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荣誉勋章》
我的荣誉勋章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李浩洋和马奇相隔一定距离,隐身简易工事后,架好机枪,静待日军出现。前方椰林很快出现闪动的人影,行进速度很快,不久便进入机枪射程之内。李浩洋率先开枪,他们只有两个人,不能将日军放得太近,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日军决死冲锋。

两人选择的防御地带内椰树稀疏,射界相对良好,机枪一开火便射倒两名日军。其余日军马上朝李浩洋展开围攻,马奇的机枪随即在侧方响起,猛烈扫射,当场击毙三名日军。两人配合默契,一接触就射杀五名日军,先声夺人。

日军急忙后撤,寻找掩体躲避,重新调整部署,准备再次展开进攻。但李浩洋和马奇不给日军重新组织进攻的机会,轮番射击,利用强大的火力逼迫他们向后退,直至退到百米之外,失去快速突击的机会。

日军人数占优,但火力不足,只有一挺轻机枪,无法实施火力压制,双方形成了僵持。李浩洋趁机更换弹匣,紧盯日军的动向,估计他们强攻不成,一定会分兵包抄,战术上不会有什么新奇之处。

果如李浩所料,日军很快派出四五人朝自己防守的这一侧绕行而来,其他人则实施火力掩护,枪声不断。李浩洋立刻挎上冲锋枪,手拎机枪起身离开简易工事,弯腰跟随包抄的日军,不给他们轻易绕过来偷袭的机会。

包抄日军见对手和他们并行,而且只有一个人,随即大胆突进,强攻而来,寻求瞬间突破,冲上沙滩。李浩洋毫无畏惧,果断趴伏于地,架起机枪,点射拦阻。他清楚日军分散冲来,是想消耗他的机枪弹药,等三十发弹匣打光,趁火力间歇直冲过来。

李浩洋守住一片较为开阔的区域,连续点射干掉两名从正面冲来的日军,继而端起轻机枪反冲从左侧绕行而来的三名日军,果断而坚决。三名日军没想到对手敢反冲,愣神间又被机枪射杀一人,余下两人凶性大发,一起冲上来肉搏拼命。

李浩洋机枪弹匣打光,随手丢掉,抄起冲锋枪迎战日军,最后半弹匣子弹瞬间倾泻一空,横扫两名冲来的日军。其中一名日军反应很快,瞅见李浩洋抄起冲锋枪后,急忙闪身躲在一棵椰树后,避过了子弹横扫。

另一名日军就无此幸运了,连中五六颗冲锋枪弹,闷哼倒地,挣扎毙命。躲在椰树后的日军听到冲锋枪弹匣打光后的空响声,马上蹿出,手握上了刺刀的步枪,面容凶恶地冲杀而来。可他刚冲了两步就紧急刹住了双脚,因为不远处的对手正用手枪对准他,脸上带着轻蔑的冷笑。

两人相隔数米,对视不动,但李浩洋明显在气势上占据上风。日军摆出一副拼刺刀的架势,枪口上扬,想开枪也没有对手快。日军愣了两秒钟,突然张口发出暴吼壮胆,再度前冲,赌对手一枪打不死自己。

日军刚一动,李浩洋便开枪了,点四五手枪连颤三下,三发子弹全部命中日军胸腹。日军中枪扑倒,身体惯性前冲,停在李浩洋脚下,还剩一口气,勉强伸手去抓李浩洋的裤子。李浩洋一脸冷峻神情,点四五手枪枪口下垂,手指扣动扳机,子弹击中日军后脑,瞬间击毙。

干掉五名日军后,李浩洋立即捡回地上的轻机枪,熟练更换弹匣,接着冲向马奇所在的方向。他跑出十几米后,椰林上空传来飞机低空掠过的轰鸣声,很可能是美军的侦察机发现浓烟了,正在低空飞掠确认。但他现在顾不上美军侦察机,先解决剩余的日军再说,马奇那边的枪声已经停止了,情况不明。

李浩洋快速赶回简易工事,发现战斗已经结束,马奇和星期六正在搜查日军尸体,一脸得意之色。简易工事前躺着七八具日军尸体,最近的尸体几乎就爬在工事之上,可以想见战斗的激烈程度。这些尸体有一半以上是被毒箭射死的,都是背后中箭,显然是遭星期六背后偷袭所致。

李浩洋见日军都被消灭干净,当下留马奇和星期六警戒,自己跑上海滩,查看美军侦察机的情况。他跑到篝火中间,抬头望去,只见侦察机正在高空盘旋,机身上白色五角星很是清晰,肯定是美军飞机无疑。

