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古代发家实录》
古代发家实录

第34章 第 34 章

当清河县县令和八字胡沈平来到沈家村的时候,沈黎正在忙着给来家里的小孩子蒸米糕吃,不能用红糖,沈黎就用甜果子榨出来的甜果汁和米粉混在一起,做成淡红色的米糕。可能是过程哪里不对,沈黎做出来的米糕甜中还带着酸,但是大概也是好吃的,至少小孩都吃得很开心。

大人们有些不好意思,纷纷回家拿大麦,粟米或者大豆来换,如今家里有粮食了,倒也不用苦着这群嘴馋的孩子们。

“来秋!村口来了县令,还有一个穿青衣服的,看着挺有派头的大官!他说他是礼部员外郎!来给你家送陛下的恩赏的!”几个在沈家村做工的人因为常年混迹在县城,知道县令的官服是啥样的,看到一队人马走过来,赶紧过来报信,好让沈家早点做准备。

村人一脸羡慕地看着沈来秋,“来秋啊,你要走大运了!怕不是皇帝陛下看你生意做得好,要赏你个官当当吧?”

沈来秋愣住了。

他半晌才反应过来,“皇帝派来的?我们家有什么事情居然让皇帝陛下知道了?”

沈来秋心不在焉地向周围纷纷向他道喜的村人拱手,村人知道他如今不方便招待自己,随便道了两句喜,便知趣地回自己家去。

他叫沈黎和余氏赶紧换一身好看些的衣裳,平常在家里做活的时候,一般外边的衣服不穿特别好的,怕费衣服。见客的话,这一身旧布衣裳穿着不像话。

等他们换好了衣裳,刘县令和沈平已经走到村口了。沈黎赶紧把家里装着皂液的瓶瓶罐罐,还有散发着气息的腐乳或者臭豆腐搬到厨房去,免得熏着客人。

沈来秋和沈黎对着二人作揖,余氏福了身,不便见外男,倒了茶水,就很快下去了。沈来秋对着沈平和刘县令,还是有些紧张的,反倒是沈黎,因为在现代经常参加演讲和学术汇报,一脸无所畏惧的样子。

沈平在心中暗暗称赞沈黎这个孩子处变不惊,淡定自若,觉得这孩子没有出生在官宦世家真的可惜了。

入座之后,沈平道:“吾乃礼部员外郎,奉陛下旨意,嘉奖沈家麒麟儿。”然后传达了皇帝陛下的口头表扬,说沈神童做出了利国利民的农具,真是天佑大昭的好事,赏赐沈神童是上天的旨意。曲辕犁和筒车做出来后,可以,免费给沈家村分发三份,农人可去粮长那里借用。

沈来秋就是粮长,他本来还说沈黎做的曲辕犁不够,村里许多人还未借到,如今皇帝陛下如此体贴民意,真是让他颇为感动。

沈平看到沈来秋在还没有听到真正的赏赐,只是听到陛下要给沈家村做筒车和曲辕犁就感激涕零的样子,更加满意了。也只有这样不贪婪,为着自己的村人着想的爹,才能教育出如此孝顺聪慧的孩子吧。

沈平清了清嗓子:“咳咳,斯人聪慧有加,百里挑一,以孝闻名,特赐良田六顷,银四百两,赏百家衣。”

沈黎惊呆了,皇帝陛下,真是太大方了,且给的赏赐也人情味十足!百家衣,就是从一百户百姓家里拿一块布头,拼凑成的里衣,不算贵重,但是一个皇帝,能想起神童还是个小孩子,愿意祝福他穿上百家衣后长寿平安,真是少之又少了。

无论皇帝是如何想到这个的,沈黎都感受到了来自一个掌权者的关怀和爱护之意。难怪总有些臣子,那样忠心耿耿,还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恩有重报啊!

沈来秋被皇帝陛下的大手笔惊呆了,六顷良田!四百两银子!不说银子了,这六顷良田还得了吗?他们这样的平民,哪里买得着连片的六顷良田?

