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英雄无主》
英雄无主

卷四、锦袍诏书

且说这日早上,涪王赵光美之妻张秋玉乘坐一顶轿子,身后跟着一贴身丫鬟,几个扛着箱子的心腹仆人,出了涪王府后门,避开繁华街道,穿街过巷七拐八拐,来到相府后门。丫鬟轻轻叩门,少顷门打开闪出一位相府门公。门公认得她是涪王赵光美王妃张秋玉的贴身丫鬟,将张秋玉一行迎入府内,关上门。早有相府仆人引着张秋玉等穿堂过院,来到宰相赵朴妻魏玄露所居住的寿喜堂。堂内走出魏玄露的丫鬟莲草与张秋玉施礼道:“奴辈见过王妃娘娘!我家夫人在养心阁等候娘娘,随行之人暂且在此歇息。奴辈为娘娘引路。”话刚说完,堂内传出“莲草!夫人的药还需你来煎熬,时辰误不得呀!”张秋玉道:“夫人的药可耽误不得!莲草不必引路好生给夫人煎药,我自己去就是。”说罢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养心阁而去。相府内的路她不陌生。她的父亲辅天郡王金夺令王镇宁军节度使张铎生前与宰相赵朴颇有交情,她称赵朴夫妇为叔父婶母,有什么心里话总会找婶母倾诉一番。

养心阁坐落在银安殿与后堂内宅之间的一处建筑,是赵朴暂时休息之处。有前门、后门。张秋玉来到后门前刚要跨进去,听赵朴夫妇正在闲谈。她想叔父赵朴平日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与婶母难得绵绵长谈,怎么忍心打搅,在门外等他们谈完再进去。

养心阁内。赵朴面色憔悴半躺在床榻,手里拿着一份公文在看。妻子魏玄露看着他,阵阵心疼,眼泪默默留着,端着一碗药汤坐在他身旁,道:“相公!快趁热喝吧!凉了药性就减了。”

赵朴放下公文,接过碗慢慢喝了一口放在床榻边的桌案上,道:“这五味安神汤用了一个多月了,没啥疗效。”

魏玄露思虑想起什么,道:“咦!当年太后患的也是胸闷心悸失眠之病,杨羙正是为太后配制煎熬了五味安神汤,不出十日便痊愈了。您身边那些太医、郎中可能五味药的剂量拿捏不准,致使久久不见疗效。还是请杨羙前来为相公配制煎熬?”

赵朴道:“夫人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杨羙是请不来了。”

魏玄露道:“杨羙如何请不来呢?相公与他也算是故交。”

赵朴回忆了十几年前的一桩往事。

事情是这样的。

赵朴所提到的杨羙,就是“马踏河朔六府枪挑山前十三州转世冉闵眨眼屠胡八千八”金枪会魁主杨羙,字弘方,号光霁,是麟州火山杨家将“七豪”之一,六排行,也称杨六郎、杨六豪;是皇上赵匡胤发迹前的结义兄弟,也是六排行。一同结义的慕化龙、李延绩、韩嗣坤、王仲琪、石彦钊、韩崇瑾等十三人,在郭威帐下效力,时称“十三虎校”。杨六郎为郭威开创后周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他犯了才高招忌、功高震主之讳,没得到后周两代帝王郭威、柴荣的信任与重用,他只做到青州北海郡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把后周的第三代皇帝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赶下皇位,为了稳定军心加封杨光霁为令公。杨光霁对这位结义兄弟赵匡胤所为心存芥蒂,身为后周臣子怎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谋朝篡位之事,接受加封就是对前朝不忠,不接受又是对义兄赵匡胤不义,义愤之下挂印封金辞官而去,回到阔别多年的狼山重掌金枪会。

