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86章 勇儿郎慷慨聚义 懦二叔阻止胡为

参加聚义的各路英雄豪杰,其实心里都十分清楚,举旗造反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造反叛乱是朝廷明令禁止,着力提防的谋逆大罪。如果一着不慎,被官府、官军抓获,轻者祸及一人,陷入牢狱,重者大祸临头,株连九族。

要不是逼上梁山,被新莽的暴虐,弄得走投无路,前途渺茫,谁愿意放弃安宁的生活,铤而走险呢?

平日里那些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号称胆大妄为、天王老子也不怕的年轻人,一提起参加聚义造反一事,常常是担惊受怕,寝食不宁,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千方百计逃避。

经验老道、饱经风霜、渴望安宁生活的老辈人,更是十分的不解和忧虑。

他们心里,虽然也不满新莽的苛政暴虐,但听到造反一词,无不噤若寒蝉,心里非常恐惧,深怕家族子孙,参与到造反之中,弄个株连九族、家族屠灭。

反对刘縯兄弟举旗造反的声音,也在刘縯、刘秀诸兄弟最敬爱的亲人之中出现了。

舂陵家族的老辈亲人,虽然痛恨王莽剥夺家族的封土和爵位,但听到刘縯兄弟密谋造反的消息以后,他们是更加恐惧,忧心忡忡起来。

他们提心吊胆起来,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官府知道刘縯兄弟的密谋以后的可怕后果,害怕刘縯、刘秀诸兄弟,给舂陵家族惹下滔天大祸,给舂陵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刘縯的反莽行动,面临新的困难。

刘縯的二叔刘良,逐渐年老,虽然不问世事,在家修身养性,放手让儿孙们去料理家务,但还是关怀家族的命运,喜欢过问家族大事。

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知道父辈、祖辈们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性格,不敢将这样的大事,告知长辈知道。

但没有不漏风的墙。

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秘密准备举旗造反的消息,还是传到了二叔刘良的耳朵里。

二叔刘良起初是不相信,冷眼旁观,后来看见家里群英毕集,刘縯、刘秀诸舂陵兄弟,神神秘秘、忙忙碌碌的样子,终于相信。

二叔刘良一见,是又惊又怕,血压顿时上升,心跳加速,恐惧担心不已,十分生气,那天晚上,辗转反侧,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刘良的心里,虽然对王莽的复古改制和暴虐治理也是极为不满,对王莽剥夺刘氏宗室的爵位封土等权益,极为怨恨,但却对刘縯诸舂陵兄弟,率先起兵反莽的行为,十分的不解,也极度地恐惧和担心。

既然二叔刘良,很不赞同刘縯诸舂陵兄弟,率先起兵反莽的行为。

所以,听到刘縯诸舂陵兄弟聚义造反的消息以后,刘良决心尽力阻止,防止舂陵子弟,陷入造反谋逆的大案之中,给家族带来灾难。

第二天,一大早,二叔刘良就急匆匆地从自己家里出来,跑到设在刘氏宗祠的义军指挥部里,去寻找大侄子刘縯。

恰好,刘縯不在指挥部里,只有刘秀一人和几个粗通文墨的英雄豪杰、士大夫,正在大营里忙着起草大军起事的文告,制作文书典策等。

刘良十分生气,拉住刘秀,当着众豪杰,立即很不客气,声色俱厉地大声训斥起刘秀来:

“文叔啊:

你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一向听话懂事,谨小慎微,和你大哥伯升的志趣处事不同。

你为什么也如此地没有头脑,跟着胡作非为,参与到造反叛逆,这等株连九族的大罪之中呢?

我们舂陵刘家的产业,已经快要被你的伯升大哥等舂陵诸兄弟败光了。

你不去思考,如何治理我们家族的家业,维持我们家族的生存,反而同你的大哥伯升一道胡闹,干这些灭族屠家的事情,你这究竟是为的什么啊?你到底是被什么东西,冲昏了头脑呢?

你们兄弟,受人撺掇,鬼迷心窍,竟然敢走上造反叛逆的道路,真是糊涂透顶,不可理喻!”

