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第345章 346,开业

一切准备好,东风也吹了起来。

石河村门市部正式开业了。

门市部售卖的种类肯定没有百货商店和供销社多,只卖石河村出产的农产品,例如清河酒,例如腊肉腊肠,又例如艾绒艾贴等等。

现在这些产品统统被打上清河的标签,清河腊肉、清河腊肠,清河鸭等等。可惜,暂时还没有定下清河标签,暂时还没有确定logo。

只能贴上简单的‘清河’两个字。

门市部的所有东西统统被贴上‘清河’二字。可惜,石河村出产的东西还是太少了,例如果干和花茶的种类就能增加一些。

再等等吧。

即使门市部的东西没有供销社和百货商店多,但也不能差得太远。

如果说门市部有没有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没有的优点?

有。

不需要票。

因为门市部属于石河村集体所有,所以不需要票。

石河村门市部属于计划之外的店铺,也是上面领导对计划外经济的一个尝试。很多人都以为门市部是大领导给安荔浓的奖励,只有安荔浓和顾敬业知道,这是一次试探,一次尝试。

即使是个人,做一个决定也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更不要说一个郭嘉。一个决定,一向政策,必定是深思熟虑的,必定是多方考虑的。

既然有人觉得目前的计划经济已经不适合发展,那就必定会有新的措施。

一个新的措施,必定不是一天或者两天就能决定的。

安荔浓的门市部是一个尝试,很多人看着。

当然,有人希望安荔浓做好就有人希望安荔浓失败,最好就是灰溜溜的滚回石河村去。安荔浓一个村姑如此高调,实在让某些人如鲠在喉,例如孙雅,例如孙老太。除了这些人,肯定也还有其他人在暗中观望,甚至暗中瞎下绊子。

所以,安荔浓必须要做好,做到最好。这已经不仅仅是石河村的事了,这关乎着未来,关乎着市场经济的萌芽生根还是胎死腹中。

为此,安荔浓费了不少心思,从装修到宣传务必要做到最好。

开业前三天,宋婆子就带着她的老姐妹,两块石头带着同学和小伙伴开始派门市部的海报和促销传单。

因为海报画得很好看,很适合用来糊墙面,不少人领取后用来糊墙壁。‘石河村门市部’几个字就这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宣传海报和促销传单,一张张派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石河村门市部,越来越多的人讨论石河村门市部。

大家都知道门市部今天开业,一大早就过来排队了。

自从见识过石河村清河酒的‘买就送’活动后,大家对‘石河村’三个字还是比较期待的。希望这次门市部的促销比上次的清河酒更大。

“听说石河村养了两千多头猪,一万多只鸡,还有一万多只鸭......还有水库、鱼塘无数。”

“啧啧。肉啊。”

“你听错了,听说猪就养了一万多头。”

“错了。那是去年的,今年已经养了两万多头了。想想,这是多少肉?石河村的人肯定天天吃肉,一天吃三顿。”

越传越离谱.最后成为了石河村人天天吃肉,一天三顿,每天一只猪一只鸡一只鸭,今天卤,明天红烧,后天炖......

传言,石河村漫山遍野都是鸡和鸭,石河村的猪就和草一样多,石河村的鱼就和田里的稻一样多......

全都是肉。

走进石河村就能闻到肉味,炖肉,烧肉,炒肉。

石河村人喜欢一手猪蹄一手鸡腿,左一口,有一口,满嘴油。

“你说,石河村人天天吃肉会不会腻?”

“呵。换了你,你会腻?”

“肯定不会。要是能天天吃大肥肉,我立刻去死都能瞑目。”

“谁不想天天大肥肉?咬一口,满嘴油,啧啧......油腻腻,香喷喷。”

“哎。石河村人真好。哼哼。那些下乡的人天天吵闹着,说乡下这不好那不好的?难道石河村不是乡下?”

“石河村天天吃肉......资本家也没有这样吧?石河村难道是想当资本家?”

