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之忠义为先》
三国之忠义为先

第一卷 我是赵云 第六章 牛郎织女与三字经下

赵云不由一怔,对蔡邕的态度不由大为改观。且不说他那敢于认错的态度,但是他肯对自己一个小孩子道歉,这份气量便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自己师傅童渊一个武人,而且性格倨傲无比,才可能与他有着不浅的关系。

赵云心中对蔡邕不由敬重不已,而蔡邕也是不敢在将赵云完全当成小孩子来看,不停的用‘小友’来称呼,语气间更是多了几分认真。

两人间也少了先前的隔阂,交谈起来自然是畅快了许多。两人随意谈论起了一些关于史书上的东西,无论蔡邕说什么,赵云总是能够跟着说几句,反倒是将童渊和蔡琰晾在一边有些无所适从。

没过多久,赵云便对蔡邕的学识佩服不已。事实上,赵云能和蔡邕有共同语言,也是得意于前世知识大爆炸时代时的积累。其特点便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

蔡邕心中同样全是不可思议,实在难以相信赵云一个小孩子,竟然有这般超乎常人的见识,怕是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比不上。

两人聊了许久,蔡邕忽然开口问道:“不知老夫能否冒昧的问小友一下,先前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不知道是出自什么典故?”

赵云微微一怔,这才猛地想起‘人之初,性本善’两句应该是处在《三字经》,只是因为他太过熟悉,便不小心说了出来。

《三字经》书大致上应该成于宋朝,到了明朝才彻底完善起来,历来都是与《百家姓》、《千字文》一起作为孩童的蒙学使用的经典之作。

只是到了后世,因为其中有了不少封建糟粕的缘故,而且因为拼音出现,课堂教学已经不再使用。于是乎,《三字经》这些东西都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按理说,赵云也是不可能知道《三字经》,当然生在东海末年的蔡邕是更不可能知道。事实上,赵云不但读过《三字经》,实际上还读过很多遍,甚至连里面的内容都可以一字一字的背出来。

前世因为身体的缘故,基本上没去过什么学校,一直到了八九岁还基本不认识几个字。他的母亲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便亲自过来帮他启蒙。

赵云依稀还自己前世躺在病床上,母亲将《三字经》上的内容一句一句的读给他听,然后教他将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写了出来。

等《三字经》教完之后,母亲便又手把手的教起了《百家姓》、《千字文》,用了整整两三年的时间,他才算是大致上完成了相当于小学生的语文课程。至于之后的一切,大抵便是他读书自习来的,要不然他到现在估计依旧是目不识丁。

想到这里,赵云眼睛不由微酸,开口道:“那《三字经》是我家里人给我启蒙专门写的,你自是没听说过。”

蔡邕心中好奇不由更甚,继续问道:“哦,原来是小友启蒙用的,想来定是不凡。不知能否读来让老朽听听。”

“自是可以。”赵云完全没有拒绝,反正他自己可能是离死不远了,脑子里面留着这些东西也没任何用处,直接便从开头处诵读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刚读到这里,赵云便暗道一声好险,连忙停了下来,因为后面几句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

所谓窦燕山,原名叫窦禹君,乃是五代后晋时期的,可而今才东汉末年,离五代还有好几百年的时期,压根就没有窦燕山这个人。

赵云偷偷瞄了蔡邕一眼,见他并未有什么异样,便跳过去继续背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虽然只有千余字,但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乃至是一些民间传说,蔡邕只是听了一小会,脸色便一片庄重,已是不由的入了神。

《三字经》当中用典极多,其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东汉以后。每每碰到了这些地方,赵云便认为的跳过。于是原本的千余字,就变成了短短的七百多字,可即便是如此,依旧算得上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赵云本就年幼,声音清脆无比,再加上《三字经》本身就十分的有韵律,被他那孩童的声音读出来,尽是非常的吸引人。

只是刚读了一小会,不单单是蔡邕,就连童渊也被吸引了过去,思考其了里面的内容。蔡琰更是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非常的喜欢,竟是跟着读了起来。

蔡邕的学识远不是他两人能比得,他更多的开始思考起了其他的东西。听到赵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当所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闲置。”几句之时,更是神色微微一动。

这两句话中又着香九龄和孔融两个人物。其中香九龄也就罢了,虽然是生于东汉,到现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此时孔融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少年,在大汉虽略有名气,可目前来说流传的并不广,还好蔡邕正好认识,而且指点过他一些学问。

而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也就是说《三字经》写成最多也就十来年时间。

蔡邕原本一本以为《三字经》会是什么前贤所著,此时才明白这书是刚刚写出不久。想起赵云所言这书是他的父母专门给他启蒙用的,蔡邕便再没了半点怀疑。

在看看眼前的赵云,蔡邕不由的感慨,也唯有能写出《三字经》的父母,才能生出这般聪慧无比的孩童,只可惜天妒英才,偏偏又得了重病。

还好赵云将后面“蔡文姬,能辨琴”那句给省了,否则不知蔡邕听到了这刚刚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情,不知道会有何想法。

蔡邕一边听的入神,赵云却是辛苦到了极致。

背诵《三字经》虽是容易,可要分清楚哪些能背,哪些不能被却绝对不是易事。到了后来,他越背越小心,越背越慢,稍微碰到时代有点不确定的,就赶紧略过。

可即便是如此,当他说到“光武兴,为东汉”时,差点将“四百年,终于献”给说出来,还好被他临时改成了“四百年,至于宏”。

直到将最后一段“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宜。戒之哉,宜勉力”后,才松了口气,又感慨了即便抄袭不易后,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开口道:“蔡先生,《三字经》我已经背完了。”

阅读三国之忠义为先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