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以文明的名义》
以文明的名义

第225章革命圣人

两人随后不再谈论正事,只是谈论一些风土人情。

这时管家进来禀报:“静江先生来了。”随后一个声音响起:“哈哈,老虞头,好长时间没吃到你家的糖醋鲤鱼啦。”

张静江,浙江乌程人,时年43岁,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孙中山去逝后,在他的竭力扶持下,蒋介石才得以登上国民党最高权力宝座,蒋尊称他为“革命导师”。

“静江老弟,糖醋鲤鱼早备下了,来来,今天请你来,是介绍你认识一位小老乡,也是你的本家,从小在美利坚长大,祖籍浙江,明寓老弟,这是张静江先生。”虞洽卿并没有介绍张静江的身份。

张明忙站起来拱手道:“久闻先生之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张静江腿脚不便,虞洽卿亲自将他扶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自己则坐在下首。张静江忙推辞:“这怎么使得?”见对方示意自己和这位年轻人谈谈也就不再推辞。

转过头来也拱了拱手:“在下腿脚不便,就不起身见礼了,千万莫怪。”

张明微笑以对:“哪里哪里,能与革命圣人对面而坐已是三生有幸,先生为革命事业散尽家财,此次应中山先生所请不辞辛劳筹办证券物品交易所,筹措革命资金,实乃我辈楷模,晚生在此恭候先生教诲。”

张静江闻言后立即转头看向虞洽卿,见后者也露出意外表情,不禁心中疑惑。此人如果真是刚从美利坚来,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年初从广州来沪开办交易所的内情?难道他并不是从美利坚来?那他通过虞公接近自己目的何在?

见对方眼中隐隐有戒备之色,张明视若未见,仍然自顾自说道:“我们这些海外华人,虽身处外邦,但仍时刻心念故土,盼望着祖国能早日统一,早日强大,经常与上海老友互通信息,关注国内局势。此次总部欲派人来华开拓市场,我毛遂自荐接受了这一任务,就是想亲眼看一看能够为祖国做点什么。”

张静江打了个哈哈:“想不到张先生如此爱国,可敬可佩!”说完和虞洽卿交换着眼神。

张明没决定与他合作,自然不想消除他心中的怀疑,这样进退自如。

虞洽卿见张静江心有疑虑,不愿深谈,也不便多说,转换话题道:“今天行情如何?季陶、伟记两位怎么还没到?”

张静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说:“托您老的福,最近生意挺不错。现在六点多了,他们俩也该来了?”转过头对张明说道:“张先生从美利坚来,有什么新鲜事可以相告啊?”

张明知他还在试探,漫不经心地说:“要说新鲜事还真有,哈定总统上任后发布了禁酒令,在现在的美利坚,贩酒、喝酒要罚款,甚至判刑,你说新鲜不新鲜?”

张明所说的显然出乎二人的意料,但也无从辨别真假,但这种事情是很容易核实的,相反张静江有点相信张明的身份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奇妙,当张明发现自己无意间说的句真话居然收到了戏剧性效果,也不禁觉得好笑。

张静江沉吟着缓缓开口:“不知张先生此次归国有什么打算?”

张明回答得很爽快,显得未经思考:“哦,下午刚和虞公商谈,想在浦东开办实业,利用美利坚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发展民生产品。”

“哦,这是个好事,我和虞公一直都想发展民族工业,但苦无设备技术,看来我们可以好好合作合作!”张静江明显兴奋起来,这不是作伪,事实上当时中国有不少爱国人士都有实业救国的理想。

“只是国家处在动乱之中,发展实业谈何容易啊。”很快张静江又从最初的兴奋中冷静下来。

这时虞洽卿适时插话:“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还是支持孙文先生的北伐事业,尽快实现国家统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说完丢给了张静江一个眼色。

阅读以文明的名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