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曹操是我爹》
三国:曹操是我爹

第152章启民智下

只是现在还不能逃,诸葛亮稳定住了心神,随后回归问题本身,笑着说:“大将军说笑了,这倒不曾有什么合不合适。我曾教导家中人读书做事都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做那眼高手低之事,先从通俗易懂的东西看起也无可厚非,毕竟都是读书,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太多的分别,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多少有区分而已。”

曹昂静静地听着,不住的点头,等他的下文。

诸葛亮摇着他的蒲扇,自信且从容的说:“而且长期以往小半年之后,便会发现我府中所教化之人,男者人人读书百卷,女眷也能咬文嚼字……如此在读书这件小事上面,人人都能有所收获,也算是颇有心得了。”

曹昂点点头又问道:“既然如此,那请问诸葛先生家乡读书者又有几何?”

诸葛略作思索,便语气有些低落的答道:“百不存一,全国万里挑一。”

一个地方有那么多读书的人,最后进京赶考的竟然百不存一,究其愿意大概很多很多,但估计最主要的还是学费太贵,老百姓普遍觉得读书是个富贵人家的差事,与他们而言,好好的孩子有手有脚,好像下农田里面去开垦良田是一件更划算的事儿。

毕竟多花出去一笔钱,和家里面转眼之间多了一个劳动力相比,的确是后者会成为大多数农民的选择。

再来便是……官员选举制度的官官相护,卖官鬻爵之风日益盛行,大概真的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有机会考到殿试,卖到一个地方的小官。

京中大户但凡有头有脸的都送家中小辈去做了官,官位的价格开始飞涨,穷人家偏僻的地方,在勤学苦练估摸也只是个白发不第的穷酸秀才。

而大概满腹经纶者,白发不第是个最叫人无奈的事,而且隆中那地方,估计也没人乐意一辈子养活一个秀才。

这大概就是早年诸葛隐居草庐也不愿意出世的一部分原因了,苟全乱世与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这话想来辛酸又无奈。

曹昂知道当年刘备三顾草庐才把诸葛请了出来,诸葛对他任用自己、发掘自己的恩情不敢相忘,但说到底也仅仅不过是恩情罢了,刘备这人一门心思想要夺得皇位、自己坐天下。

虽说有时候兄弟在侧善于纳谏,但诸葛也清楚,这人自称是东汉后羿,骨子里头流淌出来的永远都是皇家最传统古老的血液,而天下正是因为先前的那些皇族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诸葛亮心里自然也想彻底改变乱世之中的各种荒唐潜规则,而首当其冲的估计就是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否合理,大概率上造就了一个国家是否之所以能够强盛。

曹昂看清楚了这一点,同时也明白诸葛在蜀汉之中,这些言论都无处施展,于是闻言果断伸出了橄榄枝,立刻激动的说:“大概是天定的缘分,军师与我之见一拍而合,实在深得我心。若我得天下,必启民智,开民慧,不愚弄百姓,确保人人都享有公平平等的自主科考机会,就算是乞丐之子才华横溢,照样可以为卿为相。如此……百姓得智则明法,有法则天下平,军师觉得,可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瞬间震惊住了,没想到曹昂的志向居然如此之大。

阅读三国:曹操是我爹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