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章 颟顸君臣 慈母后忧心国事 颟顸帝贪乐弃世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季,在高高在上的大汉君臣心里,是一段多么美妙的时光啊!

眼看着诸事顺利、万物复苏、日渐温暖的春季,很快就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顺利地过去,忧心忡忡的大汉王朝下层官吏百姓,松了一口气,都在心底里暗自庆幸。

不料,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气却不遂人愿,天公不作美,令京师长安的市民百姓,再次暗暗担忧起来。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十八日前后的这几天,大汉王朝京师长安的天气,乍暖还寒,却突然变得那样的阴晦寒冷起来。

北方不断刮来的寒潮,夹带着让人畏缩的寒意,向京城长安袭来。大汉君臣,再次笼罩在寒冷和忧郁之中。

到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这一年春季为止,大汉元帝(刘奭)之子刘骜(成帝)登基当政,主持大汉朝廷国家的国政,已经有好些年份了。

可是此时,大汉朝廷上下的官吏百姓,面对着十分反常的寒冷天气和混乱不堪的朝政,一个个都是忧心忡忡,忐忑不安,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末日之感。

在大汉天子刘骜,主持大汉朝廷政事的这些年来,大汉的国家形势,不仅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如百姓所愿变得振兴富强起来,朝政反而是日趋混乱、混沌。

官吏贵族日渐腐朽,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事件层出不穷,外戚权贵纷纷扰扰,争斗不息。各阶层的矛盾冲突,也日趋公开和白热化。

大汉皇族宗室,皇亲国戚,公子王孙,勋旧大臣,这些掌握朝廷重器的天潢贵胄,天之骄子们,不思进取,只是满足于争权夺利、享乐无度的腐朽奢侈的生活。

权贵们心里,时时刻刻、一心一意精心谋划、全力追求的大事,就是如何去恣意弄权、巧取豪夺,以获取自己和家族的最高、最大的利益,而不在乎庇护他们的这棵汉朝廷大树的长势,究竟将会如何。

大汉王朝的下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此时可谓是愤怒难平,人心思乱。

天下官吏百姓的不满怨恨,反抗背叛的情绪,如火如荼,日渐强烈。

眼看着大汉朝廷由盛转衰,日趋没落的衰败之境,大汉朝廷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无不愤懑焦虑,惶惶不安,心生遗憾痛惜之感。

然而,掌权的权贵们,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而且不能够容忍任何的异议。

面对着强权的打压,避免蒙上非议朝政、欺君罔上的罪名,大汉王朝的贤士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大声疾呼,为民请愿。

这不,一天,在长安三辅的民邑里,一个贤良的乡下士绅刘相,就顶着寒风,在街巷之上,与亲友私下里交谈国事,不由自主地对着亲友们感叹了起来,忧心忡忡地对亲友们感叹说道:

“哎呀诸君,如今我们的大汉朝廷,就像这个寒冷的天气一样,飒飒寒意,没有温情,可谓人心不古。太祖高皇帝的嫡系子孙和朝廷的王公贵族们,如今是一蟹不如一蟹,越发靠不住了啊!

朝廷君王大臣,日渐骄奢淫逸,跋扈骄横,只知道安于舒适享乐的生活,早已经逐步丧失了祖辈的血性,没有了祖先的积极进取精神!

如此下去,恐怕我大汉朝廷,将会国将不国,家族凋零,陷入动荡之中啊!

诸君啊,在下担心,恐怕不久,大乱就要在我大汉朝廷兴起啊!

可怜我辈大汉庶民百姓,才没有享受到多少年的快乐幸福的日子,很快又将过去了,恐怕我们,又将遭殃了啊!到了那时,诸位父老乡亲,我们将依靠什么,去逃避乱世,如何去苟且偷生呢?”

听了刘相的警示之语,大多数亲友都不以为意。

表亲李杲,不以为然地出言,劝解刘相说道:

“老弟啊,你就不要痴人说梦,杞人忧天了吧!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呢!

万贯家财的达官贵人、公子王孙们,他们心里都一点也不着急,一点也不忧虑。我辈庶民百姓,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我们还有什么财富,不能够舍弃,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担心忧虑的呢?

