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复婚交响曲》
复婚交响曲

Part 260

这是在很普通的一个工作日里,老何媳妇正和同事忙着。

那位托自己买拖拉机的,同事的亲戚,突然来找老何媳妇。

挺冷的,竟跑的满头都是汗。

老何媳妇见了,禁不住心里一惊,有了不好的预福

“家里老人病倒了,原打算哥俩个都有点闲钱,春的时候,一家添一台拖拉机的,可是,这人算不如算。有点钱,要先给老人看病啊,总不能这点孝心也没有吧,那还是个人吗?”

老何媳妇一听,忙点头称是,连连应声:

“当然,当然!我回家去给你取存折!”

老何的媳妇,万万也没有想到,这拖拉机的钱,刚刚被老何占用,人家就上门来要了。

在回家取存折的路上想着心事,她明知道回家取什么存折呀,那里面的钱,都让老何拿去买了君子兰了,想到能不能去哪里借一点,便加快了脚步。

她一时急火攻心,神情不宁,脚下蹬着自行车,却远远的奔向一辆急驰而来的大卡车......

卡车司机把昏迷不醒的老何媳妇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抢救,捡回了一条命。

但由于脑部受损严重,且脾被撞坏。

所以,既便命是捡回来了,但每日的疼痛和拖拉机款没有着落的烦恼,一直还围绕着她。

如果,她是健康的,每上着班,或是忙着家务,烦恼的事情,反而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想。

可是,如今,她躲在床上养病,听着收音机里关于君子兰的一些报道,老何媳妇的心就更乱了。

报道里,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所谓的“君子兰四大血案”。

这是一件两年前的真实故事。

农机厅有个技术员,在家里养了两盆君子兰,花儿长得好,品种也不错,不是“花脸”,就是“圆头”。

人们这些花可以卖出一个大数来。

技术员有个弟弟看着红了眼,邪念侵入他的骨髓,魔鬼迷住了他的心窍。

一,他到了哥哥家里,抱起那盆花就走。

技术员哪里肯依呀!弟兄俩你争我夺,撕掳在一起了。弟弟拳打脚踢,不大一会儿就把技术员给打昏过去。

技术员的妻子闻声赶过来,走上前去想拦住,但已经丧失了人性的弟弟又把嫂子打昏过去,并把她塞到灶炕里。

技术员苏醒过来去扶救妻子时,妻子由于伤势沉重,再加上灶里倒出来的煤烟熏呛,再也不省人事了。

当然,那个贪财害命的弟弟,也难逃法网,最后,以命抵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香港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嫂弟俩为一盆花双双毙命。

故事讲完了,接着是评论员的文章,老何媳妇屏声敛气的听着:

“目前,针对这样的恶性事件,还有对于那些欺行霸盛哄抬物价、偷税漏税和不按指定地点交易影响市容和交通的,都提出了严厉的惩治办法。

为此,市里还专门抽调了一些部门,比如税收、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了联合办公室,深入到市场内外去明察暗访,严格执行法纪。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取缔了一千多人次的场外交易,惩治了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违法案件240起,追回补交的税款元。”

“这就对了!”

同屋的病友大声赞叹。

收音机里的声音更加清晰有力:

“经过这么一番整顿,堕落的君子兰得救了,它那颗锈损聊灵魂经过洗礼而得到了升华。

从现在起,它开始洁身自守,不再勾引良家子弟,特别是那些在职工作人员。它不再用金钱去撩拨人心,干出许多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事情来了。市场的面貌也大为改观,场内井然有序,场外交易明显减少。自从省报的三篇评论文章发表,再加上市场管理的几条补充规定,不出两个月的时间,君子兰的价格不仅是一落千丈,而是一落万丈了!”

同病房的病友大声:

“哼,真是要命的花!不整治还得了哇!”

来看她的一位老乡:

“这算啥,还有为一盆花,送掉两条人命的呢!对了,大姐,这些农药放你这床下边,过几我回村时再来拿!”

老何媳妇听了这些,心里明白,那挪用的拖拉机款,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因为老何手里的花是价买来的,却将砸在了自己家的手里。

老何在开始养君子兰的时候,她还真没拦着。

记得老何从花高价钱倒买倒卖君子兰起,她就开始他这是不务正业,还她单位的领导坚决不养君子兰,而且并不是自己没有养花,没有见到经济效益,就唾骂这件事。

还跟大家读了一封举报信,鞍山钢铁厂的职工,没心上班,有人举报到了市里,信里的一句话很有力量:

你是要钢铁,还是要君子兰?

工人不上班,在家养君子兰。

别让娇嫩的君子兰,挤坏了坚硬的钢铁!

老何媳妇听了,回家就跟老何讲。

“俺领导了君子兰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最多只有个观赏价值,怎么可以卖那么高的价呢?如今这么高的价,完全是被少数人哄抬起来的!它比精神污染还精神污染,你现在也恨不得不上班,上了班也不专心干活,一心只想着接花授粉的事。儿子明明是个中学生,也总是没心思上学,跟着你钻到君子兰市场上去逛。早晚,你得气死我!”

老何却振振有词: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你们领导一个卖酱油的眼光,怎么可能会鉴赏到高贵的君子兰之雅。”

一句话的老何媳妇无言以对。

而现在,躺在病床上的她,真后悔当时怎么没给老何两句:

“酱油怎么了?毕竟是生活必需品。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可是必需品啊!”

卖酱油的怎么了?市里的日报社曾以大标题加以报道:

送货上门,提平量足,走街串户卖酱油。

这里的就是老何媳妇单位的提平量足,就是卖的散装酱油,用的提冷,白色的,有一斤的,也有半斤的。

老何媳妇单位的作法,解决了市民吃酱油吃醋的老大难问题。

过去,市民得跑很远的路才能买到。

而老何媳妇单位就开始推着车卖散装酱油,服务老百姓。

过去老百姓吃酱油是个大问题,稍微好一点的酱油经常脱销,有的地方连次一些的酱油都买不到,就是没有酱油可卖,许多居民家里酱油都长白毛了,也舍不得扔掉,写信询问怎样去掉白毛!尤其是好一点的酱油,更是很难买到。

酱油是分等级的,比如一级酱油、二级酱油、三级酱油。

阅读复婚交响曲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