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35章 传佳讯刘縯报喜 贺喜事亲戚临门

第二天一大早,刘縯与奴仆刘安,就辞别爷爷等亲人,兴高采烈地骑着马,急急忙忙地赶往了湖阳,前往外祖父樊重的家里,去报喜信。

说起到外祖父家,刘縯的心里就十分的高兴。

刘縯从小,就很讨外祖父樊重的欢心。

外祖父樊重,也非常喜爱,特别欣赏自己的外孙刘縯。

外祖父樊重,常常在樊家、刘家的亲友们面前,毫不掩饰地赞扬外孙刘縯道:

“伯升这孩子,小小年纪,却豪爽大度,不拘小节。

他既聪明机灵,又很有男子汉的气概,不愧为刘氏家族的英杰,将来定有大成。”

“伯升,刘安,你们来了,快进屋里去!

你们的外祖母和舅舅舅妈,还有孩子们都在家呢!”

今天,一看见外孙刘縯与仆人刘安一道,兴冲冲地带着礼物,来到樊家做客,外祖父樊重,心里特别的高兴,率先出门,乐呵呵地招呼着刘縯主仆。

樊重接着吩咐自己的儿子们道:

“樊宏、樊丹,你们弟兄几个,快去叫你娘出来,就说伯升从济阳回来了。

让大家都出来,一道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很快地,舅舅樊宏、樊丹弟兄几个,就陪着母亲,弟妹等走了出来。

看见刘縯从济阳回来,大家都高兴地出来问候刘縯,打听着刘縯一家的消息。

一瞬间,樊家宽阔的堂屋里,就挤了满满一大屋子人。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就连外祖母樊阴氏,也急切地问刘縯道:

“縯儿啊,你一路辛苦了!你的父母以及兄妹的情况,怎么样啊?他们都好吧?”

刘縯被问急了,一时间也不知道,究竟应该率先回答谁的问题,从何处说起才是。

刘縯口渴极了,他没有及时回答外祖母樊阴氏的话,只是大口地喝着水。

还是外祖父看不过意了,为刘縯解围道:

“大家着急什么呢?伯升刚刚来,你们就不能够让伯升先歇一会儿再说吗?急什么呢?”

听了外祖父樊重的干涉,大家才静了下来,默默地看着刘縯狼吞虎咽地喝水。

刘縯的外祖父樊重,字君云。

樊重所属的樊氏家族,祖祖辈辈,一直居住在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是湖阳县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樊氏家族最鼎盛富裕之时,家族不仅一度拥有良田三万亩(三百余顷),而且还拥有楼宇相连,高堂重阁的大庄园一座。

樊氏家族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童仆、奴婢,是湖阳县当地的高门望族,湖阳县响当当的富豪人物。

此时,樊氏家族的当家人,正是族长樊重。

樊重头脑精明,精明能干,擅长多种经营,以善于开动脑筋,精于理财,踏实经营,而远近闻名。

无论是管理农活,种植养殖,还是经营家族商业,打理家族生意,樊重都是南阳郡有名的一把好手。

樊氏家族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财力十分雄厚,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所以与当地名门贵族舂陵侯家族等,结下了姻亲。

族长樊重善于开动脑筋,所以樊氏家族的大多数田地,都运用陂渠进行灌溉,基本上能够旱涝保收。

樊氏家族的钱粮,连年不断地快速增长,养殖的鱼虾、牲畜无数。

虽然家族富裕强盛,但樊氏家族,却不是那种为富不仁的富人。

他们樊氏家族乐善好施,在南阳,湖阳的名声都很好。

樊氏家族不仅仅以头脑灵活,勤劳致富而闻名,而且还以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宽厚仁慈,乐善好施而享誉四邻。

当地官吏百姓,大都了解樊重的品行和性格,知道樊重善良仁慈的鼎鼎大名。

樊重常常教导樊氏家族的子孙们说道:

“我樊氏家族的子孙,要始终以与人为善的宗旨与人相处。

为富不仁,吝啬小气,骄奢淫逸,狗仗人势,都不是一个积善人家能够做的。”

樊重的性格温和,生性厚道。

他为人做事,非常讲究礼节和法度,堪称四乡的表率。

樊氏家庭,三世同堂,财产共有,一大家人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湖阳县里人称善樊家,樊重本人,也被官府推为了“三老”,负责一地的民风,民俗事宜。

樊重一大家人,虽然都在乡间居住,但子孙晚辈,每天都像城里的贵族王侯人家一样,要向长者行礼问安。

樊氏家族子弟的知书识礼,慷慨仁慈,成为了乡里的表率和楷模。

樊氏家族虽说富甲一方,可樊氏家族人,大都不喜欢大肆挥霍,也从不奢侈浪费,非常讲究节约。

无论是生产中,还是生活中,樊氏家族处处精打细算,常常是一点过分的损失与浪费都没有,是十分精明的财主。

可是,只要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樊重从来都是慷慨解囊,乐意相助,毫不吝啬,而且不求任何的回报。

樊重活了八十余岁,才去世。

在逝世之前,樊重家族平素借给穷苦的四邻亲友的钱财,达到了数百万钱之多。

樊重临死之时,专门留下遗嘱,吩咐儿子们道:

“孩子们,财富这些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先贤有言,你积累的财富越多,你积累的怨恨与仇视,也就越多。

向我们樊家借钱的借粮,大多是衣食不济的穷苦人家。

请你们焚毁他们借钱的文契,不再收取那些欠款欠粮,积善行德,化解上天的怨恨和惩罚,以让为父的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樊宏、樊丹弟兄,向自己的父亲承诺道:

“请父亲大人放心,我们一定照办。”

借债的人家,一向敬佩樊家的仁慈慷慨和讲究信义。

闻听樊重病重去世的消息以后,借债的人家都争先恐后赶着前来樊家,悼念樊重,偿还先前在樊重手里借到的债款钱粮。

樊重诸子,樊宏、樊丹弟兄,都听从父亲樊重的遗愿,抱歉地说道:

“家父已经去世,你们借钱的文契,已经不知去向。

我们手里,没有你们借钱的文契,怎么能够接受你们所说的什么借款欠债呢?

再说了,那点钱,那点粮,也没有多少。

你们手里也不宽裕,那些钱,那点粮,你们还是拿回家去,发展生产,维持你们的生计吧!”

借债的穷苦人家,感激涕零。

从此以后,樊重一家乐善好施,为人慷慨大度的名声,更是传遍了四乡。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最能够说明樊氏家族,给人恩惠以后,四乡乡亲对樊氏家族一家人的深深敬意。

就连后来,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也曾经在他的《水经注》里,记载当年樊氏家族的盛景说:

“湖水支分,流经东北的地方,为樊氏陂。

樊氏陂东西长十里,南北长五里,亦谓之凡亭。樊氏陂陂东,乃樊氏故宅。

樊氏家族既灭,庾氏取其陂。

故喭曰:‘陂汪汪,下田良,樊氏失业,庾氏昌。’”