我们平民百姓,只求得过且过罢了!

反正我们平头百姓,都是一无所有。大不了,和他们同归于尽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老弟,你说是吗?”表亲李杲,好心地劝刘相道。

刘相听了,沮丧不已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哥说的,也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啊!

可惜可叹的是,恐怕我们的后辈子孙,连我们现在这种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日子,都不可得啊!

哎呀,时间不早了,我老汉差点忘了,我今天进城,究竟干什么来了呢?

要是小孙子爱吃的饽饽没有买着,我回去该怎么向小孙子交差呢!”

乡绅刘相见与亲友们话不投机,找个借口,悄悄离去了,留下一干乡亲,继续在那里,一起聚众谈笑。

不想不久,乡绅刘相与亲友们的几句闲聊国事的话语,很快就在身患沉疴痼疾的汉王朝,成为了令人忧虑的现实。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十八日,天气依然寒冷,大汉朝廷的臣民,大都蜷缩在温暖的家中,不肯出门。

一大早,大汉京师长安城皇宫未央宫的白虎殿里,却已经闹翻了天。

一向肃静安谧的禁宫白虎殿内外,此时是人来人往,脚步声不息。宫女、宦者、御医、侍从们慌慌张张,出出进进,乱成了一团。

皇太后(王政君)居住的长乐宫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炉火熊熊,显得温暖寂静。

带着一丝宿醉的皇太后,虽然已经早早地醒来了,但还是有些怕冷,裹着被盖,悠闲自在地静静地半躺在床上。

皇太后王政君,还一点也不知晓,未央宫白虎殿里,已经发生了一场惊人的事件。

大汉帝国的皇太后王政君,这一年已经有六十四岁的高龄了。

虽然皇太后已是少见的高龄,但皇太后王政君,却依然精力旺盛。她干练果断,精神奕奕,不显老态。

此时的皇太后王政君,虽然徐娘半老,但依然体态丰腴,美丽异常,保养得非常好。她举手投足之中,大方得体,雍容华贵,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气质。

皇太后王政君,不仅自己的身体保养得法,举止高贵,神态庄严,而且一向头脑清醒,以和蔼可亲,勤政爱民,而在天下闻名,深受大汉帝国臣民的衷心爱戴。

那些日子以来,作为大汉帝国至尊刘骜(成帝)之母的皇太后王政君,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安,怔仲不宁。她心里仿佛已经隐隐约约预感到,将会有什么大的祸事,将要在大汉朝廷降临。

