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99章 摄皇帝严惩叛逆 群佞幸歌颂功绩

未央宫白虎殿里举行庆功宴时的欢乐与和谐,很快就成为了过去。

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摄皇帝王莽,又恢复了他严厉无私、不拘言笑的本性。

呆在未央宫的摄皇帝殿里,王莽的焦虑与日俱增。

王莽神色忧郁,表情冷峻地看着,簇拥在他的身边的亲信大臣。

甄邯、甄丰、刘歆、王邑、王寻等,满含敬仰地看着摄皇帝王莽,毕恭毕敬地聆听着摄皇帝的旨意。

王莽看见部下大臣们的恭顺表现,心里觉得踏实了一些,他紧绷的面容,开始舒缓。

“摄皇帝陛下:”

羲和刘歆,终于忍不住长久的沉闷压抑的气氛,借着与王莽儿女亲家的身份,斗胆低声地建议王莽道。

“臣以为,贼酋翟义、刘信等,虽然已经覆灭,盗贼赵朋、霍鸿等,也迅速灭亡,但叛徒的余孽,盗贼的余党,还隐藏民间,可能危害帝国,万不可掉以轻心。”

“爱卿所言极是!

予正在深思这个问题。所谓除恶务尽是也!予以为,对待叛逆,不可有丝毫的仁慈。诸君以为如何?”

王莽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话里暗藏杀机。

“陛下英明!”甄邯、甄丰、刘歆、王邑、王寻等心内一震,异口同声地说道。

“诸君听令:

先宰相翟方进,教子无方,致使嫡长子翟义,终成叛逆。

翟义聚众闹事,反叛朝廷,对抗主上,实属十恶不赦之徒,大奸大恶之辈。

为了杀一儆百,警示世人,彻底铲除反叛的苗头,特下诏,立即挖掘叛酋翟义的父亲,先宰相翟方进,以及翟氏祖先,在汝南郡(河南省汝南县)的所有坟墓,焚烧他们的棺材,屠杀他们的三族。

翟氏家族里,哪怕是年幼无知的婴儿,也要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不给叛逆翻身的机会。

凡是同情纵容叛逆者,以窝藏包庇罪论处。

为了防止叛逆们在地下反叛,诸位务必监督,将那些男女老少叛逆的尸体,统统放进同一个大坑。然后用荆棘跟五毒羼杂在一起,加以处置埋葬。

反贼翟义以及他的党羽们的尸体,分别堆积在叛逆们举义的濮阳、大军集结的无盐、战斗失利的圉城;

盗贼赵朋、霍鸿以及他的党羽们的尸体,堆积在叛逆们的根据地槐里、周至等五个地方的交通大道旁边,进行示众。

叛逆们的尸体旁边,必须用一些木牌,竖立在他们的尸堆上,上面写上:‘反虏、逆贼、男鲸、女鲵’等文字,以警示那些妄图造反的百姓。”

王莽恨恨地,十分详尽地发号施令,详细布置道。

“至尊所言极是!臣等领命。”

见王莽如此嫉恶如仇,亲信大臣们不禁又打了一个寒噤,不寒而栗,急急忙忙地告辞而去。

“哎呀,天下危也!

摄皇帝满口仁义道德,爱民如子,以大儒,圣贤,明君的姿态呈现。

如今,原形毕露,以制造恐怖的气氛,残酷的手段,去对付他们的敌人,不会有丝毫的仁慈。

长此以往,必将激起更大的民变,危及天下。”

大汉的贤明人士,越发清醒地认识到王莽的真实嘴脸,朝廷对待反叛者的那些血腥、恐怖的措施,已经开始威胁天下的善良百姓。

大汉百姓噤若寒蝉,不敢吱声谈论,生怕无缘无故地被牵连进叛逆的案件里。

可是,王莽的耳朵里,却不再听见怨恨,不满,抗议的声音,王莽有些自鸣得意。

王莽常常对着亲信,宣扬自己的治理原则道:

“诸君应该明白,哪怕是自己的亲人触犯国法,也应该大义灭亲除恶务尽;对待那些叛逆,那些刁民,更不能够心慈手软,掉以轻心。

如果不是予的铁腕治理,怎么会迅速平定叛贼,重新恢复朝廷的安宁呢?

予相信,逆贼翟义、刘信失败以后,反叛的势力,已经彻底土崩瓦解,天下太平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诸君有没有信心呢?”

“至尊英明!没有陛下的英明和睿智,哪有百姓的安宁呢?”

甄邯,甄丰,刘歆,王邑,王寻等,那肯放过谄媚的机会,“陛下的声威和德行一天天兴盛,朝廷和百姓依赖陛下而得以安定。”

“托赖诸君的努力!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协力,还有什么大事不能够完成呢?

予一向恩怨分明,只要忠心于朝廷,何愁没有荣华富贵呢?

