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韶光易逝莫负芳华》
韶光易逝莫负芳华

第99章 种花生

小兴爹喝住牲口,脱掉填满泥土的布鞋,用鞭把子在鞋底敲几下,倒出土来,然后把两只鞋一拼坐在上面,拿出小兴妈烙的煎饼,就着大葱跟酱的吃好香。吃完喝罢,再卷半截旱烟,边抽边提起鞭子得得的喊着牲口继续犁地。

小兴跟在小兴爹身后,走在笔直的犁沟壕里,看着黑土被犁铧翻起,一荡一荡,均匀的洒在另一面。

小兴爹边犁边给小兴讲:“脚走犁沟手扶犁把,要看犁铧吃土匀,犁的要直滩土要平,这样庄稼才能长得好”。

小兴爹用的犁和套绳,总是收拾的干净整齐,犁把的长短,犁铧的角度,犁尖打磨得明晃晃。这些都配合的恰到好处,使用起来,犁吃土,牲口省力人也轻松。

农村“双抢”完后,大家便把全部精力放在种植花生上了。翻地耙平,把经过挑选的花生种子一粒粒地放入碗口大的土窝中,然后再把窝口耙平,花生这就算是种下了。平时浇浇水施施肥肥,除除杂草,花生在精心的照料下,总是生长迅速,最终不负庄稼人的苦心慢慢开花结果。

大地开始犁耙了。俗话说:老牛上套屎尿多,可能是上了黑豆高粱等大料的缘故,等牛们准备就绪,一个壮劳力扶一把犁,几挂犁开始耕耘,牛们“呼哧呼哧”向前冲,犁过翻起的新鲜泥土立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一块地犁完了,地若不湿,接着便耙了。耙地是极讲究的技术活,那是使唤牲口的老把式来操作的。几匹骡马牲口套在一起,齐心协力拉着耙,人立在上面,一手拽耙绳,一手拿鞭子,嘴里“喔育得得”地呼喊着,或横耙或斜耙,耙底下的玉米根疙瘩玉米缨多了,耙地人前脚踩着前耙衬,后脚稍稍抬起,一提后耙衬,这些东西就丢下了。

若要留作种春地,再用平耙压平整……

耙地的时候,地里的坷垃多了,小兴爹就用打坷垃的农具,把坷垃打碎。那时候,大人会指派小兴小孩子去地里拾些玉米根疙瘩,放家里晒干,地锅做饭作柴烧,虽然不好用,那时家家户户不是都有风箱,一拉一推,“呼呼”就着……

种植花生的时候,小兴妈总是会出声制止孩子们不要大声讲话,特别是不能说种花生之类的词,小兴妈说大声讲话会引来小鸟等动物的注意,那些小东西能听懂人类的言语,它们会在人走后把花生啄食掉。所以每次种花生,孩子们都会很少出声,悄悄地把花生放入泥土中,悄悄地浇水施肥,直到全部种完,小兴妈再在地上把稻草人插上,孩子们才可以长舒一口气恢复笑谈了。小兴不知道妈讲得是不是真的,但有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每年小兴家种的花生真的很少有小动物去光顾。而小兴总是能在村子里听到这样的声音:这该死的小鸟,昨晚把小兴家刚种下的花生啄去了好多……。昨晚野鸡把小兴家前两天种下的花生都糟蹋了,被小兴抓住了非扒了它的皮不可……。或许小兴妈说得是真的,动物真的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种花生可以慢慢来,但收花生却要抢时间和天气。拔花生前一天最好是能下点小雨将花生地淋湿,干裂的土地经过雨水湿透后,拔花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轻轻地抓住花生藤用力往上一拔,花生藤带着花生便可以整个脱离地面,而且不会有花生扯落在泥土中。记得那时父母总是靠收!听广播或是看电视来获知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来安排拔花生的时间。确定好了时间后,父母便会提前通知孩子们做好准备。于是次日凌晨5点左右,小兴一家人便趁着天空的第一缕曙光出发,赶到目的地分工明确地就干开了。3亩多的花生地,要在2天全部拔完,直拔得手掌磨掉一层皮,拔得腰直不起来,晚上躺在床上全身酸痛。

拔完花生后得赶紧趁着晴朗天气摘花生,晒花生。在堆得如小山一样的花生藤前,搬一条小凳子,面前放一个桶子,沉下心来手不停歇地快速动作着,这一摘又得两天的时间才能将全部的花生摘完。几天下来,手掌上磨去的皮又得深一层,渗出丝丝血迹。把花生全部清洗干净后,剩下的程序便是晒花生。一个星期后,便可以作为成品用蛇皮袋装起来。那年月农村生活拮据,收获的花生自己都不怎么舍得吃,基本上都会卖给收花生的二扳子。留下一些破相的或是如气泡般未完全长熟的,待到晚上用盐水煮一锅,小孩子每人一大碗,大人们便用脸盆装一盆往桌子上一放,再煮几个家乡菜,邀上几个乡亲痛快地饮上几杯,所有的辛劳便会烟消云散了。

阅读韶光易逝莫负芳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