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48章 抚信都运筹帷幄 抗强敌同心协力

会议刚刚一开始,主宾双方,就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意见分歧。

参与紧急会议的大司马刘秀及其部下,鉴于自己的力量十分弱小,他们在如何应对刘子舆上,与信都郡、和成郡本地官员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

跟随刘秀的部下,大多是南方颍川郡、南阳郡等地的人。

他们多半主张保命要紧,希望能够在信都郡地方武装的护送之下,迅速地返回西京长安城,向更始帝报命,请求更始帝派遣救兵,拯救河北郡县。

然后,再根据天下局势的发展,决定对付邯郸刘子舆的战略部属。

实际上,他们就是希望,干脆放弃河北诸郡,独自逃回长安城里,保住他们自己的性命。

河北本地官员,信都郡太守任光与和成郡太守邳彤等,希望仰仗大司马刘秀的威望,镇抚信都郡、和戎等郡,安抚河北郡县,坚决反对大司马刘秀一行,丧师辱国,丢弃城池的逃跑行为。

任光,字伯卿,本是南阳郡宛城人。青少年之时,任光就以忠厚著称,被乡里人所敬爱。

起初,任光担任乡里的啬夫、郡县的小吏。

大司徒刘縯统领的汉兵,进攻宛城外围的县邑之时,南阳郡小吏任光,也被汉军士卒俘虏。

汉军将领见任光的冠服鲜明,又是新王朝官吏,就下令士卒们剥光任光的衣服,准备杀掉任光,而后夺走任光的衣服和财物。

正好光禄勋刘赐来到前线视察,立即制止了汉军将士杀害俘虏任光的行为。

光禄勋刘赐看见任光一表人才,如同谦谦长者的模样,不由得对任光心生好感。于是,光禄勋刘赐竭尽全力,终于救下了任光的性命。

从此以后,任光就率领自己的乡党,跟随光禄勋刘赐攻城略地,担任光禄勋刘赐部下的安集掾一职,后因功勋卓著,被朝廷拜为偏将军,独立领军。

不久,偏将军任光,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人一道,跟随汉军北征军统帅成国上公王凤一道北征。

偏将军任光,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人一道,在昆阳城下,击破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的官军主力大军,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偏将军任光,一职敬仰刘秀的才干和品行,对刘秀暗生钦慕之意。

渐渐地,任光与刘秀的交往,越发密切,感情逐渐深厚,很受刘秀的看重。

更始帝刘玄到了洛阳以后,就任命偏将军任光,为信都郡太守,命令着即上任,从此与司隶校尉刘秀分开。

等到刘子舆兴起以后,原来效忠玄汉的北方郡国,差不多皆归降了刘子舆。

只有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成郡太守邳彤不改初心,不肯归降刘子舆,依然效忠于玄汉王朝。

信都郡太守任光,与部属都尉李忠、县令万脩(修)、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人一道,同心协力,固守信都郡这一座危城。

