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61章刘邦关中王美梦

第一卷:诸侯反秦,再此结束。

第二卷:刘项楚汉争霸,正式开启。

咸阳,是大秦王朝的国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

咸阳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据史料记载,是这样说的: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这座都城,位于崇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故称咸阳。

咸阳地理位置很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直入黄河。渭河与终南山之间,抵达函谷关。

在写《战国风云人物人物君王篇》地时候,我介绍了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韩都新郑,燕都继承,齐都临淄。

现在,来说说咸阳那些事。

咸阳能够建立,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孝公。

话说,秦国在春秋建国,还是有很强地发言权和存在感。

支持周平王迁都,称霸西戎,助楚复国,扶持晋国三位国君,其中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地晋文公。随后,秦国历经几世之乱,君主更换频繁,存在感不断降低。

直到一个人出现,终结了历经几世之乱。这个人就是把流亡,当做是出去旅游,顺道学习,归国后在秦国推行变法的有为国君。

他就是秦献公。

秦献公一生充满传奇,我在《战国风云人物之秦武王篇》重点介绍了这个人。

秦献公对秦国有四个重大贡献:

1、结束秦国历经几世之乱。

2、效仿魏国推行改革。

3、重拾秦国大国自信心:自从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秦军五十万,秦国自信心受损。秦献公继位后,用了二十年,对三晋发动战争,胜多败少。

4、选了一个好的接班人:次子秦孝公继位。

公元前361年,少梁一战之后,秦献公去世,迎来了秦孝公时代。

秦孝公在位做了两件重大意义地事。

1、重用商鞅,推行两次变法。

2、修建咸阳。

秦孝公推行第一次变法后,趁着齐国围魏救赵,也出兵伐魏,打赢了。随后,秦孝公加大力度推行了第二次变法。

秦孝公第二次变法前做的第一件事:修建咸阳。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让商鞅负责,效仿齐、鲁宫廷,修建新都。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国都栎阳,迁到咸阳。

从此,咸阳成为秦国国都。

咸阳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七代人八位君主经营。尤其是秦始皇,灭六国,就按照诸侯修一座宫殿。

咸阳,成为最大、最繁华地一座城市,也成为了地理历史坐标。

咸阳见证了秦孝公推行变法,目睹了秦惠文王征战诸侯,见证了秦国崛起与争霸。目睹了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地万丈豪情。

刘邦等人,生活在沛,哪里见过如此奢华霸气地宫殿。

刘邦曾来咸阳服徭役,见到秦始皇发出一句:大丈夫当如此。

如今,他做到了。咸阳,他来了。

刘邦完成了年轻时地梦想,活成了最初想要成为地那个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你肯努力,明天就不会是梦。

几年前,刘邦想都不敢想,他只是泗水亭长。咸阳城,可望不可即。

现在,咸阳就在他的面前,即将被他踩到脚下。

刘邦进入咸阳,要做的第一件事:如何处理秦王子婴。

秦始皇亡六国,六国国君下场很惨。要么,被诛杀;要么,被饿死;要么,不知所踪。

现在六国后裔亡秦,又会如何处理末代秦王。

因此,摆在刘邦面前首要问题:如何处理秦王子婴。

刘邦没有做决定,先问了诸将地意思。

诸将统一口径,给出了一个答案:杀。

毕竟,他们起义,从西边跟随刘邦打进咸阳,是因为深受暴秦之苦。他们来了,就要消灭,令他们吃苦的人。虽然子婴上台没有施展拳脚,绽放光芒。但,历史给了他,露脸机会。他是秦王,是秦国代表。

子婴,也是一位悲剧人物。上天给了他露脸机会,却露脸时间很短,只有四十六天。然后,宣判了他的结局:死。

显然,秦王子婴也做好了准备。毕竟,秦对六国不友好。现在,秦失势,也该如此。哪怕要死,秦王子婴也没退宿,而是选择堂堂正正去死。

诸将皆想杀子婴,子婴也做好被杀地准备。这个时候,就考验刘邦地胸襟和气度,以及个人处事能力。刘邦伐秦,就是为了推翻暴秦统治。子婴是秦最高统治者,他死了,反秦才结束。

子婴去留,也是给刘邦出了一个选择题且只能二选一:a、杀;b、不杀。

杀,部将和山东百姓,欢欣鼓舞。但,会得到秦人憎恨。也不方便刘邦日后管理关中。

不杀,部将又会不断谏言。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刘邦是做大事地性格:临机应变,做事求稳。

刘邦不读书,但,读到了比书更重要地东西:人心。

所以,刘邦做了一个决定,子婴,不能杀。至少,不能用自己手去杀。

刘邦遇见大事,临危不乱,冷静想对策。他应该用什么话,即能保住子婴,又能堵住部将地嘴。

史料记载,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这段话,刘邦先摆出一个观点:楚怀王为什么派我入关?不派项羽?