沈来秋和沈黎谢恩完毕,正事算是办完了,沈来秋请他们留下来吃饭。正好宰相叫沈平观察沈黎是否有异样的地方,沈平自然毫无异议,刘县令本来因为上次的事情对沈黎有些印象,加上沈黎这次得到皇帝的嘉奖,那是在他的履历上也能添上一笔光彩的事情啊,不用说他也会留下来的。

“这是什么?怎么看起来有些像糖糕?”沈平指着角落堆放的肥皂,好奇问道。

“这是肥皂,旁边那一堆是香皂。”

趁着还没开饭,沈黎拿出肥皂和香皂,再打一盆温水,拿出干净的毛巾,让这位充满好奇心的礼部员外郎大人试一试这两样东西的好处。

半晌,沈平红着脸看着沈黎倒掉了一盆有些发黑的水,沈来秋宽慰道:“这不算什么,您定是行路上风沙太大,不方便洗漱,才会这样的。而且我们家的肥皂香皂,确实去脏能力很强。”

沈来秋想了想,拿出许多牡丹芍药花样的香皂,包装好,又随便抱起一打肥皂,用木匣子装好,送给沈平和县令:“这是现在我们家卖的东西,大人们要是不嫌弃,就带几块回家去用用吧。”

县令和沈平欣然领受,这在市面上卖得到,也不算贵重东西,就算收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县令夫人现在非常喜欢牡丹皂,市面上的牡丹皂价格居然被炒高了,一块需要二三十文钱。

沈黎也没想到纯朴的古代人也会去做黄牛生意,不过香皂本身就算是比肥皂高档的东西,稍微贵上一些不影响什么,但是肥皂不能贵。他做肥皂,赚到的钱并不多。因为本身做出肥皂就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制造清洁的环境。有了肥皂,无论是图新鲜也好,后来用习惯也罢,都为了减少传染病或者细菌对人体的侵害。

现在沈黎有蒸馏器皿,可以做出酒精,就是不知道皇帝相不相信医用酒精可以消毒了。沈大人看起来就是个好官,沈黎若是把蒸酒的办法告诉他,沈黎不怕他私吞。

当然,私吞也没事,他还能走世子的路子,世子一定能慧眼识珠,发现酒精的好处的。

沈黎爱干净,所以庄仆会把猪圈打扫得极为赶紧,天气暖和点的时候,甚至会把猪身上用温水冲一冲,刷一刷,这时候沈平就看到沈黎家的猪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伸展四肢,一副我早就习惯的样子让庄仆给它们洗澡。猪槽里的食物居然是热的,显然煮熟了。

沈平终于忍不住问了:“你们这里的人是怎么养猪的?我看农人照顾孩子都没有你们养猪讲究,给它们晒太阳,洗澡,吃煮好的猪食,甚至带它们出门遛弯。”

沈黎刚开始听着觉得没毛病,可是遛弯是什么?

沈黎听完沈平大人的解释,忍俊不禁:“大人,您误会了。给它们晒太阳洗澡,是为了防止它们生病。一只猪生病,其他的猪也会跟着生病。有时候村中一只猪得了猪瘟,其他猪也会被传染上,跟人的瘟疫是一个道理,不过猪瘟只会传染猪。吃热的猪食,也是出于怕猪生病,更重要的是,吃热猪食,他们可以长得更胖。至于遛弯——”沈黎忍不住笑得眉眼弯弯,“因为肥皂需要猪油才能做出来,因此十里八乡的养猪的农户,都愿意把猪送到这里来,因为可以很快卖掉,猪的价钱也比别处贵上一些。”

一些大商觉得沈黎收集猪油的速度太慢,耽误他们的订单,就直接由他们去购买猪油。沈黎用这些猪油可以做许多肥皂,即使他赚得不多,也不会亏本,因为材料钱花不了沈黎多少钱,富商购买的猪油做出来的肥皂远远多于他们订单需要的香皂肥皂。但是沈黎也不会告诉他们,谁还不喜欢省点钱呢?

沈平表示怀疑,但是沈黎家的猪确实长得肥肥胖胖,看起来还很健康。对比一下他以前见过的猪,果然还是沈神童家的猪看着好多了。他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了,打算告知丞相。

“那这是何物?”

沈黎上前一看,哦,这是他先前为了建造筒车前,做出来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模型,为了让筒车建造得更加方便做出来的东西。他就简单用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简单讲了这两样东西的好处:“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但是省力。我们可以用它们组成滑轮组......”