二叔刘良十分了解刘縯等侄子们的个性。

以刘縯的叛逆个性,他这个做二叔的,是未必能够劝回刘縯,说服刘縯放弃造反的。

如今,救得一个算一个,只要能够拉回侄儿刘秀,避免家族子弟,陷入全族覆灭境地,保全家族子嗣,避免后继无人,就已经是万幸了。

那些英雄豪杰、士大夫,知道刘良抚养刘秀三兄弟长大,恩同父子。见叔父责骂侄子,是舂陵家事,也不敢随意插嘴。刘秀默默听着二叔发火,没有还嘴。

等二叔刘良骂够说够了,刘秀恭恭敬敬地端来一把胡床,请二叔刘良坐下,恭恭敬敬地给二叔端上了一爵茶水。

二叔见侄子刘秀态度恭敬,怒气稍稍缓和了一些。

不想此时,刘秀的意志却十分坚决。听了二叔刘良的劝说以后,刘秀一反常态,不为二叔的劝说所动,坚决执意不肯,退出大哥的义军。

刘秀见二叔喝了茶水以后,渐渐心平气和起来,心里暗暗高兴,于是循循善诱地规劝起叔父刘良来:

“二叔啊,请你老不要生气了!你先坐下歇歇,再喝点茶水吧!

二叔啊,侄儿们一直由二叔抚养长大,怎么敢忘记二叔的抚养之恩,悖逆二叔呢?

二叔啊,侄子们也知道,造反叛逆,乃灭族之事,会株连九族的。

到时候,可能会将千辛万苦,抚养我们长大的二叔,也陷入牢狱之中,受到屈辱欺凌,甚至遭来杀身之祸。

然而,二叔啊,你老想过没有,侄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真是侄子们头脑糊涂发昏,跟着别人,为非作歹,给家族惹祸吗?

二叔啊,你知道侄子们,并不是不明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人。

二叔好好想想,即使我们兄弟不造反,我们舂陵侯家族一家老小,数百口人,还能够好好的活命吗?最终,我们舂陵侯家族,也是死路一条啊!

自从莽贼接受禅位,篡夺我大汉的皇位以来,我刘氏十万宗室,备受莽贼的欺凌!我们大汉宗室的爵位被削,土地被分,财产充公,奴仆被夺。

我们的刘氏宗室,还有若干子孙,因为不满莽贼的苛酷统治,而遭到王莽的嫉恨和荼毒。

他们或被杀,或被囚,或被流放蛮夷荒远之地,面临绝种灭族的境地。凡此种种,一言言尽。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叔啊,难道我们就这样任人宰割,束手就擒,不思抗拒吗?

反正终归都是一死,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杀身成仁,与莽贼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呢?

或者,天佑刘氏,灭掉莽贼,恢复我汉室江山,也非难事!”

刘秀头脑清晰,循循善诱地说服二叔道。

二叔刘良听到这里,脸色越发难看了。

刘秀很小的时候,乖巧懂事,就很受二叔刘良喜欢。父亲刘钦去世以后,三兄弟交给二叔刘良抚养,更是情同父子。

见一向听话懂事、谨慎孝顺、性格温驯的三侄儿刘秀,也是一意孤行,敢于同自己顶嘴抗拒,听不进去自己的建议,刘良心里越发生气。

刘良火冒三丈,忽地一下,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威胁刘秀说道:

“文叔啊,想不到你这个乖巧懂事、知书识礼的孩子,如今也听不进二叔的良言。你们兄弟,究竟是哪根筋坏了,要听从他人蛊惑,犯下滔天大罪呢?

既然你们兄弟,愚鲁如此,不听忠言,二叔可不愿意,和你们兄弟这群混小子一道,同归于尽,落得一个全族覆灭的下场。

你们兄弟要举旗造反,我二叔这就大义灭亲,去向纳言大将军(严尤)告密去了,以逃避二叔的罪责,希望能够借此,保全自己的家族。”

刘良希望,用向官府告密这些话,去要挟住刘縯、刘秀兄弟诸兄弟,促使他们悬崖勒马,回心转意,放弃聚义造反的念头。

刘良铁青着脸,不理会刘秀和诸位英雄豪杰、士大夫的道歉挽留,怒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刘秀虽然深知,从小养育自己长大的叔父刘良的为人处事,相信自己的叔父刘良,绝不会为了荣华富贵,卖亲求荣,贸然行事,前去向南阳官府告密,置侄子们和参与谋事的英雄豪杰于死地。

