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63章 西征北伐大计定 内忧外困玄汉急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年末,青州琅琊郡赤眉流民的军队,在三老樊崇等赤眉大首领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向西快速推进,很快就抵达了函谷关附近。

更始帝君臣,闻听赤眉军逼近函谷关,越发惊恐不宁,寝食难安,急谋自救之策。

为了解救西京长安的危机,拯救玄汉王朝的颓势,更始帝急忙下旨,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其他玄汉将领,分别据守河东郡、弘农郡,以阻遏赤眉大军,向西京长安的进军步伐。

然而,赤眉军有百万之众之多,不仅人马众多,而且兵力强大,士气旺盛。

定国上公王匡等玄汉将领们,根本就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抵御赤眉大军的猛烈进攻。

一向稳如泰山的玄汉王朝京师长安,突然处在了赤眉大军的强大压力下,军事包围之中,岌岌可危,情况万分危急。

玄汉王朝君臣,都有了一种大劫将至,朝不保夕,大厦将倾的感觉。

此时,有人欢喜有人忧。

赤眉大军突然战略转移,向西攻击西京长安,远在河北邯郸、河内郡等地安抚地方,收复流民队伍的萧王刘秀,压力大减,不禁长舒了一口大气。

但萧王刘秀,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赤眉集团及其他流民大军,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强大压力。

一个人独自呆在中军营帐里,处理政事,考虑国事,刘秀的心情,一会儿畅快轻松,一会儿焦虑不安。

当初刚到河北之时,与邓禹、冯异、耿弇等亲信部属私下探讨、精心谋划的大战略,又浮现在了刘秀的脑海里。

刘秀感慨万千,暗自赞许道:

“仲华、公孙、伯昭等部属将领,当初提出的远大战略,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富于远见啊!”

刘秀不禁暗自庆幸起来道:

“由此可见,虽然本王命途多舛,但上天并没有亏待我刘秀,抛弃我刘秀啊!

如今,复兴汉室的责任,系于本王的一身。

既然上天已经毫不吝惜地,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把这些贤良士大夫,都送给了我刘秀,我怎么能够不把握良机、有所作为呢?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哪怕是从头再来,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我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完成伯升大哥未竟的大业,完成复兴汉室的使命。

可是,当前,我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刘秀在心里精心地筹划,默默地思考着,怎样把握老天赐下的良机。

“我真是自寻烦恼啊!”刘秀豁然开朗,笑了起来,“我不是常常一本正经地教训大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多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吗?

为什么轮到了我自己,就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盖世,一个人独自思索,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了呢?”

刘秀灵光乍现,“与其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哪里赶得上集思广益呢?

哪怕是处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何况这是关系全局的大事呢?

来人啊,刘安,速去通知诸将,在本王行营,召开军事会议。”

面对危机,刘秀决定召集智囊,商讨对策,于是下令刘安,去召来诸将,酝酿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

那一天,冯异、邓禹、吴汉等人,按照萧王的要求,早早来到了刘秀的大帐,与刘秀商讨应对之策。

刘秀还是那样的风格,见诸位智囊到齐,急忙开门见山地开言道:

“诸君:

如今局势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正朝着仲华、公孙兄当初预言的方向前进。

据本王推测,如果西京长安陷落赤眉之手,玄汉必然崩溃覆灭,局势将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今天,本王召集诸君,就是想谋划一下我们的后续计划,尽快实现汉室的复兴。

请问诸君,本王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把握赤眉西行这天赐良机,壮大我们的事业呢?”

刘秀思索这个严峻的问题,询问诸将道。

见萧王刘秀发问,邓禹急忙答道:

“大王:

所谓谋定而后动。

如今,请让属下,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

更始帝昏聩,大臣贪暴,玄汉覆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赤眉流民集团兵强马壮,他们气势汹汹地攻击西京,与玄汉争斗,即使两败俱伤,但最后赤眉军,也必然依仗人多势众之势,攻破朝廷的首都长安城池,这也是可以预料的结局。

然而,如果赤眉军做大,占据京师长安,重新拥立一个汉帝,号令天下,我们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新的强敌,将会受制于人了吗?

到了那时,我们该如何主动应对呢?请大王思量。

对于西京长安三辅、东京洛阳等地,不仅是大王一个人关注重视,其他势力也是虎视眈眈,垂涎三尺。

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观看玄汉与赤眉的争斗,都在翘首以待,等待着对手,出现破绽错误,迎来一个捡落地桃子的大好机会。

对于如此的局势,大王怎么能够置身事外,不趁机分上一杯羹呢?