昨天白天,楚王刘衍、梁王刘立等诸侯王,已经利用朝会的机会,走进两宫,当面向两位陛下辞行。

去年岁末之时,楚王刘衍、梁王刘立等诸侯王,就已经进京,朝见皇帝和皇太后两位陛下,恭贺新禧。

楚王刘衍、梁王刘立这些宗室亲近的诸侯王,原本打算向两位陛下辞行以后,第二天早上就离京出发,回到他们各自的封国里去就职。

眼见楚王刘衍、梁王刘立等诸侯王进宫辞行,准备离京就国,皇帝刘骜(成帝)和太后王政君两位陛下,心里都有些伤感,有些依依不舍。

于是,刘骜(成帝)和太后陛下特意下旨,决定当天晚上在未央宫的白虎殿,大摆筵席,举行国宴,专门为离京的诸侯们践行。

受到两位陛下的盛情邀请,诸侯王们不敢怠慢。他们和大臣们一道,携带敬献皇帝和太后陛下的礼物,先先后后,络绎不绝,前往未央宫白虎殿聚会。

刘骜(成帝)和太后王政君,一向都非常喜爱举行国宴时的那种喧嚣热闹的场面。

国宴之上,作为主角的汉皇帝刘骜(成帝)兴致勃勃,神采飞扬。整个晚上,皇帝陛下兴致盎然,激情四溢,妙趣横生,宴饮说笑的兴趣一直很高。

刘骜豪气干云,妙语如珠,不时和母亲太后陛下及皇后娘娘姐妹,妃嫔、大臣,皇亲国戚,诸侯们谈笑风生,出尽了风头。

那天晚上的白虎殿,济济一堂,气氛十分热烈融洽。觥筹交错,人声鼎沸,如同一个盛大的节日。

受邀赴宴的诸侯王,文武大臣,皇亲国戚,甚至妃嫔们,都不甘示弱,情绪高昂,他们十分踊跃地蜂拥上前,争先恐后地为太后、皇帝陛下以及诸侯王们祝酒。

皇太后王政君,也兴致盎然,架不住众人的盛情,控制不住年老贪杯的毛病,多喝了几爵。

早上醒来,皇太后王政君还觉得自己的太阳穴,有些隐隐作痛,肠胃也有些不舒服。皇太后王政君心里,有些后悔昨晚贪杯误事。

太后王政君本想呼唤太医前来,为自己诊治,又觉得有些麻烦,不想在寒冷的天气里,太早地惹人烦。

于是太后王政君陛下一个人,默默地半躺在温暖舒适的御床上,想着心事,转移着头疼的折磨。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忧心烦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即使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太后王政君也辗转反侧,忧虑不安,常常是难以入眠。

太后王政君最烦心忧心的,还是她的老不更事的儿子刘骜(汉成帝)。

“陛下如今虽然早已经长大成人,可自从陛下成人当政以来,却没有一时一刻,能让哀家这个做母亲的放心过啊!

而陛下一直都没有孩子,皇家子孙稀疏凋零,后继无人,难道我大汉王朝,也会陷入先朝的报应循环,步入朝廷衰败,子孙不盛的惨景吗?

近年来,陛下故态复萌,又开始喜欢玩乐嬉戏,长时间地沉湎于酒色之中了。

哀家该怎样矫正陛下的恶性,让陛下重归正道,子孙繁衍,王朝兴盛呢?”

太后王政君这个做母亲的,对自己的儿子刘骜既有些不满和怨恨,但又有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亲友群,哀家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能够过分地管教和干涉陛下呢?

何况哀家的管教,很大程度可能是白费劲啊!”太后王政君常常这样自我责备,自我安慰。

“尤其让哀家忧心如焚,心急如火的是,陛下已经人到中年,却依然没有生下一个皇嗣,能够继承大汉的皇位。

陛下啊,你怎么能够像你的糊涂的父皇元帝陛下(刘奭)当年那样,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沉迷于酒色之中,花天酒地混着日子,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荒废祖宗辛苦打下的大好基业呢?

儿子啊,你的无所作为,庸庸碌碌,糊涂颟顸,怎么不让哀家难过揪心呢?”

想起儿子刘骜种种令人失望的举动,太后王政君心里,不禁更加失落,绝望和丧气了。

“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哀家这个做母亲的,实在也想不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去约束陛下,管理陛下了。

哀家如今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放弃祖宗制定的,严禁妇人干政的规矩,亲自和哀家的兄弟一道,去帮助哀家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管理朝政了。

可是,哀家作为一个女人,协助陛下管理朝廷政事,毕竟有诸多不便啊!

有谁知道,哀家这个做母亲,巴心巴肝地帮着自己的儿子去管理朝政,是何等的不易呢?

可是作儿子的,能够理解和体谅母亲的苦心,能够认可母亲的所作所为吗?”

太后王政君常常有些无奈地问着自己。

说实在话,平时除了宫廷姬妾、皇亲国戚、王氏族人以外,作为一国之母的太后王政君,与外廷的大臣将相,王公大臣,其实接触了解并不多。

太后王政君私下里也不得不承认,她其实也并不十分了解外廷的大臣将相们。

无奈之下,太后王政君只好重用她亲近信任的王家亲属兄弟子侄,来辅佐她的宝贝儿子刘骜管理朝政,协助儿子刘骜去处理国事。

就这样,太后王政君的长兄王凤,率先被大汉朝廷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从太后王政君的大哥王凤开始,在太后王政君的提携和帮助下,王家兄弟迅速崛起。

太后王政君家族的王氏诸兄弟子侄,相继担任朝廷要职,辅佐皇帝,掌控大汉朝政。

甚至太后王政君的五个嫡亲兄弟,违背祖宗无功不封侯的规矩,饱受争议地同日受封侯爵,拥有了“五侯”的称谓,掌控了大汉朝廷大权。

继太后王政君的大哥王凤,担任大汉朝廷文武百官的首脑,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一要职之后,王氏家族依次是王音、王商、王根等兄弟、以及侄儿王莽等王氏亲属子弟,相继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一要职,实际掌握大汉朝廷的权力。