但刘秀一向谨慎,为了以防万一,避免泄露举义大事,伤害英雄豪杰,刘秀还是秘密地安排刘安等亲密奴仆,去尾随叔父刘良,监视叔父刘良的动向。

刘安当然清楚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听从刘秀的命令,悄悄地跟着二叔刘良,去到了刘良的家里。

刘良回家以后,一个人闷在屋里,啥也不做,饭也不吃,也不走动。家人都不敢过问。

天已经快要黑了,刘良还是非常的生气,还是一个人,呆坐在堂屋里面,生着闷气。

但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刘良的火气小了一些,似乎也饿坏了,怒气冲冲地吩咐上菜。

于是,刘良不顾自己的家人,独自一个人,坐在堂屋里的饭桌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吃大喝起来。

刘良似乎也已经知道,刘安在悄悄地跟踪自己。

于是,刘良一边满嘴油腻地大块朵颐,津津有味,一边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大声骂道:

“你们这些忤逆不孝,十恶不赦的叛党乱贼!正事不做,就知道败家毁业,为非作歹。

吃完饭后,我非去南阳官府,告发你们不可!要把你们这一群盗贼乱党,斩尽杀绝,一网打尽,彻底剿灭你们这群盗贼奸党贼!”

刘安一听刘良此言,极为紧张,急忙跑步回去,紧急向刘秀报告。

听到刘安的报告以后,刘秀也更加担心起来。刘秀知道,如今正是聚义的关键时期,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二叔刘良,去官府告发大家,功亏一篑,让大家陷入死亡之地。

刘秀虽然十分了解二叔刘良平时的为人为事,但还是非常忧心,生怕谨小慎微的二叔刘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眷,前去官府告密,将功赎罪。

毕竟造反叛逆是灭族大事,关系到整个家族男女老少的身家性命,掉以轻心不得。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秀觉得,还是直接对二叔刘良,把话说死一些为好,以打消叔父刘良的疑虑。

于是,刘秀安排刘安,继续监视二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秀就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二叔刘良的住处,向二叔刘良问安请罪。

刘秀见二叔刘良仍然虎着脸,在生着闷气,就开玩笑地问二叔刘良说道:

“二叔啊:

您准备什么时候,到严将军那儿,去告发我们兄弟啊?侄儿怕二叔旅途劳累,好派人派车,去送送你老人家一程,保管让二叔你老人家满意!”

刘良沉吟了一下,听出了刘秀话中的意思。刘良脸色凝重,亲切地对刘秀说道:

“文叔啊:

难道你这孩子,不了解你二叔的为人吗?二叔我,说那些话,不过是吓唬吓唬你们兄弟,要你们不做坏事罢了!

你们兄弟,何苦要舍弃安稳舒畅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去做担惊受怕,举旗造反,株连九族的大事呢?

你们兄弟,对二叔一向很是孝顺,二叔也一直记在心里。

平常,你们兄弟招待二叔,有酒喝有肉吃的,二叔怎么会不知道呢?

二叔都是为你们兄弟的前途命运着想,你们兄弟,何苦去做那些亡命之徒所做的事情,让二叔担惊受怕呢?”

听见二叔刘良松了口,刘秀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去。

刘秀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好看了一些。他急忙脸上堆笑,趁热打铁,说服二叔刘良道:

“二叔啊:

你应该知道,伯升大哥虽然放荡不羁,不拘小节,但本性不错,慷慨好义,有雄心壮志。

我们兄弟,平日里也算循规蹈矩,并不是不知是非好歹,甘愿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人。

我们兄弟也并不是不知道,二叔你的好意,不知道造反叛逆,乃株连九族之罪。

如今,新莽残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宗室子弟,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奄奄一息。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不愿意坐以待毙,不得不自保求存啊!

再说了,我们兄弟举旗反莽的决心已定,不会改变。我们聚义以后,二叔你作为我们兄弟的亲人,最终也是脱不了干系,会被牵连,会被官府治罪的!

事到如今,二叔啊,你还是听侄子一句话,和我们兄弟一起干吧!”

思前想后,听了刘秀劝说的话语,刘良无言以对,深以为然。

刘良思索半晌,最后终于叹道:

“哎,文叔啊,你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二叔思量之后,也觉得事已至此,坐以待毙,绝非宗室的本心,不反不行啊!

