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贵和堂》
贵和堂

第45章聘礼

董老太太拍板,定下了尚家这门亲事,媒婆顿时眉开眼笑。

“老太太要是这样说,这门亲事算是成哩!”

这样说着的时候,心里已是在暗自盘算着,自己能得到的好处。

董老太太瞟了眼媳妇赵香,话里有话着,给那媒婆絮叨起来;

“这门算是成了,他婶子你也还得继续寻访,俺要给老七多定几门亲,到时候一起娶进门,省得以后麻烦,男人纳个妾,大的小的唧唧歪歪,吵得人心烦。”

赵香听出婆婆是在数落她呢,低垂下头,没有吱声。

媒婆听了董老太太的话,拍着胸脯许下承诺;

“老太太尽管放心,包在俺身上。”

在媒婆看来,董家就算要定十门亲,凭她这三寸不烂之舌,也有法子给撮合成,至于到时候娶不娶得进门,可就另当别论。

谁又能晓得,十几年后是个啥情形,眼下先得了赏钱才是正事儿,自是满口应承下来。

吃过晌午饭,媒婆告辞,出了贵和堂,便直奔尚庄秀才家。

找到秀才夫人,言明,董家答应给赎当,还要准备份厚礼送过来。

秀才夫人听了,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这次算是熬过了这一劫,保住田地有了进项,一家人至少不会饿死。

于是,忙去找秀才要当票,谎称是有门远房亲戚,答应帮咱先赎当。

秀才却是皱起了眉头,怎么就不记得,还有这样一门有钱的亲戚。

秀才夫人说:“以后你就知道了,先解了这燃眉之急再说。”

秀才也就没再多问,不管咋说,能把田地先赎回来,总不是坏事。

直到两天以后,媒婆领人抬着聘礼登门,秀才这才晓得是咋回事儿,就跟老婆吵了起来;

“你这不是把咱闺女给卖了!”

秀才夫人顿觉委屈,辩解着;

“女儿家总是要出嫁的,提早定个娃娃亲,又不是啥丢人的事儿。”

秀才依然不依不饶,秀才夫人就生气了;

“那就将聘礼退还回去,田地是人家出钱赎的当,现在姓董了,以后俺娘们儿,跟你喝西北风过日子好了。”

说到残酷的现实状况,秀才顿时没了脾气,感叹起世态炎凉。

秀才夫人觉得话说重了,有些于心不忍,便劝慰起了秀才;

“人家也是冲着,你这秀才的名头才来提亲,再者说了,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董家那样的大户人家,不会亏待咱娃儿。”

事已至此,秀才无奈的摇头叹息,道了一句;

“等女儿长大,若是要埋怨,你自己个兜着。”

这样说,也算是默许了这门亲事。

秀才夫人见丈夫答应订亲之事,深感欣慰。

连忙回到前厅,与还在焦急等待着的媒婆,写下婚约,签字画押,算是将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拿到婚约的媒婆,马不停蹄地赶回贵和堂。

见到董老太太,少不得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表功自夸。

拿到尚家的婚约,意味着这门亲事,算是定了下来,董老太太很是高兴,大大方方的打赏媒婆。

满心欢喜的媒婆,喜滋滋地领了赏钱,乐呵呵的告辞离开,忙下一家的媒去了。

这是董老太太给孙子七女,订下的第一门亲事。

打发走了媒婆,董老太太喊来儿子董善政,吩咐他送香椿去山里,先住在赵大郎家待娶。

而她随后会安排人,聘礼嫁妆也都送过去。

“这事儿耽搁不得,拖得久了,香椿显怀就不好了。”

董老太太叮嘱着儿子董善政;

“你也别来回折腾了,就在赵大那里候着,啥时候这边打发花娇过去,再和香椿一路回来,赶在正日子到家,举行过嫁娶仪式,也就万事大吉了。”

董善政也想早点把事办了,免得一家人吃饭都别扭。

第二天一大清早。

董善政和香椿一起,俩人坐上骡车进山去了。

进山大路的尽头,是一处小山洼。

山洼四周有许多,通往深山老林的小山经,蜿蜒曲折的山径,只能单匹马行走,犹如蛛网一般,由这处山洼向大山深处延伸。

大山里出产的药材、木炭、以及各种各样的山货,经过这些小径,运到这处小山洼。

然后通过这里的大路,运到大山的外面去。

这处小山洼,已是成了山里货物,人员往来的集散地。

山洼里住着七八户人家,零零落落的分布在大路两旁。

大多都是做山里人的生意,有收购药材、山货的商铺,也有收山里人烧制的木炭,贩卖到城里谋利的。

来此跑生意的人多,这处小山洼,居然还有人兼营一家小酒馆。

无论是山里人送货出山,还是外面的客商前来采购,都在这小酒馆里打牙祭。

因此,倒也还算是生意兴隆。

董家收购药材的铺子,就在大路尽头靠里的位置,坐北朝南,顺着大路修建了三大间门面房。

门面房的后面,是处宽敞的院落,院里晒着山货、药材……

赵苗氏正在院子里,忙活着翻晒药材,董善政的骡车就驶进了院子。

赵苗氏还有些疑惑,不知这是哪路神仙,怎么直接将骡车赶进院子。

董善政和香椿先后下了骡车,赵苗氏这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拉住表妹香椿的手,少不得一番亲切问候。

见到表姐赵苗氏,香椿雀跃着奔了过去,如同山燕子般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全没了在贵和堂里的拘谨。

董善政无奈的笑了笑,丢下一句;

“你们姊妹俩先唠着,俺前面找大哥说话去了。”

这样说着,往前面门面房走去。

赵大郎年长董善政几岁,董善政叫他一声大哥,他称董善政兄弟。

俩人见面,少不得寒暄几句。

知道董善政还没吃饭,赵大郎就领他去了小酒馆,要了几样山珍野味,烫了壶酒,俩人吃喝起来。

几杯水酒下肚,董善政借着酒劲儿,含蓄委婉的说明了来意。

赵大郎没有料到,婚事竟会这么急的,连个筹措准备的余地都没有。

董善政尴尬着轻咳几声,都推到了老太太身上;

赵大郎自是知晓,贵和堂董家的现状,对于董老太太的心思也能理解。

他也只能是尽力操办,还得作为娘家人,负责将香椿嫁过门去,谁让他是香椿的大表姐夫。

赵苗氏也在香椿那里得到消息,真心为表妹高兴。

当初送表妹去贵和堂,她就有这个心思。

如今,事情发展,果然如她所预想的那样,算了却她一桩心事儿。

欣喜之余,找来了几个婆娘,给小表妹香椿,赶制了两床被褥。

几天之后,董老太太就打发人,送来四季衣物,大红喜炮等嫁妆。

又过几天,接新媳妇的花娇就到了。

因路途较远,雇用的是两班轿夫,轮流抬轿,赵大郎找来几个相好的朋友,热热闹闹的送香椿过门。

贵和堂里大摆宴席,宾朋满座,热闹了一整天。

董家上下也是喜笑颜开,大宅院内,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

只有赵香心存芥蒂,早在正日子来临之前,就领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后来还是董善政,几次亲自去赵庄,才把赵香给接了回来。

第二年仲夏,香椿占房生了个儿子。

董老太太乐得合不上嘴,给小孙子取名——八女。

七女的弟弟,当然就是八女了。

八女满月,董老太太请来戏班子,唱了三天大戏,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

老太太逢人就说,是改了贵和堂的布局,菩萨显灵,董家又添了香火。

阅读贵和堂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