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护界真主》
护界真主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向瓦口关

璞接下来面色一整道:“好了,主将就要有主将的样子,说说你的打算吧。”

他之所以如此坚持让尧邦拿主意,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眼前这个将门世家出身的主将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军队里,必须充分锻炼尧邦,让他习惯独立决策。

自己如果染得太深,到时想退就要麻烦得多。

尧邦见聂璞如此,只得说道:“现在既然大军已到,我想可以出发去救援被围困的雇佣军了。只不过……”

见尧邦欲言又止,聂璞点点头,示意他有话就痛快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关键是要搞清楚雇佣军被围了那么久,为什么叛军围而不歼,是不能为还是不愿为?”顿了顿,尧邦接道:“这之间的差别可大了,如果是前者,我们救援当然越快越好,如果是后者,那就要提高警惕,避免重蹈覆辙。”

“你觉得要怎样才好?”聂璞知道以尧邦的个性,提到这个问题,一定是反复思考过,想好了对策。

“当然要派出探马加强侦探,但这还不够,重点是要劳烦大人。”果然,尧邦开始绕到正题上来了。

“什么?让我去当探子?”聂璞故意质问。

“哪里哪里,大人说笑了,只是大人要和徐家加强联系沟通,确保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还有……”尧邦说到这,又停了下来。

聂璞再次示意别磨蹭,差点就说出有屁快放这样的话来。

“嗨,就是缓急之间能得到徐家援手。”尧邦再不耽误,直捅捅地说道。

聂璞一听就明白,上次尧熙园被狙杀,给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然,这次以新军为主体的二十万人马,势力远不如尧熙园上次的十几万百战精兵,之所以敢再次追在风梁的屁股后面,关键的底气就来自徐家的呼应。

要有大动作,肯定要先通报徐家,协调一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知道了徐明老爷子在渝州一带活动,聂璞却并未得到联系徐家的具体方式,但他有把握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出去。

当天与尧邦协商好以后,看着尧邦分派布勒井井有条,充分显示了老于军旅的干将之才,聂璞放心地踅摸出了军营,身边没带一个人。

自从尧邦到来后,对军营这边的担忧少了,聂璞单独行动的时间就更多了,不过再也没有出现大的意外,想必上次惊动徐老爷子,就镇住了许多魑魅魍魉。

聂璞进城后,直接来到那家愈显老旧的小戏院,看见那个守门老头,径直走上前去道:“大军明天就出发了,会逼近风梁联军,大战可能一触即发。”

说完,无视守门人那一双充满疑问的浑浊眼珠,不管不顾地走了。

一边走,还一边想,徐家为何一直如此低调地遮遮掩掩,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风格,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其实,在这徐州城,哪怕是随便向着街面大喝一声,或对着石狮子倾述一番,只要是徐家需要的信息,他们就一定收得到,只不过有无泄密的风险就不得而知了。

在聂璞“顺利”地把消息传递出去后,大军就于次日如期开拔,只是不知道尧邦知道聂璞传递消息的方式后,还有没有进军的信心和勇气。

瓦口关距离渝州城不远,禁军主力又一改往日走走停停的习惯,很快就赶到了那片古战场。

在这之前,聂璞在近一月的时间里,早就探马往返不断,把前方的情况弄得尽可能清楚明了,要不是宋果等部下拦阻,他自己还会亲自前来打探一番。

而今临近古战场,远望,果然瓦口关上战旗飘扬,守卫森严,瓦口关下,风梁联军里三层外三层将之团团围住。

聂璞想起当初自己从东夷边境过来时,为躲避可能的追踪,只是急急忙忙赶路,对这一片沉寂的古战场都没有稍加注意,没有想到后来会变成两军会战的地方。

看看逼近叛军大本营,禁军扎住了阵脚,只等关内有了响应,就可以前后夹击,与叛军展开决战。

派出的弓箭手绕到关前射出了联络的信函,却许久得不到回复,关上的雇佣军毫无动静,没有开关配合禁军的意思。

这一支曾经遭受重创,消失了一阵,又重新纠合起来的二万余雇佣军,都是百战精兵,实力不可小觑。

只是新近遭创,加之人心不齐,所以没有展示出应有的风采。

它的统帅是曾经边境的守将,雇佣军军帅眠风。

等了一阵,处于中军阵营的尧邦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这些雇佣军被风梁吓破了胆吗?”