当时,廷掾王侃持刘子舆的檄文,到信都郡太守府,准备去说服信都郡太守任光归顺刘子舆。

信都郡太守任光大怒,将廷掾王侃斩之于市,以安抚百姓,并立即发郡县精兵四千人,守卫信都郡城池,为玄汉王朝坚守。

邳彤,又名邳肜,字伟君,本是信都郡人。邳彤的父亲邳吉,曾经担任过辽西太守。

起初,邳彤是王莽任命的和成郡卒正(郡守)。

大司马刘秀抚巡河北,巡视到下曲阳之时,和成郡卒正邳彤,举城归降了玄汉王朝大司马刘秀,很受刘秀赏识。

刘秀便任命邳彤,继续担任和成郡太守,并在和成郡了居留了数日,与和成郡太守邳彤十分相得,情好日密。

后来,刘秀北到蓟城巡视,恰逢邯郸刘子舆兵起,派遣将领攻略土地。

刘子舆军队所到之县,郡县官吏,莫不奉迎。惟有和成郡、信都郡,继续忠诚玄汉,坚守城池不下。

信都郡郡守任光,听说大司马刘秀一行来到信都郡之后,任光就立即打开自己的城门,与李忠、万脩等率官属一道,前去迎谒大司马刘秀。

和成郡郡守邳彤,听说大司马刘秀从蓟城回到信都郡,已经失掉了自己的军队,就准备派军到信都郡,去迎接大司马刘秀。

和成郡郡守邳彤,先派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挑选精骑二千余匹,沿路迎接保护刘秀一行,刘秀十分感动。

不久,和成郡郡守邳彤,也亲自带领郡县军队,前往信都郡,并在信都郡与大司马刘秀相会,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一见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成郡太守邳彤,都异口同声,反对大司马刘秀一行回京,刘秀大为不解,当即问二人道:

“伯卿,伟君,两位大人:

不瞒两位郡守大人,我们一行,虽然得到了二郡的大力帮助,但兵众还没有完全集合,我们的势力,依然十分虚弱,根本不足以对抗邯郸刘子舆。

所以,我的部下诸将,建议本司马南行,暂避贼势,这也是人之常情,正常的应对之策。

你们两位郡守大人,究竟是什么缘故,为什么要竭力阻止我们这样做呢?”

和成郡太守邳彤,急急地抢着发言,为刘秀分析当前形势说道:

“大司马主公及诸位大人:

邳彤私下以为,大司马主公及诸位大人的想法,很不周延啊!

王莽改制乱政,虐害百姓,扰乱天下,天人共愤。人民咏诗颂歌,思念汉王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所以,更始帝陛下一登上皇帝宝座,天下就群起响应。

长安三辅一带官吏百姓,没有不清洁宫殿,打扫街道,恭敬地迎接大汉君臣的。

一个大汉将领拿起武器大呼,那么千里之外的莽贼将领,没有一个,不放弃自己的城池,赶快逃命,请求投降大汉的。

自从上古以来,还没有能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感动老百姓的事情发生。

王郎不过是一个摆地摊的算命先生,善于蛊惑人心,他能够假借刘子舆的名号,和河北豪强大姓拥护的形势,运用暴力,去纠结一伙乌合之众,自立为帝,实际上也是利用了人心思汉的心理罢了!

如今,虽然邯郸刘子舆,已经侥幸地夺得了燕赵之地,可是他们的统治基础,却并不牢固,也缺乏广泛的群众支持,势力并不强大,可以说是不足为惧。

末将认为,大司马阁下,如果你能够发动我们两郡的兵力,扬起天下响应的威力,用来发动对刘子舆的攻击,难道你还担心,有什么城池,不能攻克的吗?

难道大司马阁下,还担心,有什么盗贼不能战胜的呢?难道大司马阁下,还担心得不到百姓的归顺吗?

如今,大司马阁下,你却放下这些宝贵的东西不要,而想逃避灾难,回归京师,这不仅仅是白白地丢失河北诸郡而已啊!

而且,大司马阁下这样做,一定会惊动长安三辅,使大汉朝廷的威信,受到很大的损害。

在下以为,这绝对不是一个良好的计谋。在下为大司马主公,感到深深的惋惜。

大司马阁下,请你认真地想一想,形势是如此地明显,阁下为什么还犹疑不决呢?

退一步想,如果阁下你并没有光复土地,征伐王郎的意愿,就是要想指望信都郡的部队,能够安全地护送你们一行回西京去,也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在下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如果大司马阁下,你一旦西行,河北群龙无首,无人牵头,那么邯郸等地的局势,就会很快地安定下来。

官吏百姓,是绝对不肯抛弃他们的父母亲戚,妻子儿女,背叛他们现成的主子刘子舆,却千里迢迢、去护送一群亡命之徒,返回西京去的。

最后必然的结果只能是,护送你们的那些将士,他们在路途上就会背叛你们,逃走一空。

甚至还会对你们反戈一击,擒拿你们,以你们的首级,去换取刘子舆的奖励!”