就是不反,我们刘氏宗室子孙,最后也会被莽贼寻找借口,全族屠灭的啊!

孩子啊,二叔老了,不能够和你们这些年轻人一道,去冲锋陷阵了,但二叔发誓,哪怕是死,也会和孩子们死在一起的。

你们兄弟,要是不嫌二叔年老的话,就让二叔尽力帮助你们,搞一些后勤工作,帮助照顾照顾大家的家眷,扫除你们的后顾之忧吧!

二叔只是希望,你们兄弟,能够好自为之,以复兴汉室,爱惜百姓为重。就是战死沙场,身死国灭,也不要堕了我高祖皇帝子孙的锐气和勇气。”

二叔刘良终于被刘秀说服,也加入了反莽大业。听到二叔甘愿从军,刘秀一时激动不已,赞扬二叔道:

“二叔啊:

我们兄弟,多谢你老人家深明大义,对我们兄弟的理解和支持!

文叔代表大哥、二哥以及诸位舂陵兄弟子侄,再次感谢二叔的鼎力支持!”

“孩子啊,你们兄弟,都是二叔的孩子。二叔怎么会不支持你们兄弟呢?

现在,就由二叔我带着我的孩子们,去帮助说服你的二哥刘嘉、以及你的堂兄刘赐、刘祉(舂陵侯嫡子)等叔伯兄弟子侄,动员他们,也一起从军,参加反莽大业吧!

咱们刘氏子弟,一定要破釜沉舟,与莽贼决一死战,恢复我汉室的千年基业!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刘良慷慨激昂地发誓道。

刘秀一听二叔刘良斩钉切铁的誓言,整个心全放了下来,感谢二叔道:

“多谢二叔深明大义!

创业艰难,前途多舛。虽然反莽事业,并没有多大胜算,但我们兄弟,对天发誓,要像安众侯等叔伯先烈一样,为光复汉室,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就这样,看见刘縯、刘秀兄弟,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从事反莽大业,刘良终于被感动,决心跟着刘縯、刘秀诸兄弟一道起义造反,共谋复兴汉室大业。

想起未竟的事业,刘良、刘秀叔侄,心里都非常沉重,他们都十分清楚,无论在什么朝代,造反叛逆的风险,都是极大的。

所以,刘秀非常理解,二叔刘良心里的担心和忧虑。

此时,虽然二叔刘良的年纪已经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但刘良还是决心,坚定不移地支持自己的侄子从事的事业。

刘良非常清楚,如果不跟着孩子们一道起义,不跟着自己的侄儿一道反抗王莽的暴政,将来自己和家人,肯定也会遭到官府的报复和清算,也会被官府抓去,关进监牢,斩草除根。

刘良也很清楚,反正最终也都是死路一条,自己也未必就有好的结局,但和亲人们一道,能够同生共死,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就这样,万般无奈之下,二叔刘良,只好带领自己的妻子儿女等家人,跟着刘縯的舂陵义军走,全身心地加入了刘縯的起义大军。

后来,二叔刘良一家,为刘縯兄弟的反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一月份,舂陵义军与新莽官军在小长安聚一带展开激战。

刘縯统率的舂陵汉军,在小长安聚一带,遭到了南阳郡太守甄阜、都尉梁丘赐所率精锐官军的伏击。

义军刚刚起事,战斗经验不足。舂陵义军遭受巨大败绩,损失非常惨重。

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等诸多舂陵亲人,也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闻听噩耗,刘良悲伤欲绝,哀痛不止。老年丧妻丧子,这对于年迈体衰,时日无多的二叔刘良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那时,舂陵义军初创,军队的马匹辎重等十分的紧缺。义军将领刘秀以及二叔刘良等人,根本就没有马骑。

义军将士遭受官军的沉重打击以后,将士、家属四处溃散逃命,情况十分窘迫、危急。而甄阜、梁丘赐率领的官军将士,又乘胜追击,在溃散义军、家属后面,紧追不舍,欲赶尽杀绝。

刘良只好一边哀伤地哭泣着,一边骑着自己的青牛飞跑,狼狈地撤退,追赶家族的残余队伍,向义军坚守的城池逃生。

然而,亲人为国捐躯,更加坚定了刘良推翻新莽,报仇雪恨的意志。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