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关山屹月》
关山屹月

639 群臣上书

杨夫人虽然心疼儿子,然而对这个公主的儿媳,也不敢太把出婆母的架势,只是她信奉一句话:“公主咋了?那也是娘生父母养的,应该知道什么是羞耻!光天化日的,当着婆婆的面儿,我就不信她不收敛!”果然后来就出事了。

之前的时候,因为兖国公主花钱多,赵官家又是给她办册封礼,又是拨大钱为她建府邸,又是出降之后月给千贯,又是这个、那个的,祖宗的规矩,在她跟前被改了个彻底,朝臣早已经对她不满,只是碍着官家的面子,不太好说。如今夜叩宫门这件事出来,一时间弹劾公主的劄子,都快摞成座小山了。

因官家维护了公主几句,不少人直接点出来说,因为内侍们惧怕公主,说话自然是向着她。赵官家因为宠女儿,也只信公主的一面之词,自然认为杨氏是恶妇。这件事情若追责起来,杨氏的过错占三分,公主起码占七分。

外面还有人议论说,本来公主就看不上李玮,只因为官家答应给册封,也同意按照皇太子的惯例,月给料钱一千贯,公主才勉强答应了婚事。如今太子的例钱已经到手,没有那么稀罕了,驸马的条件她不满意,后悔当初,借着婆母“偷窥”这事儿,就开始闹了。

除了这些,众臣上奏的那些劄子,以“夜扣宫门”为说辞,说如今平蛮还没有彻底结束,仍旧算战时。各门的门禁,没有得到上面人允许,就这么贸然放人进了宫,倘若进来的有敌军的细作,悔之晚矣!必须要严格追究门禁的责任!

右正言王陶引用《周礼》,一板一眼向官家谏道:“当年光武帝出猎夜归,被东门候郅恽拒门不纳,从人说道:‘想必东门候不知道是陛下亲临,借火把让他看清楚吧。’说罢让侍从点起火把,照见光武的模样,隔着门缝与郅恽交涉,郅恽听见后仍拒绝道:‘火光太远,外面是谁看不清,此门恕我不能开。’光武帝无法,只好改从别门入宫。

到第二日,郅恽又上书指责光武,这么说道:‘陛下出猎,至夜方回,长久岂不荒废政事?臣不开门,是想让陛下以此为戒,千万不可以再犯了!’光武不以郅恽之言为恶,反而厚赏,堪称明君。如今公主为了件荒唐的小事,夜扣宫门,诸门的门禁,居然纳而不拒,把国家律法置于何处?又把陛下的安危置于何处?”

还有人道:“昔日曹植闯司马门,魏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国家的律例,岂能是儿戏?!”有人以西夏国举例子,大声谏道:“陛下,擅开门禁绝不是小事,这个先例不能开!岂不见元昊、宁令哥之事么?!”

一时之间,请求赵官家斩杀相关的门禁,严惩公主的劄子,少说也有几十道。这件事闹得愈来愈大,赵官家仍迟迟不给答复,知谏院唐介、殿中侍御史吕诲、知谏院司马光等人,又开始了新一轮上奏。

单朝臣们上谏也罢了,后宫这边,赵官家如今也不得安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早在公主出降之前,曹皇后对这个傅公主,就有意见:宋朝自从开国以来,就没有为公主举行册礼的先例。历来公主只颁册文,不行册礼。就算是魏国大长公主那样的贤妇,当年也只是被册封,不行册礼。凭什么因为傅公主得宠爱,她就得特殊?

按照祖制,一旦公主出降后,料钱一项便立刻取消,更不要说什么按太子规制。偏偏赵官家和苗娘子两个提议,想让傅公主出降之日起,月给料钱一千贯,按皇太子规制。真的这么施行了,岂不是视祖宗规制如同无物,这怎么行?

知道了苗娘子母女的企图后,曹后劝谏官家道:“公主年纪小,生在皇家,长在深宫,做父母的宠爱多一点,是人之常情。可专门为了她开先例、违祖制,恩宠太过,不是件好事。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还有句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小年轻受享太过,不是件好事儿!

更何况官家并不只有傅公主一女,这个先例一旦开了,后面的争相效仿起来,哪里有那么钱耗费?!国家的资银,已经日渐紧张了!

当年姚坦见州县催科,平民父子无钱上缴,被县吏捉到县衙里,鞭笞至遍体鳞伤,血流满地。国家的租税,哪里是容易得来的,陛下宜体恤下面的疾苦!”