杨六郎与赵匡胤颇有渊源。赵匡胤领兵在寿州与南唐大军厮杀,令杨六郎率领二十几个亲兵守卫后营,后营居住的是赵匡胤的父母及妻子儿女。没曾想南唐大将率领两万精兵偷袭后营,杨六郎率领二十几个亲兵拼死抵挡,硬是坚守了一个时辰,等赵匡胤率军回援,二十几个亲兵全部战死,杨六郎被毒箭射成了刺猬。当杨六郎抬进棺材准备盖上盖子时,赵匡胤之母杜老夫人痛不欲生非要再看杨六郎最后一眼,发现杨六郎微微颤动一下,大叫令人把他抬出来医治。赵匡胤以为母亲伤心过度出现幻觉,又不敢违抗母命,只好看着她折腾。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杨六郎真被抢救过来了。杨六郎是赵匡胤一家的救命恩人,赵匡胤之母杜老夫人又是杨六郎的救命恩人。在赵匡胤登基坐殿的第一年,其母杜太后寿诞前夕,杨六郎打算带上儿子杨崇溯前去东京汴梁为杜太后祝寿,金枪会第一副魁主孙简坚决反对,二人争执不下,召集金枪会核心头领金枪会阁事在金枪阁召开阁事会议。阁事有,第一副魁主孙简、领道方副魁主梁世贵、领标方副魁主郑温、相主荀义、军师成诩、魁主佐理熊毅、魁主佐理领枢廷曹曹主贾玹,

第一副魁主孙简把情况向众位阁事做了简要介绍。魁主佐理熊毅急不可耐道:“魁主去不得!去不得!赵匡胤做了皇上,加封魁主为令公,魁主挂印封金辞官而去,这明摆着不买他赵匡胤的帐,他正愁着没气撒呢,魁主去了不就是自投罗网吗!”

魁主杨六郎默不作声,看着众人。

相主荀义道:“老朽不赞成魁主前去东京。魁主与赵匡胤昔日是结义兄弟不假,更何况曾经救过赵匡胤父母妻儿之命,可谓恩情似海。但魁主别忘了赵匡胤是一代帝王,魁主掌点着民间武装数十万之众,为那个帝王所容忍!昔日的恩情似海不足以支撑他对魁主不下毒手。”

魁主佐理领枢廷曹曹主贾玹,道:“荀相主之言极是!与帝王同患难易同富贵难,自古皆是。魁主不得不虑!”

领标方副魁主郑温道:“魁主!我金枪会与朝廷反目是迟早的事情,等赵匡胤一统天下腾出手来,必定对我金枪会用兵。魁主不应对他抱有什么幻想。”

杨六郎道:“熊佐理、荀相主、贾佐理、郑副魁主言之凿凿,为了我金枪会、为了我杨光霁,说的都不错。老夫以为,大丈夫来到世间走一回,就得扛得起‘情义’二字,否则与禽兽草木何异。杜老夫人对杨某视如己出,有再造之恩,母亲寿诞,哪有做儿子的不去拜寿之理!赵匡胤是杨某昔日的结义兄弟,现在君临天下,他究竟会做出什么,不得而知。不管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都阻挡不了杨某为杜老夫人拜寿的步伐。”

孙简着急道:“魁主你——你意气用事!你不仅是杜老夫人的儿子,更是几十万金枪会弟子的魁主。你去东京拜寿就金枪会而言是你自家私事,身为魁主如何能以私废公!”

杨六郎僵劲儿也上来了,道:“人都做不好,杨某那还有脸做这金枪会的魁主!”把孙简气的说不出话。

杨六郎最终力排众议,将金枪会托付给第一副

(本章未完,请翻页)

魁主孙简,备好寿礼,带上儿子杨崇溯、外甥武天真并七八个喽啰赶赴东京汴梁。

杜太后听太监禀报杨六郎要来拜寿欣喜若狂,急忙吩咐皇帝赵匡胤把老屋(赵匡胤做皇帝之前的赵家宅院)收拾出来。杜太后打算在老宅院过寿。杜太后叮嘱赵匡胤,今年过寿只接受赵匡胤昔日结义兄弟、幕僚祝寿,寿宴不得称呼皇上、太后。赵匡胤是个孝子,那敢不从。杜太后提前半多月就移驾赵家老宅。杨六郎一行来到东京被太监引到了赵家老宅。杜太后年近花甲,大高个子,拄着龙头拐杖“蹬蹬”几步走出堂屋立在门栏,望着他老泪纵横,激动的说不出话。杜太后身体硬朗根本不用拄拐杖,手里这根龙头拐杖只是一种权力象征。杜太后丫鬟莲花二十岁左右,一头乌发,瓜子脸面若芙蓉,明眸秀眉,身材苗条,跟在她身后。杨六郎身高八尺开外,面似火炭,好像火燎的金刚,两道剑眉,一双虎目,元宝嘴,三绺须髯;头上戴着青缎子包巾,顶梁门上高挑一颗火红的绒球,身青缎子剑袖,腰扎玄色丝銮带,脚踏鹦哥绿抓地虎的快靴。老远就跪倒磕头,磕膝盖当脚走,来到杜太后近前,泣不成声,道:“娘!不孝六儿给您老请安!”

