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关山屹月》
关山屹月

231 狄部署再去水洛城

寨主铎厮那想得多,害怕筑城半途而废,为此特意与刘沪道:“上面不允,是不是害怕花费大,不舍得钱么?这件事情不用怕:我们水洛寨土地肥沃,境内还有各样的矿冶,一向富庶,这笔钱俺们自己能筹,不用上面拨钱过来。”

这头刘沪想了一番,也觉得就是这个原因。不然的话,上面让停止筑城的这一道令,太没有道理。

因此来见狄青的时候,刘沪告诉狄青道:“之所以尹知州阻止筑城,应该是害怕花费大。烦狄部署回去回复知州,水洛城这边筑城的花费,蕃人自己能筹来钱,筑城这件事儿不用停。”

就在刘沪与狄青商议的工夫儿,“不许筑城”这个话儿,已经在周遭传遍了,水洛城好多人都知道了。百姓立刻都聚集起来,齐赶来官署向狄青请愿。

这一传十、十传百的,聚齐到官署前面的百姓,人数岂止有数千人!这么多蕃、汉的百姓来了,一个个扶老携幼的,里面不少都淌着泪,齐声朝狄青哭告道:“烦上官回去说一说,水洛城修筑不能停,部署可怜可怜边人!”

有的则道:“筑城这事儿,俺们自己能来筹钱,不用朝廷的花费。”还有人道:“俺们如今投靠了宋朝,已经把夏军得罪了。再不许筑城,岂不是众人都没有了活路!”

人群里铎厮那也跟着道:“不是故意要违抗上命。如今水洛城的民意,都是想着要继续筑城,部署能否再通融通融?把这件事情上报呢?筑城的花费,俺们自己都能筹。”

狄青在边上这些年,夏军的狠毒他见过,边人之苦他也知道。众人都求到这个份上,筑城全由自己花费,强令他停下不合理,狄青也就不阻止,回去与尹洙复命去了。

尹洙的令白下了,狄青一去没办成事,反而拿“筑城蕃人自己拿钱,用不着朝廷花费”为由,就这么白白走了一趟,无功而返了。

非但尹洙不高兴,连韩琦也都认为说,之所以边事会屡屡遇挫,就是因诸将不听令,各种事情都擅自做主。“上令下行”这件事,如今在边上已成了摆设!这一次尹洙下令说,叫狄青立刻返回水洛,阻止刘沪再继续筑城,由瓦亭寨主张忠代换刘沪,继续驻守水洛城。

这一次狄青再回去,刘沪仍旧不在官署,只有董士廉一个在。董士廉眼乖,先打量了一番众人的神色,水洛城这边众人的请求,上面允不允已猜到了三分。再一看随行的还有张忠,无缘无故的,这厮绝不会白跟着来,董士廉立刻猜到了说,继续筑城这件事儿,尹洙那边没答应。

他们把张忠给带来了,必然是让他来代换刘沪的!董士廉借口寻找刘沪,这厮立刻跑出来,将事情与刘沪汇报了。

一听说继续筑城这件事,渭州的知州没答应,已经重新派了人,替换刘沪接管水洛,铎厮那以及其他的族长,立刻就急了。连正在筑城的那些军士,这时候也一块拉下脸来,脸上也笑不出来了。

这件事情,别说党留人不乐意,连董士廉以及宋朝的军士,也没有一个高兴的:本来还指望建一场功劳,这城筑成,将来指着它对儿孙们说,这城是当初俺们建的!城内的蕃、汉的百姓,借他阻住敌军的来袭,到那时也可以这么说:“这城是当初俺们建的!”这可倒好,上面突然就不让建了,这么长时间全都是白干!这一停下,将来要饷恐怕都困难:城池都拆了,还有个屁脸要饷呢!

按铎厮那、秃坚鲁等族长的意思,不管上面怎么说,哪怕上面把张忠调来,将过来筑城的宋军调走,剩下水洛寨自己的人马,这城也必须继续筑!如今只等刘沪的意思。

这时候刘沪便开口道:“大丈夫一诺值千金,当初水洛寨投宋这事儿,是我亲自接手的,筑城这事儿,也是我一手主持的。列位放心,不管到了什么地步,我都为众人负责到底。只要我刘沪还没死,管他换人不换人,这城就得继续筑!”有这句话儿,众人立刻又欢腾起来,才刚一片颓丧的场面,立刻就又不见了。

宋朝这边有发话的道:“咱们就是待住了不走,他狄青还把咱拽出去?”水洛寨这边不知道谁道:“管他张忠不张忠,狄部署不狄部署的,我们只服刘押监,只听他的,就算他们来了能怎地?”还有人干脆开骂道:“跟他们说,俺们是看在刘押监面上,才肯投靠的宋朝。跟那个知州没什么关系!”