“有这方面的因素,要不是徐家,可能坚持不到我们到来。”聂璞根据自己前期了解的情况作出解释。

“大人的意思,还有其他因素?”尧邦敏锐地发现了聂璞话中有话。

“雇佣军多是唯利是图,要他们为了忠君报国,打没有把握的仗,与叛军死拼,恐怕不太容易。”聂璞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我们怎么办?还等他们吗?”尧邦问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有打出成绩来了,让关上的那帮人看见叛军并不可怕,才能让他们下定军心,开关迎敌,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聂璞少有地正面表态。

尧邦早就跃跃欲试,自从叔父离开后,他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

他要用这一战继承发扬尧家军的光荣传统,让那些喋喋不休的质疑者永远闭上嘴巴。

见聂璞表了态,知道自己担心的事不会发生,一些萦绕心头的后顾之忧没有了,立即部署全军,准备冲锋陷阵。

随着进军的号鼓响起,率先发起进攻的,是宋果、明方率领的近两万轻、重骑兵。

刚到达战场时,面对仍然占有人数优势的叛军,禁军中大多数新兵都露出怯战之色,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表露出战斗和复仇的渴望。

尧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率先派出去冲阵的就是这些老兵为主体的百战精骑。

当禁军出现的时候,叛军就摆开了迎战的阵势,准备趁对方立足未稳,打它个措手不及。

风梁甚至下令,全军一致列阵面向禁军,把后背留给了瓦口关,这也是算死了雇佣军不会轻易出关,甚至只要这边动作迅猛,很快击溃禁军,雇佣军就永远不会出关迎敌,而是想方设法怎么保留点尊严地乞降。

可惜他还未来得及下令出击,敌人的骑兵就冲击过来了。

风梁终于认识到,看样子战阵冲锋永远是禁军的强项,自己这边还在列阵蓄势,防止发生混乱,对方就发动了冲锋,根本无需列阵,也不担心指挥失灵。

风梁的对策仍然是立即派出骑兵对冲,以免对方冲动大阵,冲乱自己的阵势。

他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应对有问题,上一次对付尧熙园就出了问题,但也正是经过上次的对阵,让他更加知道任由敌人冲击大阵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再次做出这个不得已的选择。

为了这一次对阵,尧邦做足了功课,包括反复询问瓦口关的溃兵,在雄关城下与风梁周旋时分析摸底等,基本算准了叛军此时的反应。

只见禁军冲出的骑兵,在堪堪要与敌骑接战时,突然一分为二,重骑兵对着敌骑就碾压而上,轻骑兵却凭借其高度灵活的机动性,突然斜刺里向敌军大阵冲去。

带领重骑兵的是宋果,带领轻骑兵的是明方。

最先冲出来对阵的叛军骑兵都是轻骑兵,面对防守和冲击力都不在一个等量级的重骑兵冲锋,一下子人仰马翻,队形被敌骑冲散,只得迅速调整策略,改对冲为游斗。

禁军轻骑兵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叛军做出相应调整前闯入了大阵,很快引起一阵混乱。

明方带领的这一拨轻骑兵中,就有上次跟随尧熙园闯入敌阵的生还者,可谓老马识途,此时带头在敌人中游击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而宋果的重骑兵在冲垮敌方轻骑后,也在向着大阵开去。

这边尧邦观察到对战形势不出己之所料,立即组织起第三拨冲锋,只见他立马横刀,向早集结在他周围的骑兵和步兵发出冲锋的命令,然后就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在尧邦的身后是以新兵为主体的步、骑兵,严格说来,还没有经过真正的大战,但前期的训练与后期行军过程中的整训,保证了他们的基本军事素质,在悍勇的主将带领下,打打顺风仗还是没有问题。

正因为如此,留在后方的聂璞并不特别担心,此刻留在他身边的步、骑兵加起来不过几千,是准备用作最后一击的,当然,退一万步讲,如果前方失败,这些留下来的就是接应撤退,挡住追兵的敢死队。

这一次,他们的队伍里没有战车阵,为了保持必要的机动性,同时节省消耗,战车终于被淘汰了;也没有专门的弓箭手,那些为守城配备的弓弩及其士卒,不会参与野战。

阅读护界真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