侦察机已经确认了海岛的方位,为何仍旧盘旋不去,似乎是在等待什么。李浩洋十分不解,但深知沙滩不能多待,随后背起电台,招呼亚伦准备撤离。这时,远方天空又有一架飞机飞来,转瞬靠近,朝沙滩上投下一个降落伞,之后空中转向,和向前那架侦察机一并朝北飞去,转瞬不见。

白色降落伞缓缓落在沙滩上,下面坠着一个长约两米的金属圆筒,不知里面装着什么。李浩洋判断应该是空投的补给,立刻带着亚伦跑过去,割断降落伞,打开圆筒盖子,伸手掏出里面的东西,果然他们急需的弹药、食物和急救药品,另外还有一部小型军用电台。

李浩洋见东西较多,自己和亚伦无法带走,便重新将补给塞进圆筒内,抬到椰林中。四人快速补充各自所需的弹药,每人两个基数,多余的弹药装回金属圆筒,两挺日式轻机枪和夺取的电台也一同塞入,准备藏在雨林中备用。食物够他们吃三天的,节省一点可以坚持五六天,足以等到援兵到达了。

四人分配完补给品,迅速离开椰林,抬着金属圆筒顺原路返回,觅地隐藏。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日军一直未出现,不知是无力搜捕,还是另有计划。李浩洋等人再度返回山峦顶端,打开美式军用电台和摩根中校联系,报告当前的情况。

李浩洋先前操控日军电台有些不适应,收发电报的时间较慢,如今使用熟悉的电台,速度快了倍之。摩根中校的回电较长,告诉他们侦察机已经确定海岛的位置,一个连的突击营士兵正乘坐潜艇赶来,预计晚上十点能够到达,命令李浩洋选择好登陆地点,准备接应。

援兵由摩根中校亲自带队,上岸后马上展开营救战俘的行动,所以必须提前侦察好日军的基地的情况,不能出任何闪失。李浩洋随即销毁电报,召集大家通报摩根中校来电内容,但没说援兵达到时间,不是不信任马奇等三人,而是防止被日军捉住审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侦察日军基地的情况不难,关键是选择援兵登陆地点,可供选择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南部海滩,一个是北边码头,都互有利弊,不好决定。按住常理选择,南部海滩最合适,地势开阔,位置偏僻,十分理想。但此处已暴露,成了日军盯防的重点,而且离日军基地较远,不便于快速展开救俘行动。

北边码头虽然交通便利,可却是日军获得补给的唯一通道,24小时有人巡逻把守,想要接近十分困难。潜艇不能过于靠近海岛,摩根中校率领的援兵肯定是乘坐橡皮艇登陆,一旦在宽阔的海面上被日军发现,几乎就成了活靶子,无处藏身。

李浩洋想来想去无法决断,最后打算趁时间还早,不如去海岛东西两侧侦察一下,或许能找到更合适的登陆地点。他本想四个人分成两组,各自侦察一个方向,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还是待在一起比较安全,再也经受不起人员损失了。

四人随后沿着山峦先向西侧行进,一小时后遇到的沼泽地,不用再往前侦察了,果断返回,掉头向东。越往东走,雨林越茂密,根本看不到尽头,不久便迷失在绿色的海洋中。看来日军选择在海岛北侧建立码头有原因,不单是因为此处伸入大海,东西两侧地形复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浩洋他们又坚持向东走了两个小时,感觉应该到达海岸线了,可始终看不到东面的大海,甚至连海浪声也听不到,不能再继续了。援兵如果从海岛东侧登陆,光是穿越这一片丛林就足够消耗完体力,何谈营救战俘,看来只能是选择南北两侧登陆了,但到底选择哪一方呢?

李浩洋下令停止向东侦察,就地休息半个小时,同时和三人商量选择哪一处登陆点比较合适。亚伦和星期六建议选择南边,理由是地形开阔,便于援兵快速上岸,就算有日军拦阻,也可以利用火力优势实施突破。

马奇选择北面,态度十分坚决,认为援兵从北面登陆,可沿着简易公路直扑日军基地,不必再穿越丛林,消耗体力,浪费时间。他喜欢速战速决,万一被日军发现也没关系,凭突击营的战斗力,一个连能消灭日军一个大队,如果他们有这么多兵力的话。

李浩洋倾向于马奇的选择,但在下决定前,必须实地侦察一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营救战俘只有一次机会,如不成功,日军肯定会屠杀战俘,不会让盟军借此来宣传日军的残忍,而且还会毁尸灭迹。

从这一刻起,那些战俘的命运便掌握在李浩洋手中,如果判断失误,他今后别想心安。他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不由得又想起昨夜见到的那个战俘,拥有一张和自己同样的亚洲面孔,心里隐约感觉是中国人,但不敢肯定。

阅读我的荣誉勋章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