也一定难以幸免,即便家中有余粮,那也是自己的,属于私人财产,任何人无权干涉,哪怕是陛下亲自来了也不行。

本官来了几天,听闻粮价已经涨到三百文一斤,对此,本官不会干涉,这是因为市场供应不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天本官把诸位找来,也是为粮食的价格!”

一个家主问道:“县令大人,既然您说粮食价格暴涨是因为市场供应不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那县令大人所说的为了粮食价格是指什么?”

张梁道:“自然是让价格继续涨下去,至于涨到多少,本官不管,但是有一点你们要记住,最近两个月时间内是不能卖粮的,不光不能卖,还要大肆收粮,有多少,收购多少,只有这样,才能让粮食价格继续涨下去!”

在座的人都是有脑子的,他们很快的就明白了张梁的意思,并且也大致的了解了张梁的为人。

张梁绝逼不是一个好东西,他自然是要趁着灾难大发一笔横财的,只要自己跟紧他的脚步,自己的身价翻上几番都是小意思。

众位家主先是一喜,可随即脸上又被愁容取代。

有人忍不住道:“县令大人,不卖粮当然可以,收粮也可以,只是收粮却是需要大量的钱财,就我等的家世,恐怕无法收购太多的粮食,无法收购太多,就会导致市面上会有粮出售,只要市面上还有粮出售,粮价就绝对不会一直上涨!”

这是实话,只要有人卖,就说明有供应,有供应,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只有粮食在有价无市的时候,才能一直上涨!

就比如朝廷的五粮液,香皂、洗发水之类的东西。

市面上没有,可有人需要,他就会出高价求购,若是这个价格依旧求购不到,他就会继续抬高求购的价格,从而导致朝廷的官员以及皇家系的员工都能从中发一笔横财。

张梁笑道:“冀州已经有了大汉皇家银行冀州分行,大家可以去冀州分行贷款!只要有抵押物,房子、土地都是可以的。”

有人道:“县令大人,哪里有这般容易?我的亲家前些日子需要钱来周转,便带着地契房契去了冀州分行贷款,可是人家根本就不收,说是没有保人不行!而且保人还必须得是地方的父母官,我亲家就在刺史府,他所需要的保人就必须是刺史,而今的刺史都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哪里肯为他作保,最终他没有贷到款,导致他家里伤筋动骨,没有几十年,缓不过来!”

“这是为何?土地和宅邸都是有价值的,而且皇家银行放贷的时候,并不会按照土地或者宅邸的实际估计放贷,至少要扣掉三成,这样即便到时候贷款之人还不上贷款,皇家银行也不会亏损,甚至还能稍微赚上一些!”

“是呀,我们也都这么认为呀,可是人家皇家银行给出的解释便是,土地未来的价值绝对不可能有现在的价值,宅邸也是一样,等将来长安的新型房屋传入冀州之后,老的宅邸只怕穷人都不愿意住,这样的宅邸是没有价值的!”

“本官从长安过来,房子越来越不值钱,这是现实,可是土地为何会不值钱?人们赖以生存的就是土地呀!”

“谁说不是呢,可是人家说了,野战军已经拿下大汉周边数个国家,国土面积直接翻倍,多出来适合耕地的面积,比大汉所有的耕田加起来还要多出两倍有余,土地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是因为原先就这么多土地,可是人口却在不断的增长,现在适合耕种的面积直接翻了好几倍,除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分到大量的耕田之外,还会剩余大量的土地,土地未来怎么可能有价值?所以说,即便有房子和土地,没有保人,也无法在皇家银行贷到款!”

“那就是说如果本官为大家作保,大家就能贷到款了?”

“县令大人,乃是曲梁县的父母官,自然是可以的!”

“这……”张梁一脸的难为道:“何为保人?保人不就是在贷款人还不上款之时,找保人还?”

“县令大人,若是愿为我作保,我一定多多贷款,维持粮价的上涨,到时候一定少不了县令大人的好处!”

阅读三国之君王降临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