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蛮权纪》
蛮权纪

第119章不必遗憾

几个月后。

昭神国西北方最远的边境小镇十里外。

“哈哈......亮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如愿归来。”

诸葛亮大笑着代表文武百官迎接大王蛮元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归来。

镇守此地的军队和此地百姓及官员也自发聚在道边喜庆欢迎大王再次凯旋。

他们听到丞相大人的话,看到大王欢快笑容,都情不自禁振臂欢声大吼:“大王战无不胜。”

诸葛亮喜气洋洋:“大王放心。接收工作早已备好。房舍、粮食,良田、牲畜.....什么都不缺.....”

蛮元此行收获不小,最重要的是把苦难的魃能带回家,所以本就心情极好,尽管他对诸葛亮的能力毫无怀疑,听着诸葛亮极其精练简明扼要汇报着国内这半年多的喜人变化,仍不禁更加欢快。

他笑呵呵看着诸葛亮。

数月不见,孔明先生越发神采奕奕,丰神俊朗,言行举止越发轻松洒脱却威仪日盛。尤其是那对明亮睿智的眼中越发激荡着某种神采活力......权力果然是最好的良药,最能让人焕发“青春”。

蛮元知道。诸葛亮的神采活力,那是某种壮志激情。

此次出征,他在日常中已从赵云的只言片语隐隐约约觉察到了点那是什么壮志......

他曾暗暗吐槽:孔明,心真大!真特么敢想!

由此也反视过自己。

自问:这,或许就是孔明是历史名人甚至可称伟人,而我却只配当个小厨子混吃等死的原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时候真就是如此。

以诸葛亮的才智,在这个世界或许也有资格那么想.......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复杂身份,无疑也促使他不但敢那么想想,而且敢实实在在努力往企图的那方面做,并且必会无形的推着我往那方面做。

对此,蛮元唯有暗暗苦笑:孔明,你可真看得起我!

对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蛮元还是很有数的。

甭管背上多么唬人的身份,我终归只是个地球小厨子+傻子阿蛮结合的材料。

在偏僻山中荒野当个野人国大王,用好诸葛亮这等我有所了解的历史能臣治国,顶着领袖名头混日子,这是我能办到的。其它的,嘿,何敢奢望......

这特么是神魔世界。

阿蛮的强大在于他不是凡俗世界的凡人,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这点神异不凡还真不算什么。

在这世界,比阿蛮更神异强横的,多到不知凡几......只那露头的观世音就不是我能对付的......还有那个藏匿在山中偷窥我,我怎么也找不到的家伙,也必定远不是我可以对抗的。

这些自知之明和忧虑,蛮元现在自然不会对诸葛亮透露。

日子,从来都是过一天算一天。

明日,谁知会怎样?

明日事明日再说。

这是末世人标准的心态。

对诸葛亮这些名人,蛮元盘算着,先糊弄着用着。

傻子才着急实话实说你想指望我带着大家能干到的伟业.....其实我不行啊。

那等于是逼着这些好帮手失望离去。

此刻,蛮元饶有兴趣的是:诸葛亮唯独把闲人谭嗣同带来一同迎驾,没带其他朝中要员。

转眼一年多了,谭嗣同在诸葛亮等过来人的丰富修炼经验帮助下,由灵气构成的虚幻躯体已经大致修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不但身体凝实成形,原本被慈禧等折腾得虚弱的魂魄也炼得越发强大。

他本就是个气志非凡的昂藏汉子,此时气态越发坚毅从容大气,满脸欢喜笑容,显然心情极好,坚毅的眼神中除了对新君主蛮元的恭敬、仰慕、赤诚与热情,和诸葛亮相似,也闪烁着某种斗志激情光芒,此刻站在那就象一杆敢战天斗地的锋锐标枪。

蛮元猜测,谭嗣同的这种斗志应该不是诸葛亮心中的那个雄心壮志。

诸葛亮这等人不会轻易把自己想实现的大业这么早就透露给谭嗣同这种陌生人。那个理想,现在看实在是太不靠谱,属于绝不可能实现的.......以诸葛亮的心性只怕连韩非子、商鞅都没透露过。

谭嗣同的斗志应该是:重生了,真好,这一世,我定要把前世蛮清等垃圾王朝转世这个世界的一切腐朽仇敌全扫清,助大王实现威服世界的强君强国梦,不负此生,顺便报了大王对我的再生大恩。

蛮元心说:老谭呐,那你可能要失望了......

所谓大清盛世明主那两位皇帝和腐朽无耻大佬们,还有其它王朝大佬,灵魂鬼体都在那炼狱融成了怪物一部分,被我吞噬了后又化成了某种怪兽的一部分,等于都已不存在了。你谭嗣同扫谁去?

