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门》
穿门

作品相关之27“高山”地名的蕴味

散文

一般来说,从地名可以读出一个地方最显著的、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特征或历史文化的底蕴,然而,当你走进高山镇,却看不到也感悟不到与其地名相符的景物或表征,一句话,高山镇无真正地理意义上的山,更别说崇山峻岭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山”的解释为“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在福清,不论在北部的镜洋镇,西部的东张镇、一都镇,还是西南部的渔溪镇、新厝镇,都可以看到山地或与山相连的丘陵,但在高山镇,不要说山地,就是丘陵也鲜见。那么,高山地名的蕴味在哪呢?

高山镇地处FQ市的东南部,龙高半岛的中部,足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从地图上看,龙高半岛如一只长靴楔入大海,三面海水环绕,它又如一个硕大的平台高悬在海面上,从海上望去,半岛的海拔虽不高,但也会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

古语中有“高山流水”的说法,“水”在中国人的骨髓里的另一层含义为“财富”,而对财富的向往与追求则成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所孜孜以求的,谁不梦想着发财,谁不向往着有朝一日坐拥财富,谁不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古语中还有“山高水长”的说法,就是人们希望财富如同从高高的山上流下的长长水流,绵绵不尽,这财富,这好日子能够绵长久远,一代又一代留传下去。

我想,从高山镇的先民到今天的人们,千百年来他们追求的应该是思想精神层面上“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就是心灵上的“高山”。走进高山镇,我的眼前若隐若现出一千多年前从中原入闽迁徙到这里的先民开荒拓土的不屈不挠的形象,我的耳畔隐隐约约传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志士追求真理的呐喊。走进院西村,在林氏宗祠“尊祖敬宗”的牌匾下,是“虚心为竹功业追先哲,清节而秋精神让后贤”的对联。走进前王村,在祠堂,在古民居、古建筑前,从一对对斑驳的楹联中,我读到了历史,也读到了当地人民自古至今灵魂上凝聚不散的那“高耸的部分”。例如,“男儿当有凌云志,将相何须世冑家”,何等的壮志凌云;“万里长空开眼界,一川春水润心田”,何等开阔的胸襟眼界;“勤俭黄金种,诗书丹桂根”,“承家多馨德,继代有清风”,“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孝友家庭政,文章邦国光”,何等的正能量的教诲传承。这些楹联,镌刻在墙上,更是镌刻在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镇乃至龙高半岛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心灵里。

走进高山这座FJ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有福建师大附属德旺中学、育才中心小学、高山镇中心卫生院新院、污水处理厂、海峡商品交易中心,等等,我们分明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正呈现在眼前。在人们惊诧于高山镇这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他们的追问,为什么高山镇这片自然物种并不怎么丰饶的地方能发生如此奇迹般的变化?为什么高山镇能走出像林学善这样的侨贤?为什么高山镇能走出像曹德旺这样的大企业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在哪里?自然,答案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我想,这应该是历史的选择,应该是改革开放的必然成果。不管这个人物叫什么名字,他必然会出现,首先创造出财富,然后又以其财富回报社会,奉献时代。正是高山镇这片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思想精神底蕴十分丰盈的土地才孕育出今天的成就,并将成就更加灿烂的明天。

祝福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敢为人先、勤劳智慧的人民。

作于2017年9月中旬

阅读穿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