听邳彤说到这里,刘秀大吃了一惊。

听了和成郡太守邳彤的分析,刘秀幡然醒悟,不由得赞叹道:

“感谢邳将军!

你的分析,深谋远虑,很是透彻,刘秀非常感激!多谢太守大人的提醒。

刘秀一行,绝对不是一群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罔顾民心之辈!

刘秀对天发誓,我们绝对不会因为王郎势力的强大,就轻而易举地放弃河北,放弃忠心耿耿的诸君。

吾意已决!

大人放心,本司马已经决定,立即留下来,立足河北,和诸位英雄豪杰一起,共抗强敌,最终消灭邯郸刘子舆,恢复天下太平!”

自此以后,大司马刘秀决定留下来,与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成郡太守邳彤等人一道,共抗刘子舆,伺机收复被赵汉刘子舆夺走的河北城池。

部属见刘秀主意打定,也不再坚持返回西京。

可是,信都郡、和成郡两郡的兵马只有数千,人力物力实在太弱太弱,兵员粮草等,都是严重的不足。

刘秀见此,也是信心不足,遂对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成郡太守邳彤说道:

“两位郡守大人:

我们早已经是同甘共苦的老战友了,你我说话,就不用虚伪客套了。

如今,我们两郡是势单力薄,兵力弱小。而面对的,却是邯郸豪强刘子舆、刘林这样的强敌。

本司马打算,利用‘城头子路’,力子都等人的兵力,来扩展我们自己的实力,拓展我们的声势。

或者本司马与你们一道率军,前往‘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军中,去投靠他们,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城头子路”是东平郡人,姓爰,名曾,字子路。当初爰曾与肥城的刘诩,一道起兵卢城头,所以百姓称他们的军队为“城头子路。”

爰子路自称“都从事”,刘诩则自称“校三老”,在黄河、济水之间,打家劫舍,侵略掠夺,部众最多的时候,居然达到了二十多万人。

更始立,爰子路(爰曾)遣使,归降玄汉。

更始帝下旨,任命爰子路为东莱郡(山东东莱)太守,任命刘诩为济南郡太守,都行使大将军事。名义上,爰子路和刘诩,都算是归顺了玄汉王朝。

不久,爰子路被他的部将所杀,众遂推刘诩为主将领兵。

更始帝封刘诩为助国侯,令刘诩罢兵,回到他自己的郡里去,刘诩抗旨不肯。

力子都,是东海郡人,在乡里聚义起兵,率军在徐州,兖州一带劫掠攻击,有部众六七万人。

更始立,力子都遣使,归降玄汉。玄汉更始帝下旨,任命力子都,为徐州牧。

后来,力子都也被其部下所杀。力子都的余党再聚集起来,与诸流民军相会于檀乡,因此号为“檀乡军”。

刘秀此议一出,十分熟悉当地情况的信都郡太守任光,立即加以阻止。信都郡太守任光,提出建议,反对刘秀的意见说道:

“明公啊,你千万不可如此做!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对我们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碍事,妨害国家大计。”

刘秀不解,提出自己的疑问道:

“伯卿啊,你为什么要反对这个决策呢?我们的兵少将微,不寻求盟友的支持,那该如何是好呢?”

