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顺便拍个片,主要自己看》
顺便拍个片,主要自己看

第25章巨大尺寸的承托

就凭这短短的开头一段,赵成之就彻底改变了之前对电影的看法。

这种凭借镜头和音乐营造孤寂无助氛围的能力,就不是一般导演和摄影能有的。

其间几个摆件的摇动,偶尔哗哗的纸片声,以及飞船接受信号的滴滴声,更有鸟鸣山更幽的作用。

而飞船的造型和室内设计,体现了工业化的美感,虽然没看影片接下来怎么样,但凭这段这个艺术总监就可以称是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

这段短短的开头,将剧组成员的能力展现得无比透彻。看现场认真观影的观众,就知道影片已经成功了。

不过内行的赵成之看到的却是钱,燃烧的经费;每个镜头的掠过,都是在狂撒钞票。按他的了解,雷电影视不太会做这样的投资。

这是个疑点,要记录下来。

从这个之后,赵成之就没怎么有心做笔记了。

剧情一步步推进,看到飞船从太空降落,他的耳边全是男生感叹的声音。

“我C。”

“太牛X了。”

“这怎么拍出来的?!”

“真的飞船不过如此了吧。”

“真是男人的浪漫啊。”

……

赵成之再次被影片的效果惊呆了,就这种诚意和制作水平,之前没有科幻片能比得上。

事实上,这是林佑比原版《异形》最大的改进方面。

七十年代那时候,除了技术的原因外,人们很多制作还局限于见识和经验。

如果肯费功夫的话,精良的模型效果常常会比电脑制作的三维物体好不少,那种真实感和质感即便是技术发展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能从细微处看出区别。

林佑一是改进了飞船的精致程度以及尺寸大小,因为胖子煤老板给的资金足够。

另一方面是改进了室内的搭景。

原版在外星地表地形的制作上,不是很真实,而且基本没有远景。

背后都是黑暗的夜色,还有朦胧的雾气。说实话,只要有心,一眼就能看出是“棚拍”的。

老雷资金紧缺到都去捡垃圾凑飞船了,当然在这方面只能用点小技巧。

但成片后看起来就缺少真实感和凝重感,尤其是缺少主题深度表现需要的一点宏大的史诗感。

之后老雷从新接手拍的前传《普罗米修斯》,那开场的神秘外星地形航拍呈现,远远从空中拍摄的细小飞船划过云层、掠过山峦和大地的庞然景象,才是老雷真实的想法体现。

所以这一段林佑并未完全照搬原版,感谢雕塑班同学的精心制作,他们用精致的地表模型,加上烟雾模拟云雾,配以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将飞船的微缩模型粘在玻璃上,通过移动翻滚玻璃,拍下了这几个飞船掠过行星表面的镜头。

这个用玻璃的招数还是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拍摄失重钢笔用过的招数。

不过女乘务员拿起钢笔那一瞬带有粘滞感,还是稍稍露了馅儿。

但用作飞船飞过就太合适了。

这里考验就是地表模型的精致和真实程度,不过对于学雕塑的学生来讲,难度基本没有。

赵成之以他这么多年的观影经验和见识,可以拍着胸口说,这场面我老赵从来没见过,连想都没想过,电影居然能这么拍。

这种感觉其实很正常,模型拍摄的代表电影就是《星球大战》,所以有一种说法,《星球大战》是模型电影,而不是特效电影。

当年《星球大战》上映时,人们也是如此评价:电影居然能这么拍。

而老雷也说过,他这些太空镜头参考了《星球大战》的手法。

现在经过林佑的完善,带着几十年发展后的经验制作出的成片效果,自然震撼所有观影人。

不过这一段的视觉震撼依然比不过外星飞船内部场景的呈现。

这里完全就是非人的审美设计,机械和生物混合的风格,奇怪的飞船造型,巨大空旷的飞船内部空间,周围都是骨骼一样的造型。

经典的太空骑师画面一出来,再次引爆了观影的人群。

“牛X。”

“这是什么?太酷了。”

“外星人遗骸吧,牛大了。”

这里林佑也是坚持全景搭建,而且并未改动大小。

原版老雷说这个场景里的东西尺寸太大了,太空骑师的身材也过大,导致之后拍摄白巨人时很困难。因为老雷想用真人来饰演白巨人。

但哪有比一般人大几倍的真人,所以后来老雷减小了太空骑师座椅和武器的尺寸。

不过这里林佑可不想改,没有巨大的尺寸哪有那么充足的震撼力。

而这里是很有深意的情节,人类面对自己的造物主,那种渺小和脆弱的感觉。

没有巨大尺寸的承托,画面呈现力就不足。

这点上后来的《普罗米修斯》在这里的震撼感就不如《异形》,但经过多年技术的发展,前者从技术层面弥补了这个不足,让人感觉不明显。

赵成之更惊异于飞船船舱的空旷场景,这个肯定不是实拍的,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大的室内空间,也不可能把那么大的空间都装修成那样。

老雷当年的这个镜头其实非常经典,一个远景镜头,船员进入外星飞船船舱底部,完全可以拍一段长镜头的,可惜时间太短,应该就是害怕太假,拍多了容易露馅儿。

船员在这里看起来就像蚂蚁一般,背景就是巨大的骨骼结构构成的外星飞船空间。

这个地方拍是不好拍的,长二工作室的车间已经够大了,但还是没有电影中的飞船空间那么大。

船员又要走动,人的模型也没办法做到。

后来林佑找张长胜做了前一段的船舱雕塑,然后在后面用画补全整个船舱内部的空间。只拍摄这个布景。

然后找人在胶片上画船员,一帧一帧的像动画那样画,由于胶片的分辨率和远景的因素,船员形象不用很细致,因此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可以说是后期最大的工作之一了。

要是电脑特效出来,就不用这么复杂了。胶片的合成效果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

花了这么多功夫和成本,这一段十来秒的场景效果极为惊人。

原来吉格尔的创作风格就擅长宏大的场面,如今搬到巨大的电影屏幕上,那种观看的感觉不是从纸上阅读能获得的。

阅读顺便拍个片,主要自己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