既然上天,已经给了大王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坐观成败的机会,大王又怎么能够放弃呢?”

刘秀听了,砰然心动,赞叹道:

“仲华分析得很对。本王受教了。”

冯异也不敢落后,急忙进言建议道:

“仲华兄说得太好了。

正如仲华兄的预言,天下明智贤良的人,都已经能够看出,赤眉集团西进,攻击玄汉王朝,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一方最终覆灭,另一方必然也是伤痕累累。

如果大王抓住了这个大好的机会,趁火打劫,乘机派兵西征,开辟第二战场,并吞关中地区,发号施令,岂不是就能够实现大王的伟大抱负,实现复兴汉室、回归旧都的雄伟战略吗?”

刘秀一听,十分兴奋,沉思一会,做出决策道:

“公孙兄言之有理。

捡落地桃子虽然轻松,但可能是别人丢弃不要的烂桃子,岂是本王心愿呢?

如今,虽然邯郸刘子舆,尚书令刘躬等,都已经被本王屠灭,铜马军兄弟也归顺了本王,河内诸郡,也在本王的掌控之中,但离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还非常遥远。

本王并希望不满足这一点成就,做一个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君王。

本王决定,接受公孙兄的建议,兵分两路,开始讨伐征讨,一统天下。

一路大军,继续留在河北,扫荡群贼,巩固胜利成果,建立牢固的后方基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军屠灭邯郸刘子舆,尚书令刘躬,收复铜马兄弟的优势和影响力,对北方燕赵地区的流民集团,以及其他割据势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肃清我们后方的残敌,一劳永逸地安定我们的后方基地。

另一路,则尾随赤眉军队,开辟新的战场,直接向西进军,伺机收复西京三辅。

可是如今,河北还未彻底安定,本王根本就无法脱身,亲自前去长安三辅开辟第二战场,前去西京长安,与群雄较量,一决雌雄。

而开辟关中战线的重大责任,也不是一般的平庸将领,所能够承担的。

征西军统帅的问题,让本王踌躇不安。

诸位卿家,你们可有什么好的人选和建议,说来让本王听听,本王十分感激!

请问诸君,本王将派遣谁人率军西征最好呢?谁是西征军统帅最合适的人选呢?”

一听刘秀询问,大家都沉默下来。

刘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身边最能干的亲信部属冯异、邓禹、朱浮、吴汉、耿弇、朱祐、王霸等人的面前,一扫而过。

似乎身边的这些人,一个个都非常合适,但又一个个都被刘秀否决了。

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刘秀四辅有些大伤脑筋。他不时看看身边沉默的部属将领,反复权衡,仿佛已经绞尽了自己的脑汁。

但刘秀犹豫不决,始终也无法决定,究竟派谁去担当这个重任,才更为合适。

见西征战略已经确定,而萧王刘秀冥思苦想,却不知道派何人去担任西征统帅合适,邓禹有些着急了,急忙对刘秀说道:

“大王啊:

选拔西征统帅这点小事,你苦恼什么呢?要是大王放心,就派我去吧!”

邓禹自告奋勇道。

“仲华啊,你和公孙兄都要随军参赞军务,怎么能够让你俩离开呢?”

刘秀直接否决道。

大将军吴汉,虽受将军邓禹的推荐,最终得以被刘秀委以重任,在军中崭露头角,大有后来居上的意味。

但吴汉阴鸷,心胸狭窄,自知不是萧王最早最亲密的部下,内心深处,一种不知名的嫉妒,总是笼罩在心里。

见刘秀征求选拔征西军统帅的意见,大将军吴汉动心不已,暗自思忖道:

“虽然我吴汉,很受大王重视,被大王委以重任。但在萧王心里,最亲信的部属,非邓禹与冯异两人莫属啊!

看样子,只要有邓禹与冯异两位大哥,罩在我吴汉的前面,我在萧王心里的地位,就永远只有居于老二的位置啊!

可是,谁不愿意做老大呢?

况且,论才能,我吴汉与邓禹、冯异,都是在伯仲之间。

为什么邓禹、冯异这两位大哥,能够深受萧王的器重与信任,而我吴汉就不能呢?”