樊氏陂至今犹在,名为樊陂,大约在今邓州新野县的西南一带。

二十多年以后,刘縯、刘秀等舂陵侯家族的刘氏子弟,兴起义兵,反抗王莽新王朝的治理。

刘縯、刘秀兄弟等刘氏子弟,都被新莽朝廷,认定为造反的叛逆,是万恶不赦之徒,成为了新莽朝廷诛戮镇压的恶贼。

一天,刘秀跟随自己的大哥刘縯,以及族兄刘赐等人一道,率领舂陵刘家军,前去攻打新莽朝廷官军守卫的湖阳县城。

湖阳县县城里的官吏和官军,畏惧新莽朝廷的严刑峻法,誓死坚守城池,对抗刘縯、刘秀与族兄刘赐率领的刘家军。

刘縯兄弟的刘家军起事不久,人马不足,粮草不济,武器装备落后。

刘家军围攻了湖阳县县城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攻下湖阳县城。

义军总指挥柱天都部刘縯,非常愤怒,下令族兄-作为刘家军首领之一的刘赐,督促舂陵义军,猛烈攻打县城,务必要拿下城池。

刘赐得令,急忙调兵遣将,猛烈攻打湖阳县城。

刘赐与刘縯、刘秀兄弟的亲舅舅樊宏一家,也是姻亲关系。

刘赐的妹妹刘子君,是樊宏的妻子,刘縯、刘秀兄弟的舅母。

湖阳县官府的地方官员,大都是当地出生,当然了解本地的情况,很快就知道到了义军的这些信息。

于是,新莽官军收系了在湖阳县里居住的刘氏叛逆的亲属亲戚,妄图让义军投鼠忌器,逼迫义军退兵。

樊宏的妻子刘子君,因为是刘赐的妹妹的缘故,也被作为叛贼家属,关进了监狱里。

当时,为了躲避战火,樊氏家族一大帮子人,也躲进了湖阳县城里。

于是,湖阳县县宰冯智、军帅王紫决定,从樊氏家族下手,去逼退义军。

为了要挟樊氏家族,县宰冯智、军帅王紫,率军拘禁了樊氏家族的人众,作为人质。

县宰冯智、军帅王紫还命令樊宏出城,要他前去义军中,说服外甥刘縯、刘秀兄弟,以及刘赐等义军将领,叫义军立即撤军解围,停止围攻湖阳县城。

樊宏到了刘縯、刘秀兄弟的义军之中,不仅没有按照县宰冯智、军帅王紫的要求去做,而且还留在了刘縯、刘赐的义军中,帮助舂陵刘家军一道,前去围困新莽官军守卫的湖阳县城。

湖阳军帅王紫,性格暴虐,是王氏家族子弟。

得到樊宏投靠义军,围困县城的消息以后,湖阳军帅王紫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当着一县官吏说道:

“樊宏这个家伙,一向以是非分明,深明大义而著称。

他怎么能够背叛官府,去投靠叛贼,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呢?

给我立即派兵,把樊宏的妻子儿女,以及樊氏家族的子弟,亲属,统统给我抓起来,立即给我杀掉,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湖阳县宰冯智,以及长吏以下的官吏,见义军势大,想为自己留条后路,却都不同意军帅王紫的决定。

县宰冯智等一起上前,为樊宏求情说道:

“军帅大人,此举非常不妥!

如今叛贼围城,凝聚人心为上。

樊重父子兄弟,以礼义恩德,行于乡里,一向享有盛名。

如果无缘无故地杀掉樊氏家族的子弟,恐怕会失去民心支持,对守卫城池非常不利。

樊宏投靠刘縯的叛军,也仅仅是听人传说的一面之词。

即使如今樊宏真的有罪,归降了反贼,也应当调查核实清楚樊宏投靠叛贼的罪行以后,依法进行处理,免得怠慢民心,伤害了善人之心。”

湖阳军帅王紫,见众人反对,恐怕招惹众怒,对守城不利,只好让步道:

“你们的看法有理,等本军帅调查清楚以后再说。”

军帅王紫一时踌躇不决起来,让步道:

“好吧!暂时将樊宏的妻子儿女收监!等打退叛贼,查清樊宏投贼的罪行之后,再处死他们。”

正好,刘縯与刘赐兄弟,得到了绿林兄弟等义军的支持,势力日渐强盛。

湖阳县的局势非常惶急,城池危在旦夕。

湖阳军帅王紫,才未敢贸然杀害樊宏的妻子。樊宏的妻子儿女,遂得免脱,得以幸免于难。

后来的战事中,各部义军节节胜利,更始刘玄称帝登基,玄汉建立。

为了表彰樊宏兄弟在义军起事之初建立的功绩,更始帝刘玄欲任命樊宏几兄弟,为玄汉军中的将领。

樊宏却叩头推辞,拒绝了更始帝刘玄的恩赐道:

“感谢陛下的宠信!