信都郡太守任光,冷静沉着地建议刘秀道:

“大司马主公:

你不用着急。我之所以坚决反对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我们对‘城头子路’,力子都的人心向背,并不十分了解,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和想法。

如果我们草率行事,鲁莽地前去投奔他们,可能就会误了大事,军队被他们吞并。

对于兵员问题,末将我已经早有考虑了。现在,我提出两项建议,请主公斟酌决定:

一、明公可以利用大汉陛下的名义,发布文告,运用重金,招募奔命之兵从军(依汉制,所谓“奔命兵”,即是在太平盛世之时,朝廷让各郡国举荐的一些材官、骑士等,大多是一些剽悍善战的猛士,他们食的是国家俸禄。一旦国家有大难,或者是发生紧急事件,就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为国家效力。当时把闻朝廷之命,而奔赴险难事件,叫做“奔命”。因而把这些“奔命”的人,集合起来组成军队叫做“奔命兵”)。然后,率领我们集结的将士,远交近攻,率先去攻击临近的郡县,扩充我们的地盘。

如果这些郡县,誓死抗拒汉军,不投降我们,我们就放纵我们的士卒,任意地抢掠,肆意地杀戮他们。

所谓恩威并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兵荒马乱日子已经很久,官吏百姓早已经凋敝。人们贪恋财物,那么我们一定会招募到很多士兵;人们贪生怕死,郡县官吏百姓,畏惧我们的抢掠和屠城,就一定会屈服和归顺我们。

第二、虽然我们,不能用上‘城头子路’或者力子都的兵力,但是可以借助河北义军,‘城头子路’或是力子都等将领的名号,来做号召,以壮大我们的声势,给邯郸刘子舆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我们可以对外声称,‘大司马刘公,率领城头子路,力子都的百万大军,从东方而来,一同攻击反叛的王郎。’

明公可以遍遣骑兵,拿着我们的传单文告等,到巨鹿郡的边界,进行散发。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借助城头子路,力子都这两股军队的重大影响力,给王郎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威慑和震撼,挫伤他们的士气和斗志,威慑官吏百姓,重新归顺大汉!

只要人心归顺,人心所向,何愁盗贼刘子舆不灭,天下不平呢?”

刘秀听后,拍手叫好,称赞信都郡太守任光道:

“任大人,你的意见很好,就这样办理。”

刘秀决定,立即依信都郡太守任光之计行事。

大司马刘秀,立即以大汉皇帝的名义下令,征集邻县的精锐部队四千余人。

即日,刘秀任命信都郡守任光,为大汉“左大将军”,封武成侯,带兵跟随在自己的左右。

大司马刘秀,任命信都郡都尉李忠,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并解下自己身上所佩带的绶带,替李忠带上,命令李忠,统率信都郡军队。

大司马刘秀,任命邳彤为“后大将军”,兼任和成郡太守如故,封武义侯,负责率领和成郡前锋部队。

大司马刘秀,任命信都县令万脩(修)为“偏将军”,封造义侯,统率信都县的军队。

刘秀还任命南阳郡人宗广,暂时兼任信都郡太守,负责信都郡的地方行政,供应前线军需兵力。

信都郡都尉李忠,字仲都,本是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人。

李忠的父亲,早年曾经担任过高密侯国的都尉。李忠本人从汉平帝起,一直在朝廷最基层的郎署衙门里任职,担任郎官。

那时,朝野混乱,世风日下,而郎官李忠,则因为讲究礼法、为人正派、办事公正,而赢得了不错的名声。

郎署中数十人,而郎官李忠,独以好礼,修饰整齐而著称,受到百姓以及同僚普遍的尊敬和信赖。

王莽时,李忠担任新博属长,郡中都尊敬、信任他。

更始王朝建立后,派使者巡行各地,李忠被玄汉王朝使节,任命为信都郡都尉。

信都县令万脩,字君游,是右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咸阳)人。

更始时,万脩担任信都县令,与信都郡太守任光、信都郡都尉李忠一道,共同守城,迎接大司马刘秀一行。

10

见军队迅速集结,大司马刘秀,信心倍增,更加有了战胜邯郸刘子舆的勇气。

不久,大司马刘秀下定决心,转守为攻,亲自率领信都郡太守任光、信都郡都尉李忠,信都县令万脩等将领,统领以信都郡郡兵为主的奔命之兵,全力以赴,主动向邯郸刘子舆的赵汉王朝发动反击。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