吴汉善于窥伺心事,已经看出了刘秀的心思,知道刘秀渴望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将领,担任西征军统帅的那种迫切心理。

大将军吴汉眉头一皱,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看起来,很是公正无私,很少有人能够拒绝。

刘秀刚刚说完,吴汉就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急不可耐地建议刘秀道:

“大王啊:

吴汉窃以为,一个人的能力,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一系列的历练,才能够真正培养起来,哪怕他有绝顶的聪明与智慧也不行。

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一向足智多谋,高瞻远瞩,大公无私,是主公的张良、萧何,吴汉自愧不如。

吴汉一向坦诚直率,以大局为重。吴汉私下以为,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都才华盖世,是卿相之才,但都还缺少实际工作的历练,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即使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有通天的智慧和才能,如果未经历练,也只会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类人才。

末将以为,任用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担任西征军的统帅,都非常合适。

末将建议萧王,就不要拒绝仲华兄的意见,对仲华兄委以重任,重用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让他们经受锻炼。

末将稍稍读过一些史书,知道晋烈公时的大夫智宣子,选择接班人智瑶的失误,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警示。

晋国的智宣子,当初想以智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智宣子的族人智果,明确表示反对说到:

‘大夫啊,选择智瑶不如选择智宵啊!智瑶有五项超越他人的优点,只有一项明显的缺点。

一表人才,头发美丽,是他的第一大优点;

精于骑射,武艺高强,是他的第二大优点;

才艺双全,多才多艺,是他的第三大优点;

能言善辩,文章流利,是他的第四大优点;

办事坚毅,处事果断,是他的第五大优点。

然而,智瑶为人心胸狭窄,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喜欢占人家的小便宜。

智瑶有这样的五项长处,却毫无容人之量,非常喜欢去做一些不仁不义的恶事。请问,谁能够和他和睦相处,容忍他的恶行呢?

智果斗胆预言,要是大夫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的话,那么智氏宗族一定会在他的手里灭亡。’

而智宣子却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瑶(智襄子)当政。

一天,智瑶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

智瑶的家臣智果,听说此事以后,就告诫智瑶说:

‘主公啊,您激怒对方,而不防备别人的报复,就一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不久,你的灾祸就一定会来了!’

智瑶不屑地对说智果说道:

‘大人,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智瑶。我智瑶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算他们的好运气了!谁还敢兴风作浪,与我智瑶作对呢!’

智国见智瑶如此狂妄,不可理喻,更加忧虑,于是继续劝解智瑶说道:

‘主公,你这话可不妥啊!

《夏书》中说:‘一个人屡次三番犯错误,结下的仇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它没有表现时就提防,不能因为看不见就粗心大意。’

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才能够避免大的忧患,不会招致大祸。

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开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而自己又不戒备他们,只是一味自信地说:

‘他们不敢兴风作浪。’你的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

蚊子、蚂蚁、蜜蜂、蝎子,之类小虫,都能害人,何况他们是国君、国相,是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的首领人物和他的得力助手呢!’

智瑶一笑置之。

后来,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给了他;智瑶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的要求,魏桓子也给了他,智瑶更加得意忘形。

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赵襄子却拒绝不给。

智瑶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就率领韩、魏两家的甲兵,前去攻打赵家。

没有想到,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一举灭掉了智瑶,瓜分了智瑶的领地。

由此可见,像智瑶这样绝顶聪明的人,也会因一点点的缺憾,而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像仲华、公孙兄弟这样的英才,虽然有运筹帷幄的超常智慧,而没有经过实际历练,最终的结局,将会怎样的呢?请大王三思!”

刘秀大喜,赞扬大将军吴汉道:

“子颜爱卿说得很对。不经历历练,怎么能够成大器呢?子颜的建议发自忠诚,很有道理,孤意已决!”

于是最后,刘秀拍板决定道:

“诸君:

仲华勇挑重担,令人钦佩不已。大将军说得很对,仲华眼界开阔,大度深沉,有勇有谋,爱护士卒,最适合担当西征军统帅的重任。

虽然本王非常需要仲华,舍不得仲华离开本王身边,但公孙兄、子颜诸将,已经有了任用,只有辛苦仲华了。

诸君听令:

兹任命邓禹,为前将军,持节,交给精锐汉军将士二万人,西入关中地区,前去开辟第二战场,做汉军的前驱。

为了更加有利于前将军的工作,前将军可以在全军之中,随意地选择跟随前将军的将领与幕僚,挑选自己中意的精锐将士。

让我们祝愿前将军,旗开得胜!”