就这样,当时大汉朝廷里最最重要的职位,几乎全为王氏家族的亲属子弟所垄断了。

大汉朝廷基本上形成了,以太后陛下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家族和其他皇亲国戚,把持掌控大汉朝政的局面。

然而,对于这种以外戚王氏家族为首的皇亲国戚独揽朝政的局面,太后王政君却并不放心、安心、舒心。

虽然王家兄弟,皆为列侯,其子弟辈儿子、侄儿等,也以卿大夫、侍中、诸曹等官职,分据大汉朝廷重要职位,布满了整个大汉朝廷。

但以王家兄弟“五侯”为首的王氏家族亲属,他们不仅仅只知道贪婪地要求索取,而且一个个假借大汉朝廷的名义,以皇帝的旗号,徇情枉法、徇私舞弊、谋取私利,让大汉朝廷的法令、信誉、威严、荣誉扫地。

王氏家族子弟,骄横跋扈,纵情自乐,骄奢淫逸,声色犬马,并大置宅第,骄奢淫逸,豪奢一时。

他们的住宅规模十分宏大,数里之间相望不断,公然违背大汉朝廷的规制。

以王家子弟为首的外戚皇亲广占民田,盘剥百姓,诱惑庶民百姓脱离国家户籍,荫附王家,弄得大汉朝政日趋腐败,贪赃枉法横行,赋税锐减,国孥窘困,民怨载道,四海沸腾。

太后王政君,虽然也时常对自己家族以及皇亲国戚骄横跋扈、违法乱纪、祸乱朝政的举动,有些不安和不满,声色俱厉地加以约束,但常常深感尾大不掉,有一种无力之感,难以处置,只好装聋作哑,置若罔闻,不闻不问。

想起这些棘手的问题,太后王政君就不能够安心,放心,就经常忧心忡忡,殚精竭虑,时常辗转反侧,睡不安寝,欲千方百计,去扭转一下这种尾大不掉的不利局面。

儿子刘骜,让母亲太后陛下费心焦心;朝廷国事,也让太后王政君忧心担心;就连太后王政君的王氏家族的内部事务,也常常让太后王政君烦心愁闷。

太后王政君常常为此操劳过度,食不甘味,忧心忡忡,难以入睡。

“为什么朕王家的这些亲属子弟们,会如此的自私贪婪,如此的不懂事,不争气,不为朝廷着想呢?难道是朕惯坏了你们吗?

你们这些养尊处优饱受大汉朝廷恩惠的家伙,怎么就从不体谅大汉朝廷的困难和窘迫,为大汉朝廷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想一想呢?

为什么你们,只知道向朝廷,向皇帝,向朕这个太后,无限制、无休止地贪婪索取,捞取你们的利益呢?

朕的王氏家族子弟之中,除了朕的大哥(王凤),侄儿巨君以外,为什么就没有几个识大体,懂大节,一心为国着想的人呢?

你们应该深明大义,你们应该懂得,我们王氏家族与大汉皇族休戚与共,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浅显道理啊!

你们也应该体恤一下大汉朝廷的忧困,应该为陛下,和朕这个大汉太后分些忧啊!

难道你们就没有看见,各地不断兴起的百姓的抗暴行为,已经让我们的大汉朝廷,坐到了火山口上了吗?

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人至相食啊!

在山东、河南、西蜀等地,还相继爆发了农民和铁官徒的抗暴举义哦!

如今的大汉朝廷,可谓危机四伏。大汉的盛世,就好像已经成为了往事,如同过眼云烟一样。

朕的王家的兄弟孩子们啊,你们为什么就不为大汉的将来想一想呢?

陛下啊,为什么你还糊涂颟顸、执迷不悟,不知道大厦将倾,国家将颓呢?”

一想到这些难题,太后王政君觉得自己的头疼,越发厉害了,她忍不住地揉起太阳穴来。

“骜儿啊,你今年已经四十四岁了,为什么你还是像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让娘亲如此失望,如此不省心呢?