曹皇后类似的谏言说多了,有些只言片语的话儿,被传到苗娘子等人的耳朵里,苗娘子忍不住大骂道:“朝廷的银子,难道不是官家的?官家放着自己的骨肉不给,难道将来去便宜外人?!那贱人自己生不出来,看见别人的孩儿有好处了,她捞不着,能不嫉妒么?!她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儿,外面还得装贤良,假模假样的让人恶心!”

因为对曹后不满意,苗娘子话里话外的,拿言语专门刺曹后。后宫的那些娘子们,见苗贤妃和曹皇后对立起来,纷纷结党站起队来。

宫中位高的娘子不少,像张美人、俞充仪这些人,膝下也都有女儿。一旦官家给傅公主开先例,宫里、宫外的那些人,肯定有不同意反对的。明枪暗箭的,让苗娘子母女俩在前面挨,等到她们蹚出路,后面的怎么不跟着沾光?因此不少人都跟随苗娘子,共同反对曹皇后。

在后宫乱斗的时候,有人故意提出件旧事道:“当年赵官家忆起旧人,想把郭皇后接回宫。谁知道前日刚提了这件事儿,第二日郭后就病逝了。想在想起来,这事儿实在是蹊跷得很,天下的事儿,难道真有那么多巧合的么?!”

一听见这个,有人心领神会的接话道:“我听说当年郭后临终之前,闫文应曾经出过宫。出宫之前,闫都知曾经跟曹后密谈过。”

还有人道:“当年赵官家没儿子,曹后把宗实接进宫,养在自己的膝下。曹后自己的外甥女儿,又配给了宗实,她跟宗实是一条藤儿。曹后号召众人省俭,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名声她得了不说,钱财又都留给了宗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处都是她的了,对于咱们有什么好处?!”

不管别人怎么说,对于曹后的建议,赵官家本人也不同意:赵官家自己又没儿子,省吃俭用了半辈子,将来家底儿都留给了别人,自己的女儿反捞不着,这事儿想起来就觉得太亏。赵官家自己俭省点没什么,他对银钱之类的,也并不痴迷。但是有钱不让女儿花,看着宝贝女儿委屈,这件事儿他可办不到!

不管曹皇后有理没有理,这一次官家偏向了苗妃,评价傅公主“机敏聪慧、极尽孝道”,值得册封。赵官家不但坚持给傅公主办了册封了,而且她出降之后,每月供给千贯料钱这事儿,也不准减免,不管谁上谏都没有用。

在曹后看来,赵官家在后宫的事情上不理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譬如有一年官家病重,那时候傅公主年纪还小,也不知她从哪儿学来的,晚上对着月亮在念念叨叨。底下人好奇去听时,原来公主在祈祷呢!只听见公主祷念道:“月亮,月亮,我求求你,让爹爹的病情快好吧!只要爹爹能好了,傅儿愿意代替他病!”

又譬如有一年大旱无雨,多地的百姓面临饥荒。赵官家为此愁闷了多日,一连两天吃不下饭去。这次又出来个张美人,甘心为官家割臂求雨。

这种毫无一用又做作的东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这是故意演出来的,用来哗众取宠的招数罢了,对实际没有半点儿用。偏偏赵官家就吃这一套,认为她们是真心的,对傅公主和张美人愈发宠爱。

到底怎么样旁观者清:当初刚开始平蛮的时候,赵官家又一次患了重病,宫里宫外人人皆知。这一次傅公主人在哪?不仅她自己没亲自回宫看一看,连内侍们,她都没派过来问一问。

大军南征,正是资粮紧张的时候,当初“割臂求雨”的张美人,吃穿用度一如既往,仍豪奢无度,全没有替官家分担的心思。就算是事实摆在眼前,官家也丝毫不肯认错,仍坚信她们的深情厚谊。

因为这两个人能演,在官家那得了不少的好处,这些后宫里面的人,都争相跟着她们学,一个比一个更能演!毕竟这种不付出多少还见效快的事情,模仿起来容易得很,哪个不乐意邀宠呢?!

这种事情还不能劝,多说了几句,立刻被众人斥责为“嫉妒”,让官家听见了也厌恶。谁让与曹皇后利益相关,也是身涉其中的呢。

当初官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没听曹后的谏言,对公主百依百顺的。谁知道事情过去了数年后,公主不上进也就罢了,还闹出来夜闯宫门的事儿,不少人对此评价说,前有殷均,现有李玮,本朝又出了一个“永兴公主”,这一次倘若再不管,谁知道以后能闯出什么祸来!

别说众臣不满意,连赵官家见了曹皇后,也都觉得脸上没有光,为免尴尬,官家干脆就不见曹后。没事儿的话,对曹后能躲开就尽量躲。

(本章完)

.

阅读关山屹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