刘秀一扫愁容,慷慨激昂地宣布道。众将听了,欢呼雀跃起来。

自此,刘秀开辟第二战场的决策已定。

然而,前将军邓禹统领的西征军,虽然是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号称汉军精锐,但毕竟人马太少,力量太弱。

与玄汉王朝的数十万大军和赤眉流民郡的百万大军比起来,汉军西征军的兵力微不足道,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明显处于劣势。

实际上,冯异非常了解邓禹,知道邓禹并不是最佳的西征军统帅人选。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邓禹年纪轻轻,虽然学问渊博,实际上属于张良一类出谋划策的人才,是最佳的参谋策士,善于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邓禹在军队将士中,也并无多大威望,独立带兵作战,并不是邓禹的特长。

像邓禹这样的参谋人才,其实并不完全适合,独立担任大军统帅;而西征军大军,又缺少必要的后勤补给能力。

但是,萧王部下虽然贤才很多,实际上此时是无将可用,只有如此决定了。

何况,这是邓禹自告奋勇,提出的申请,怎么能够挫伤邓禹的积极性,让邓禹打退堂鼓呢?

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为后来西征军在与赤眉的对垒中,功败垂成,埋下了伏笔。

就连前将军邓禹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势。但邓禹忠心耿耿,却没有考虑自己的荣誉得失。

眼见萧王对自己委以重任,命令自己独当一面,领兵作战,前将军邓禹,十分感动,对萧王对自己的器重与信任,感激涕零。

所以最后,邓禹十分愉快地接受了刘秀的命令,开始调兵遣将,组建自己的西征军。

前将军邓禹,根据萧王刘秀的命令,开始组建自己的西征军司令部。

刘秀下令,任命前河内郡太守韩歆,为西征军军师;

任命李文、李春、陈虑,为西征军祭酒;

任命冯愔,为西征军的积弩将军;

任命樊崇,为西征军的骁骑将军;

任命宗歆,为西征军的车骑将军;任命邓寻,为西征军的建威将军;

任命耿欣,为西征军的赤眉将军;任命左于,为西征军的军师将军。

不久,就一切准备就绪。

前将军邓禹,征得萧王刘秀的同意之后,打算选择良辰吉日,率领西征军将士,向西进军,前去安抚关中百姓,拓展萧王的地盘。

实际上,天下人都已经非常清楚,玄汉王朝更始帝君臣,面对赤眉军的西侵,一个个忧心忡忡,并不是杞人忧天,无病呻吟,而是更始帝君臣面对危机的一种正常反应。

此时此刻,玄汉王朝,已经开始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强大压力。

长安三辅地区,赤眉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东方洛阳前线,萧王刘秀虎视眈眈;南方西蜀,公孙述也在蜀地厉兵秣马;而西部甘陇,也是乱象纷呈。

但玄汉王朝面临的最为严重最为急迫的威胁,还是西进的赤眉君和河北地区萧王的军队。

有时,危机会让人惊慌失措,也会让人清醒、认清赤裸裸的现实。更始帝就是如此。

更始帝非常清楚,玄汉王朝面临的种种危机,决心孤注一掷,获得翻盘的可能。

于是,更始帝除了加强西京长安的防守之外,还命令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白虎公陈侨等玄汉将领,率领号称三十万人马的精兵部队,跟河南郡郡守武勃等人一道,严密守卫东都洛阳,防止萧王刘秀,趁火打劫,可能发动对东都洛阳的偷袭进攻。

另外两位玄汉将领,尚书仆射鲍永、大将田邑等,则率领玄汉军队,驻军并州,作为东都洛阳的侧翼,牵制萧王的军队,掩护洛阳守军。

洛阳守军,已经严阵以待,做好了对付萧王刘秀等外来敌人,攻击东都的准备。

眼见更始帝君臣,已经识破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洛阳守军戒备森严,防守十分严密,刘秀忧虑不安。

一种新的担忧,涌上了刘秀的心头。

此时,前将军邓禹一行,正在积极筹备西征事宜,还没有成行西征。

萧王刘秀忧虑,就紧急吩咐刘安道:

“刘安啊,你数去叫仲华迅速前来萧王大营。孤要召见前将军,商量一件重要的大事。”

刘安得令,立即前去寻找前将军邓禹。

不多一会,前将军邓禹就步履匆匆地赶到了萧王行营,刚一坐下,刘秀就十分着急地对邓禹讲了起来道:

“仲华啊:

刚才,本王想到了一个十分急迫的问题,心里十分忧虑,所以才紧急召见仲华,聆听仲华的建议。

河内郡地势险要,正当南北要冲,百姓富庶,人口众多,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掉了河内郡,我们无家可归,那就大势已去。

本王打算,在我们的将领中,物色一位干才,任命他前去,担任河内郡太守,担当起巩固后方基地的重任。

本王反复斟酌,却一时物色不到,心里着急万分。所以,本王才急急忙忙地召见仲华,征求仲华的意见。

请问仲华,你一向善于识人,对士大夫们了解最深。

你的心里,可有什么合适中意的人选呢?仲华以为,诸将中有谁,可使守河内的呢?