杜太后丢下龙头拐杖,拍打着他的肩头,端详着他,道:“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多久没见了,叫娘看看,瘦了,怎么白头发都有了,才三十出头吧!见老见老呀!”

杨六郎道:“娘,娘您也见老了呀!”

杜太后道:“六儿没变,还是这么实诚。娘自从进了宫,就没有听到过这么实诚的话,叫娘听得亲近!快起来,起来,屋里说。”

杨六郎慢慢起来,扶着杜太后jin了堂屋。杨六郎令随行的儿子杨崇溯、外甥武天真给杜太后行礼,他的随从喽啰将两箱子寿礼抬进来。杨六郎打开箱子,道:“六儿的区区薄礼,请娘笑纳。”

杜太后喜笑颜开,走近看着,道:“核桃、柿饼、芝麻糖、东板栗、南宫大枣、巨鹿枸杞、潘氏风干肠——亏你还记得!都是娘爱吃的。这是什么?”

杨六郎道:“娘!冬虫夏草、鹿茸、海马、灵芝、蛇胆。可配制五味安神汤,对胸闷心悸失眠很有疗效。”

杜太后一惊,张大眼睛“哦!”

杜太后身后丫鬟莲花插言道:“太后!这回可好了!”

杨六郎不解看看她、杜太后。

莲花道:“六爷有所不知,太后胸闷心悸失眠有一年多了,换了多少太医,都没医好。”

杨六郎道:“这五味安神汤是我家祖传的秘方,功效不错,我来给娘配制煎熬。”说着就要动手。

杜太后拦住他,道:“六儿不急,不急!娘一见到你,啥病都没了。”吩咐太监把两箱寿礼抬进后堂。

杨崇溯、武天真向杜太后告退。太监将他们引出堂屋,安置在西厢房安歇。

杨六郎、杜太后二人落座,早有仆人奉上茶水,饮茗叙语。一番叙谈很是亲切,不是母子胜似母子。长谈未尽,杨六郎亲自为杜太后配制五味安神汤,到厨房煎熬,杜太后形影不离和他唠家常。杨六郎将五味安神汤煎好,与杜太后回到堂屋。杜太后坐定慢慢喝着,笑嘻嘻道:“六儿手巧!这汤没有一丁点苦药味儿,那些太医赶不上六儿十成之一。”

杨六郎道:“娘您过奖了!还不知道疗效怎样,五日后便有结果。”

杜太后笑道:“有疗效有疗效!六儿配制的错不了。六儿你怎么知道为娘有这个病?莫非六儿能掐会算!”

杨六郎道:“六儿哪会?人过了知命之年大多都有此症,六儿想带上为娘备着。”

杜太后道:“六儿真是心细如发!”

赵府老宅深后堂,杜太后寿诞前一天晚上,晚宴已毕,杜太后、杨六郎、天子赵匡胤、宰相赵朴,饮茶叙谈。赵匡胤喜不自胜,道:“娘,听莲花说您心悸失眠之症痊愈了,可喜可贺!”赵朴笑道:“可贺可贺!太后寿诞之际,凤体康健,真是双喜临门!”

杜太后道:“还不是多亏我的六儿,别看是干儿子,胤儿(赵匡胤)比你作亲儿子的都强。”

赵匡胤为了掩饰内心的尴尬,起身对杨六郎拱手一礼,道:“有劳六弟了!”

杨六郎道:“圣上客套了!”

从君臣之礼讲,皇上不可能起身给臣子施礼,如果这样,作臣子的必须行跪拜之礼。在帝王眼里,即使是昔日的沙场上生死兄弟,今日也不能不顾君臣之礼。太后有言在先,赵匡胤佯作笑颜。杨六郎虽然没行臣子之礼,虽然对他篡夺后周江山心存不满,但是没有称呼“二哥”而是圣上,也算是走下一个台阶,承认他一国之君的地位。

杜太后道:“六儿!又忘了,为娘怎么说的,为娘在老宅过寿,不讲君臣,只讲情义,怎么说出来了‘圣上’!”