樊宏本是一介书生,不习兵事,无法胜任领兵之职。

臣宏希望能够回家,重操旧业,恢复樊氏家族的祖业。”

更始帝刘玄,见樊宏的意志坚决,知道无法挽留他,只得作罢。

樊宏最终得以归家,与樊氏家族宗家亲属一道,在乱世中修筑家族营垒,自守图存。

四乡邻里的老弱妇孺,乡邻乡亲,得知樊家修筑营垒自保的消息,前去投靠樊家营垒的,达到了一千余家。

随着后来战事的不断变化,赤眉樊崇率领的北方赤眉军队伍,也打到了湖阳县附近的唐子乡一带。

赤眉军为了筹措必要的军需,不免烧杀抢掠,多所残杀,唐子乡的四邻百姓遭祸很深。

赤眉军的首领樊崇,知道樊氏家族的富裕,在当地首屈一指,欲率领赤眉大军前来,准备攻下樊氏家族坚守的营垒,掠夺粮食妇女。

樊宏见赤眉军兵临营垒之下,忧虑恐惧,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又缺少外援,遂决定行使缓兵之计,以退为进,以此自救。

樊宏反客为主,立即遣人,护送大批牛酒米谷,前去慰劳樊崇的赤眉大军,将大批粮食钱币等重要的军需物质,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樊崇,对赤眉军表示欢迎。

赤眉长老樊崇等赤眉大军首领,一向听闻樊宏父子的仁厚,皆称颂说道:

“樊君父子,一向行善积德,闻名乡里。

如今,他们又这样慷慨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够忘恩负义,不顾道义,派军去攻击他们呢?”

赤眉长老樊崇等首领,遂率领赤眉军引兵而去,樊氏家族躲过一劫。

就这样,依靠樊重一家乐善好施的美名,对赤眉军的慷慨大度的支助,而保全了樊氏家族一大家人以及前来投靠的一千余家乡邻乡亲。

早年,樊重为了家里打制家具,制作农具,预先种植了许多梓树、漆树之类树木。

邻里村民都很不理解,纷纷议论道:

“樊家,是我们乡里一个响当当的大户人家,有的是钱财。

他居然去种植这些树木,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太有些小家子气了吧!”

他们对樊重的举动,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对樊家的做法嗤之以鼻。

十数年以后,樊家的树木就先后成材,可以用来打制家具,农具了。

当初曾经笑话过樊重的人,如今反过来向樊家买卖,借用这些材料。

这时,乡邻们才不得不佩服,樊氏家族的人,考虑问题周全,深谋远虑。

樊重对过去曾经发生的那些不愉快,毫不介意,依然对当初那些曾经挖苦讽刺自己的人,慷慨帮助乃至赠与。

有一次,樊重家的一门何姓亲戚,兄弟之间,因为财产问题,发生了一些矛盾和纠纷。

何姓亲戚家的两个兄弟之间,为了争夺一块田地的归属权问题,多年争斗不休,兄弟俩彼此都不肯让步。

田地的归属权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和平解决,兄弟之间争吵不休,亲戚们都很着急和生气。

万般无奈之下,亲属们邀请樊重前去,调解何氏兄弟俩的纠纷。

见他们兄弟互不相让,一直争执不下,樊重也无言以对,无法主持公道。

樊重干脆把自己的两顷地,很大方地送给了他们,去弥补觉得吃亏了的那一方。

两个兄弟,看见樊重大方豪爽的举动,对比自己,心里十分惭愧后悔。

最后,兄弟俩都主动让步,答应协商解决纠纷,和好如初。

樊重豪爽大方的举动,一下子平息了一场多年的争端与纠纷。

樊重常常教导樊家的亲戚朋友、樊家子孙道:

“孩子们啊,财富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罢了,何必看得那么重要呢?

一个人拥有了财富,除了让自己衣食无忧之外,还应该时刻想到,要让别人也能够更好地生活,也同样过得快乐一些!