请仲华不吝赐教。”刘秀十分诚恳地询问邓禹道。

“大王不用客气。如果不是大王提起,邓禹公务劳碌,差点忘了这件大事。

邓禹以为,河内郡太守之职,非寇子翼(寇恂)不能够胜任。

当初,寇子翼与上谷、渔阳诸将一道,义无反顾地率领上谷、渔阳突骑南下,与大司马会师,就很受大王的信任。

寇子翼被大王拜为偏将军,封承义侯,跟从大王一道,击破群贼,功劳显赫。

邓禹曾经奉上牛酒,与寇恂共饮,多次与寇子翼私下交流谈论,交欢畅谈,更加了解寇恂的志趣和修养,十分赞赏寇恂的才干和品行,认为寇子翼堪当大任。

主公啊,昔日高祖任命萧何治理关中,再也没有西顾之忧,所以得以全幅精心地策划谋夺山东,终成帝王大业。

今河内郡傍临黄河,易守难攻,十分牢固,户口殷实,人才济济。北面连通上党,南面迫近洛阳,是战略要地。

末将以为,主公手下的将领中,虽然英才云集,唯有寇子翼文武全才,忠心耿耿,有治理地方,安抚百姓,统御部众的能力。

除了寇子翼,我看啊,就再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了。请主公仔细地斟酌,斟酌,好好地考虑!考虑!

所以邓禹,特别向大王推荐。”

邓禹好像早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似的,他没有怎么考虑,就胸有成竹地提出了他的建议。

刘秀一听,喜出望外。

刘秀拍手叫好道:

“仲华高明!本王怎么就会没有想到寇子翼治理地方的才干呢?

仲华啊,还是你想得周全!你的推荐很好,深得本王之意!

仲华啊,你真是本王的张良啊,本王还真是舍不得你离去啊!

本王就听从仲华建议,任命寇子翼为河内郡郡守,代理大将军职务,为本王坚守河内,做孤的萧何,镇守河内。”

刘秀此时,对邓禹即将离开自己,更加依依不舍。

刘秀任职命令下达以后,专门召见承义侯、偏将军寇恂,推心置腹地对寇恂殷殷嘱托,勉励寇恂道:

“子翼啊,河内郡完整富裕,本王将依靠河内郡而崛起。

从前,高祖皇帝把关中交给萧何去打理。而今,本王把河内郡交给你,希望河内郡,能够成为本王的牢固基地。

盼望子翼大人,能够供应大军粮草不断,提供兵源不绝,还能够阻挡住,其他方面的军队的袭击,使其不能北渡黄河,骚扰我军。

如此多的重任,都要多多地劳累子翼了!”

河内郡太守寇恂,感激涕零,十分爽快地一口应承刘诩道:

“感谢萧王的信任!属下一定不负主公的宠信,将河内郡治理好,变成大王的稳固基地!”

刘秀甚是欣慰,慰勉寇恂道:

“有子翼镇守河内,本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后来的事实表明,河内郡太守寇恂,果然不负刘秀所望,没有辜负刘秀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河内郡太守寇恂,统领属县,讲兵肄射,安抚百姓,河内郡稳定安宁,人口繁衍,富甲一方。

河内郡太守寇恂命令自己的部属,砍伐淇园的竹林,造箭百万枝,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运前线,支援刘秀。

河内郡供应前方的军需物质,从不匮乏,成为了刘秀最稳定的根据地之一,奠定了大汉的基业。

到了后来,只有与部属一谈起河内郡太守寇恂所做的贡献,刘秀就对邓禹欣赏不已,赞赏道:

“子翼的贡献,也有仲华的一份啊!要不是仲华远见卓识的识人眼光,竭力推举子翼,本王又怎么能够发现子翼的大才呢?”

刘秀处事小心谨慎,深知河内郡的重要,任命寇恂为河内郡郡守以后,还加强了军事部属,防范各方势力,觊觎河内郡。

于是,为了慎重起见,刘秀同时又下令,任命大司马主簿冯异,为孟津(今河南洛阳北)将军,负责统辖魏郡、河内郡的地方武装部队。

孟津将军冯异,沿着黄河北岸进行布防,严密监视着洛阳方面的玄汉军队的行踪,伺机出击。

孟津位于黄河的北岸,是黄河的主要渡口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军政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刘秀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北征、扫平河北群雄的事宜。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