瞬间,一片寂静。

涉及到资本家的话题,谁也不敢多说,沉默是金。

说多了,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很快,话题被转移,又转到石河村的肉上去。至于石河村天天吃肉算不算资本家?关心的人不多。

再说,谁也不是傻子。

这个时候说起‘资本家’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听说石河村的艾贴也很好用。”路人甲偷偷看一眼周围的人,小声说,“听说啊......”

听说什么?

人家情不自禁的屏住呼吸,认真听。

越是听不到,越是好奇,越是要竖起耳朵听歌真切。

“什么?真的?听说说的?”

“当然是听我亲戚的亲戚说的了......”

听说什么了?

很多人好奇,然后想要探究,追根究底。

听说啊。

听某某说啊。

听某某的亲戚的朋友说......

“听说很多领导都用石河村的艾贴......”还有那个谁谁。

谁谁到底是谁?

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听明白了一个意思,那就是石河村的艾贴很好用,很多领导都在用。听说,能祛湿驱寒,能治疗老寒腿......

路人甲擦擦额头上的汗,见大家都对艾贴感兴趣了,然后不动声色的换个地方继续。

这是安荔浓找的‘托’,一共有十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只负责在人群里宣传石河村的好东西,勾起大家的购买热情。

石河村的清河酒多好多好?

群众说了算。

石河村的肉多香?

还是群众说了算。

都是‘我买过’‘我吃过’的群众,你一句我一句就把气氛炒起来了。

顾敬业看一眼穿梭在人群里的人,笑了笑,“不错。”

安荔浓得意的皱皱鼻子,“当然了。我可是聪明宝宝。”

门市部开业,怎么能少得了‘托’?

安荔浓通过宋婆子找了不少人,一个个都能说会道,会忽悠。

路人甲乙丙丁扎在人群堆里,宣传,引导。

在听到不止一个人说起‘资本家’这个词后,引起了重视,告诉安荔浓。

“损人不利己,十有八九是孙雅的蠢招。”安荔浓鄙视的摇摇头,“不用管。你们留心些,听到这方面的话题快速转移就好。”

安荔浓没有时间和孙雅那样的蠢货计较,浪费表情。

自从安荔浓和大领导见面后,孙老头和孙老太就带着孙雅来给她道歉,还自责没有管教好女儿给安荔浓热麻烦了。

安荔浓心里呵呵,终于明白,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孙雅不是好人,孙家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明明就是孙老头孙老太替孙雅打抱不平让人卡了她的门市部计划,却还能一脸‘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表情上门来道歉。

如果不是安呈给小安荔浓留了研究资料,让安荔浓有了见大领导的机会,她早就灰溜溜的回石河村去了。

孙家两老竟然还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为没有教育好女儿道歉。’

呵呵。

虚伪。

“如果有人故意挑起矛盾,直接打晕。”安荔浓担心孙雅会让人来闹事,所以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打晕,然后说是中暑。”

顾敬业看一眼外面的天气,这样的天气能中暑也是人才。

“看来,孙雅真的以为我是软柿子。”

一捏,没有理会。

再捏,不和她一般见识,不和她计较。

然后就一捏再捏,真当她是没有脾气的病猫?

“顾爷爷,如果我不做些什么,是不是显得我很好欺负?然后一再欺负。”

“你想做什么?”

安荔浓想了想,“我没有时间。但是,我可以给吴承荣写张纸条。借刀杀人,怎么样?”安荔浓和不相信孙雅和吴承荣是恩爱夫妻。

虽然上次孙雅哭着闹着要和吴承荣离婚,还说吴承荣欺负她。但是,第二天后,孙雅又不愿意和吴承荣离婚了。

至于她说的吴承荣欺负她?