当然,别的地方可能还有历史垃圾......谁知道呢。

蛮元却是看懂了诸葛亮[特意]带着谭嗣同迎驾做工作汇报的用意。

谭嗣同是我再造的人生,无论谭嗣同是什么样的人都无疑成了我的心腹。

诸葛亮特意在我的心腹面前汇报工作,是表示他汇报的都是最真实可信的,而且要事无遗漏,表明了他心地光明公正,对主无私。

诸葛亮这个方式做得很巧妙。

因为谭是个纯粹闲人,却住在灵霄殿受指点修炼,等于能对诸葛亮等朝中大佬的工作大致都了解,又是懂政治的,也有能力判断大佬们的工作的是与非、对与错,以及是否暗藏私心恶意......诸葛亮若是带着辅政丞相的(蛮元嫡系心腹)小班来,那就显得太刻意了,属于猜忌君王对他不信任。

诸葛亮为人行事就是这么睿智谨慎周全而很自然,让人熨帖服气。

有这样的丞相帮手,何其幸运。

蛮元毫不犹豫地给了诸葛亮最高评价。

他特意收敛了嘻嘻哈哈,很严肃正经道:“丞相办事,我自放心。”

顿了顿,他特意加重语气又强调一遍:“还是那句话。如何治国,先生尽可放手施为。”

诸葛亮朗声大笑,坦然接受了......

他知道大王说的是真心话,而且他这丞相当得也确实是太如意,干得太顺畅快活。

当年在蜀汉,他虽然有皇帝般的权势,却还有李严等复杂强大势力的多重掣肘。国主刘禅?那就是头聪明的猪,不提也罢.....总之,很多大事想实现却被牵制得有心无力,心力憔悴,徒呼奈何。

先主刘备虽然对他甚好,依为臂膀,但臂膀就是臂膀,不是脑袋。

一切还得刘备作主。

而刘备资质能力且不说,自有一套私心盘算,说到底仍是帝王的一切唯我,岂会真为国为民.....

而在这,在蛮大王手下为相,不止有蛮元全权交托的军国大事事实上的无上权威自由,而且下面几乎没任何掣肘,简直是如臂使指,发出的指令总能最快捷如意实现。

商、韩二君和他是团结一心的团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佬都是思想觉悟极高的大智者,在一些事上可能和他看法不一,思想观念上有差异甚至冲突,但不会在政治上为作对而作对。

至于鲁班、张衡,官位很高,权势很大,却是技术官员,关心的是技术工程,而不是权力斗争。

诸葛亮又没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他这样的智者很懂一个道理:有的人看着很普通甚至很不堪,却就是能压住巢,天生就是老大。大大咧咧,智慧只怕不够高的野人蛮元无疑就是这样的人。大家就是信他,服他,愿意听他的.....

他看好蛮元,愿意倾力辅佐。

君臣相得,官场和社会上下和谐,工作好干,官好当,畅快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的同时,还能获取大把的功德加快修炼,此世有望获得永生.......这样的丞相,他当得岂会不开心。

蛮元也不忘鼓励一把谭嗣同,明确期待他早日完成化人修炼然后能专心担工作为国为民出力。

说说笑笑地进了镇子修整,蛮元也把没能收到明宋名臣干将的遗憾向诸葛亮吐露了点。

诸葛亮想了想后却摇头道:“依亮看,主公这遗憾大可不必。”

这些名臣,得之未必是幸,失之未必不是福。

诸葛亮信奉儒家的一些观念,比如忠义君子......但,他对世间盛行的儒家及名士能臣却相当鄙夷。

且不提那些高大上的道德教条和理想其实只是口惠而实不至(真做也没谁真能做到),只是一代代空喊口号,反复喊喊,洗脑忽悠大众当傻子,同时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批评别人,把控天下。

在诸葛亮这看来,儒教最黑恶的缺点就是两个字评价:保守。

儒家人和儒教国度都一样,恨不能世界永远不变,如此就可以永远当尊贵体面大爷,高高在上训众生,吃众生,操控(玩)众生。他们是科技的最大敌人,阻挡着科技工业时代的到来。

只这一点就是不可接受的。

保守还体现在,对内是龙,对外是连虫子都不如的东西,只会狮螺壳里做道场,热衷内讧折腾得欢,对外既无心也无力开拓,还热衷装比显圣,最爱拿民众的血汗表现天朝上国大度慷慨仁义.......

这一点正是诸葛亮最不能容忍的。

这是神魔世界。

在这个世界,一个国家不能对外开拓进取,就等于没有生存机会。

阅读蛮权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