沈平不想承认这个孩子比他懂得多,更不想承认就算是沈黎掰碎了跟他讲这些,他也不太懂......但是没事,他都记下来了,等着让丞相去思考这些他听都听不明白的东西。丞相当年也是神童,和沈神童一定有许多共同话题。他摸了摸自己已经有些秃的脑袋,叹了一口气。

沈黎看到沈平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体贴地不再上物理课,而是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奶茶,比如果酱。果然刘县令和沈大人都非常喜欢。

沈大人道:“你我还是本家,可是子侄中没有一个能和你比的。”那遗憾的眼神,让沈来秋有些害怕,怕这位大人爱才心切,想把他儿子抢去做自己的儿子。

沈平大人心里在想,若是沈黎是自家远房亲戚,说不定等自己的女儿长大了,还能许配给沈黎。可惜,沈黎出生太低!唉,世间万事难两全啊!他那女儿,小小年纪,就心高气傲,属实不妥,再看沈黎,年纪比女儿大不了一岁,就如此稳重,人跟人,真的不能比啊。

看来陛下想的是对的,出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行和才学,当初世家豪门不惜兵变也要保住世家为官特权,不允许寒门通过科考进入朝堂,原来早就知道会有今天。

沈平的眼光一直很好,沈黎,注定不会在沈家村这个浅滩呆太久。

沈黎不知道这位大人在想什么,还以为刚才无意识摸头是为了自己的秃头烦恼,于是沈黎就说了好几个可以生发的方子,有些是现代普遍知道的,有些事古书上记载的。沈黎如今记忆力越发好了,以前随便看到的东西,现在都能记起来。他怀疑自己的脑袋产生了变异。

沈平看着沈黎真诚的眼神,想生气也生不出来,甚至还觉得沈黎是个真性情的人,即使面对当官的人,也能不卑不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朝堂之上,不就是需要沈黎这样的人才吗?

总之,经过一顿丰盛的午饭之后,沈平已经觉得沈黎是天降大才了,恨不能立马找丞相秉明此事。于是饭后稍作歇息,打包了沈黎非要他路上带着的茉莉奶茶,就上了马车打道回府,刘县令陪同着回去。

等客人一走,里正就来了,身边还有县衙的两个小吏,这是要给沈来秋丈量土地的意思。沈黎有些晕乎乎的,因为随着两位大人走了以后,他的心神就都被白花花的银子和厚厚的一沓地契栓住了。六顷,就是六百亩田地!虽然这里面包含了林地旱田,可是水田也真的不少了!六百亩中,水田高达一百二十亩!林地少,旱田多,沈来秋看着地契,不由得哆嗦起来。他赶紧做活,免得自己痰迷心窍,欢喜疯了。

余氏也异常欢喜,去年年初,她还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如今,若是她想,穿金戴银也是使得的。

里正感叹道:“你差不多要占了大半个县的田地了,人都要敬你一声‘沈半城’了!人的际遇,真的是太难说了。”

沈大满听说自己的三儿被皇帝赏赐了,还赏了这样多的田地和银子,一时过分高兴,竟然昏过去了!沈高氏担心老头子发生什么事情,赶紧喊人过来帮着叫郎中。

一时乱成一团,沈来春回来看热闹,没想到自家老子拖后腿,他没好气道:“你高兴昏过去有什么用?当初那样偏心小儿子,你三儿子又不会给你半亩地用!”

沈高氏气得想抄起鸡毛掸子打人,但是又怕人笑话,只能忍气吞声。

沈来秋在村中人缘好,他一打招呼,早早就有人去请郎中了。

沈黎也很担心他祖父的安危,虽然祖父偏心,但是人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且为着他家得了这么多赏赐才高兴成这个样子,不好好照顾,恐怕落人口舌。于是自去庄子叫两个壮健的庄仆,拨去照顾祖父。余氏看到了,也不多说什么,只每日做些滋补的菜往公爹那里送,很是刷了孝顺的名声。

而沈高氏日日能看到余氏穿得如此体面,觉得刺眼,又不甘儿媳过得比她这个婆婆好,心中每日煎熬,过了不久,竟然又病倒了。沈来秋也没多表示什么,只给大哥送了钱粮,让大嫂回家照顾。

阅读古代发家实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