我们樊家子孙,富贵之后,如果都能够想到,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救济别人,岂不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吗?

我们在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给予别人关心与帮助,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啊!何乐而不为呢?”

樊家子孙,非常信服敬重樊重的话语。

10

大舅舅樊宏,终于穿过人群,挤进了围住刘縯的亲人们的圈子里。

不等刘縯为外祖母详细讲述家里现在的情况,舅舅樊宏也接着母亲樊阴氏的问话,用急迫而又亲切的语言,紧跟着询问刘縯道:

“縯儿啊,你姥姥的问话,你听见了吗?

你的爹娘都还好吗?现在天寒地冻,漫天风雪的,你和刘安冒着路途危险,这么急急忙忙地从济阳赶回来,究竟是有什么急事啊?”

舅舅樊宏,一眼就看出,刘縯突然从济阳赶回来,一定是有什么要事急事。

那时,刘縯正贪婪地喝着茶水,正准备回答姥姥樊阴氏的话。

听见舅父樊宏急促的问话,刘縯赶紧咽下口中的茶水,匆忙地回答道:

“回姥姥、舅舅的话,縯儿回来,是有一件喜事,要向大家通报啊!

俺娘,又给我生下一个小弟弟了。

爹娘特地叫我和刘安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就是想向家乡的亲戚们报喜来了啊!”

刘縯语气匆匆地回答着亲人们的询问道。

“什么?你娘又生了一个小三子了吗?真是太好了啊!你们刘家,可谓人丁兴旺啊!

縯儿啊,你的娘一切都好吗?她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吧?”

外祖父樊重,也急忙关心地询问起自己的亲女儿娴都来。

“回姥爷的话,娘当时的情况啊,实在不太好哦!

生小三子的时候,娘很久很久,都没有能够把小三子生下来,可把爹娘给急坏了啊!”

刘縯又猛喝了一口茶水,仿佛是渴坏了的样子。

他咕噜一声,咽下了口中的茶水,就赶紧匆忙地回答外祖父的问话道。

“后来怎么样了啊?难道幺女娴都,出事了吗?”

外祖父樊重的脸色突变,变得异常的忧虑。

他对女儿的关切与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

“请姥爷不要着急!也没有什么大事!姥爷啊,你就放心吧!

我娘吉人天相,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姥爷啊,请你老先坐下来,让縯儿慢慢地给你们摆谈摆谈吧!”

刘縯看出了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等亲戚的焦虑与担心,急忙连声地安慰大家道。

11

“不瞒姥爷,姥姥,舅舅,舅妈,当时啊,我娘的情形,的确十分的危险。”

刘縯不急不慢地给大家讲了起来。

“那一天一大早,我娘的肚子,就有些隐隐作疼,开始发作了。

可一直到了黄昏时候,我娘却还没有能够,顺利地把小三子给生下来。

当时我娘的表情,十分痛苦,虚汗直冒,我们全家人,也都十分的着急。

爹爹更是急得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他不耐烦地在屋子中走来走去,不住地派人前去询问稳婆。我娘的情况怎么样了。

我们兄妹,都不敢上前,去观望我娘的情况,只好在旁边跟着大人们着急!

爹爹不停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转来转去,还不住地派人到产房里去,询问产婆,我娘现在的情形究竟好不好。

突然,在官衙后堂的侧房里,侍奉我娘的家人刘姬,慌里慌张地赶出来,报告我的爹爹说:

‘哎呀,老爷,不好了啊!

太太生产时,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的问题。

太太生产的地方太小,风又太大,气温十分的寒冷。

我们又不敢在屋里生火取暖,害怕闷着了太太与孩子。

我们估计,太太一定是冻着了吧!

这会,她在屋子里四肢发颤,瑟瑟发抖呢!

我们猜测,大概就是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吧,太太才会许久许久,也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吧!