杨六郎不知如何回答。

赵朴道:“太后所言不错。老臣以为,天大地大君为大,不能以兄弟情义而废了君臣之礼。圣上对杨羙(杨六郎)可谓仁慈义尽,杨羙率数十万武装不受王命,这不是要与大宋分庭抗礼吗?换了哪位皇帝,都不会容忍。”从衣袖内取出一叠厚厚文牍“这是几十位朝臣参劾杨羙的本子,圣上若以此而行,杨羙的人头不保。只要杨羙能率金枪会数十万之众归顺大宋,圣上定会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杨六郎道:“赵书记(赵朴)!金枪会不是杨羙的部曲(私家武装),杨羙的命可以留下,金枪会归顺不了大宋。”

杜太后怒容满面,“啪”的一声把茶盏摔在地上。“哏哏”冷笑“赵书记长能耐!谁要要我六儿的人头,就把老身的头一并砍了去!”

在杜太后、赵匡胤心里,大宋百官再没有比赵朴更为信任倚重的了。赵朴从未见过杜太后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火气,惊恐不已。

杜太后火气难消,道:“赵匡胤你们俩是不是合计好的,诚心气死老身!”

赵匡胤、赵朴慌忙跪倒。赵匡胤道:“娘息怒!息怒!没有的事。”

杜太后余怒未消,道:“赵书记好一副伶牙俐齿!好个‘不能兄弟情义而废了君臣之礼’!你要唆使胤儿作寡情薄意的孤家寡人吗!”

赵朴道:“太后息怒!老臣绝无此意。”

杜太后道:“你俩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相,顶着天了,恣行无忌为所欲为,老身还没死呢,就这么张牙舞爪杀这个剐那个,老身要是闭了眼,皇上你的故交兄弟还能有哪个能够存活于世!”

赵匡胤对杜太后大发肝火始料未及、莫名其妙,但为了讨母亲欢心,不知错在哪里也不住地认错“娘!孩儿知错,孩儿知错!”

杨六郎也跪倒,道:“娘!请息却雷霆之怒。适才赵书记只是闲聊,圣上也并无不念故交兄弟之情,娘您多虑了!”“赵书记”是赵朴在赵匡胤做前朝节帅时的幕府官职。杜太后、做了皇上的赵匡胤以表对赵朴亲近,可以称呼他前朝的官职“赵书记”,赵匡胤亲兄弟赵光义、赵光美也可这样称呼他。其余的人这么称呼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尤其是当着当今皇上的面,这等于是对新朝的不认可,没把自己当成大宋的臣民。赵匡胤、赵朴心里明白,这杨六郎杨光霁对新建的大宋一直怀着不认同、不合作的心里,为了太后寿诞,不敢打搅了太后的兴致。

杜太后火气渐渐消减下来,道:“都起来吧。”

赵匡胤道:“娘若还生气,孩儿就长跪不起。”

杜太后道:“起来起来!老身不生气了。”

赵匡胤、赵朴、杨六郎缓缓站起来。

杜太后也觉得刚才对赵朴语言过激,道:“赵书记!老身还不糊涂,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管六郎如何,老身、胤儿绝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六郎的金枪会独立于大宋之外,利大于弊呀!金枪会数十万之众啸聚天狼山,也是大宋抵御北国的一道屏障。哪一天老身闭上啦眼,谁能制约的了胤儿!”

赵朴就是心里不认可又哪敢反驳,道:“太后所虑甚远。”

杜太后:“既然赵书记这么说,老身就再往深里说到说到。自朱温乱唐以来五十几年,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更换,平均每个皇帝不到四年。这十四个皇帝只有五个是正常死亡。有五个是被杀,有两个是自杀,最后两个是自杀未遂和死因不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他们家族更是灭顶之灾,皇帝这行业位高势危、皇族如临深渊。赵书记,这是为啥?”

在太后寿诞之际,赵朴不敢再惹她动怒,道:“禀太后!老臣愚钝。”

杜太后:“就是那些皇帝横行无忌、所托非人呐!”转首唤丫鬟莲花“莲花!把老身给六郎的月青色大氅拿来。”莲花入后堂手拿一袭月青色锦袍、针线呈给她。她将锦袍翻开白色里子露在外面,摘下头上金簪挑开所缝的线,将线拆开,显出几竖行字迹。道:“胤儿!过来看仔细了。”赵匡胤近前躬身谨慎观瞧,道:“孩儿谨遵母命!”