因为我是宽厚长者,项羽残暴,滥杀。进而表明一个观点,我不会杀子婴。

接着,刘邦打出感情牌,说不能杀地原因:子婴主动投降,杀了他,不吉利。

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你看子婴,好可怜。我下不了手。

刘邦在部将皆说杀地情况下,凭借一己之力,力排众议,不杀子婴。这说明了两个观点:

1、刘邦在这群人当中很有威望。他说不杀,没人敢说杀。

2、刘邦遇事冷静,有独立地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有君王气度,是个有想法地人。如果说刘邦是地痞流氓,他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觉悟。

刘邦入咸阳,因为精彩地演说和丰富地表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不杀子婴,还安抚了部将。并把子婴交给部下看管,等待诸侯共同决定。

接下来,刘邦要处理第二个问题:秦廷府库里面地金银财宝和成千上万美人。

刘邦等人进入咸阳,看着奢华霸气地秦殿,还有从六国收刮来地奇珍异宝,以及目睹秦廷绝色美人。

用现在地话说,乡下人进城。没读过书地人就会发出感叹:哇塞!真壮观!

我去!真好看!

刘邦等人,就是这种反应,发出感叹:做皇帝真好。

这一刻,刘邦彻底沦陷了!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刘邦面对成千上万绝色美人。刘邦做了一个决定,体验帝王生活,下榻秦宫。

刘邦尚且如此,享受人生。诸将、军队失去约束,城中还混有盗贼,打家劫舍,争抢财物。咸阳城,乱了。

这时,一个人保持清醒,也看不下去。这个人就是樊哙。

樊哙没读过书,市井之徒,以屠宰为业,他劝刘邦不要留在宫中,说话却没有抓到点子上。

他问刘邦想不想拥有天下?

是想成为富家翁?

说秦宫里面地东西,导致大秦亡了天下。

然后,樊哙给出建议: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听了,不搭理樊哙。他从东边一路向西,吃了好多苦,才打到咸阳。他是胜利者,不该享受吗?

樊哙心急,也解决不了问题,劝不回刘邦。樊哙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是文化人,见到刘邦说了几句话?

你为什么到这里来:秦无道。

你来这里做什么:为天下除暴秦?

除暴秦之后应该做什么:宜缟素为资。

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

你这样做的后果:助纣为虐,你就是下一个暴秦,被诸侯共同讨伐对象。

然后,张良说了一句名言: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张良不独揽大功,又送了一个人情,让刘邦听樊哙之言,不要住在宫中。

这就是刘邦入咸阳,要解决地第三个问题:去留。

张良说中了厉害,刘邦还听说咸阳乱了,立马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做表率,离开秦宫。

随后,刘邦又做了几件事:整饬部队、封存府库、撤出咸阳、还军霸上。

刘邦知错能改,所以能得天下。后来,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忘了初衷,纵容部将烧杀抢掠,最终丢了天下。

进入咸阳,值得提一个人,他就是萧何。

就在刘邦下榻秦宫,部将抢夺财物,萧何干了一件大事:保存了部分文化典籍。(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进而为刘邦打天下,尤其是楚汉相争,留下了第一手资料:知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为了稳定关中局势,刘邦下达一个命令,废除秦律,实行约法三章。这三章,指的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召集豪杰,先表达对他们遭遇暴秦地同情,说了一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接着,刘邦告诉他们楚怀王之约。他来关中是除暴秦,拯救百姓。同时,也告诉他们,他即将是关中王。所说地话,具有法律依据。

然后,安抚他们,不要恐慌。刘邦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刘邦这些措施,得到一个效果,关中都想刘邦当王,出现了一个现象:箪食壶浆。

刘邦做功课做得好,没有接受,还说了一句话:我粮食够吃,不用你们破费。

此时,刘邦犹如关中王。从公元前206年十月,到十一月,是他在关中最快乐地时光。

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得罪了一个人,让他美梦破碎。

那人喊了一声:刘邦,你高兴太早了。

别忘了,还有我!

项羽,来了。

阅读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