老爷,产婆叫我们赶紧前来,请示老爷,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听了家人刘姬的报告,爹爹是更加地着急。

他的脸色涨红,紧锁双眉沉思,好像在做出什么决定。

我们几姊妹在旁边,也都在为我娘担心。

二弟(刘仲)和大妹(刘黄),二妹(刘元)两个人,也都急得哭了起来。

保姆张嚒嚒,急忙安慰着弟弟妹妹们。

想了一会,爹爹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

他急忙吩咐我,去把家人们都叫来,听候他的吩咐。

接着,爹爹就开始布置家人们,把我的娘亲,从床上扶了起来,用厚厚的被子裹紧,不顾天寒地冻,抬上了自家的马车。

我们都有些奇怪,不知爹爹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以为爹爹是把我娘送到慈安堂去医治。

我们几姊妹,也一起帮忙。

大家七手八脚,一道把我娘抬到了车上。

爹爹却亲自赶着马车,把我娘护送到了济阳城外,先祖武帝的行宫中去了。

爹爹这时才说,武帝的行宫那处地方,非常宽阔,空气流通,又好在屋外屋内生火,不会闷着大人小孩,又好给屋里升温!”

刘縯一口气讲到这里,就又歇了下来。

12

“哎呀,那可是先帝的行宫啊!

要是让别人发现,你娘在那里生产,污秽了行宫,告发了你的爹爹,这可是要掉脑袋,株连九族的罪啊!”

舅舅樊宏,一听将妹妹被送到武帝行宫去生产,不禁担心起来,忧虑地说道。

“傻孩子,怕什么呢!如今是救人要紧啊!

济阳城外的那所武帝行宫,皇帝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都没有去住过了!

谁人还顾得上,这样一个早就废弃了的行宫呢?

祖宗和皇帝,即使知道了这件事,也肯定不会怪罪你爹爹的!”

外祖父樊重宽慰大家道。

“是的,姥爷说的很对!爹爹当时哪管那些禁忌,就冒着风雪,把我娘直接护送了过去!

室内很快升起了大火,室内温暖了许多。

又过了很多时候,我娘还是没有能够把小三子生下来。

爹爹当时实在是太急太累了,有些心力交瘁。

不知不觉中,他就倚着温暖的墙壁,打起了瞌睡。

爹爹后来对我们讲道,当时在睡梦中,他似乎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一道红光闪过。一下子,爹爹就被惊醒了。

恰在这时,刘姬喜笑颜开地进来,告诉爹爹说,我娘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下子,可把我爹爹高兴得,他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有些忘乎所以了。

我们兄妹,看见爹爹开心的样子,也跟着乐了开来。

爹爹急忙询问道:‘我娘子怎么样啦?’

刘姬急忙回答爹爹说:

‘禀告大人,夫人一切安好,母子平安!’

一听说母子平安,爹爹这才真正放了心。

爹爹急忙跑到我娘的产房的外面,准备不顾忌讳,就想闯进去看个究竟。

奴婢们急忙拦住了爹爹。

很快,就有人进屋,去把小三子牢牢包着,抱了出来。

小三子正自顾自地,呼呼地香甜地睡着呢!

爹爹看见小三子长得浓眉大眼,模样端正,脸蛋红扑扑的,显得非常乖巧漂亮,更是眉开眼笑,默然大喜。

把我娘和弟弟小三子安顿好了没有几天,我爹爹就急急地派我跟刘安回来,给亲人们报喜!”

刘縯简明扼要地讲完了弟弟刘秀出生的经过。

13

“好!好!好!刘家又添丁了,这实在是一件大喜事啊!

縯儿啊,你先在姥爷这里,好好地玩耍几天吧!

我和你舅舅,马上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们,顺便跟亲戚约定一下,好让大家能够有个心理准备,好去济阳送上贺礼。

这样一来,我们就好同你们主仆一道,很快回到济阳去了。

一则,给你娘送月礼,二则好好看望你的亲娘和小弟弟呢!”

外祖父樊重,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笑逐颜开地吩咐大家说。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