杜太后道:“六儿近前看看。”

杨六郎上前两步细看,禁不住一惊,道:“娘!这——这——这等国事——”

杜太后道:“六儿!国事也是咱家的事儿,切勿推辞。假如你这皇上二哥不尊为娘所说的帝位传承顺序,你就把为娘这道诏书公布于众。娘若不在了,也只有你能震得住他。娘!为难你了吧!”

杨六郎道:“娘!圣上您还信不过。”

杜太后道:“以前行,自他披上那身黄袍,为娘真的有点信不过。娘就信你了。”起身要给他施礼。

杨六郎慌忙伏地叩首,道:“六儿谨遵母命!”

杜太后道:“六儿起来。”用针线一针一针将月青色锦袍拆开处缝上,边缝边说“赵家二代、三代、四代皇位就这么传承,胤儿记好了!六儿来监督,哪个违背了老身之命,六儿就造他的反。来六儿收好。”

杨六郎跪着接过月青色锦袍,起身罩在身上。

当着杨六郎、赵朴之面,杜太后一点情面也没给赵匡胤留。

赵匡胤寻思:太后如此是不信任亲儿子,言下之意说自己不孝。脸上青一阵子白一阵子。

杜太后瞅瞅他,道:“胤儿!娘没给你留面子,身为一国之君,难为情了!”

赵匡胤急忙叩拜,道:“娘!您多虑了。天大地大,娘为大。什么一国之君,在娘面前只有胤儿。”

杜太后办完一件大事,如释重负,看他如此孝敬,心情格外舒畅,开眉笑眼。

次日,赵府老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炮仗齐鸣,红毡铺地,黄缎围墙,杜太后端坐正堂,接受众人拜寿礼。前来祝寿的都是皇上赵匡胤登基坐殿发迹之前的故交。霸府八翼,次相刘熙古、宰相赵朴、翊相李处耕、枢相沈顺宜、次相吕瑜庆、枢密承旨王稔钐、计相楚召璞、归德节度使张彦柔。赵匡胤的十七位结拜兄弟,按年龄大小顺序是,长兄镇国公李业(字延绩)绰号“银矟霸王”、三弟静天郡王慕云(字化龙)、四弟镇天郡王韩乾(字嗣坤)、五弟翊天郡王王珺(字仲琪)、六弟“转世冉闵”金枪将杨美(号光霁)、七弟佐天郡王石远(字彦钊)绰号“昆刀令王”、八弟悍国公党跃(字汉超)绰号“撼山嬴荡”、九弟佑天郡王驸马高用(字怀德)绰号“银枪令王”、十弟佐国公赵旌(字焰麾)、十一弟佑国公张霄(字光汉)、十二弟龙亭侯罗玠(字彦珪)、十三弟虎亭侯王登(字彦晟)、十四弟南亭侯刘坤(字守众)、十五弟西亭侯刘恩(字卿义)绰号“铁矟齐霸王”、十六弟北亭侯刘逊(字庭让)绰号“大刀并高昂”、十七弟解亭侯王贞(字正重)、十八弟东亭侯韩赟(字崇瑾)。杨崇溯、武天真跟在杨六郎身后。众人一一献上寿礼,给杜太后行拜寿礼,作祝寿词。赵匡胤结拜兄弟的老八党跃、老十二罗玠都是粗人,作不了祝寿诗,一个个往后躲。“哎哎!八哥、十二哥还往后躲,踩着俺的脚了。给娘祝寿,又不要你的命,躲啥呀!”

这说话的人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老十三王登。此人身高九尺挂零,长得相貌凶恶,脸似乎一张铜锣,满脸都是大疙瘩,这张脸哪,黢黑黢黑,两道九转狮子朱沙眉飞通两鬓,一对大环眼往外鼓鼓着,秤砣鼻子鲇鱼嘴。看年纪有三十出头,声音洪亮。

党跃道:“老十三,八哥俺不会拽词儿,你来!你来!”

武天真看党跃,彪焊体壮气壮如牛,黑绿色的一长张脸,浓眉大眼,鼻挺肥实,嘴大唇厚,一把黄胡须。说起话憨声憨气。三十多岁年纪。

王登道:“俺哪会呀!”

党跃道:“不会,瞎咋呼个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

.

阅读英雄无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