只要诸君能够帮助朕完成毕生的心愿,完成尧舜的事业,我们君臣是会有福同享的!”

王莽笑着勉励亲信们道。

摄皇帝殿里,太傅、左辅王舜,太阿、右拂甄丰,太保、后承甄邯,羲和刘秀,侍中王邑,副校尉丕进侯王寻等人,屏声静气,恭恭敬敬地看着王莽,等着王莽训话。

对着前来拜见的亲信大臣,王莽旁若无人,喃喃自语了起来道:

“大汉的几代昏君庸君,究竟有什么用呢?把国家弄得如此凋敝,百姓怨恨。君王们只知道仗恃着祖先的福荫,吃喝玩乐享受罢了。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予的声威、德行和力量,如此兴盛,难道不可以取而代之吗?

刘崇,翟义这些叛逆,都灰飞烟灭了。予倒要看看,还有谁敢于挑战予的权力。”

“都是摄皇帝的英明领导!刘崇,翟义这些叛逆,已经灰飞烟灭。

摄皇帝陛下,臣以为,那些阻挠改制的家伙,也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不值得陛下畏惧。”

太保、后承甄邯,谄笑着对王莽说道。

“太保说得很对。予依靠天下百姓的支持,诸君的努力,何愁叛贼不灭呢?”

王莽谦逊地应道。

“诸君,你们以为,予还有更大的作为吗?请诸君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王莽兴致很高,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似乎觉得,对大汉朝廷取而代之的机会,已经到来了。

说完这句话,王莽更加兴奋起来。

“摄皇帝天纵英才,前途无量,奋发有为,定将为大汉王朝建立盖世功业,名垂青史。”

羲和刘秀也捧场道。

“托赖诸君的努力。没有众爱卿的辅弼,予将一事无成。

希望诸君同心协力,一同完成惊世大业。予发誓,将与诸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谋春秋大义。”

王莽说完勉励的话语之后,就十分激动地与智囊们秘密商议了起来。

“摄皇帝陛下:

男奴以为,如今皇帝年幼,无法处理国事,反而成为了一个累赘,摄皇帝陛下,何不干脆去掉摄政,正式登上皇帝之位呢?

如此,对治理国家,保护万民更加有利,此乃天下苍生之福。”

王莽的堂弟王邑,看准了王莽的心思,知道攀附龙鳞的机会已经临近,急不可耐地盼望着王莽登上尊位,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享受高官厚禄的机会,所以率先进言道。

听到王邑的发言,王莽一阵激动,急忙迫不及待地说道:

“侍中大人言之有理。予将慎重其事,好好地考虑你的建议。”

王莽的亲信智囊甄丰、甄邯等,终于明白了王莽起初自言自语的原因,急忙跟进道:

“摄皇帝天纵英才,取而代之,正是天帝心意,百姓的期盼。

予而不取,必受其祸,请摄皇帝不要犹豫!”

“诸君言之极当。请诸君妥善商议此事,不要弄得虎头蛇尾。”

王莽表态道。

亲信智囊们立即磋商了起来。

不久,太保、后承甄邯,太保、后承甄邯,羲和刘秀,侍中王邑,副校尉丕进侯王寻等,就心急火燎地分别前去,知会文武百官。

文武官员们心领神会。于是,大臣们迅速共同上奏太皇太后,建议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摄皇帝英才盖世,文武双全,一举平定了安众侯刘崇和东郡太守翟义等叛逆的叛乱,功勋卓著。

臣等建议,请晋升摄皇帝的儿子王安、王临为公爵,赐封摄皇帝哥哥的儿子王光,为衍功侯。

摄皇帝大公无私,不谋私利,先前已经交还了朝廷赏赐的新都侯爵的封国。

臣等建议,应该赐封摄皇帝的孙子王宗,为新都侯,继承祖父的封国,以彰显摄皇帝的赫赫功绩。”

太皇太后欣然批准。

王莽见篡位的时机更加成熟,越发兴奋,跃跃欲试,正准备大干一场。

不料到了九月,王莽的母亲功显君因病去世。王莽十分悲痛,暂时延缓了夺权计划。

王莽本想为母亲功显君服孝,然而他想到自己,已经是摄皇帝(代理皇帝)了,早已尊奉汉室大宗,登上了摄皇帝宝座,成为了汉室大宗的继承人。

于是,王莽改而选择,为自己的母亲功显君,守五服中最轻的缌麻服。

王莽在细麻布帽上面,加上用麻环绕而成的孝带,如同天子吊唁诸侯的丧服一样,以显示入继汉室大宗,不以私情妨害大义的原则。

王莽总共对母亲功显君进行了一次吊唁,两次会祭,然后让自己的孙子新都侯王宗,担当丧主,由他为祖母功显君守三年的孝,以尽孝道。

天下人不敢对王莽的举动有任何异议,都认为王莽的举止恰当,合符礼制礼法规矩。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