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以文明的名义》
以文明的名义

第320章蚕食沙漠

宁夏军进驻甘肃已经大半年了,在马鸿宾、赵刚等人的领导之下,甘肃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正值盛夏,农田里的小麦、玉米长势喜人,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新任甘肃督军为他们分配耕地、三年免租、春荒时还免费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被服、种子,让他们顺利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政府还准备为他们统一建设冬暖夏凉的砖瓦房,这一切就好像做梦一般,让大家高兴中带着忐忑。

甘肃的城市乡村不断有新的厂房、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原来坑洼不平的乡间公路被平整的沥青公路取代,为了防止对后世造成困扰,各大中城市的原有格局几乎没有进行改变,新增建筑都布置在城郊区域。

甘肃西北部,武威东北,腾格里沙漠深处。

三个月前,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中心出现了一座孤零零的白色建筑,这是张明、张晓霞新建的一座物质转换工厂,工厂以黄沙为原料,生产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以工厂为中心直径4公里的圆形范围内的黄沙已被清理干净,地面上已经有茂密的青草在茁壮成长。

细细观察会发现,在地面上有蛛网状的密密麻麻的细管。蛛网的间隔大约十公分左右,细管的直径不到1公分,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在这些细管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孔洞,正在不停向外喷吐着细密的水雾,在这片草地外围有一圈足有十米高的透明围栏,透过围栏可以看到外面的沙层足有5米多高。

张明计划将这片方圆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在这建设大型工业基地,根本不存在与后世产生冲突的问题。他采取的方式是将这片区域划分为100个区,在每个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这样的物质转换工厂,茫茫沙漠正好为物质转换设备提供丰富的原料,可以就近生产成所需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以及生活和灌溉用水,然后呈放射状向周围延伸,将圆的半径向外延伸200米,先修建隔离带,然后敷设灌溉管网,灌溉管网的水源来自于基地中心的集中供应,每天定时进行灌溉,保证种植的草皮能够生长。

三个月来,在这片沙漠中,散步着一百个绿色的圆点,圆点每隔一个月就会扩大一圈,假以时日,这些圆圈总会相连起来。在这一百个圆点中,按照总部专家的系统规划,分门别类建设不同的生产基地,形成一个种类齐全、自成一体的工业区,在这些生产基地中,除了飞机、坦克、大炮这些军用基地外,更多的是民用基地,预计两年后这里将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区。

出于保密需要,这些基地中除极少数崇明基地派出的管理人员外,大多数工作是由自律机器人进行操作,生产工厂中的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根本无需人工干预。

张明和张晓霞一行人在这里一个点一个点的完成物质转换工厂的建设,另外建设了必要的居住区和生活设施,供管理人员居住。足足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一百个点的建设任务。

此时两人总算可以离开腾格里沙漠,回到崇明基地休整。三个月前,最后一名替代者已顺利进入沈阳大帅府,崇明基地派出的辅助人员也同期进入东北,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阅读以文明的名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