不少人甚至已找好了木棒、绳索,只要他张忠敢留下,等狄青一走,就把他打翻后捆上丢出去。铎厮那看着众人疯,一时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正吵嚷间,那头董士廉开口道:“都不要吵!我问问你们:当初修筑水洛城这件事儿,是咱们自己提的吗?”因这个话儿,好几个立刻想起来道:“是经过陕西四路都总管同意的,真不是私建!”

董士廉遂就继续道:“当初郑相公是陕西四路都总管,突然来了一个韩琦,也是陕西四路的都总管。修建水洛城这件事儿,既然他韩琦不同意,就应该先去请示上面。怎么他不请示上面,他发句话儿,让半筑的城池就得停下,这件事情不合理!”

这话儿一听众人就明白了,口内便道:“可不是么!本来是明媒正娶的娘子,这可倒好,弄得好像是私奔来的!赶紧写信去上面告他!”

当下刘沪写信一封,将水洛寨前后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写完董士廉又看了一遍,改了几个地方后,叫刘沪重新重新把这封信誊写了。之后董士廉也写信一封,写完立刻派出人,星夜飞驰赶往东京,将这件事情报与郑戬,然后再去与狄青交涉。

甫一见面儿,根本不用刘沪开口,这边董士廉便连发了三问:“当初修筑水洛城,是郑都总管亲自下的令,一切全都是按规制,不是刘押监私下的决定。如今城池已经半建,突然让停,这种劳民伤财的决定,难道它就合理么?”

“当初水洛寨要投宋,朝廷那边是同意的。如今蕃人已经投来,半路弃置,岂不是弃羊入虎口么?赵官家一向以仁爱待民,上官突然下这个令,寒了边人的心不说,令宋军多年苦心的经营被毁,从此以后再无人敢投,难道不应该阻止么?”

“就算郑总管已被调职,渭州知州要重新下令,停建水洛,难道不应该请示朝廷的决策,等待朝廷下来了批文后,然后再派人阻止么?”狄青是粗人,带兵打仗他还在行,嘴又不巧。要跟董士廉斗嘴皮子,根本就接不着人家的招儿。

有董士廉那厮打前阵,刘沪这边胆气也壮了,也认为道理在他这边,根本不肯让张忠代替。除了他俩,所有在水洛这边的宋军,也都是向着刘沪的。铎厮那以及本城蕃、汉的人马,全都站在刘沪那头儿。这些人只信刘沪一个,要换成别人立刻就翻脸。

而且刘沪还告诉说,水洛城这边的情况,他已经写书递交与上面。倘若赵官家亲自下旨,让众人停建水洛城,那么他才能彻底死心。单一个渭州知州的尹洙阻止,刘沪根本不服气。

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狄青这边也没有办法,只好重新回到渭州,将刘沪的理由拿回去告诉。尹洙就不明白了:“上令下行”这句话,怎么办起来就这么难呢!今天只是一个狄青,以后人人都跟着学,互相包庇,干脆都不用治军了!

这一次尹洙直接发了火儿,干脆告诉狄青说,再给狄青最后一次机会。倘若这次再去时,还不能让刘沪将筑城停下,立即把刘沪的人头斩落。倘若这次再办不成,就这么空着手儿回来了,狄青的脑袋也不用要了,一块儿都砍了!

眼看着这一次上官真动了怒,再办不成,就真要砍头,狄青以及所部的人马,急忙听令,立刻抱着头就蹿走了。

水洛城那边,众人已经去过了两回,两回全都不见成效。如今到了这份上,事情就大了。狄青与刘沪打过交道,知道让刘沪停止筑城,是一件难事,不太好办。只是这一次再办不成,非但刘沪是死罪,连自己的脑袋也一块儿完了!

若是刘沪背叛宋朝,真的投降了蕃人,那么杀他合情合理,没什么不好下手的。狄青跑了这几趟,前后的事情早清楚了。水洛寨地处偏远,周围蕃众情况复杂,想筑城自卫可以理解。当初是刘沪接手了这事儿,他不愿就这么把人家害了,想把城继续筑下去,也合情合理。就因为“继续筑城”就下手杀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这一路上,狄青都走得磨磨蹭蹭,没有好的办法想。摊上这么件倒楣的差事儿,狄青一路都苦着张脸儿,挤不出一丝儿的笑模样来。

这个时候,部将焦用说话道:“知州有令,若这次再去,刘沪还想着继续筑城,就地格杀。我看那东西死心眼,这一次肯定也说不通。难道真个把他给砍了?”这话儿触动了狄青的心思,立刻他就皱了眉,把手朝焦用摆一摆,意思是到了水洛城再说。

焦用遂就出主意道:“这事儿难办,末将倒是有一个主意:部署没听过严刑招供?一会儿到了不由分说,去把刘沪拖出来,扔进个空屋打一顿。只要下手够狠了,我保管让他不敢再筑城,这样事情不就解了?!”对狄青来说,虽然动手不太好,为了救刘沪和自己的命,也只好先这样试试了。

阅读关山屹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