骜儿啊,为什么你依然故我,对朝廷的窘困,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呢?

骜儿啊,难道你真的看不见,朝廷面临的这些深重的危机,将会葬送大汉帝国吗?

骜儿啊,你不关心打理朝政不说,反而更加追求那种荒淫荒诞的生活。

你堂堂大汉天子,为什么要整天沉醉于赵氏姐妹等妃嫔的温柔乡里呢?难道你对娘亲的好心不满吗?

你可知道,朕这个做母亲的,即使有时想干涉干涉你的私生活,也是为了大汉帝国的长远利益着想,也是为了你好啊!

为什么,朕对陛下你的关爱,陛下你却不领情,常常受到你的怨恨和抗拒呢?”

想到这里,太后王政君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唉,陛下如此执迷不悟,昏庸不堪,照这样下去,大汉朝廷可怎么得了呢?”

想到这里,太后王政君心里越发忧心忡忡起来,又忍不住长叹了几声。

此时的太后王政君根本就没有想到,那时的皇宫大内未央宫白虎殿里,已经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了。更大的打击,将会在太后王政君的头上降临。

“禀告太后,皇帝陛下驾崩!”弄人胡宝宝声音颤抖,恐惧不安地走到太后王政君的御床前,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向太后王政君轻声禀告道。

当时,在太后宫外,只有几岁年纪的小黄门肉墩,已经在门外逡巡犹豫了许久,一直不敢进来向太后王政君禀报噩耗。

在太监都管胡逊的数次威逼下,小黄门肉墩才终于鼓起胆子,战战兢兢地走进了太后宫里。

小黄门肉墩,流着眼泪,可怜兮兮。他死乞白赖地,向太后陛下最宠爱的弄人胡宝宝,悄悄地恳求道:

“祖祖啊,麻烦你亲自前去,向太后报告一下,皇帝陛下驾崩的消息吧!肉墩胆小怕死,不敢触怒太后。肉墩今生做牛做马,也要报答祖祖的恩德。”

侏儒胡宝宝,身材瘦小,动作轻盈敏捷,身高不满三尺。他一向说话幽默风趣,善吐真言,十分善解人意,善于侍候太后,深得太后王政君的喜爱,常常不离王政君左右。

虽然深受太后喜爱,但胡宝宝从不仗势欺人,他心地仁慈善良,做事特立独行,仿佛宫廷的另类。

看见自己一向喜爱的小黄门肉墩,可怜兮兮的样子,胡宝宝善心发作,有些于心不忍。

胡宝宝久在宫廷,很清楚宫廷险恶,乌鸦报信的可怕后果。

胡宝宝沉默了一会,稳定了一下自己的哀伤忧郁的情绪。

但到了最后,胡宝宝终于还是仗着太后一向的宠爱,硬着头皮,边抹眼泪,边擦鼻涕地向太后内宫走了进去,向太后王政君报告了成帝刘骜驾崩的噩耗。

10

听到胡宝宝的禀告,太后王政君大吃了一惊。王政君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

太后王政君惊恐地从御床上弹起了身子,不自主地大声喝问了一句:

“大胆奴才,你胡说些什么呢?”

胡宝宝此时已经豁出去了,他嗫嗫嚅嚅地大声回答太后王政君道:

“禀告太后陛下,我们,我们敬爱的万岁爷,驾-驾-驾崩了!”

这次,太后王政君耳朵里听得十分真切清晰。惊闻儿子刘骜驾崩的噩耗,王政君立刻昏厥了过去,倒在了炕上。

“快请太医!”胡宝宝慌里慌张地奔出门,向门外的小黄门肉墩吆喝道。

吩咐完毕,胡宝宝立即转身返回宫里,前去搀扶急救太后陛下。

太监都管胡逊,听见了太后王政君屋子里的响动,也紧跟着弄人胡宝宝,跑了进来,侍候着太后。

胡逊一面吩咐侍从的宫女太监,赶快去请太医来为太后诊治,一面同胡宝宝等宫女太监们一道,手忙足乱地行动了进来,掐着太后的穴位,救治着太后王政君。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