都是屁话。她乱说来陷害吴承荣的。

孙雅反反复复的胡言乱语,孙家的人好像也习惯了。

孙雅常常会哭着闹着要和吴承荣离婚,说吴承荣欺负她,还用刀割她的手腕,把吴承荣说成魔鬼。

但当吴承荣出现,孙雅就会立刻马上改变说法。

一次两次,孙家人还会为她撑腰,要吴承荣给孙家一个说法,但七八九十次,孙家人也懒得理会了。

像孙雅这样的人,别人不欺负她才见鬼。

就连自家人都想要揍一顿,更不要说别人。所以,被欺负就被欺负吧。反正曾经被她孙雅欺负过的人也不少,就当是报应了。

除了孙老头和孙老太,孙家其他人都希望有人能狠狠的教育孙雅一顿,免得以为全世界都要在她面前卑躬屈膝。

除了孙老头和孙老太,孙雅也算是众叛亲离了。

既然吴承荣和孙雅之间‘嗯嗯爱情’,她也不介意添把火,让他们之间的感情燃烧得更旺。

顾敬业笑了笑,“你高兴就好。”

至于写什么?怎么写才能挑起两人之间的火焰?不需要他多说,安荔浓懂。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找孙雅麻烦,而是门市部的开业。

门市部里的人看着挂着的一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都在猜测石河村人过什么日子,是不是一天三顿全是肉?

早上猪肉,下午鸡肉,晚上鸭肉。

“好多肉。”大家也只有在肉联厂见过这么多的肉。

真的太震撼了。

石河村真的不是猪八戒的老家?

“要是我家能有这么多肉就好了。”

“石河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肉?”

“听说有个天才少女......这姑娘不仅会养猪,还会养鸡养鸭,还会养鱼......”

巴拉巴拉。

话题瞬间就从肉说到安荔浓。

因为开业期间大促销,门市部很热闹,大家热情的买买买。

只要买,就送,买得越多送得就越多。

最重要的是,还不需要票。

很多家里有点积蓄的人都过来买肉。

“可惜没有新鲜肉。”

“新鲜肉从石河村送到京市都馊了臭了。腊肉也一样,能存放更久,还更香。”

“这腊肠好吃。”

相对于果干和花茶,大家对肉更感兴趣。腊肉腊肠腊鸭等等,被抢了一批又一批,安荔浓赶紧给安国邦打电话,让他多准备些,赶紧再送一批过来。

过了今年,石河村人就能集体建设新房子了。

石河村的安国邦直接懵了,京市人的消费能力是不是太高了?从确定门市部到开业,安国邦已经送了三批肉过去,找的是运输公司的大货车,每批三辆车全是肉。

现在安荔浓竟然说快卖完了?

天哪。

城里人是不是把肉当饭吃?

能赚钱,安国邦很高兴,但是也很为难,因为石河村符合要求的猪已经全部斩杀做成了腊肉腊肠,足够大的鸭子也被制成了腊鸭或者鸭干。

“小荔枝,鸭子太小还没到三斤重,现在杀不划算。”

石河村的鸭子一般都是长到五斤重才算长大,才能宰杀。而五斤重的鸭子早在安荔浓说要开门市部的时候就全部宰杀制成了腊鸭和鸭干,现在鱼塘和水库里养的鸭子大部分都是三斤重,甚至更小。

怎么办?

“和胜利农场买一批大鸭子。”

“换也可以。爸,你问问胜利农场需要什么,布料、衣服或者是自行车、暖水瓶都可以,我换一批回去给他们。”

相对于钱,现在人更看重物质。

因为很多东西有钱也买不到,不是需要票,就是小县城没有买。

“或者其他村有没有鸭子?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换?”

石河村养的家禽还是太少了,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门市部刚开业,可不能后续无力。

安荔浓还希望门市部开了一个又一个呢。京市暂时一个够了,她想在省城也开一个石河村门市部。

“爸,多孵小鸡仔和小鸭子......再多养五百头猪。”年底需要更多的肉,他们必须保证供应充足。

安国邦放下电话,立刻就开始安排。

“人手太少。”安国邦挠挠头,想了想,去找陆天明,问今石河村年能不能多接收几批知识青年?

别的村不想要的,也可以调到石河村来。

实在是太需要人手了。

安国邦从胜利农场和附近村换来一批批的猪、鸡、鸭,然后赶紧制成腊肉腊肠腊鸭送往京市。

一批一批的肉和酒被送到门市部,然后被销售出去。

------题外话------

小可爱们,对不起,更新晚了。

阅读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