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1章楚武王第23节令尹斗伯比3

由于斗伯比在分化汉阳诸姬中的突出贡献,被熊通重用了。公元前706年,斗伯比担任楚国令尹。

我们在前面已讲得很详细了,楚国刚立国时,爵位仅仅是一个子爵,那也是因为祖上曾经担任过周王的老师而获得的一个封赏。但这个子爵确实从未被周王室重视,反而周王室将楚国放在南方一片巴掌大的地方,穷乡僻壤,西南全是游离于周王朝以外的少数民族部落,东北全是姓姬的诸侯。

夹缝中挣扎着生存,造就了楚国顽强的国家精神,他们自力更生,历代征战,相继平灭了一些地方部落,在断扩充地盘,到熊通时代,已然是南方一个大国了。

国土虽大,但地位仍然是子爵,非常低下。熊通本就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骨子里本就流着反叛的血液。但对于当时强大的周王室,他并没有象自己的祖上一样,脑子一热便称个王。

史料记载,楚国很早便称过王的,但称王导致的结果是周天子大怒之下,号令汉阳诸姬数十个诸侯群起而攻之,把楚国揍了个满地找牙,最终不得不取消自封的王号。

这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史,而且是自取其辱史。

必须要名分,提高楚国的政治地位!这是楚国的政治需要。但一开始,熊通并不是这样想的,熊通想要的是继续扩大地盘,逐步吞并周围的诸侯,尤其是汉阳诸姬。到时,手头有枪,还怕没粮?

斗伯比建议熊通先提高政治地位,因为对于楚国周边的一些诸侯来讲,有的是小得可怜的细微国家,根本不需要动武便可以拉来当小弟的,但前提必须是要有一个高大上的政治地位。

他对熊通说:“主公,现在我国良将无数,雄兵十万,想要干掉哪个国家都不成问题。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实现您的战略意图。

臣的意见是,灭掉哪个国家,还不如尽快树立起我们大楚的威名,将这些小国都纳入我们的势力范围,然后,看哪个不顺眼,何时需要便干掉哪个,岂不是更妙?”

熊通一听便来劲了:“令尹所言,正合不谷之意啊。”

不谷,是春秋时期楚王自称。那个时候,天子自称予一人,大国诸侯自称寡人,小国诸侯自称孤。当然,这个自称在不同场合也是不一样的。如诸侯在天子面前得称臣,诸侯犯错或被对方击败臣服时在对方诸侯面前称孤,等等。

于是,两人便商议了一会,确定了一个先向周天子要名分,毕竟子爵这个地位是低了点。最好是弄个公爵,加上雄兵支撑,一举成为汉江流域的诸侯之首。

但要名分不是说要便能要来的,熊通知道,多年前因为吞并了几个小国以及进犯汉北南阳盆地,已惹天子不高兴了。那时,中原诸侯最牛的是郑国,春秋小霸郑庄公还联合蔡侯搞了个结盟运动以打压楚国。

直接厚着脸皮去向天子要名分,天子哪能答应?

斗伯比献了一计:“主公,在我们周围的这些姬姓诸侯中,随国是老大,一般的小国都唯随侯之命为从。如果我们能够让随国去对天子讲,讲得客气一点,可能会有戏。”

但要如何才能让随国替楚国说好话呢?毕竟,一直以来,随国领导着汉江诸姬对虎视眈眈的楚国高度戒备,处于不友好的关系状态。

这便是前面我们讲的,楚国按斗伯比之计,先向随国示弱取得与随国结盟的地位,然后又搞一出沈鹿会盟,寻得随国的不是,出兵攻打随国。随国当然是被打败了,不得已与楚国签订城下之盟,然后,便成了楚国的跑腿。

斗伯比对随国使者季梁说,请随侯帮我们去天子那里跑个腿,说现在楚国是大国了,应该提升一下爵位了,直接提个公爵吧。

于是,随侯便去见了周桓王。周桓王听说象楚国这样的蛮夷之国,居然厚着脸来求赏封号,便火大了。自古以来,只有天子主动赐封,哪有诸侯来求封的?今天这个来求,予一人答应,明天那个来求也答应,予一人怎么做天子?

听说随国被楚国揍得满地找牙,周桓王马上动员中原诸侯:大家帮随国一把。

再怎么帮,现在楚国是大兵压境,随侯虽希冀着大家来帮忙,但眼下还是务必等楚国退兵,这得从长计议。

后来,随国果然是不听楚国号令了,而楚国则在进一步巩固后方后,继续教训随国。史料记载,楚国总共三次伐随,最后令随国终于屈服了,成为楚国最忠心的附庸之一。

现在,随侯必须回来将楚国这个太岁爷给伺候好了。天子没答应,那不是自己的错,自己得如实报告给楚国。

随侯灰溜溜回来对熊通说:不好意思,天子不答应。

熊通问斗伯比:这招不灵,接下来怎么整?

斗伯比捋了捋胡须,笑了:“主公,咱正要他不答应哩,因为他不答应,我们才可以有理由翻脸。既然你天子不待见我们,那我们自己待见自己还不成?我们也不要他的封号了,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凭我们大楚,江山如画,地域辽阔,人才辈出,兵精将广,哪一点不比周王朝?他当他的王,我们就建我们的王国!主公,我们直接称王吧。”

熊通当然高兴啦,不但熊通决心称王,斗伯比的建议更得到了群臣们的支持,这个当然是大家都开心的事,老大从一个小小的子爵直接升到了王爵,那咱们不也一个个都连升三四级了?一个个表态,支持斗伯比的意见。

熊通大喜,于是,自称为武王,史称楚武王。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